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第155节

杜构对当地人这样的心态欣喜有加,甚至没少在私下里暗暗帮着传播这样的言论。

要知道,对于历代的中原王朝来说,草原上的部族一直都是他们的心腹大患,而对付这些人最好的办法可不单单是从草原上作战击败他们。

要是真有这么简单,汉武帝也不会专门制定先断匈奴两臂的策略,从河西、西域一带切断匈奴的退路了。

别看如今草原已经完全被李湛征服,可朝中的很多大臣从不认为这已经是一劳永固了,在他们的固有印象里,草原上的部族总是杀之不尽,杀了一轮,很快就会有新的部族像是野草一样长出来。

对于李湛所说的,有了大炮和火枪,就能让他们保持恭顺,很多大唐的官员们都不怎么相信,其实就是被李湛召唤出来的张居正等人心里也是存疑的。

毕竟他们在的时候,火枪也是有了的,大炮甚至也已经有了,可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可没有像李湛说的那么安生。

所以他们更多也就是表面上对李湛的说法表示中立,一旦遇到有机会了,他们对这些胡虏们是绝对不会手软的。

而基于这种认知,西域的重要性就很是突出了,特别是现在西域已经成了大唐一个极大的棉花种植基地,几乎可以供应大唐上下一年的棉衣需求,对于这样的边塞之地,杜构可是盯得很紧的。

能有这样好的更为柔和的消化西域的机会,杜构绝对不愿意错过。

其实李湛也不是不清楚下面这些大臣们的心思,只是李湛有足够的自信,觉得他说的这样的现实一定能够实现。

后世的大草原不就是这样吗?

在有了机枪以后,区区草原上的骑兵算得了什么?就是他们真的很能征善战,在枪炮这样杀伤力极强的武器面前,人力也只是徒劳罢了。

何况以往的那些朝代里,草原上的胡人之所以像是野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无外乎是因为草原这个大环境就不适宜种地。

漠南的阴山成了天然的游牧和农耕文明的分界线,阴山横亘在草原中间呈东西走向,刚好挡住了每年冬天南下的寒潮,让阴山以南的地区勉强有了农耕的条件,毕竟还有黄河的滋润。

可阴山以北的广阔土地,就大都缺乏水汽,还是广袤的沙漠,偏偏过了这片大漠就又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山脉——郁督军山。

这样一来,大漠以北也能有一片不小的草原供草原上的部族们生存,而那些每每被中原王朝打败了的游牧部族时常就是往漠北一钻,依赖着更为寒冷,生存法则更为残酷的漠北草原苟延残喘。

一旦等他们舔完伤口就是他们再次南下劫掠中原的时候了,不管是匈奴还是鲜卑、丁零等等,都是这样崛并且延续下来的。

可现在呢?

因为李湛拿出的黑科技,阴山和郁督军山之间广阔的沙漠没了,变成了一片草原,上面还被修上了水泥道路和巨城。

甚至大唐现在在漠北的政治中心就是在郁督军山脚下,原来在那里生存的大小部族现在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唐朝人。

大唐已经兵临城下,随时随地可以对他们进行死亡威胁,他们能不老实吗?

另外,郁督军山那里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称呼——燕然山。

不错,正是勒石燕然的那个燕然山。

可以说,这个地方是大汉光辉照耀的最北的地方了,是大汉军威的一个标志。

历代兴盛的草原政权也大都以这里为自己的政治中心,凭借这个有着圣山一样的名头的郁督军山,来统御草原上的杂胡们。

现在它的脚下有一座大唐修建的雄城,专门用来统御漠北的这些部族们,这其中的意味足够让人默默品味了。

地理条件发生了变化后,难道未来就算草原上有部族作乱,他们还能继续逃到郁督军山脚下休养生息吗?

这以后他们要是真的想逃,那就只能逃亡到西伯利亚去了,那地方就真的不是人呆的地方了。

就算在工业社会,已经通了水电、暖气等等,可当地有罗刹人愿意去居住吗?

