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第137节

王阳明对着李湛微微一拱手道。

“其实臣能想明白这点,还要多谢陛下送过来的那些书籍。”

李湛微微一愣,确实有这么一个事,当时自己想要让王阳明在他当初立下的心学的基础上再推陈出新,专门拿了不少后世的一些哲学著作给他。

既然他现在这么说,难道王阳明已经把这些东西看完了,看明白了?

李湛对王阳明有些佩服,这要换他还真的做不到。

可接下来王阳明的话让李湛彻底绷不住了,只听王阳明简单的说道。

“其实土地兼并不外乎一个原因,投资土地获得的回报率太高了。”

李湛当时就是一脸懵逼,啥?我准备了半天,你就给我来了个这?

你隔这给我隔这呢?

看出了李湛脸上的疑惑,王阳明不紧不慢的给李湛解释了起来,为什么他现在这么说。

现在大唐放贷的利息,按照官方定的最高不得超过36%,只是民间能不能做到这点不好说,反正王阳明按照这个来统计。

而地租呢?经过王阳明在黄河沿岸的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的平均地租大概在土地年收成的40%。

可以说高利贷都没有把土地租种给别人那么赚钱,毕竟高利贷还要考虑百姓会不会有破产的风险,账会不会成为坏账。

可土地租种出去,收成都是看得见的,只要不是大灾之年,保底是能做到的。

这两年因为大唐逐渐普及开高产作物,不少地方现在换成种经济作物,利润还能再涨一涨。

哪一样工商业能有这样的暴利?

李湛当即就想要反驳,糖、盐、瓷器不都能做到吗?

可是看着王阳明的眼神,李湛猛地沉默了。

是的,这几样确实能做到高利润,可那也是被官方垄断的产业,一般人想从事这些行业,他有这个关系吗?

这样一来,最底层的商贾们,不就只能从事一些利润相对较低的行业了?

如此一来,这些商人们自然更加热衷于通过工商业捞到一大笔钱之后,用来置办田宅,奴隶转型为耕读传家的寒门。

更加让商人们心动的是,一旦成功跃迁成读书人阶层,最后有了官身,那是可以有税收减免的。

本来大唐官方额定的土地税税率就不高,他们又能合法合理的避税,那当地主实在是一个稳赚不赔的行业了。

再者说,就算肉眼可见的利润可能比不上一开始从事的工商业,可地位的提升要不要算进来?

等到家中有事的时候,差遣自家的佃户帮着免费修房子,算不算得到的好处?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一加上,是个人都知道当地主更有利了。

如此一来,不都是希望去做地主了?

看看当世的那些世族们,他们家中哪一个不是田宅万顷?

他们本身就是土地兼并的既得利益者,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剖析的清这里面的弯弯绕绕,更不愿意剖析的那么深刻。

李湛听了以后大受触动,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他之前居然没有想明白,只能说他离底层真的太远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样的道理他也懂,可他能像王阳明这样剖析的这么直白吗?

做不到,没有对基层的了解,真的做不到这一点。

弄明白了土地兼并的根源之后,李湛忍不住热切的问道。

“既然你能想清楚原因,那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发展生产。”

王阳明直接给出来一个无懈可击的回答,这次李湛能更好的的保持冷静,等着王阳明来解释了。

王阳明只是说道。

“若是不改变能从土地上获得的暴利,单纯说鼓励工商业是没有用的,人们终归是逐利的,一旦稍稍有所放松,就又会把钱投入到土地上去。”

“所以,想要减轻土地兼并的情况,最好的法子就是发展生产,让工业发展起来,让它来容纳大量的人口,再配合工业生产出来的各种副产品回馈到农业上,比如化肥、铁器等等。”

“总之就是一句话,让生产力尽可能快的发展,让天下百姓都能从中获益,特别是那些上层社会的人,这样一来,他们才会看到搞工业带来的利润,才会有可能尽可能的把钱投入到工商业中。”

“另外,臣建议还要大力加强对地方的管控,如今明面上保持的三十税一的税率实在不应该继续维持下去了。”

“这样的税率说直白点,也就是名声好听而已,以现在朝廷的控制力,真的能做到三十税一吗?更多的时候,不还是被地方上下其手,征收了很多的杂税,这么一算,最后最低也是十五税一了。”

“偏偏这样收的杂税大多还被地方的官吏们拿去了,压根没到朝廷手里,等于朝廷平白无故的担了恶名,臣觉得完全可以把税率设置为十五税一,而后加强中央集权,理清地方的税收情况。”

“如果做不到这一步,臣以为陛下还是不要大动干戈为好,因为这只会增加百姓的负担。”

李湛张了张嘴,最后只能很无奈的说道。

“朕知道你的意思了,朕会好好想想的。”

待到王阳明离开后,李湛坐在原地呆呆的不动,脸上都是苦笑。

王阳明给的建议好不好?

当然好,但有没有用?

对不起,没有用,或者说大唐压根不敢用。

李湛可以放任工业聚集大量青壮人口,并且是训练有素的青壮人口,后面的皇帝们敢吗?朝臣们敢答应吗?

为什么不管是哪个朝代都对开矿的事那么警惕,这可不单单是因为开矿带来的巨额财富,关键也在于矿工们。

历史上这些工人们发动的暴动次数一点都不比农民的少,特别是他们一般素质还要比农民们更强,熟悉山区的生活。

就算朝廷想要平定叛乱,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可是指望哪个官僚,哪个皇帝良心发现,提高矿工们的生活待遇。

那真是高估了他们的良心了,指望这不比指望ziben家大发善心更现实。

至于中央集权和土地税率的问题,李湛也不是没有发现,只是这事实在没那么容易解决,要是真的容易,中国古代也不会在西汉中期以后,就成了皇权不下县的局面了。

统治成本太高了,朝廷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李湛并非没有尝试对基层加强管理,他一手推动的退役士卒安置在地方担任小吏和底层官员,不就是为了试图打破宗族对地方的影响吗?

