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西凉武夫,雄霸三国 第220节

“主公,属下以为,公瑾言之有理,现在唯有秣马厉兵,积草囤粮,以待形势之变,贸然出兵,牵一发而动全身,必会对我们不利!”荀彧说道。

“属下附议!”

“属下附议!”

众人显然都不愿意此时出兵。

尽管曹操对郭嘉充满着担忧,可也只好无奈的点点头。

第320章 袁绍的长远规划

邺城。

最近这一段时间,袁绍收到的消息全都是关于张绣的,这让他感到有些烦。

一个西凉武夫,竟然到了能够引起天下所有人重视的程度,能够左右天下形势,让整个天下震动,袁绍是非常不服气的。

因此,他心里很不爽。

张绣算什么?他们袁家四世三公,放在以前,一个西凉武夫,想要拜入他们袁家门下,袁家都不一定会收留。

这一切都怪袁术太无能,几十万雄兵,拥有扬州那样的富饶之地,竟然败的这么快,让整个袁家都伤筋动骨。

如果能坚持几年,等到他完全击败公孙瓒,稳固了北方四州之地,然后南北呼应,这天下就是袁家的。

而现在却只能三分天下。

虽然心里不爽,但对江东和张绣的消息,袁绍并没有过分在意,反正他觉得,张绣还无法威胁到自己。

只要自己不出兵攻打司隶地区,张绣绝不敢主动攻击并州和冀州。

张绣越强大,最头疼的应该是曹操。

“禀报主公,沮授、许攸、逄纪、审配等人求见!”一名下人进来禀报。

“让他们大厅等候!”

“诺!”

下人出去之后,袁绍又翻看了一下各个情报,然后起身来到大将军府的正厅。

“参见主公!”四人同时向袁绍行礼。

“不必多礼!”

“谢主公!”

袁绍坐在正位上,沮授、许攸、逄纪、审配跪坐在两旁。

“主公,庐江之战,孙策已经完全被张绣歼灭,现在汉军又出动十几万攻打交州,属下以为,臧霸坚守不了多长时间,天下已成鼎足之势,我们也应该有长远的计划!”许攸说道。

“子远言之有理,天下已成鼎足之势!”袁绍听后点了点头,“不知子远以为,该如何做长远准备!”

对于麾下的谋士,袁绍最器重的是许攸。

许攸不仅才能很高,关键是许多话能够说到袁绍的心里,而且说话的方式,袁绍也容易接受。

“首先与曹操结永久之盟约,共同进退!”

“嗯!”袁绍又点了点头。

这一点不可否认,他对张绣不服气,但张绣现在的兵力确实很强大。

“第二,效仿张绣的军功制度,激励兵士在战场上多立功!”

这一点是许攸和沮授、审配等人商议了很长时间,认为可行的。

但袁绍听了之后,却是眉头紧锁。

张绣这一次大张旗鼓的封赏,袁绍也注意到了。

但是他觉得,这种方法并不可取。

打仗胜负的关键,是那些统兵将领,而将领基本都是世家子弟。

即使寒门子弟,能做到骑都尉以上的,也都逐渐成为世家。

任何封赏,都要以那些将领为主。

当兵的就是应该冲锋陷阵,否则,岂不是让他们白白的浪费粮食?

“主公,张绣的封赏看起来对每一个兵士都有,实则,统兵将领得到的也很多,并不影响世家的利益!”沮授当然清楚袁绍担心的是什么?急忙补充道。

“将领得到的也很多?”袁绍有些疑惑。

这一方面的情报,他只看了一个大概,就是发现对每一个兵士,包括伤残的以及战死的都进行封赏。

而以往的封赏方式,兵士斩杀敌军的数量,俘虏敌军的人数,以及缴获的粮草、兵甲、器械、战马等,都会给他们的统兵将领。

“每一个兵士得到的封赏,都会抽取一成,给那些基层的统兵将领。而从基层的统兵将领的封赏中,又各抽取两成,给军司马,以此类推。这样下来,每个人都有封赏,而将领得到封赏的机会更多!”沮授进一步解释,“如此一来,在战场上所有将领都会拼命指挥麾下兵士奋勇杀敌,而不是保存实力。所有的兵士也会拼命杀敌,而不是考虑如何保得性命!”

接下来审配和许攸,又将汉军封赏制度中的一些细节,详细的给袁绍一一解释。

慢慢的,袁绍也听明白了。

这种封赏的制度,确实能够提升所有兵士、将领的士气,以及作战的积极性。

“此法确实不错,只是这样一来,每一战之后,消耗的钱粮将会非常多。”袁绍说道。

“主公,如今,天下形势明了,三足鼎立,牵一发而动全身,今后几年不会有大的战争,而一旦要进行大战,必然是改变天下局势的大规模的决战。因此我们可以提前积攒粮食,并将军规让所有将士知晓,他们定然会渴望作战。到那时,只要有战,战必胜矣!”沮授说。

“好!”袁绍终于下定了决心,“沮授、许攸、审配、逄纪,令你四人速将封赏之规定草拟出来,然后传至各军,上至统帅,下至普通兵士,人人皆知!”

“诺!”