就更不用说在现在的农业社会了,要是真的有部族愿意逃到那去,李湛甚至乐见其成,因为这意味着这样一支部族很快就会消失在世界上了。

这不是玩笑话,农业社会的西伯利亚就是有这么恐怖,每年冬天零下40-50度的气温,又没有特殊的御寒手段。

就算这些部族勉强生存了下来,又怎么可能对中原造成多大的威胁了呢?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认识,李湛才不再觉得草原上的部族们会是大唐的心腹之患了,剩下的只是水磨工夫的同化工程了。

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所以李湛一点都不心急。

而现在杜构之所以对漠北依旧比较关注,那也是因为接下来他的对手就是从漠北一路逃到西域以西的。

听起来好像十分神奇,可实际上因为大草原和金山一带的山口是相连的,一开始的时候这些人的逃窜还是非常顺利的。

不过因为这支突厥遗部当初的实力已经非常微弱了,所以也没什么人在乎他们,要不是因为大唐接下来还要开拓西方,可能压根就不会想到他们的老朋友突厥,还能在西域以西的这个地方发展的有滋有味的。

没过去多少年,就又成了甲兵十五六万的一个大势力了。

这不禁让一开始来到西域的杜构直呼难道西域以西的吐火罗和波斯是纸糊的吗?这么废物!

要知道,那可是被大唐的偏师随手打散的突厥残部啊,可以说一开始就剩了万把人。

只能说这些西方的国家实在不配拥有他们脚下的土地了。

这其实也是杜构对现在的西域以西这块地方不够了解了,要是李湛听说这样的消息,保准不会惊讶。

本来中原附近的胡人就是比较能打的那一批,历史上西方嚷嚷着的上帝之鞭基本都是在中原这块地方混不下去了,这才灰溜溜跑到西方,却还是能打下来好大的名声。

特别是现在这时节,中亚这块地方也是一片混乱,基本上中亚各国都处在衰落期。

吐火罗就不说了,本来就是一个小国,压根没怎么强盛过。

而波斯呢?

波斯现在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了,战斗力低下不是很正常的吗?

只是比起原来的历史上,它现在西边要对付兴起的阿拉伯人,东边又要和这股突厥残部作战,北边和罗马还有些掰扯……

情势已经算的上是极差了,在东边被突厥残部打的溃不成军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只是这大概还不是本位面波斯要面临的最坏的局面了,接下来一旦大唐接着往西进,消灭了这股突厥残部,下一个直面大唐兵锋的就是波斯了。

到时候夹在中间的波斯那才会是真的命苦,只是不知道波斯还能不能撑到那个时候。

要知道,比起历史上的大唐,现在李湛治下的大唐几乎没有后勤隐患了,广袤的西域现在都成了一片沃土,还被李湛召唤来的百姓辛勤的开拓,种上了棉花、粮食。

大唐的远征军就再也不用千里迢迢的从中原腹地运送粮食了,这对大唐军队来说,利好何止是一星半点?

原本历史上,大唐和阿拉伯人的战斗,双方打不下去,最主要的就是因为大唐的后勤跟不上了,能投送的士卒也着实有限。

可现在可不一样了!

一旦大唐士卒再次兵临怛罗斯一带,就不会再是历史上的几千名唐军加仆从军了,而会是堂堂正正的数万唐军加上一些仆从军。

这样的兵力,再加上唐军那举世无敌的战斗力,区区阿拉伯人压根不够看的!

这一世,大食想要崛起只怕就成了痴心妄想了。

熟知历史的李湛,就是为了未来西域这块地方的安全,都不会容忍大食崛起,威胁西域的,特别是大食的宗教,更是让李湛早早的提了一百个担心。

大唐固然可以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可不是哪一种宗教都能被李湛所接受的。

原来的佛教进来的早,也开始本土化了,还则罢了。

要是真的把那些一神教放进来,蛊惑民众,李湛那心态才要爆炸了。

……

自打入秋以后,在原来吐火罗王城驻扎的默笛就有些发愁,东边大唐的动静那么大,默笛早就有所察觉。

更不用说,本来按照突厥的惯例,到了秋天以后,下属的各个部落都要到王帐来输送物资,觐见可汗。

可今年的时候,东边的不少部族压根没来,其中的意味还不清楚吗?

这些人分明就是看到大唐来了,忙不迭的就跑上去主动向大唐投诚了。

就算是那些依旧来了的部族里,有多少是两面投注,一面向大唐表忠心,一面来见他这个突厥可汗的,谁也拿不准。

本来大唐和突厥的关系就比较深,双方的往来很多,这一点不像是当初汉朝和匈奴。

甚至就连他这个突厥可汗,不也是每天把大唐境内的一些好东西放在王帐里表明自己的尊贵吗?

