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隋炀帝 第294节

  “谁来继承汗位,这不是咱们能管的事情,突厥虽臣服于我大隋,其实不过是迫于我上朝天威的权宜之计,眼下局面平和,宜维持不宜干预,否则恐生不必要的祸端。”

  他的建议,完全是正确的,人家启民想让谁继承就让谁继承,大不了咱们与继承人搞好关系就行,何必管人家这个事情?

  裴矩笑道:“长孙之言有理,是我多虑了,今后走一步看一步吧。”

  “不敢不敢,裴公也是为国忧虑,”长孙晟级别低,而且他轻易不敢得罪裴矩,别看人家笑脸相迎,阴你的时候也是一副笑脸。

  杨广哈哈一笑:“两位所忧,皆有道理,然眼下启民臣服,待朕甚恭,如今确实不宜变动,至于今后如何,再观后效。”

  说着,杨广看向裴矩:“朕也不是真的万寿无疆,有些事情还是得靠子孙来做,世矩觉得呢?”

  “陛下之功业,前无古人,试问秦汉以来,我中原天子,谁来过这里呢?”裴矩笑道:“独陛下一人而已。”

  杨广放声大笑。

  裴矩知道皇帝的话中,是在暗示他什么,但是他没有正面回应。

  宇文述也听出来了,心里非常不是滋味,这特么一来到塞外,他这个头号宠臣的位置,就被裴矩抢走了,这个老狐狸,比他还能拍马屁,真奸诈狡猾之人。

  看样子皇帝已经倾向立秦王了,不然不会这么优待裴矩,先是封了他的女儿为正妃,眼下又特么封了尚书右仆射,他有什么功劳?不就是会拍马屁吗?我也会啊。

  这个时候,两封奏疏,被门下省黄门侍郎杨达,送到了杨广面前。

  杨广皱眉道:“京师事务,朕已交给秦王全权处置,他有什么奏疏需要千里迢迢送到朕这里?”

  “不是秦王的,一封是观王,一封是运河营造大监阎毗,两封奏疏相隔三天抵达,陛下正受启民朝拜,不宜阅览,所以臣现在才拿了出来。”

  其实杨达这么做,也有一份心思在内,按例,奏疏是先呈给门下省,由门下省转呈皇帝。

  但是这个转呈,是有说法,有些奏疏,门下省不能看,必须立即上呈皇帝,比如杨铭杨暕的,或者是紧急军情奏报。

  但是有些可以看,如果看了,那么就能玩心思了。

  比如阎毗的这封奏报,是状告齐王的,那么私下呈给皇帝和当面呈给皇帝,是完全不同的效果。

  门下省两个侍郎,杨达和韦贞,这尼玛都是秦王党。

  杨广顶级聪明,立即意识到,这两封奏疏里多半对齐王不利,要不然杨达不会当着这么多人呈上来。

  他心里知道,杨雄杨达兄弟,是倾向老三的。

  “拿回帐内,朕得空了再看,”杨广淡淡道。

  我擦,不接招啊,杨达内心无奈,赶忙领命道:“是。”

  裴矩也是全身长满心眼的人,闻言道:“万一这两位有紧急公务上奏呢?陛下还是看一看吧?”

  杨广被逼到这个份上,不看也不合适了,不看就是怠政,就是昏聩,他可不想自己勤政的威名有损。

  于是点了点头,先拿过观王的那封奏疏。

  看完之后,杨广甩手就给扔掉了,裴矩比宇文述快了一步,屁颠屁颠的将奏疏拾回来,但是没敢看。

  因为皇帝没让他看。

  “传朕旨意,责令秦王立即更换上党太守一职,择一良臣上任,速速剿匪。”

  杨雄的奏疏里,说的是叛军,到他嘴里,就成匪盗了,两种定义可是南辕北辙。

  大家都看不到奏疏,也不知道上面到底写了什么,为什么要更换上党太守?

