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第114节

“我们家的也差不多。”

虽然李湛登基的时间不算太长,但作为皇帝,他的一些喜好也都被这些善于揣摩人心的大族们瞧出来不少。

至少在后宫的选择上,李湛明显更喜欢那些身体强健的,反而不怎么喜欢那些娇滴滴的姑娘们。

看清楚这点后,那些鲜卑贵族们的心中可都是欣喜万分,相比较于南方的世族和汉族的高门,他们鲜卑贵族的家中,依旧有很浓的尚武风气。

也就他们各家的女子相对更加强健一点,故而对于自家女儿能否在宫中受宠还是颇有信心的。

只是,他们压根就没考虑过李湛的个人感受,甚至没考虑李曼玉的想法,只能说这些鲜卑贵族落后于时流确实有自己的原因吧。

本来在政局安定的现在,就不和当初南北朝的情况一样了,他们这些鲜卑贵族们又缺乏政治上的敏感性,大概除了长孙氏这一家还能傲立于时流,其他人家很快就会销声匿迹了。

至少在政坛上,属于这些人的力量只会越来越少,这也是李湛想要看到的。

年后采选的消息,不止牵动了宫中人的心,就是宫外的这些人又有几人能避免呢?

……

年关越来越近,腊月底还下了好一场大雪,长安令忙不迭派人到处清雪,救济那些无家可归的人。

是的,虽然是大唐的国都,但这里也从来不会少无家可归的人。

比起他们,在各地县城里的乞丐才更为悲惨,这些人压根就进不到李湛的眼中,更没人会关注他们的死活。

李湛虽然知道长安城中一夜间被冻死了十数人,可也丝毫没有办法,这就是古代,别看现在大唐有了几分盛世气象,可这样的死伤依旧无法避免。

虽然李湛已经竭力推广煤炭取暖,火炕等等东西,可真的能烧得起的,也决然不会是赤贫家庭。

就像是李湛现在在西域大力推广的棉花,棉花产量现在虽然不低,可依旧不是大唐每一个百姓都能穿得起的东西。

不过这样的事,只是插曲,朝堂上的人事变化才是那些富贵闲人们最关注的东西。

虽然开元元年的过去,朝堂上的政局似乎也相对稳定下来了,几乎不会再出现什么被忽然擢拔的情况了。

除了现在已经放出风声,要回京当宰相的张居正,其他这么带一点连跳几级的情况近乎为零。

不过这本来也是应有的事情,当初不管是武德年间,出于朝代更替发生的猛然的认识更替,亦或者贞观年初,因为政变,发生的大规模人事变化,终究不是常态。

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实体,都会有稳定的政治架构,森严的官场阶级。

毕竟一旦进入承平时节,又能到哪找泼天的功劳去立呢?

所以也不要小看这些富贵闲人们的嗅觉,他们可能本人并不在朝中任职,可家中多为官员,对官场上的一些道道可是相当清楚。

更何况,最近这段时间,请求外放的人和回京述职的人都不在少数,只要是聪明人都能明白,这大概会是最后一次大规模的人事调动了。

往后,虽然可能还会有人能爬回长安,可那要消耗的心血,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对于李湛来说,他也更乐见于现在的政局,只要依旧在缓缓的吐故纳新,保持政坛上应有的更换官员的频率,对大唐来说就是一件好事。

接下来,李湛需要做的事已经很少了,只要接着完善典章制度,大唐终究会沿着历代王朝的路继续走下去,不出意外的话,一个煌煌盛世已经即将出现了。

各式各样的人物,都已经找准了自己的定位,那些不愿意认命的人,必然会被历史的车轮无情的碾过。

……

张居正看着大唐的皇城,神情稍稍有些恍惚,这才多久,自己就又要登临一个国家的宰辅的位置上了吗?

相比较于当初在大明的时候,张居正这一辈子的进步速度,堪称神速,他慢慢的咀嚼着这样的感受,看着雄伟的长安城,回想起大明朝时长安的破败,颇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得知张居正回来以后,李湛第一时间就把他拉进宫中,相互之间促膝长谈,张居正能看到李湛对自己的信任一如既往。

而李湛则是能从张居正口中了解现在的西域各地的情况,对未来想要攻打的中亚,也添了几分了解,能明白当地到底有什么力量是可以依靠的,什么是需要镇压的。

至于张居正提到的吐蕃人现在在西域附近偶尔出现的事,已经引起了李湛的高度警惕。

之前一直说要荡平吐蕃,只是考虑到高原气候的问题,李湛的心中一直有所顾虑,既然现在吐蕃人已经大着胆子往西域进发了,那就容不得李湛再犹豫了。

必须要在吐蕃人伸出来狗爪子的第一时间,就把他们的这支手剁了,要不然真成了拉锯战以后,说不定就又会重现历史上大唐面对吐蕃的那种无力。

只能说,气候的变化不单单让大唐收益颇丰,就是高原上的吐蕃不也一样?

