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第186节

可以说,现在大唐的子民们对李湛的崇拜程度,绝对比当初的汉朝子民们对汉武帝的崇拜多,谁让他们的生活想比于以往好了太多呢?

国富民强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有为的君主,在这一项上其实都是丢分项,这里面也包括了秦始皇这样的千古一帝。

好在李湛还算事那种不太折腾百姓的主,他当然追求名垂青史,可这一点现在他就已经做到了,往后更多的他会转去折腾官员们。

至于疆域,李湛的野心也没有那么大,随着商贸的发展,大唐的商队到了东南亚,到了中亚,那大唐的军队自然也能到那去,完全不用急于一时。

李湛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要不是因为有系统在手,他是做不到这样堪称前无古人的功绩的,他的动作很多时候都显得有些过于急迫。

要是没了金手指,说不定它就是第二位杨广。

可这金手指在手,也不可能不用嘛,反正李湛去世以后被神化那已经是必然的了,就算是大唐这个朝代灭亡了,也丝毫无损于他的荣光。

“今年过年的时候,你把宫里收拾热闹一点,提前准备一下吧。”

李湛正在举行家宴,和李曼玉几个妃子一起吃饭的时候胡人开口说道。

李曼玉一愣,有些诧异的回道。

“怎么了?今年和以往那些年份有什么不同吗?难道夫君你真的因为张居正他们的劝谏,要换了性子?”

像是猛地想到什么,李曼玉迟疑的说道。

“夫君,你可要以杨广这个昏君为鉴啊……”

李湛有些哭笑不得,很是无奈的摆了摆手说道。

“你放心吧,我定然不敢学杨广这人的,但我今年想要大操大办一下,倒也不是没有缘故的。”

“你没有发现,今年大唐的外部形势好了很多,已经基本没有听到有打仗的事了?四夷安定,本来就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了,长安也要有些新气象。”

“我要是真的一点都不表示,说不定他们会在背后怎么编排我呢,既然如此还不若铺张一点,也算是表明盛世已至。”

“人心这东西,我固然并不是很在乎,可到底不可能逆大势而行,现在不单单是百官有些绷的太紧,我私底下了解的,就是百姓们也需要松一口气了。”

“我也想看看他们今年在这偷摸摸的劝我修建宫殿,明年的时候又能整出来什么新花样!”

李曼玉想了想还是摇头道。

“既然夫君并不愿意大办,还不如就不办了,拿这样的事情来试探臣下终究不是什么好事,咱们夫妻也算是行的正,坐得端了,能使阳谋手段,何必走那些阴私之路?”

“这终究不是什么圣君所为,我看咱们还是顺其自然吧,做好了表率,比什么都强。”

李湛稍一思索,最后也是点头叹息道。

“这话你说的在理,人心这个东西到底经不起试探,而且就是真的试探出来,只怕也会让人失望……”

“但这今年年关的晚宴还是要大办,父皇他们年纪不小了,特别是母后,她的身体一直不好,也不知道他们还能在一起度过几个新年,今年索性大办一下,也尽量让他们两个不留下什么遗憾。”

李湛有些伤感的说道。

李曼玉也停下筷子,眼神恍惚,是啊,一眨眼,就是李二也都四十多了,长孙太后的身体现在是一日不如一日。

要是今年还是在宫中过得简朴一点,可能就会成为李二和长孙太后心中的永恒的遗憾了……

李曼玉点了点头说道。

“这确实应该大办了,若是真有什么不忍言之事,至少父皇他们今年过年的时候是快乐的,也不知道咱们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

李曼玉似乎是触景伤情,由李二夫妻的现在联想到未来她和李湛的未来了,万一,万一他们之中哪个人生病,即将早早的去世,那剩下的人该怎么活呢?

不对,想来李湛恐怕不会对自己的早逝有太多伤心吧?

毕竟他还有那么多好妹妹陪着呢,反倒是自己,要是真的等到李湛去世,真的就要悲痛欲绝了。

想着想着,李曼玉看向李湛的眼神就有些不对了,李湛很是莫名,有些奇怪的问道。

“怎么了?我脸上有什么东西吗?”

