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从童渊,开局带领赵云投奔曹操 第5节

除此之外,曹操还召集了自己的族亲,晓以大义让他们也跟着加入进来。

不几日的功夫,谯县这边便搞出了很大的动静,不少饥肠辘辘的青壮慕名来投,曹家的族人也有不少前来效力。

这其中,要数曹仁和曹洪最为重要。

曹仁和曹操同出一脉,世袭侯爵,身世显赫,尤其是从小和曹操玩耍,关系密切,如今曹操要起兵,曹仁自然来相助。

曹洪虽然和曹操血脉上有些疏远,但同样身世显赫,而且因为经营得当,家产极多,家里各种仆人加在一起有近万人!

这哥俩一来,曹操直接就得了三千精兵。

不久,夏侯惇、夏侯渊也各领千人来投,这哥俩是夏侯婴的后代,虽然家道中落,但也就不可小觑,得了这二人相助,曹操的兵力立刻达到五千!

不过几天招募人手下来,曹操自己只募兵五千,就感觉资金吃力,即便是其父曹嵩出面,又卖了部分家产,可招募到的人手,依旧不到两万。

但人再少,这也是曹操自己的部下,此时的曹操已经有种土皇帝之感,甚至骄傲地来曹羽面前装逼。

“子扬!我如今兵强马壮,以后你就放心跟着我,等着收货无数军功吧!”

曹羽见他膨胀的有些厉害,便忍不住说了个大实话:“主公固然想起兵营救天子,可我作为主公的部下,还是得提醒主公一句!别说下面寻常士兵,便是主公的几位族弟,怕也有捞军功升官发财的念想!若主公会同诸侯讨伐董卓,那诸侯不是刺史就是郡守,他们随手一会,就有现成的兵力,而且随时可以继续补充!主公想从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军功,以目前这点人手,怕是有些不够看。”

曹操一听,也陷入了沉思。

救驾固然重要,但不管是为了部下,还是为了自己,立功同样重要!

可如曹羽所说,他曹操的兵力确实不够看,而且长远来看,兵力上的劣势,会进一步加剧!

那些郡守刺史发兵,用的是州郡现成的兵力,用的是州郡官府里的存银,开始就比曹操强。

后面大家的兵力必定有所消耗,郡守刺史们可以从自己的地盘继续调兵,但曹操亲戚就那几个,自己的家底气也卖的差不多,以后再想补兵,那可难了。

兵力不够,就意味着无法夺取军功。

若如此,那不就是全程陪跑,最后啥都捞不到,还要亏欠曹仁、曹洪他们人情债?

“子扬所虑极是,然而,我离开洛阳时,只是个骑都尉,没有自己的州郡,如今家产卖的几乎没了,若想再扩充兵力,实在是没那个实力。”

曹操原本的一身干劲突然像是被抽空,连说话都有气无力的。

陈宫见曹操烦恼,便试着给了一个办法:“主公如今小有名气,若是能够以此得到更多人的投奔,那必然可以再涨一些兵力。”

但究竟如何用曹操的名声让人慕名来投,陈宫没有具体说,因为陈宫也就只有个大概方向。

眼看着事情陷入僵局,曹羽便灵机一动,献了一策:“如今各地诸侯虽说都有起兵讨董之心,但都是各自为战,没有要统一行动的意思!若主公发布檄文,号召天下诸侯一起会盟讨董,那主公便能由此提振威望,到时候或许就会有人慕名来投!”

第9章 讨董檄文的妙用

曹羽话音刚落,曹操和陈宫都是眼里闪过一抹异色。

“其实,这主意,我也想过。”曹操缓缓说到。

曹羽愕然:“既然想过,为何主公一直没有发布讨董檄文?”

曹操随即苦笑起来:“袁术、袁绍早已离开洛阳,如今一个是南阳太守,一个是渤海太守。和他们相比,我不管是家势还是本身的职位、名望,都相差很远!若由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来发布讨董檄文,岂不是有班门弄斧之嫌,会抢了二袁的风头,反受人耻笑?”

陈宫明显也赞同曹操的想法,不住地点头。

曹羽这才意识到,虽然周朝礼乐崩坏,但即便到了现在,人们的思想还很古板,还在遵循着一些潜规则。

袁绍和袁术都是不满董卓而离开洛阳,以他们的家势、地位、名望,号召天下诸侯者,理当是他们。

现在的曹操还不是以后的魏王,现在的他扯出讨董大旗,大概就像一个种田的突然跑出来要领导所有人保家卫国一样滑稽。

但曹羽作为后世之人,思维自然少了许多局限性,略微一想,便有了说辞:“古语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这讨董勤王可是至高无上的旗号,主公打出这旗号,便是不得盟主之位,也能极大的提振自己的名声,那些高攀不上袁家的贤士,自然会转头主公!而且,有句话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公祖上世食汉禄,举旗讨董天经地义,谁敢嘲笑?”