换成后世任何一个朝代,吐蕃都绝对没这个能力这么跳!

虽然现在李湛并不是很想动兵,但对于现在的吐蕃,也不需要大唐集全国之力,主要针对他。说白了,在历史上,吐蕃和大唐联姻之前,吐蕃真的不算什么,要技术没技术,要铁器没铁器。

只是因为文臣公主入藏,带去了相当多的各种技术,又因为这段蜜月期,吐蕃从唐人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至于现在,唯一可以让李湛踌躇的,其实就是吐蕃的气候了。

这也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只能说,想要限制吐蕃还是需要一些有挑动吐蕃内乱的动作,这方面李湛思前想后还是觉得李绩更为合适一点。

往后还是让李绩暂且在陇右驻扎,理清边疆的问题吧,至于李湛带来的那些将领们,让他们打仗可能是一把好手。

可要论怎么处理民族关系、地方关系,他们还真的不如大唐的这些将领们,出将入相的传统,在历史上也仅限于唐朝及唐朝以前了。

没有经过这方面磨砺,李湛自然不敢直接放手让他们做,至于东北、漠南等地已经完全在掌握之中的地方,倒是可以拿出来让他们练练手。

wo国,平城京。

那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推古女王早已成了明日黄花,如今在这执政的是她的后辈,虽然这任wo王也有一定的才华,可相比较于推古女王,他的威望就差了一大截了。

其实这段时间,本来也应该是出云国最为强盛的一段时间了。

半岛上的三个国家轮番内战,很多半岛的百姓受不了战乱,逃亡仅隔一道海峡的出云国,这自然就大大加强了出云国的实力。

相比之下,中原王朝素来对海上的事不是很重视,出云国本身又出了几任有为的君主。

按道理说,现在出云国正应该是欣欣向荣的时候,别的不说,像西方的那个dao国一样,在半岛当一个搅屎棍那是绰绰有余的。

可是,现在这一切都莫名的出现了变化。

任凭历史上出云国应该有怎样的发展,面对不讲武德的穿越者,出云国的国事也变得面目全非了起来。

出云国之前派遣的数万人的大军,在海上和唐军作战全军覆没的消息,慢慢已经传到出云国的王宫了。

这样的消息甚至不是逃亡回来的人们说的,而是新罗按照大唐的吩咐,派了使者前往出云国问责的时候,出云国上下才知道这事的。

本来他们都还以为这样一支部队,肯定能把新罗打下来,他们之所以没有消息,是因为现在还在半岛上和新罗纠缠。

可谁能想到,刚一得知这支军队的消息,就是这样一道晴天霹雳。

一石激起千层浪……

出云国上下君臣,从来都没有想过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居然会在海上溃败,这可是出云国举全国之力才派遣出去的军队啊!

里面的士卒在出云国也都能算的上是勇士了,而且出云国的君臣们自忖对半岛的局势比较了解,现在高句丽面对大唐的步步紧逼,只能龟缩防守。

至于百济和新罗都是小国,不可能阻拦的住出云国的这支精锐的。

可偏偏他们就遇上了意料之外的事,就这么直愣愣的撞上了唐军,直接大败,能活下来的都是投靠唐军的人。

至于这些人,现在压根就不可能回到出云国来,他们都想着怎么当好大唐的狗呢。

毕竟出云国国主能给的东西,大唐都能给;出云国国主给不了的东西,大唐照样能给,相对来说大唐还会更公平点。

这样一来,到底给谁卖命还有什么疑问吗?

以至于现在这些出云国的君臣们听到了这样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消息后,一个个激动万分,眼珠子都快红了,嚷嚷着这肯定是新罗人传递的假消息。

