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第130节

“本来这段时间,大王也和这些胡人们接触的比较多,应该也能算的上得心应手了。”

看着章惇眼里深不见底的幽深,李承乾打了一个寒颤,连忙应了下来,老老实实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动也不敢动。

连自己这段时间和那些被处置的胡人有亲戚关系的人来往的事,章惇都知道的这么清楚,要是自己再在这件事上表现出来不满,只怕轻则丢职,重则被李湛圈禁起来了。

不要说李湛不敢这么做,他绝对敢,而且要因为这事被监禁,谁也说不出来错,毕竟李承乾事情没办好,以后不让他当官,多么自然的逻辑。

看到两人都接下各自的任务,章惇就起身离开了,他身上要负责的事可还多着呢,没时间在李承乾他们两个少卿身上耗。

看到章惇离开,李承乾悄悄松了一口气,也不免开始思量这次章惇安排的工作。

单从安排上来看,李湛或者说李湛的那些下属们,对李承乾是没有放松警惕的,一点都不愿意他负责特别重要的事务,甚至宁愿把接待吐蕃赞布儿子的工作交给安思明这么一个胡人!

唉,这些人实在太过分了……

顺带的,李承乾也在那思考吐蕃赞布的儿子突然要被派到长安背后可有什么深意,松赞干布这人他听李二提起过,李二的评价是也算一代明君了这样一个人突然要把儿子派到大唐,绝对不会是无的放矢甚至松赞干布都没敢直接在国书里写这些东西,他儿子要来长安的事,肯定是蕃使到了大唐后才和大唐的丞相们说的。

从这点上就能看的出来,吐蕃现在境内的情况肯定不容乐观,要不然一代雄主也不会被逼到这个地步。

看来这次吐蕃使者来到大唐,表面上是想要再次请求和亲,内地里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事啊……

只是很快李承乾就自嘲的笑了笑,不管吐蕃方向往后要发生什么样的事,和大唐的关系又会有什么变化,都和自己关系不大了。

事情都已经交给安思明这个家伙处理了,想这么多吐蕃的事有什么用?

至于章惇分给他的宗教事务,李承乾也有考量。

本来鸿胪寺的本职工作里,除了外交,很大一块就是宗教,它下属的崇元署和礼部下面的祠部共同管理整个大唐的宗教事务。

就连天下僧道们的度牒也大都是两个部门商量着发放的。

而等到李湛继位以后,他有意在这块进行改革,把礼部下属管理宗教的祠部划归鸿胪寺,礼部往后专门负责举行科举考试还有一些较大的祭祀活动。

这次李承乾负责整顿入唐的胡人们带来的宗教问题,需要带着祠部一同办公,明显就是李湛新概念下的产物。

说不定这次以后,祠部就整个并入鸿胪寺了,这事两个部门的人也早就听到风声了,只是祠部本身的反对意见比较大。

现在谁都知道礼部吃香,谁愿意到鸿胪寺这样一个清水衙门,升迁无望?

只是,这次让李承乾以宗王的身份处理宗教事务,恐怕朝廷已经下了决心,一定要把这些宗教事务的事合并到一起处理了。

选择李承乾办这事,也有些别的考量在里面,不管李承乾的身份有多尴尬,他终究是大唐正派的王爷,身份尊贵,那些反对意见对他来说实在不算什么。

李承乾心里有些自嘲的说道,只怕这次要给李湛他们当一会儿刀了,不过也好,这样总是表明自己还有些利用价值。

要是连当刀的资格都没有,那才是真的可悲。

不过,这些恐怕还是附带的东西,从平日里李湛的做法来看,他对外来宗教还是相当警惕的,这次想要整顿这些外来宗教也不是什么空穴来风的事。

本来这次胡人酋首被查处的事背后,也确实有很多西域乃至中亚的宗教纠合在一起的原因,就算这些胡人们散开了自己的生产组织,却又以宗教联系在一起,让人防不胜防。

好在之前中国已经有融合外来宗教的经验了,佛教经过两晋南北朝这么漫长时间的整顿,已经本土化的差不多了。

这事也算是开了一个好头,给李承乾整顿这些西域的袄教、景教一个很好的榜样,能让李承乾萧规曹随,学着整顿袄教它们。

只是这样的事务,和安思明负责的接待吐蕃赞布的儿子相比,重要性何止差了一筹?

就是再说的浅一点,到底是接待赞布儿子更有存在感,还是跑去埋首宗教人士群里,进行整顿改制更容易被人注意到?

更别说李承乾的身份放在这,去整顿袄教这些宗教事务,偏偏又不太可能是真正的主事者,还是要听别人的吩咐,这让有些心高气傲的李承乾怎么能忍得了?