  但这里的都是聪明人,不要问原因,顺着皇帝的意思去办就好。

  苏威连忙道:“既有匪盗猖獗,择选大将就任,恐丧失时机,不妨以临汾太守乔钟葵暂代上党太守,领军剿匪。”

  “就这么办,”杨广点头:“杨约去拟旨吧。”

  杨约领命一声,调屁股走了。

  接下来,杨广又拿过阎毗那封奏疏,看完之后,还是甩手扔掉。

  这次宇文述早有准备,跑的更快了一些,早早将奏疏捡了回来。

  他也猜到奏疏里,恐怕有不利于齐王的言语,毕竟当年修通济渠,宇文恺就告过齐王的状。

  大家都在等着皇帝说话,但杨广什么都没有说。

  杨达内心叹息一声,看样子齐王还没到倒台的时候,他和门下省的人,是不能泄露奏疏内容的,这是死罪。

  牛弘开口道:“那么原上党太守齐郡公,又该如何安置呢?”

  眼下在场的这些人,都是顶级聪明的大佬,已经猜到吕永吉是剿匪不利,以至于惊动杨雄亲自告状。

  那么这个匪,恐怕不是一般的匪。

  为什么不是杨铭告呢?因为吕永吉跟杨铭是亲戚,杨铭不方便出面,再说了,杨铭也用不着告状,他要动吕永吉,眼下就是一句话的事情,根本不用请示杨广。

  虽然杨恭仁是吏部尚书,但是牛弘也有参掌选事之权,所以他当然要询问上意,好做安排。

  杨恭仁不方便问,因为告状的是他爹。

  杨广沉声道:“让他滚回京师养老去吧。”

  好了,这下子所有人心中都基本确定,这特么绝对不是一般的匪盗,只是匪盗的话,皇帝没必要拿下一个太守,而且还是皇亲国戚。

  皇帝不肯说,好办,他们会给家里写信询问状况,早晚都是会知道的,至于阎毗那封奏疏,如石沉大海,杨广连个屁都没有放。

  接下来,杨广略微收拾一番心情之后,带着群臣,在左右翼多达十万大军的护卫下,扬鞭策马,纵横驰骋于草原之上,没于夕阳余晖。

  .......

  有第一就有就有第二,还会有第三第四。

  张开这边还没有剿灭,河间郡也出了民乱,好在这里距离涿郡很近,太守元弘嗣稍微抬抬胳膊,就把这起民乱给镇压了。

  虽然民乱已平,但杨万石也吓出一身冷汗,河间郡是他管着,那帮贼人打县城的时候,他也是虚的不行,毕竟他手底下才几百号人。

  他这里可是被整整抽调走八万民夫,而他状告宇文述的奏疏,也是没有动静,不过叔父杨约来信嘱咐,让他就这么耗着,乱了也不要管,只想着怎么保命即可。

  所以杨万石紧急在民间征调了一些马匹,万一再生民变,他随时准备往涿郡跑路。

  河北数百万生民,因为一条河,生灵涂炭,运河周边到处都是乱葬岗。

  死在河道上的民夫,连条草席都没有,会被官兵一车一车的将尸体拉走,集中挖个坑草草掩埋。

  有些地方粮食供给不足,甚至有人挖出新埋的尸体,以此果腹。

  由板渚始,从新乡、汲县、滑县、内黄、魏县、大名、馆陶、临西、清河、武城、德州、吴桥、东光、南皮、沧县、青县,抵涿郡,沿途十八个县,共计1900多里,皆为人间地狱,惨象横生。

