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第204节

这支叛军果然所图非小,已经和他们的亲戚突骑施合流了,双方汇聚在一起,还征召了不少草原上的小部族,重新扛起了西突厥的大旗。

这样的举动在李善等人看来,简直就是找死。

大唐这些年里屡战屡胜,还没有遇到过对手呢,他们这个时候搞这么一出,是觉得大唐的刀子不够锋利了吗?

这样的消息传回到长安的时候,长安的民众们倒是一脸的平静,毕竟突厥这个算是老对手了,能时不时跳出来整点幺蛾子也实属正常。

但要是换成是历史上后来渤海国作乱那些,大概大唐的百姓们就难以理解了,那都是东北哪来的杂胡?

另外这次突骑施叛乱,主要还是对西域和草原造成了一点影响,对大唐原来的本土基本没有影响,就算是看着挺近的陇右,其实也离战争很远。

自然的,民众也就不是很关注这样的事了,顶多就是在聊天的时候,怒斥几句突厥狗。

但是在朝堂之上的李湛等人就不能这么简单的判断问题了,原来准备的那几万人马明显是没有办法应对秽土转生的西突厥的。

如此一来,朝中就不得不考虑增兵的问题了。

虽然西域西去长安千里,从长安附近调兵消耗很大,可是更西边的吐火罗一带可是要肩负和大食对峙的重任呢。

一开始西域发生叛乱的时候,李湛他们都没有选择调动那里的军队,他又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选择动他们呢?

好在现在大唐长安附近府兵还是很多的,抽调个十万左右的人马完全没有问题,只是朝中现在又有另一种风声。

他们希望能让李善回到长安来,原来那时候只是简单的平叛,徐达带那些士卒已经完全够用了,战争的规模肯定也比较小,李善人在前线也就无所谓了。

可是现在明显是大战将起,朝中不少人的心里还是有顾虑的。

李善可是大唐的太子啊!要是真的在战场上出现个万一……

最后还是李湛坚定的选择让李善留在前线,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而且他对徐达的能力还是相当的信任的,完全不虚有十几万士卒的西突厥,李湛觉得李善在军中只要自己老实一点,肯定是不会出意外的。

另外,李湛的心里还有一个考量。

李善现在是太子没错,可既然人已经在前线了,若是这个时候他被调回到长安,那不是明显对他的能力不够信任?

底层的民众们可能不会觉得有什么,但高层的这些官员们,谁不知道他为什么被调回来?

如此一来,这些大臣们自然会对面对大战选择了逃避的李善有一种轻视之感,大唐可是一个相当注重武勇和军功的朝代啊,特别是初唐这个时候。

别管李善这次离开前线是被动的,还是主动选择的,到时候肯定会对他有一些非议。

既然已经选择了让李善当太子,李湛自然不愿意在他当太子、继承未来的皇位的路上设置那么多障碍。

考量再三后,李湛决定派出苏定方为援军的行军大总管,里面还配上了薛仁贵这样的名将,虽说现在的时候,薛仁贵还只算是中层将领,可他的能力完全值得信任。

另外一边,李湛让蓝玉从辽东出发,突袭西突厥的大后方,呼应和突厥人正面作战的李善等人。

这样的一种安排,其实也是李湛心里的一种特殊考量。

他也不可能死按着原来历史上的那些名将、名帅们不给他们出头的机会,这样对朝政和军权的平衡都不是一件好事。

就连士卒之中,李湛也启用了很多原来的突厥人,这么做其实也是打算树立一些典范,让草原上的其他人看到,在大唐生活很好。

而且也能化解部分被突骑施胁迫着造反的草原部族,以此威胁西突厥,只是这样的手段到底只是辅助,李湛也不指望这样的手段就能应对西突厥这样的敌人了。

真正能决定战争胜负的,到底还是双方在正面战场的交锋,只是这样的手段惠而不费,要是有成效自然是好事。

可就算是没有成效,朝廷又付出了什么呢?不过是几张告身,不会真有突厥人觉得他可以成为李湛的绝对心腹吧?