如果真要挑出来负责整顿这些胡人宗教有什么好处,恐怕也只有能吃到一点胡酋和胡商们流泄出来的人事资源和财富了。

可这么一点残羹剩饭,李承乾着实不太能瞧的上眼,他缺那点资源吗?

只是枯坐了一会儿,看着安思明强耐着激动在那处理政务,李承乾颇感失落的走出了府衙。

李承乾的心里当然是不开心的,本来还以为能得到一次重用,显示自己的能力,结果呢?

有了机会也是给了安思明这样的杂胡,他堂堂大唐亲王却被指使着负责一些边角的工作,这实在太不符合李承乾的预期了。

自从李承乾和李泰从半岛回来后,两人各自选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李泰那边进展不错,本来就多为编纂工作,每天看着李泰带着一干文人雅士喝酒聊天,李承乾是真的有点羡慕。

可真要让李承乾埋首到经书里,空耗青春,李承乾又很是不满意。

他觉得李泰这样的就是一个富贵闲人,哪里能比得上在这样越发繁华的世道上,做出一番事业来的痛快?

只是谁能想到想在这浊世中成就一番功业居然会这么难,他也已经到鸿胪寺就职小半年了,每天庸庸碌碌的,压根没有他发挥的空间。

这让李承乾感到很是不满,再加上这两年他家中也添丁进口了,一家人的花销总不能一直问李二他们夫妇要,单靠宗王身份发的钱加上在鸿胪寺的俸禄已经有些不够用了。

这真的让李承乾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世事艰难,这一刻他越发想要到外州任职了。

宗王到外州任职,本来也是一个从南北朝保留到现在的传统了,到外州担任地方长官,虽然不比在京城的鸿胪寺清贵,可却更为充实,更有自己发挥的空间。

就算是像长孙冲那样,天天被淹没在一片文山文海中,也比现在无所事事来的好一点啊。

再说了,现在外州的待遇逐渐提起来了,比之京城任职还要高一些,而且李湛提拔人的标准也已经早就公布了。

其实就一句话,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

眼看着就是外州长官的前途也比在京城的好,李承乾怎么可能不希望到外州任职?只可惜,他虽然一再上书恳求,却一直没有被应允。

就是李二也说过他几次,认为他现在有些眼高手低,没学会走,就想要跑了。

李承乾的心里自然是有些不服气的,可说这话的是他爹,他再不服气也只能憋着了。

李承乾当初在半岛时说出的豪言壮语,眼看着没有什么机会兑现,这样处在壮年的时候,却无所事事的状态,比之当初的抑郁更让人苦闷。

心烦意乱的李承乾骑着马走回了府上,还没进门就听到一旁的管家说道。

“大王,今日临淄王前来府上,着人支取了两千缗用。”

一听这话,李承乾立马怒火中烧,脸色很是沉郁的说道。

“他怎么又来拿钱?他自己府上难道就没有钱吗?”

临淄王就是李泰的封号,自从两人从半岛回来后,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李泰从李承乾府上支取钱财了。

本来还不错的兄弟关系也因此出现了一些裂痕,毕竟都已经各自成家了,各家的家计怎能混与一谈?

更何况,现在李湛对宗室子弟财物的支取管理的相当严苛,绝不会任由他们随意支取,当然也不至于让他们陷入困顿就是了。

只是,作为王府,一般来说场面上的来往,各种人情世故需要的钱财都是极大的,若是真的没有什么正经职务,自身花销又没有一点数,那就真的要陷入寅吃卯粮的困境中。

当然了,李承乾本人自然不会陷入这样的困境,怎么说他身上还有鸿胪寺少卿的职务,私底下舅舅长孙无忌也给了他不少的产业。

长孙无忌虽然从官场上淡去了,但作为补偿,李湛给了他不少的产业让他经营,甚至包括一个不大的白糖厂。

能被李湛看重作为长孙无忌退出官场的交换的产业,怎么都不可能算小了,又经过几年的经营,等到转手李承乾的时候,一年的纯利润都能超过十几万缗。

这样的资产,李承乾的几个弟弟也各有一份,只是李治年岁尚小,产业还由长孙太后代管,而李泰这个家伙的产业这已经快被他霍霍空了。

如今这世道,白纸不缺,更有非常发达的活字印刷,让文坛出于空前的活跃中,李泰本来就喜欢这些文学上的东西。

自他从半岛回来后,几乎日日都要宴请那些知名的、不知名的文人到家中豪饮,还专门花了重金打造了一副铜活字,专门刊印他们这些人唱和的诗词文赋。

再加上李泰还大规模收集原来的孤本、派人抄写后刊印天下,这哪一样不是需要白花花的银子?