看到袁绍答应,沮授等人显得非常高兴。

“主公,我们现在还应该与鲜卑和乌桓进行贸易,大力扩展骑兵!”沮授又向袁绍行了一礼,说道。

提起骑兵,袁绍非常生气。

匈奴一直是依附于他,他也给提供了许多粮食,以及兵器铠甲等。

而作为交换条件,匈奴为他提供战马。

可是没想到上一次,阎行扫荡了匈奴王庭,把如今匈奴仅有的一个大马场全部给掳走了。

那可是各种大小马匹几万呀!

几年之后,最起码应该有两万匹战马啊!

袁绍能不生气吗?

“主公,现在外族战马最多的是鲜卑和乌桓,近几年,他们的人口增加比较快,而粮食非常欠缺。主公这些年励精图治,奖励耕织,最不缺的便是粮食,与他们进行贸易,粮食、兵器、铠甲都可以给他们,但必须用战马交换。同时阻断他们与曹操和张绣的直接交易,一切交易必须经过我们!”沮授说。

“这是为何?”袁绍有些不理解。

“主公,经过我们交易,那怎么个交换法,不就由我们说了算吗?”许攸笑着说道。

“好,好!”袁绍马上明白过来,“那这件事当由谁来负责!”

“可让二公子具体负责,中山无极甄家大力协助!”沮授显然早已经想好了。

“好,就依诸位之策!”

第321章 郭嘉病亡

会稽郡秣陵,是一个好地方。

孙策原本打算将这里打造成他的统治中心,也曾在这个地方住过一段时间,试图能够沾些这里的王气,但终究没有成就霸业。

而张绣在将江东的所有防卫安排完毕,各路兵马也都开拔之后,带领张昭、张纮、虞翻、顾雍等人,来到秣陵。

秣陵原叫金陵。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曾经五次出巡,其中有两次路过金陵。

有一次,几个陪同的望气术士见金陵四周山势峻秀,地形险要,就对秦始皇说:金陵有天子气。

秦始皇一听大为不悦,命人开凿方山,使淮水流贯金陵,把王气泄散,并将金陵改为秣陵。

“秣”是草料的意思,意即这里不该称金陵,只能贬为牧马场。

淮水改道向北,流贯金陵,世人皆称此为淮水对秦始皇的屈服,故而赐淮水姓秦,称为秦淮河。

后世的张绣非常喜欢秦淮河的风光,喜欢金陵这座六朝古都,因此,将秣陵又改回了金陵。

对于修改名字,张昭、张纮、顾雍、虞翻等人都是非常赞同的。

他们一直相信金陵王气,也一直相信,这里一定会出现一位帝王。

而主公张绣,将秣陵改回原名金陵,正好印证了他们的想法。

张绣打造金陵,目的是几年之后,与曹操和袁绍的决战,北定中原,统一天下。

而由南向北,出兵一般来说有两条路线。

一是由洛阳东进,指挥的中心必然在洛阳,大军可以从南阳、汝南、河内、河东等地出动。

另一路是从淮南、广陵进军,指挥中心当然在金陵。

到那时,锦衣卫的发展已经很成熟了,飞鸽传书曹操、袁绍或许可以学到,但情报加密,他们肯定做不到。

而张绣就可以真正的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了,不用再到两军阵前,因为他要指挥整个大战。

两条进攻线路,张绣更倾向于第二条,因为他有自己的优势。

虽然历史上由南向北打,成功率很低,而以前的孙权,更是在合肥创下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成就了“张八百”,赢得“孙十万”的名号。

可张绣不是孙权,况且张辽还在他的麾下,此时,镇守合肥的是夏侯惇、乐进,而且大战还要等几年之后。

更重要的是,张绣真正依赖的,并不是骁骑营和天护营这十几万兵马,而是海军的两个舰队。

这一次,沿海岸线航行,只是牛刀小试,或者说,是为了让海军锻炼队伍。

真正用到的时候,将会沿海岸线北上,那么曹操把防线筑的再牢固,徐州和青州也是海军的驰骋之地。

配合海军突袭,豫州可以让骑兵驰骋,然后各路大军推进,岂能不成功?

这一战之后,整个南方就彻底平定了,张绣的目标便是大力发展骑兵和海军。

现在海军的将领也不缺了,除了甘宁、文聘、黄权之外,陆逊绝对没有问题,而且丁奉、徐盛也都是水军良将,是将来预定海军将领。

建造海船的任务交给了虞翻和顾雍,筹备粮草、兵甲、器械的任务交给了张昭和张纮。

连弩是海军将来的利器,也是骑兵乃至于汉军步兵将来都要配备的,它的制作方法现在是军事机密,全部在洛阳打造,打造好的成品,运到各个兵栈,再配备给各个兵团。

金陵要建造一个很大的兵栈。

张绣打算将来在海船上面也要配备投石车,这可以称作是这个时代的大炮了。

海军要登岸,敌军必然会守住海岸线,给他们先来一通炮火轰炸,然后再抢滩登陆。

金陵城中,骠骑大将军府还在建造中,张绣暂时住在太守府。

几道命令传出之后,整个金陵城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金陵改回原名的那一天起,许多商人敏锐的看到了商机,迅速前来投资商铺,金陵城一天比一天繁荣。

与金陵日益繁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海郡的番禹城。

首节 上一节 220/3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