可事实证明,有用处,可用处也没有李湛一开始想像的那么好。

更多的退伍士卒是在地方担任官吏后,直接堕落成了新一代的乡绅,若非现在大唐国力正盛,地方上那种狗屁倒灶的事少一点,谁能说清现在地方会成什么样子?

就是后世的那么多国家,又有几个能敢保证自己对基层的控制力非常强的?

中央集权,这还真的不是一般的国家玩的转的,特别是对于古代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又没有现代的各种通讯、交通技术。

说实话,中国能保持长时间的统一状态,也确实是一个奇迹了。

至于土地税……对比一下,李湛的心里就心疼的不行。

要知道后世的时候,隔壁出云国明治维新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工业,但单单是农业税就能收上来八千万两白银。

这耕地面积比中国小了不止一星半点了,可它们就能做到这么高的税收,现在的大唐呢?

一年所有财政收入折合成白银不过四千多万两,这还是在现在有高产作物的情况下。

这相差的何止是一个数量级?

更不用说一个至关重要的点,想要收税,那最先至少把那些逃税、合法避税的贵族官员们的税收收上来。

可大唐能做到吗?

李湛是有这个心气的,可对内的阻力只怕不是一般的大,就算强行用刀子,恐怕也就能管上三五十年。

由此可见,大唐这个后世历史上所谓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中央集权程度有多费拉不堪了。

这还是中国古代的朝代中比较好一点的,要换成明朝,那就更垃圾了。

明朝的税收那就是一笔烂账,上百年过去了,还能非常吊诡的保持在三千万两白银上下,这不是笑话是什么?

可明朝的满朝文武们有哪一个敢捅开这个大篓子的吗?皇帝们有哪一个敢于和这样的现象做斗争的吗?

发展工业,发展生产,这样的道理,李湛不是不懂。

但在王阳明简单剖析了在大唐把资金投入到土地上的回报率后,李湛对发展工业是没什么兴趣了。

妈的,哪一样工业能让投资人稳定获得40%的年回报率?

李湛不是一个历史小白,他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一些小事记忆犹新呢。

号称英国工业革命活化石的阔里班克水力纺纱厂,当初的年回报率也不过是13%左右,就这都被英国各界人士惊呼‘前所未见的高收益投资’。

换成在大唐,会有人这么觉得吗?

要是真的有人这样惊呼,怕不是要被一旁的人当傻子看。

就算是现在李湛最为上心的糖业、钢铁行业,也只是因为李湛占了一个先手,拿出来超出时代的工业技术家垄断,才能保证利润率。

可这样的东西,不可能完全保密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它的利润终归是会回归到正常的水平中去,到那个时候,它们也是比不过对土地进行投资带来的效益的。

或者说的更狠一点,就算是后世的现代社会,除了金融业这样搞投机的,其他任何一个实体行业的利润,有哪一个能达到40%?

世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已经知道该怎么做,却没有办法去做,或者说无能为力啊!

李湛难道不知道只要自己调整土地税率,搞一搞土改,强压高利贷问题,就能让大唐的金钱往他希望的手工业流动,促使大唐逐步转变成资本主义社会?

李湛在王阳明的解释后,已经很清楚这些问题了,可是这里面哪一样是他现在能做到的?

就算他李湛是皇帝,也不代表他是万能的,他的所有旨意真的可以被执行,李湛从来不会高估官僚系统的节操。

扛着红旗反红旗,绝对不单单是现代社会才有的操作,这些古代的人精们同样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乎,李湛左看右看,好像只能让大唐走上一条不知道未来的帝国主义道路,对外劫掠,对内尽可能的压制地方分离势力。

只是这样一来,对他的继承人要求就更高了,只希望未来的李善能够承担的起这样的重任吧。

第二天一早,李湛召集了所有在洛阳的高级文武,先是说了一件事,西征要尽快了。

满朝文武皆有些愕然,要是真的现在想要西征,那就不应该东巡,相比于洛阳,长安离西边的距离不是更近,更容易把控西边的战事?

李湛只是再度强调道。

“朕这次开启西征,不是为了土地,只是为了土地上的人,朕要让这西边的那些国家们的百姓,全部变成我大唐的奴隶,在大唐境内修建道路、水利设施!”

“开元十年的时候,朕希望看到大唐境内能有大小水库两千余座,水渠三万里,希望你们能做到这一点。”

萧瑀霍然起身劝谏道。

“陛下如此行事是否太过急切了,也有损陛下的仁义啊!”

李湛很是不满的说道。

“蛮夷也算人吗?可能算,但那也是需要先对我大唐做出他们的贡献才行!只要他们能为我大唐工作十年,朕就可以允许他们成为大唐的子民!”

“要是能在这期间立下大功,还可以缩短这个年限,所有蛮夷一视同仁,若有不服的,可以看看我的刀子利不利!”

正在朝堂上哄然吵成一团的时候,来自李靖的捷报也到来了。

李湛在朝堂上打开捷报一开,猛地就笑了起来。

“好!”

看到下面的官员们有些疑惑的眼神,李湛示意身边的内侍拿出李靖的捷报宣读了起来。

首节 上一节 137/2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