虽然这么一来,李泰的名声确实起来了,顺带着他手下的这些文人清客们的名望也有了极大的增长,就是那些有心科考的人也乐意来到李泰这混个脸熟。

说不定就出了名,等到科考的时候也是一分优势呀。

可李泰的事情既然做的这么大,甚至被李二称赞了,期间的开销是决然少不了的。

李泰也不好向李二寻求支持,只能咬牙苦撑,也算是乐在其中了,可这缺少的钱从哪来?

指望李泰这样的文艺青年操持家务或者家中产业,那真是异想天开,自然的,李泰就只好不时的恬着脸到李承乾这个长兄这转一圈,搜刮些钱财去花销。

一次两次可以,李承乾也乐意在文会上露个脸,刷一下存在感。

可实际上,那些文人们没几个感激出钱的李承乾的,都只记得李泰的好,这让李承乾怎么能接受?

所以渐渐的,李承乾就不愿出这个钱了,只是李泰脸皮太厚,每每都到李承乾府上要钱。

这日子久了,不说李承乾自己了,就是他的王妃都颇有些意见,弄得他们夫妻也不是很如气。

偏偏这事也不好向李二告状,李承乾自己警告李泰又一点用都没有,真的让李承乾快要气死了。

要不是估计兄弟间的面子,不愿意兄弟闹翻,李承乾恐怕早就要和李泰绝交了。

只是这一次,李承乾心中的怒火更甚,因为这次李泰支取走的,是他们庶出妹子们的嫁妆钱。

本来这事应该由李二操心,再不济也是要李湛这个当了皇帝的兄长操心的,李承乾完全不用担这个责任。

可是为了表现自己对妹妹们的疼爱,李承乾还是咬牙打算帮着还没有出阁的几个妹妹制办嫁妆,也好在时流们面前表现一把。

却没想到,连这点钱,李泰都把它拿去了,实在是不当人子啊!

“你有和他说,这是要给自家妹子们当嫁妆的吗?”

管家深深的低着头,小声说道。

“临淄王只是说,宗家贵女怎么会缺这点钱,再者说了,还有太上皇和陛下两人照应,轮不到他操心。”

李承乾自然知道李泰的话说的很正确,可正确不代表他愿意听,他早就想好了,借着帮妹妹准备嫁妆的事,好好在太上皇面前露一把脸,到时候博一个好名声。

可现在呢?

都毁了,都被李泰这个混账毁了!

李承乾虽然有心想要去临淄王府,把李泰要去的钱再拿回来,可始终丢不下自己的脸面,只能生生的眼下这口气。

“临淄王……哼!若是再有下次,你们就直接把他打将出去!”

管家和一边的仆人们悄悄对视了一眼,都是一脸的苦涩,你们这些贵人们的事,他们这样的小喽啰怎么敢掺和?

李承乾心中愤愤的想到,现在的世道本来就很是重视女子的嫁妆钱,要是一般人家凑不出一份丰厚的嫁妆,那可是要被人嘲笑的。

何况,就算是宗家女子难道就真的不愁嫁了吗?没有嫁妆,照样没人愿意娶,特别是大唐公主们地位不低,驸马在她们面前那可真是……

这样一来,就越发没人愿意娶这些公主们了,若非李承乾的嫡亲妹子们,当初都已经和满朝的国公们的孩子定下了婚事,只怕也会像现在的几个姑姑一样,快要熬成老姑娘了。

等一下,姑姑们……

既然自己的这些姑姑们没有好的人家,反正也已经在深宫里待到二十多岁了,何不直接将她们嫁到远方的吐蕃?

这样的事,到底有没有操作性呢?

李承乾一下子顿住了自己的步伐,站在那静静的思考了起来。

他这些姑姑们年纪大了点,但配一个吐蕃的赞布绝对是够格了,何况和亲本来就不是注重年龄和相貌的,更多的是让这些外夷表示自己臣服的态度。

这样一来,这些姑姑们到吐蕃说不定还能享上福呢!

而且,最关键的是,要是李承乾能推动自己的姑姑们外嫁到吐蕃,很可能凭借这件事,成功的再度回到蕃使入朝这件事的中心。

哼,别管章惇是怎么利用他手里大卿的权力,将我李承乾排除在外,这次蕃使入朝对外的目标不就是想要和亲?

若是自己能另辟蹊径,说动姑姑们,促成这件事,那朝野上下还有哪个敢忽视自己的意见?

只是……这事应该找谁商议呢?

很快,李承乾的心里就浮现出来一个极佳的人选。

“备马,我要去赵国公府。”

下人们对李承乾刚回来就又要出去的事很是不解,但这不是他们这样的人能多嘴的,老老实实牵马就行了。

……

首节 上一节 130/2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