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算不能投靠大元,咱们也没必要腆着脸跟跟随大夏啊?”那骑卒再问:“咱们为什么不跟大隋或者大唐接触?”
“因为太近。”
骨力裴罗目光闪烁。
“我们距离大唐太近了,就算投靠过去,唐人需要我们帮忙放牧吗?”
他没有提大隋。
那是自大夏崛起后,中原五国中公认最弱的,还打不过突厥本身,凭什么让他们铁勒部投靠过去?
骑卒没有再追问,只是眼中带着思索之色。
骨力裴罗脸色稍缓。
“伊古耳,许多事情其实已经摆在面上,中原和大元的矛盾越来越多,你其实也该多想想。”
低声提问数次的骑士伊古耳点点头,眼中若有所思。
追杀突利的朱棣,终究没能追上对方,在将西王庭逃走的几万人,给逼成一批批散乱军队后,朱棣还是放弃了,率领骑兵赶了回来。
战报送回朝堂。
同时,霍去病和朱棣聊过之后,决定让朱棣班师回朝,霍去病驻留原地。
后者到底是东北境地的戍边大将,甚至是大夏国朝仅存的分封王爷,不好一直驻留。
相比之下,霍去病就要自由许多。
他的份量足够,这里距离京城也够近,有任何命令,都可以随时动身。
……
京城越发生机勃勃。
工部想要修大船的消息,在京城传开,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将大船修起来,工部还对外招募了一批人去干苦力,去西南拉陈年老木头。
众所周知,木船,特别是大型战船。
是不会使用新木头修筑的,硬度不够。
船体还好说,但龙骨,最好使用百年以上的大木,还必须经过许多工艺,晾干木头里的水分,才能做为龙骨。
这本来是意见麻烦事。
百年大木好说,西南山林有,但将大木放置数年,甚至十数年进行脱水,增加龙骨钢韧这种事,是需要用时间来堆的,而工部以前没有做过航海大船。
为了这件事,李烨险些拆了几座宫殿的房梁和支柱。
最后还是小春子记起一件事,才解了李烨的燃眉之急。
十几年前,宣宗驾崩,慈禧和李镇上位。
这对木子穷奢极欲,不光花钱猛,还盯上了西南的那些陈年红木,铁树等,想要在南直隶另修一座宫殿,匈奴来袭,土木堡大败,慈禧知道儿子没死,这才留在京城,没有跑到南直隶去作妖。
理所当然的,这批虽然贵重,但在慈禧眼中啥也不是的巨木,也就留在了西南那边的官衙中陈放,直至小春子将它们想起来。
“听说没,咱们好像又大胜了。”
连年胜利,京城百姓对酒泉关之战的胜利,已经见怪不怪,而朝廷暂时也没有放出具体的战损比。
“嘿,咱们大夏胜利不是常有的事吗?”
另一个男人笑道。
“这倒也是。”主动挑起话头的男人咂巴着嘴。
二人穿着素朴,也只是京城的普通人家,但桌上除了花生米,还摆着盘羊肉和几样小菜,可见京城百姓的小日子的确越过越好了。
一个话题聊完,两人拐到了西南的官木上,其中一人好似想起什么,突然道。
“说起那批造船的木头,听说可放了好几十年,早该腐朽了,但就是没腐,你知道为啥不?”
“为啥?”
“听说啊,是有圣人庇佑嘞!”
第774章圣人王阳明
“你是何人?”
“草民,王阳明。”
金銮殿上,李烨仍是不敢相信。
大夏西南的黔州,有个龙场驿站,而龙场驿里,竟然真有个王阳明!
他年纪不小,应该在四十左右,皮肤粗糙双手粗砺,正对上方拱手,蓄发微乱黑一簇,灰一簇,身上衣物也是灰衣,如斑驳立在那里,宛如乡下走出的老农,身上却带着一股子莫名气质,让人说不出来。
如果真要计较,大概就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眼睛都不会眨动的那种状态。
“王阳明?”