四月份,朝廷安排的各路大军就已经动身了。

这样大规模的军队调度能够如此快就完成,也是要得益于这些年大唐丰盈的粮食存储,还有完善的道路交通体系。

要是没有这两样,收到消息后一个月左右就完成对十万人的动员,那纯粹是图耗民力,就算是出征了,也很容易来一场大败而归。

从长安到西域的粮食运输就不说了,主要依赖的还是陆路,通过这些年改造出来的车船运送,减少后勤压力。

而辽东蓝玉的开拔,后勤就完全是依仗着江南的漕米还有黑水那广袤的流域了。

江南的漕米通过海运先运送到黑水河的入海口,之后换成河船从下游一路运送到上游地区,就是蓝玉的军队也大都是通过水运来到草原的腹心之地的。

这样的运输效率比起从辽东出发走陆路奔袭快了不止一星半点,这也算是大唐第一次尝到从东北进军草原的甜头吧。

想来有了这次优秀的示范,未来草原上要是真的还有人作乱,中原王朝愿意选择的路线肯定是黑水河到狼居胥山居多,省钱省事,何乐而不为?

当然了,要是压根就没有掌握辽东的朝代另说。

不过在大军开拔的前夕,朝中还是出了一个小小的插曲,程知节一直跳脚,想要让李湛把他安排着到前线打仗。

此前的时候,程知节也已经很久没有打仗了,自从李湛登基以来,这些原来李二手下的大将们几乎都进入了闲赋状态。

就算是李绩这样的大牛,李湛也没有轻易启用,这么长时间了,他们也大都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就好比李绩,虽然他打不了仗了,但他现在是文职官员呀,依旧是朝中数得上号的重臣。

可程知节这样的人就不行了,他的文化水平还是比较低的,而且算是那种冲阵的勇将,指望他处理政务……

正因如此,在他闲赋了这么久以后,好不容易这次看到了机会,程知节这才摩拳擦掌的,拼了命的想要让李湛启用自己到前线打仗。

当然了,依李湛来看,说不定他心里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和太子交好。

要不然,为什么以往的时候出征他就不去请战呢,偏偏到了这么大一把年纪的时候,忽然要站出来请战了。

程知节也是一个不要脸皮的,他天天厚着脸蹲在宫门口,看着那些进进出出在宫城办公的大臣们,眼神幽怨的很,这么一来,就是李湛也不能忽略他的存在了。

特别是提到原来李二手下的那批将帅们,现在这个时候,程知节已经算是牌面人物了,李绩早就转行了。

如此一来,就算是程知节不主动请战,其实朝中也有让李湛启用他的声音,毕竟李湛登基都已经小二十年了,双方之前还有旧谊,完全没有必要担心程知节弄出来什么动荡。

若是李湛一直不给予正面回应,那也是会让人心寒的,到时候肯定会有人心里嘀咕,觉得李湛这个人过于小心眼。

无奈之下,等到程知节蹲在宫门口请战的两天后,李湛不得不把他喊道宫中谈心。

待到程知节来到厅堂之中,李湛就幽幽的说道。

“朝中任命自有他的道理,卢国公何必在这做妇人态,扰乱朝廷的安排呢?”

程知节听到李湛的话后,立马扑通一声给李湛跪下了,两眼泪汪汪的说道。

“臣并非不知道唐家自有制度,不应该以自己之前有大功在这订触朝纲。只是臣这一身功业大半都是从马上得来的,幸得薄功,被封国公。”

“只是如今年纪渐长以后,看着小一辈的将领们都又出头以后,总觉得不是滋味,臣年纪也不算太大,正值当打之年啊!”

“如今西域动荡,正应该派臣这样老成持重之人,到太子身边侍卫左右,何必让苏烈这样原来的河北降将呢?”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何况臣还没老到那个程度呢!若是陛下真的觉得臣已经不堪驱使,还请陛下革除名爵。”

“若是陛下觉得臣还有一身志力可用,还请陛下派臣随军而行,就算是不能上阵杀敌,也可以帮着处理一些后勤的事务,也算是为陛下效力了……”

听着程知节这番情真意切的自陈,李湛也是忍不住皱了皱眉头,他倒不是因为程知节这样的话就生气了。

说白了,以李湛对程知节的了解,他也不认为这是什么冒犯,平素里程知节不也是这么说话的?