默笛的心里知道,属于他们这股突厥残部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

过去数年时间,大唐主要把精力放在内政上,至于对外的开拓,主要集中在东北一带,这都是默笛知道的。

正是有这样的形势,默笛才有可能从漠北逃亡到现在的吐火罗一带,休养生息,慢慢有些强盛起来。

吐火罗和波斯一带,虽然其他部落也不少,可实力也就那样,甚至这两个国家本来就已经很是衰落了,这才有默笛蛇吞象的壮举。

相比于已经和平很久的吐火罗,虽说默笛带的是残部,可到底是跟大唐的正规军打过仗的,再加上突厥本来的组织建构也是相对汉化的,已经算是结结实实往封建化迈了一大步。

所以他们的战斗力和组织力远不是在中亚这块土地上安逸的生活了很多年的吐火罗能相比拟的。

再加上本来就已经呈衰落之势的波斯,这几年在中亚这块地方,默笛带着的突厥残部,还真有几分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意思。

正是借着这样的机会,默笛费尽心思,通过自己的手段,对这些地方的部族又拉又打,寇掠兼并,这才让那些大小部落接受了突厥的统治,抛弃了他们原来的主子们。

如今的突厥残部已经有甲兵十几万了,表面上看去,确实有了几分当年突厥强盛时期的影子。

可真正经历过突厥强盛期的默笛可不这么看,他太清楚自己手下这些人的成分了。

现在他手下的这些部众们,对他这个突厥可汗能有多尊重?说到底尊重的不过是默笛手上的军事力量罢了。

在那些跟着默笛一起逃亡到中亚这片土地上的突厥人看来,默笛的身份有瑕疵,他并不是阿史那家族的,含金量不足。

下面那些部族,有很多和突厥又有仇恨,只是受限于力量不足,这才勉强低头。

至于说他这个可汗对这些部族们的驱使,更不用可能做到像当年突厥雄踞草原的时候,那么轻松。

要是真的让默笛手下这批人去打波斯,可能还能打赢,可是和大唐对上……

难啊!

抱着这样沉重的心情,默笛也不断的在发号施令,试图做最后一搏,毕竟突厥人已经没有路可以继续逃了。

再往西,直接打到波斯的腹地?

默笛倒是想,可凭借他手上的力量,还是很难做到这点的,要是换成之前的突厥倒是有机会。

不管怎么说,波斯都是一个大国,哪有那么容易打下来的。

至于说投降大唐……他们这些人都算是突厥的死剩种了,要是真的愿意投降大唐,早就投降了,哪里会等到现在?

中亚这块地方也没有什么水利设施,特别是突厥人来了以后,习惯的还是在进行游牧生活,对耕种压根不在乎。

所以到了秋冬时节,那些原来的本地居民们的生活,比起以前更为难过了。

田地被化成了牧场,上层比起之前的那些吐火罗贵族们更加残暴,毕竟突厥人压根没把他么当做自己人。

本来突厥人在中亚附近也比较少,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自然要采取更为暴力的手段。

等到最近眼看着就要和大唐打仗了,默笛甚至还下令,就是冬天也不让这些百姓们烧木柴和干草取暖。

中亚这里挨着大唐的地势也是很平坦的,一旦哪里有烟,很容易就成了大唐军队的指路明灯,顺着天空中的烟气就过来了。

本来中亚的冬天就比较冷了,更别说默笛还下了这样一道命令,这个冬天吐火罗的居民们只觉得更为难过。

一处帐篷里,一个白发老者满脸悲苦的看着自家的孙子,他的儿子也正在那愁苦的叹气,指着孩子的手脚说道。

“天寒地冻,孩子们的手脚冻僵了,要是再不取暖恐怕就……”

这老翁愤怒的看着自己的儿子斥骂道。

“早知道投降这些人会是这样的情况,当初还不如为大王效命战死沙场!你明天就把那个吐屯给辞了!”

中年人的脸色更加难堪了,低声说道。

“若是没有这个吐屯的官职,只怕咱们一家就要饿死了。”

白发老者脸上流过一行清泪,哀叹道。

“造孽啊!”

首节 上一节 155/2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