李烨咀嚼着这个名字。
这个名字,自让他如雷贯耳。
“你不是叫王守仁吗?”
李烨回过神来,笑着道。
王阳明自带气度,脸上轻笑。
“在下的确叫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山人,朋友也叫我王阳明,无论哪个称呼,都是我。”
话虽这么说,他却没有纠正李烨的意思。
朝堂无人,早已散去,李烨只是为了见王阳明,才选定这里。
“你此前遭遇秦桧等人陷害,不知也就罢了,既然知晓,朕自会为你平反。”
“而你护木有功,想要什么赏赐?”
李烨问道。
只能说,有些人死了,但他的身影无处不在。
李烨都有些无语了,慈禧这帮人怎么回事啊!怎么踏马作了那么多孽!
王阳明听闻天子赏赐,没有喜意,唯有从容。
“臣许久未归,想要回家看看。”
“你家是?”
“余姚。”
这去了还能回来吗?
李烨不知道,但他不想把这个阶段的王阳明放掉,这也是出将入相的猛人啊!
“既然要回江南,那便给你个江南巡察使的职务吧。”
“谢陛下。”
王阳明谢过,转身离去。
这时,李烨突然问道。
“王卿,你在黔州,可有著作?可想过开宗立派?”
王阳明在历史上的地位很重,被称为最后一个圣人,功、德、言,三者皆有,后无来者。
李烨有教派系统,但始终没有选定,他想看看能不能等到儒教出现的那一天,看看数据再选定。
“有,些许拙作,若是陛下想要,臣可双手奉上,开宗立派,末学不敢如此。”
李烨眼睛一亮,对着身旁小春子点点头。
后着跟着王阳明离去。
半日之后,王阳明手稿来到李烨手中。
果不其然,心学已成。
“要不要把这东西给孔夫子送去,让这两位圣人认识认识?”
李烨心中闪过这个念头,还是选择了放弃。
心学脱于儒学,但其中不乏释与道的颇多精华。
或者说,早在另一条历史线上的宋朝,三教合流就已经逐渐出现了,这东西要是被孔夫子看见,对方可能也会欣喜,但万一恰恰相反呢?
只怕孔夫子会带人跑去堵王阳明。
“算了,还是回头再研读吧。”
李烨将心学手稿放入阁中。
这时候,门外有脚步声快速靠近,李烨眉头微皱,小春子立刻跑出去了解情况。
“陛下,是边关急报!”
“哪处边关?!”
李烨坐直身子,表情肃然。
眼下的大夏,可谓三面开花。
也就是商业经沈万三之手振兴,军伍经诸葛亮之手也焕发出活力,才能这般打仗,要是早些年慈禧李镇当朝,恐怕就不是三面开花,而是三虎分夏。
“是酒泉关。”
小春子脸上掩饰不住的喜色,李烨也长出了一口气。
酒泉关不像易城,不像国内城,它太近了。
之前为了安民众的心,李烨命人散布消息,北关大捷,他对此很有信心,不光是因为两名身经百战的统帅,这里的兵员也是三方最多的,不可能翻车。
“我方伤亡如何?”李烨问道。
“战报上说,在四万左右,不过匈奴的伤亡,在咱们的五倍之上!”小春子赶忙回答。
“四万……”
李烨抿着这个数字,长叹口气。
虽是一场大胜,可己方伤亡实在不小。
“陛下,另外燕王择日会率兵回京,同行者还有突厥大汗之子,阿史那苏尼。”
“此事交给孔尚书,命礼部择人恭迎十里。”
“是。”
……
苏尼曾经也是个有理想的少年,他从小就知道自己不是普通人,而是突厥可汗之子,注定要成为草原之王,随着年岁见长,他走过的路越来越多,去过大元,去过大隋,去过大唐,悄然去过大汉,唯独没有来过大夏。
他设想过自己前往大夏京城的场景,但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以断臂形象,坐在囚车中来到大夏京城,还要直面大夏百姓调笑嘲讽,投掷赃物。
“这就是突厥世子?看起来不怎么样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