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是大汉帝国最高学府博学府的一名传道解惑的师者。
司马微出任学部尚书。
庞德公出任学部左侍郎。
黄承彦出任学部右侍郎。
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元直、颖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琅琊诸葛亮、北海孔融等人,皆兼任学部司长。
北海大儒郑玄、平原大儒华歆、北海大儒管宁等博学府荣誉府长也参与了进来。
在这些名士、大儒的推动之下,刘协定的教育框架以及教育计划,得以顺利推进。
事实上,司马微出任学部尚书,早已经有人猜测到了。
虽然司马微一直对当官推脱,似乎对当官很不感兴趣的样子,自由散漫惯了,不想被官职束缚住。
但在刘协的地盘上,他却很难自己决定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说到底,还是怪他太优秀了。
实力不允许他低调。
对此,司马微也是颇感无奈。
他还想逃离这让他不自由、束缚住他的世俗。
可往哪逃?
现如今天下趋于被刘协统一,往哪逃最后怕是都会回归到刘协的统治地盘下。
折腾来折腾去,最后又回到原点还不如就此从了刘协来得省事了。
刘协最喜欢任命那些对权力不怎么感兴趣的人为官。
或许有人会觉得,天下谁不喜欢当官谁不喜欢权力?
有些人还真就不喜欢当官不喜欢权力。
在他们这些人眼里,官与权力或许是一件很平淡乃至很让他们感到讨厌的事。
自由散漫、闲云野鹤的生活,难道不好吗?
可以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追求,水镜先生就是那种对官与权力非常不感兴趣的人。
可惜,刘协最喜欢重用的,就是这种人,何况水镜先生的本事还那么大。
水镜先生,即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徽和司马懿之间并没有什么亲戚之类的关系,双方只不过是同姓司马而已。
司马徽和司马懿两人居住的地方,相距一百多公里。
司马徽颍川郡阳翟人,即今河南省禹州人。
司马懿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即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
司马微乃东汉末年隐士,精通奇门、兵法、经学等,为人清雅,学识广博,有知人之明,历史上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等人,受到世人的敬重,素有水镜先生之称。
在三国历史上,诸葛亮是在谋士榜上是绕不开的话题,司马懿同样在谋士榜上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如果真比智力值,司马懿的智力值很有可能碾压诸葛亮。
后世很多人都把司马懿列为三国最强谋士。
可以说,三国史上,武将榜上将星璀璨,但谋士榜上,同样也是惊才艳艳……
第430章 刘协的危机意识
学部的新一届领导班子诞生之后,刘协与这些领导班子的人严肃的开了数次会议。
随后,学部从各部门抽调人才。
以学部为首,各部全部参与其中,编写人数多达半千。
编写司,也成为学部之下最重要的那个司。
不仅如此。
刘协还特设了内阁,为学部编写司把关。
内阁原本是刘协想在登基之后,为减轻沉重的政务才考虑设立的辅政机构,没想到却因学部问题顺势而生。
内阁就厉害了。
各部的总负责人即位极人臣的尚书级别人物全部是其中的成员。
在朝会上,刘协明确警告所有内阁成员,学部若再出现类似的问题,那么为学部把关的内阁所有成员,都将被免职!
可以说,这一规定,也是让那些文臣武将们感到无比震惊,更是让各部位极人臣的总负责人惊出了一身冷汗。
同时也让他们深刻的认识到,刘协对学部的重视达到了何种令人发指的程度。
他们原本以为,刘协罢免学部的所有官员就已经够不可思议的,没想到刘协还给他们来了一个更加不可思议的。
户部、吏部、礼部、外务部、后勤部、兵部、情报部、工部、医部、战略统筹轮值部、商部、银行部等十几二十多个部门的尚书若同时被免职,那将是何等朝野动荡的局面?
然而,刘协却是不管这些。
动荡吗?