也难怪他们都不愿意相信这个消息的真实性,这次出云国出征半岛,也算得上是在赌国运了,结果却这么莫名其妙的赌输了,任谁心里也是相当难以接受的。

只是随着出云国上下对新罗使者的不断试探,以及不顾代价的派人前往半岛打探消息,最后传来的结果只能让他们绝望了。

事情确实就是这样,这样的结果实在让很多人都有一种天塌下来的感觉。

甚至于出云国内,现在也是暗流涌动。

执政的圣德天黄本来就威望不足,又导致了这么一场大败,国内当然有人会看他不顺眼了;而之前领兵的苏我伟又是苏我氏的继承人。

本来苏我氏想的是让这苏我伟打一场必胜的战争,镀镀金,随后能更方便来接管后续的位置,可这么一件事一出,继承人也莫名其妙的没了。

整个苏我氏都陷入了一片混乱,反映到政坛上,就是出云国的行政几乎停摆了,所有人都在看着天黄如何处理这件事,以及苏我家未来的继承人究竟会是谁。

甚至有不少人,已经打出了旗号,圣德天黄德行不足,能力也不够,不如让山村太子继位。

这都还算是比较好的流言了,更有甚者,直接攻击整个天黄家族,觉得他们这次犯下这么不可饶恕的罪过,理应把天黄这一脉的继承权剥夺了,换成其他家族执政。

这倒也符合出云国一贯的政治传统,毕竟现在的这个天黄制,也就是在推古天黄时期确立的,到现在也就几十年时间。

一切都还没那么理所当然,不少之前在出云国就比较有实力的人,当然会觊觎天黄这个位置。

面对这样的局势,圣德天黄倒是表现的尤为镇静,他可以算是出云国最早接受现实的人,随后立马派出使节,想要和大唐建立直接联系,向大唐赔礼道歉。

是的,赔礼道歉,这就是弱国的生存之道。

就算是自己家损失了数万精锐,可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也不是针对大唐进行报复,而是赶紧撇清关系,认真向大唐请罪。

至于已经损失的精锐,那是什么?

明明是误会,是出云国国内一小撮人的私念过剩,瞒着圣德天黄做出的决定,他本人完全不知情。

大唐的名号,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出云国响彻四方,令这些本来还有些自大的出云国人迅速认清了现实。

至于来到出云国问责的新罗使节,也终于得到了不错的待遇,只是那些服侍他的人,看他的眼神里终究还是带着些鄙夷。

这名新罗使节,也只能咬着牙认了。

说白了,这次打败出云国的又不是新罗,而是大唐,出云国的人们眼中,新罗依旧是那个可以随便欺负的国家。

只是现在新罗找到了一个好主子,一时间不能随便招惹就是了。

只要等到出云国也成为大唐的藩属国,新罗不还是他们盘里的菜?

可惜,出云国的这个想法依旧只能是空想,现在的大唐已经决定把新罗直接纳入统治了,甚至连新罗的国名都要抹除,改为汉时的乐浪等郡名。

新罗的这名使节其实一开始并不愿意独身前往出云国,还希望大唐能派使节一并过来,理由也是相当的充分。

毕竟现在新罗也已经是大唐的领土了,按道理来说,这次出使就应该是大唐的使节出面。

不过他的这个看似合理的建议还是被长孙冲拒绝了。

俞通海和赵普胜两人的政治敏感性可能不够,可长孙冲这样一个贵族子弟,耳濡目染之下,当然很清楚一个地方官员,私自对外派遣使节是一个什么样的罪名。

何况长孙冲说的也非常合理,这个时候,大唐正式的册封文书还没有传到新罗,理论上新罗这个时候还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不能由大唐越俎代庖。

要不是这样,这名新罗使节是怎么也不可能独身前往出云国的,好在圣德天黄还算理性,没有在一开始得知消息的时候,把他的脑袋砍下来。

这位新罗使节在这个时候是真的胆子也变大了,大大咧咧的就在圣德天黄安排的地方住了下来,吃喝不愁,何必还那么担心呢?

而且他在这住的这段时间,又不是没有打听过消息,出云国明显是不打算再说之前的那些是是非非了,只一门心思的想向大唐输诚。

只怕,这一次就连国书上做的那些小动作也不敢做了。

当初隋朝的时候,半岛终究不在隋朝手里,隋朝就是想用水师从中原进攻出云国,难度也非常高,他们的心中的当然不会在乎惹恼隋朝。

可现在,大唐的水师就差停到他们家门口了,面对这样一支随时随地就能消灭出云国的军事力量,出云国的君臣们还是保持了一定的理性。

不过这样的理性能不能换来李湛的原谅,那就不是他们能够预料的事情了。

就算不提李湛对出云dao国的仇恨,就凭出云国有李湛需要的金银矿脉,李湛就绝对不可能放任出云国就这么在大唐的周边保持独立。

如今半岛依然落入李湛的手里,出云dao国也是近在咫尺,凭什么放过他们?

更何况,李湛还知道一点,在出云更北方一点的海上,有很多鲸鱼,这些鲸鱼的骨头磨成粉后,是上好的肥料。

而鲸鱼油又是上好的燃料和润滑剂,甚至可以做成防冻的油膏,可谓用处多多。

如果想要捕杀鲸鱼,相比于半岛上的那些港口,出云国现在的港口不是更为合适吗?

首节 上一节 114/2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