李曼玉轻哼一声。

“没有,就是忽然不想吃东西了。”

李湛看了看李曼玉的脸色,小意的说道。

“行吧,看来今天的饭菜不是很合你的胃口,那就撤下去吧。”

稍微哄了哄李曼玉,等到她气消了,李湛才在心里默默的想到,其实这次他想要大办宫宴压不单单是上面那些个理由。

更为关键的是,他认为自己做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这样的事是值得大开宫宴庆祝的。

这样的事,倒不是说让大唐把触角伸到中亚这块地方,也不是科举制越加成熟,这些东西和李湛心中的那件事比总是差了点分量。

其实就是教育上的改革,或者说思想文化界的变动,虽然李湛没有亲自参与孔颖达搞出来的儒学争论,可他是一直关注着的。

在这样的交锋之中,王阳明大获全胜,把他从后世书籍中吸取的营养化为自己的东西,结合前世的时候王阳明的所思所想,终于让那些后世的学科在今世开花了。

也不能算开花,只算是种下了种子,可这已经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了。

儒学发展到现在已经算是进入了一个死胡同了,它这门学问本来就有着问题,它主要是用来解释现实的政治和道德。

可时代发展到现在,特别是宗教的兴起,早就让儒学节节败退,谁让儒学在世界观上没什么建树呢?

自然的,对上那些虚构出来无数神佛的宗教,喊出来前世今生的宗教就会有溃退之势。

这样的情况本来应该还要持续上好几百年,可王阳明出现了就不一样了,儒学最后一个圣人真不是吹得。

要是单单只是这样,李湛倒也不至于这么激动,毕竟就算是完善了世界观的儒学,不还是儒学?

儒学的特性已经很明显了,它就是对工程技术不够重视,这是从根子上就有的病。

可王阳明做的比他预想中还要好,王阳明在辩论中,提出应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不能再把这些东西视为等而下等的。

为此,王阳明还举出来当世的很多例子,要是真的放到历史上的唐朝,这样的例子恐怕还不是那么容易举的。

可在现在的大唐,有着李湛弄出来的那么多技术人员,可以说大唐的生活已经和工程技术息息相关了,只是有些人还在装睡。

可这次被迫被王阳明叫醒后,他们也只能好好的看一看现实,被迫承认工程技术的作用,认可了王阳明接下来要对儒学进行的改造。

在李湛看来,这就是一场变革的开始,作用远比其他各类今年发生的大事更为重要,可能现在的时候确实看不出什么端倪。

但时间放宽到几十年,上百年的时候,这件事引发的影响就相当大了,就好比当年汉朝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样。

什么样的变革才能让整个国家焕然一新?

唯有教育,唯有思想!

这也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经过前赴后继的探索才摸索出来的血淋淋的经验!

一开始的时候,近代的志士们觉得可以走上和平的改变之路,进行技术改变,而后对满清的腐朽体制感到失望,转而投向制度的改变。

可最后,即便是发生了大的变动,也没有什么突出的变化,不得已走上思想的改变之路,最后酝酿出了共同的组织。

这样的道路就在李湛面前摆着,他哪里能不知道什么样的变革对国家的影响最大,最为深远?

当然了,李湛也并没有多少广开民智的志向,因为这样的志向有些不太现实。

在大唐这样的时候,就算是李湛拿出来了高产作物,可又有多少农人在一年的辛苦劳作后,还有闲暇供养一个孩子读书呢?

读书的成本实在太高了,就是在现代,读书也不是一个省钱的事,更何况现在的大唐了。

别的不说,就算是有农人想要供养自己的孩子读书,他能找到合适的老师吗?

真正的读书人,有多少愿意在地方教书的?

更别说现在各地的读书人大都还是世家子弟,他们真的会把底层农民的子弟们放在眼里吗?

要知道,寒门已经是难出贵子了,何况农民连寒门都算不上!