曹羽的话说的有振聋发聩之势,曹操和陈宫听过后,直接就被洗脑,不光不住地点头,还对曹羽露出了叹服的神色。

“今日能听子扬这样的高论,宫真有种四肢百骸通畅之感,仿佛浑身上下竟然少了许多桎梏,轻松无比!”陈宫大声赞叹,满心喜悦。

“我亦有此感!从前畏首畏尾,今日听子扬高论,顿感从前的愚钝多么可笑!我为汉室谋划,岂能因为担心世人耻笑就停滞不前?”曹操激动无比,直接提笔就想要书写一封讨董檄文。

不过这笔是提起来了,奈何写了几次,都感觉气势上有些不足。

“公台过去是一县之长,想来善于写檄文?公台,这讨董檄文,不如就由你操刀?”曹操直接把笔扔给了陈宫。

但陈宫却皱眉不已,虽然比曹操似乎强了一些,但依旧不足以写出一份震撼人心的讨董檄文。

“这檄文,有些难写!平日里我都是写给那些刁民的,尽可能写的通俗易懂,但这讨董檄文要给天下诸侯看,是流传于后世的东西,显然要写的考究些。但我在文字上的功夫终究浅薄,这檄文……”

陈宫说到这里,很是尴尬地想要把笔送还给曹操。

“啊?难道一封讨董檄文,还得请外人来润笔?”曹操顿时一脸纠结,“这要被人知道,怕是反要招来嘲笑!”

曹羽此时轻轻地咳嗽了一声:“主公,你是看不见我,还是看不上我?”

曹操、陈宫都是一愣。

“子扬这话,是何意思?”二人显然不明白曹羽想表达什么,因为曹羽在武艺、胆魄、辩才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谁都没想过曹羽是个全能型人物,自然也就不会想到曹羽会写檄文!

但曹羽却偏偏把陈宫手里的笔拿了过去,当着二人的面就挥洒起来!

“余尝闻逆贼起而贤人生。昔诸吕为乱,平勃奋起;莽逆篡朝,窦融忧心……”

“丞相董卓:尝自称忠良之臣,然细数其实,大谬而非;其黄巾之时,兵败河北,贿赂阉宦,而得免其罪……”

“自群凶犯驾,天子势弱,卓行废立之忤逆之举。豺狼野心潜包祸谋,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专制朝政,爵赏由心,刑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恶灭三族……”

“历观载籍,暴逆不臣,贪残酷烈,於卓为甚。”

“幕府奋长戟百万,胡骑千群,中黄育获之士,良弓劲弩之势。”

“州郡当各整戎马,陈兵待发,以挽将倾,并匡社稷,以立贤名,於是乎著。”

“如律令!”

眨眼的功夫,一封讨董檄文便挥洒完毕!

曹操和陈宫早已看的目瞪口呆,个个被字里行间的气势所感,同仇敌忾、痛恨奸佞的情绪充斥浑身,同时二人又被曹羽这一手绝活搞的无比意外,因为任他们谁都没想到,曹羽竟然真的能写出檄文,而且,出手就是精品,还不带一点停顿的就给写好了!

“天才!全才!”陈宫震惊之余,突然激动的冲着曹操抱了抱拳:“恭喜主公,竟然得到了一位文武俱全的大贤辅佐!有子扬在主公身边,讨董根本不在话下!”

曹操也下意识地点头,以示认同!

随即曹操欣喜地拿起檄文,又从头到尾看了几遍,越看越是满面堆笑!

“有了这檄文,天下诸侯不得被感动的稀里哗啦的?天下名士,不得响应檄文,投身与我,为我效力?”

“哈哈!我得子扬,胜过高祖得张良!本来还在为兵力的问题犯愁,如今有了这檄文,我的名声会在短时间内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到时候,不愁没人带着部曲来投奔!”

曹羽淡然一笑,像个高人,实则心里快要笑抽了:只是做了一回文抄公,竟然让曹操和陈宫激动成这样,看这架势就差顶礼膜拜了!这要把唐诗宋词那些东西掏出来,不得搞的天下震惊?

曹操也不啰嗦,当即就带着众人誊写起来,把这檄文连夜誊写了超过千份!

誊写好的檄文,立刻被曹操派人首先送到各州各郡诸侯的手上!

随后的檄文,就被送到各地名门望族手上!

最后的檄文,则派人在远近各县张贴,以此号召那些隐没在各地的豪杰义士来投!

檄文传的飞快,也因为写的令人热血澎湃,让远近诸侯看过后,都深受曹操的大义所感!

“可恶,竟然被曹阿瞒抢得了先机!”