  告状的奏疏如同雪片般飞往京师,杨铭每一封都看了。

  以大局为重,他不能回应,于是他失眠了,整夜整夜的睡不着。

第362章 张开覆灭

  民乱不可怕,杨铭不怕,京师所有人都不怕。

  自古以来平民造反就没有成功的先例,但是杨铭知道,老爹再这么搞下去,就不只是平民造反了。

  河北氏族,在这次大运河的工程中,损失惨重,杨暕为了筹集粮食不择手段,明面上是借,其实跟抢差不多。

  清河崔氏的崔复礼,已经给杨铭写了好多封信,希望杨铭能从中帮忙,劝说齐王不要逮着他们一家薅羊毛。

  他们家是河北势力最大,最有钱,储粮最多的,杨暕怎么可能不打主意。

  杨铭也回信了,答应会帮忙劝说,至于有没有用,他不敢保证。

  当初杨铭跟崔氏借粮,给了人家很大的好处,属于是公平交易,但是杨暕可没那个耐心跟崔家好好说话,你借不借吧?不借我自己就去搬。

  像清河崔家这样情况的,还有博陵崔和范阳卢。

  武乡郡公崔弘度和尚书右司郎卢楚,已经在王府前院侯了一上午了。

  崔弘度是被抬进来的,人已经不能下地了,属于临近生命终点的状态,杨茵绛派人先好生照看着,她已经跟着俩人说了,秦王有疾在身,不便见客,但是两人还是不肯走。

  毕竟河北老家诉苦的信一封接一封,他们不把这件事办了,不安心啊。

  杨铭是真的病了,整夜整夜睡不着,没病也要有病了,他躺在榻上,任由燕小棠不停的帮他揉搓着头顶。

  他现在头痛欲裂,想睡却睡不着的那种感觉,非常煎熬。

  “人还是不肯走,”杨茵绛无奈道:“看样子老二将他们两家祸害的不轻,崔弘度都那个样子了,还要亲自来一趟。”

  杨铭双目布满血丝,淡淡道:“让他们进来吧。”

  “不行,你身体抱恙,哪有功夫跟他们耗着,”杨茵绛心疼自己的丈夫,皱眉道:“我把他们赶走吧。”

  “不必,”说着,杨铭稍稍直起一些身子,靠在燕小棠怀里,道:“让他们进来。”

  杨茵绛叹息一声,没有再劝。

  崔弘度是被他的长子崔奉贤以及侄子崔处仁给抬进来的,杨铭一看他那状况,就知道对方时日无多了,基本上一条腿已经跨过去了。

  于是杨铭赶忙让暖冬凉夏搀扶自己起身,想要近前探视,但是崔奉贤见状,赶忙上前劝道:

  “殿下有疾在身,切勿乱动,请您珍重贵体。”

  如果说他们一开始,还以为杨铭是在装病的话,现在肯定不会这么想了,因为杨铭眼下的这副样子,一眼就能看出来,是真的病了。

  杨茵绛也走过来,脸色难看的扶好自己丈夫,冷冷道:

  “殿下已患疾数日,至今未能稍愈,你们也是迫人太甚了。”

  卢楚和崔氏兄弟俩赶忙请罪,一脸的歉意,至于崔弘度,都特么说不出话来了。

  你说你都不能说话了,来这干什么啊?

  杨铭盘腿坐好,被燕小棠披上一件罩衣,淡淡道:

  “我知道你们来找我干什么。”

  说罢,杨铭指了指桌上的那一大摞信封,这些信,是他刚才让燕小棠准备出来的。

  “告状的不只是你们,这些信全都是告状的,齐王那边我也写信了,至于有用与否,也许你们心里都清楚。”

  卢楚长叹一声:“齐王太恶了,如今河北市面上,都没有几家粮商了,家家都在自保,族内给我来信,说是齐王强行派官兵,把家里的粮食都搬走了,这是不给人留活路啊。”

  他的话里,肯定是有夸张成份的,范阳卢这么大的家族,藏粮的地方多了去了,杨暕刚开始征粮,人家已经有准备了,大部分的粮食其实早就被藏了起来。

  杨暕是恶,但范阳卢也不是什么良善之辈。

  眼下的尚书省,除了尚书左右仆射之外,还有尚书左右丞,以及尚书左右司郎,卢楚品级不算大,但权力非常大,毕竟是仆射的佐官。

  这个人也是卢家如今混的最好的其中之一。

  杨铭没有理他,而是看向崔氏兄弟,道:

  “你们跟他也是一样的情况?”

  崔氏兄弟点了点头。

  那就奇怪了,按理说你们家应该没事才对啊?

  崔弘峻的闺女崔令姿,眼下不是杨暕的妾妃吗?他不认老丈人家?

  杨铭忍不住笑道:“那你们应该去找崔弘峻啊,不应该找我才对。”

  “不瞒殿下,我们崔家也不是只有三叔一家,”崔奉贤苦着脸道:“三叔家里一粒粮食都没少,其它都遭殃了,我们也跟三叔打过招呼,结果他连给齐王写信的胆子都没有。”

  他话刚说话,躺在椅子上的崔弘度开始疯狂咳嗽起来,显然是给气的,因为老三崔弘峻眼下就在河北信都郡,等于是眼睁睁看着杨暕搬走了族内的粮食。

  杨铭皱眉道:“信,我已经给齐王写过了,至今没有音讯,不是我不想帮忙,齐王是我的兄长,我也只能劝他,可没有命令他的权力,你们如果觉得我是在骗你们的话,那你们现在就联名给齐王写信,盖上我的印,由我给齐王送过去。”

首节 上一节 294/5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