只是他之所以不愿意派程知节上战场,还真是有一些不好为人说的原因的。

原本的历史上,程知节就是在年迈的时候出征兵败,还被罢官了,而且打得也是突厥人,有这样的‘历史经验’在前,李湛怎么都要慎重考虑是否启用他。

而且历史上的时候,程知节就是到了李二在位期间,那大仗小仗也没有少打,可比这个时候强多了。

俗话说得好,曲不离口,技不离手。

程知节已经足足有十年多没有打仗了,只要李湛不是想要一场大败,他就很难启用程知节,让他担任军中大将。

就算是程知节真的勤于王事,不惜为之殒命,那也不是个什么好事。

程知节在军中的威望并不算低,要是在战争中真的意外身亡,那对士气的打击可不小。

而且老实说,这次要是李绩出来说想要重回军中,李湛都会认真的考虑一番,毕竟李绩这人是有统帅之能的,帮着处理后勤没有一点问题。

可要是换成程知节……这李湛就要好好想一想了。

何况两人的性格也大不相同,李绩算是比较低调的,也能接受李湛给他的安排,就算是搞后勤,李湛觉得这人也能老老实实搞。

可程知节这样的牛脾气,在李二、李湛麾下的时候可能问题不大,可要让他服气军中的小字辈徐达、苏烈这批人,那真是想多了。

偏偏这厮的威望、资历在军中又极高,一旦到了前线,徐达等人还真不一定能压得住他。

李湛本来不欲答应他的请战,只是这段时间程知节跳的太厉害了,心情却是很是殷切,而朝中也不乏支持他的声音。

为了善始善终,让原来李二手下那批人知道,他李湛绝非在这个时候还忌讳他们这批人沾着军权,索性还是答应了程知节的请战。

李湛沉声说道。

“军中自有定制,既然已经安排好了主帅、主将等人选,现在骤然换成你一点都不合适,这也是兵家大忌,何况你还是用自己的威望在这做要挟,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既然你也说了,自己是真的想要为国效力,那朕也不拦着你,可以允你到太子帐前做一名亲卫统领,不允许你掌军,你看你是否还要坚持随军出征?”

程知节大喜过望,忙不迭的点头说道。

“陛下既然安排了,臣岂敢奢求职权轻重。臣愿效力!”

李湛无奈的摇了摇头,他也能猜到程知节的心思,大概率就是想在太子面前露露脸,好为自己的后代们博一个前程。

其实要按照李湛的想法,大可不必的。

程处默不是在李湛的手下做的好好的吗,他这次也在随军出发的将领之列,这还用的着程知节亲自出马?

事已至此,李湛只能再度警告程知节。

“入军之后做好你的本职工作,万不可插手军中的指挥,保护好太子的安全。这两点你要是做不到,等到回军之际,朕定然夺爵!”

“臣谨遵帝命,绝不逾规!”

程知节的脸色凌然,他显然也是知道事情轻重的,赶紧给李湛下了保证。

随后程知节究竟喜笑颜开了,明显是为了这个职务开心的不行,李湛看到以后反而有些难受。

明明是一员猛将,可现在被安排一个保护太子的职务,他就已经开心成这样了,自己以往的时候是不是对这些老将们太过苛刻了呢?

李湛叹了口气,有些感慨的说道。

“其实卿不比如此的,就算是这次你不出征,太子也不会对程家视而不见的,总会照顾的。”

程知节听到李湛的话,脸色微微一滞,片刻之后叹息道。

“其实臣也不单单是想要在太子面前表现,也有部分原因是臣确实静极思动了,眼看着卫国公、吴国公等人都已病死在床榻上,臣这个宿将心里实在不安啊……”

“臣宁愿死在出征的路上,也不愿窝窝囊囊的病死在家中,这绝非大丈夫所为!”

听到程知节这么说,李湛也只能叹息一声,从隋末乱世走来的老将们,现在大都也凋零了,程知节有这样的感触也是正常的。

李湛的心中也有几分触动,一代人已经开始逝去,接下来大概就是新人的天下了。

这倒也挺符合时代发展的规律。

程知节既然想要这样的机会,自己也给了,大概算是一个好事吧。

至少能让他心里没有遗憾了。

未来大唐的将星们可能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多了,只希望李善到时候可以撑得住。

李湛知道,李善的才智绝对没有自己强,见识都少了很多。

这次让程知节保护他,也行吧,就是传递点经验也是好的。

这件事一敲定,大军终于是出发了,程知节也能心满意足的到军中报到了。

首节 上一节 204/2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