渤海郡,太守袁绍见到了檄文后,脸上陡然涌起了浓浓的懊恼之色!

第10章 曹老板名声大涨,乐进、李典来投

其实,也不怪袁绍生气。

按照惯例,这讨董一事,自然是得说话最有力度的人来说。

他这个四世三公之家出身的贵公子都没站出来,曹操却已经率先举义旗,联络诸侯,这不是在打他袁绍的脸,显得他袁绍没有担当吗?

看袁绍一脸恼火,许攸这个不怕死的老六立刻就忍不住讥笑了一声:“之前我屡次劝你尽快发出檄文,你却翻来覆去让陈琳修改。现在好了,被曹阿瞒那小子得了先机,你少了扬名的机会,倒是陈琳省事了!”

旁边的陈琳闻言,不禁呲牙一笑。

袁绍虽然更加生气,但却无可奈何,如今他只是个渤海太守,麾下只有许攸这一个谋士,杀了许攸就没人可用了。

而且许攸也好歹是个名士,过去还谋划过行刺刘宏的壮举,和曹操和袁绍自己都交往过密,杀了许攸还会落个害贤之名。

想了想,袁绍不光忍了,还虚心求教起来:“子远,之前没听你的话是我的错,但事已至此,后悔也没用,却不知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挽回?”

但许攸非但没有见好就收地给出什么建议,甚至这回直接笑出了声,继续讥笑:“挽回?木已成舟,如何挽回?现在才后悔,晚了!此事过后,我看那曹阿瞒的风头会彻底把你盖过,任你四世三公的家势都没用!”

袁绍气的七窍生烟,这许攸不光不安慰他,还在这里冷嘲热讽,从这一刻起,袁绍决定以后打死也不重用许攸。

不过冷静下来后,袁绍自己又感觉这事情有些不对头。

“陈琳这学富五车的才子都写不出让我满意的檄文,曹操的讨董檄文是哪来的?”

“这檄文用词全然没有浮夸之风,然而每一个字却极有力度,能于平淡之中撼人心神!曹阿瞒虽会吟几首歪诗,可他绝对写不出这种檄文!”

“难道,这家伙从洛阳逃脱时,还意外得了人才?”

但袁绍搜肠刮肚,想了当世的几个大儒如蔡邕、卢植等人,却又都被他否定。

那檄文和这些人的文风不同,二来,以曹操如今的名望地位,根本不可能请的动这些人为他撰写檄文。

最终袁绍只能恨恨地嘀咕:“哼,这回就让曹阿瞒先得意一回!待我前去会盟时,定要瞧瞧究竟是谁为他撰写这檄文!只要找到此人,不愁将他挖过来!我可是四世三公的袁家大公子,只要我一张嘴,那人肯定屁颠屁颠地转投于我!到时候,我看曹阿瞒还再敢不敢抢我风头!”

幻想到这里,袁绍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仿佛已经把曹羽给招揽过来了。

……

这讨董檄文连袁绍都被惊动,其他人自然更不必说。

各地诸侯见了这檄文,不少人都看的有了同仇敌忾的觉悟。

无数名士都在称赞曹操!

短短的时间里,曹操要讨伐董卓的义举,传遍了关东各州各郡各县!

于是,天下人都知道了曹操,曹操的名望由此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先前就对董卓的行为感到极度不满的一些豪杰义士,果然如曹羽所料,纷纷来投!

不日之间,十里八乡就有三三俩俩的人来投奔曹操!

这些人知道曹操钱粮不足,于是自带钱粮兵器而来!

不出十天,曹操的兵力又多了五千,而且还在有人陆续来投。

“兵力多了许多,但钱粮却不用我犯愁!子扬,多亏了你提醒,不然现在我都还不敢出头发布讨董檄文,空有救国之心,而没那个实力!”曹操喜滋滋,经过此事,对曹羽更加的喜爱,更加的倚重。

不过曹羽却有些皱眉,因为这些日子了,居然没来一个史上留名的名将!

“是没打动这些人?还是路太远?”

还好,在曹羽挠头中,两拨人一前一后来投曹操,看样子,各自都带了千余人!

这种能带这么多人来投的,不出意外的话,都是家势显赫、有点手段的人!

果然,在两拨人自报家门之后,曹羽惊喜地得知,其中一人是乐进乐文谦,另一人,就是李典李曼成!

乐进是冀州魏郡人士,历史上以性格刚烈著称,是大名鼎鼎的五子良将之一,得此一人呢,胜过雄兵十万!

李典是兖州山阳郡人士,短暂的一生,却几乎参加了曹操大部分重要的战役,表现可圈可点,背后有一万三千多的族人撑腰,如果不是早早陨落,怕是历史评价会更高。

这俩人一来,曹操的兵力直接又多了两千多人!

首节 上一节 5/1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