更何况,读书的沉没成本太高了,就是在科举最盛的宋明两朝,为了读书做官,十年寒窗苦读,最后家中困苦不堪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更何况现在的大唐了……

就算李湛已经推广了相当先进的印刷术,造纸术等等,可这也只能尽量降低书籍的成本,也就是硬件设施的成本。

至于老师,李湛真的无能为力了。

整体上,有钱人,家世好的人有好老师,而家境贫寒的人由坏老师教,乃至找不到老师的情况还会是常态。

这不是李湛招募学官,组建县学能解决的了的,就是在现代社会,乡镇的教育和城市的教育也没法比。

所以李湛对于这样的事,也只能是尽量保持一个平衡了,指望学官们的良心了。

只是这样的话,说起来就觉得讽刺,李湛本人是最不相信良心这玩意的,最是负心读书人,这样的话绝不是什么空言。

但这次王阳明辩论的成功,以及各级工程技术学院的建立,则让李湛看到了打破原来教育格局的希望。

当年汉武帝重用董仲舒,改变了自汉初以来,一直重视黄老之学的局面,让天下士子们都开始读儒学的书籍。

用仁义礼智信武装这些士子们的大脑,全盘改变了当初的教育体系。

而今,要是王阳明能再接再厉,李湛也未尝不能看到在大唐,在他在位期间,天下的教育体系再度发生转变。

由原来的儒学为尊,到工程技术人员和儒生并重。

当然了,李湛也没想过完全抛弃儒学,用理工科思想和后世的各种主义武装人们的大脑,他没那么大的能耐,也到底是一个皇帝,怎么可能让这样的思想大为流行?

李湛的想法也非常简单,他只是想为天下读书人提供另外一个可能,即便不读儒学,照样能够做官,而且读书期间的花费远比读儒学更小。

若是能建成这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体系,只要经过一代人的巩固,让天下人意识到这样的教育体系的优越性,自然就会有人拼了命的维护它。

如今,虽然这样的基础很是薄弱,但李湛觉得还是很有希望的,毕竟上有他这个当皇帝的支持,内有王阳明这样的一代大儒做‘内应’。

要是李湛还不能够穷极一生的时间,把这样的教育体系建立起来,那李湛就可以羞愧的自杀了。

工程技术,或者说工程应用技术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往后李湛还希望人们能真正认识到物理、化学这些东西的奥妙。

数学上的东西更是重中之重,好在中原是有数学基础的,只是以往的时候,中原的数学也是更重实践的结合,没有那么多公理。

而随着李湛把大量的数学公式和阿拉伯数字推出来以后,数学的发展自然会起来的。

李湛也没能指望,真的在大唐就出现会思考苹果为什么砸到头上,而且给出验证的猛人,只要能打破儒家对教育的垄断就够了。

这些知识本来就是和儒学差距比较大,各有擅长的,要是按照后世的体系来的话,单单某一门学科,就足以让一个人花费一生的时间去学习了。

这样求专的体系,也正合适用来破开儒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

至于因为求专,导致各学科之间隔膜较大,这已经是后来人需要考虑的问题了,李湛现在操几百年以后会出现的问题的心干嘛?

在李湛看来,要是百年以后,大唐能很好的把这套体系运转下去,并且给出这些学专门的理工技术的人才出路,就已经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了。

默默的思索着这样的事,李湛很快就下了决定,定然要好好的教一教自己的孩子们数学,那九九乘法表和阿拉伯数字已经是普及开来的。

要是到时候,这些孩子们不能学会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这种进阶的数学问题,那就丢人了。

在李湛看来,当一个皇帝就是别的不懂,至少数学是要好的,不然的话钱袋子抓不住,那皇帝又有多少权力呢?

至于了解人心的事,传统的帝王心术就已经够用了,李湛完全不用担心孩子的师傅们不会教这些东西。

就是这些人不会教,那不是还有李二这个当爷爷的吗?

历史上的时候,李二可是专门编纂了《帝范》这样的帝王必备书籍,李湛觉得李善这孩子不若交给李二教导,想来他肯定是能教好的。

而且李二应该也是比较乐意的,在宫里闲着没事,还不如和孩子们亲近一点,也能让李善成为李二自己的政治上的传人。

朝中已经商议了很久的商税改革,总算是要尘埃落定了,这也让一大批商人们心里松了一口气。

首节 上一节 186/2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