肯定会有。
但有他这个帝王在坐镇,他觉得问题不大。
尚书为总负责人,尚书之下是左右两个侍郎,侍郎之下就是各司长副司长,每个部门的司长和副司长的数量,至少都有十几人。
尚书被免职,有的是人顶替他们的位置。
何况学部已经建立起了为帝国培养治国安邦的优秀人才体系,刘协丝毫不担心把所有尚书免职了会出现什么大乱子。
何况,刘协是后世魂穿过来的人,太明白教育的重要性了。
苏联是怎么灭国的?
很多人说,它是与美国冷战,美国把石油等能源的价格搞得极低,然后又与苏联在科技上展开军备,苏联支出大于收入,硬生生把苏联给拖死的。
是这样吗?
显然,刘协有他不同的见解!
那就是意识形态战争,或者换一种说法,文化战争。
鲜为人知的是,苏联中后期,大量公知渗透了苏联的教育系统,成规模的篡改教材,赫鲁晓夫的思想颠覆,敌人趁虚而入,到了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时期,这些人已经完全不相信社会主义。
那个时候的苏联,核弹头数量全球第一,科技实力比肩美国,强大吗?
强大!
但为什么最终解体了呢?
刘协的答案是,文化战!
教育出问题,能潜移默化间不费一兵一卒的灭亡一个国家。
这也是刘协为什么那么重视学部的地方,为了他所打造的强大帝国能够千年延续,别说免了十几二十多个尚书,就是免去一百个他都不会含糊。
对于这一点,或许那些文臣武将们是无法理解的,在他们看来,这或许是战略层次不同所致…
第431章 两个惯犯
都说原子弹之下无冤魂。
对于日本,作为一个正宗的炎黄子孙,刘协也是深入去了解过的。
打你,它全民参与!
甲午战争,是日本举国抢劫的一场盛宴。
在战争前后日本政府一共4次向日本民众发行国债,年息为5%,加上购买国债的折扣价格,综合收益率为10%左右。
战争国债被日本国民狂热抢购,一共筹集了1.16亿日元,占了甲午战争军费的52%。
这还没算日本民众疯狂的砸锅卖铁捐款,日本少女出去卖了再送男朋友上前线,父母写信劝前线当兵的儿子为国尽忠....
没有日本普通民众的支持与拥护,甲午战争根本打不动。
甲午战争打完,日本赚翻了,拿到了大量的领土不说,得到了2.3亿两白银的赔偿。
要知道,日本当时的财政收入才8000万日元,折算相当于4年财政收入,可以躺着有吃有喝钱照拿。
整个日本都欣喜若狂,沐浴在战争的红利中。
正是因为这笔钱,日本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推进日本普及小学教育。
这笔基金对日本教育的飞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很快就建立起现代教育体系,随后日本普及了初中教育,人均识字率在二战前全球第一。
日本搞了币制改革,使得日本迅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对日本的腾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日本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在造船、化工、冶金、通讯、交通等产业也获得了飞速发展,为日本积攒了强大的工业基础,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这一切,都离不开那笔全民参与,在战场上从东方抢来的钱。
钱来的太快,也容易上瘾。
和日本援助交际的少女一样,干了这个就不想干别的了。
甲午战争后的日本,举国上下也得到了一个共识,干啥都不如抢劫来钱快!
打一次仗抢了4年的财政收入!
如此暴利,说不眼红?
随后日本就不停的发展工业,扩充军备,随时准备继续抢劫。
这也是为什么二战的时候,日本到处开辟战场的一个原因。
没有什么,比抢别国来钱更快的。
1905年,日本再次梭哈。
这次打沙俄。
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日本人已经成了疯狗,在沙俄的重机枪的密集火力下不要命的冲锋,后面的日本炮兵也不含糊,把冲上去的日本人和俄国人一起炸死。
终于沙皇扛不住了,同意和日本人谈判。
日本人算了一下账,战争打了一年半,花了18亿日元的军费,欠了8亿日元的外债。
甲午战争日本人伤亡约一万人,而日俄战争才是下了血本,伤亡23万,其中死亡8万,这得挣几倍的钱才能弥补损失。
于是日本向沙俄索要30亿日元军费。
沙皇到底也是一个土匪子,趁火打劫可没少割东方大国的肉。
沙皇自是不可能同意给日本赔偿30亿日元军费,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要钱就接着打。
日本就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