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隋炀帝 第185节

  算算时间,杨暕口中所指,肯定不是这个,因为李世民不可能娶一个比自己大十来岁的女人。

  杨铭笑道:“这种事情可别找我帮忙,对了,你见过人家姑娘?”

  完全不顾王妃脸色的杨暕点了点头:“来时的路上碰见的,此女正要去弘农郡祭奠其祖父燕荣,我本邀其同行,却被拒绝,哈哈.......”

  燕荣的老家,跟皇室一样,也在弘农郡华阴县,死了自然埋在那里。

  华阴县,原本属京兆郡,属于雍州,后来并入弘农郡,属于豫州,基本就在华山附近。

  王妃韦琼实在受不了,一气之下带着孩子走了。

  杨暕根本不在乎:“我不过就是找个女人而已,你看你嫂子那样。”

  你是找一个吗?你已经有几十个妾室了吧?杨铭无奈道:“总之,这个忙我不帮,你自己想办法吧。”

  杨暕嘿嘿一笑,没有再多说什么。

第224章 齐王幕僚

  等到杨铭离开之后,从外面进来一个年轻人。

  年纪不大,十八岁左右的样子,衣衫穿着颇为富贵,一看就是出身大族。

  杨暕朝来人笑道:“不论他在京师名望有多高,在我面前,还是规矩的。”

  年轻人走过来,径直在杨暕身旁坐下,道:

  “我看不然,秦王城府深沉,恐怕在兄长面前也是装模作样,父亲便常言道,能得高颎杨素青睐者,必非常人,眼下在中枢,除了太子殿下,已经没人敢与秦王较劲了。”

  这个年轻人,名叫李珉,他的爹就是建昌县公李子雄,现在接任了燕荣死后留下的幽州总管一职。

  他和杨暕幼时便是好友,加之妹妹李蜜儿,做了杨暕的侧妃,所以两人的关系更进一步。

  杨暕皱眉道:“皆因我不在京师,所以父皇所倚仗者,惟有老三,毕竟老大是太子,他需要呆在父皇跟前,学习处理国事,若我在京,便轮不到老三出风头。”

  李珉摇头道:“可惜没有如果,兄长不在京师,很多事情并不知晓,如今秦王羽翼已丰,此番平定汉王叛乱,在军中收获极大威望,父亲的很多部下谈及秦王时,皆肃然起敬。”

  说着,李珉突然凑过来,小声在杨暕耳边说了一些秘话。

  杨暕浑身巨震,不可思议道:“大哥的身体,真的出问题了?”

  李珉点了点头:“宫里瞒得很严实,但我有一亲戚在东宫任职,他曾悄悄告诉我,太子曾几次晕厥倒地,每每醒来,皆浑身酥软无力,口渴难耐,多半是消渴症。”

  “父皇可知道?”杨暕急切问道。

  李珉摇头:“应该并不知晓,我那亲戚说,太子严令,任何人都不准传出去,而且负责给太子医治的,也是从宫外请来的医者,并没太医署的御医。”

  杨暕双目一眯,身体缓缓后仰:“看样子,老三或许已经得到什么风声,要不然他不会这么急切的往上爬,好啊,这小子早就算计好了,怪不得营造洛阳这种差事,他都揽在自己身上,这是想着讨好父皇,好邀功领赏,老大如果身子不行了,他好顶替我上位?”

  “虽不确定,但可能性还是有的,兄长需未雨绸缪,提防着点,”李珉道。

  杨暕嘴角一勾,冷笑道:“他自小便养在二圣身边,母后与他并不亲近,只凭这一点,他就别想跟我争。”

  独孤伽罗是独孤伽罗,萧皇后是萧皇后,这两个人对自己丈夫的影响力,天差地别。

  杨暕并不清楚,自己的母后,并不具备干涉朝政的能力。

  “珉弟看来,此事我该如何应对?”杨暕询问道。

  李珉沉思片刻,答道:“秦王此番既为东都营造大监,兄长可以在这个方面想想办法,只要他不能顺利交工,陛下那边绝不饶他,届时兄长在朝中使使力,绝对能把他拉下来。”

  “我听杨玄感说,杨中书现在已经与秦王生出嫌隙,这个时候,兄长就要出面拉拢一下了。”

  杨暕一愣,皱眉道:“老三和越公府是姻亲,杨约能为我所用?”

  “当然可以,兄长有所不知......”于是,李珉将杨丽华鞭打杨约的事情讲述出来。

  他这些都是从杨玄感那里听来的,杨约挨揍之后,判断是杨铭通风报信,因为杨铭前脚刚离开越公府,第二天杨丽华就来找麻烦了。

  所以杨约每天躺在床上,除了吃饭睡觉拉屎屙尿,就是骂杨铭。

  “如此甚好,”杨暕一拍大腿,笑道:“我准备一份厚礼,有劳珉弟帮我送给杨中书,就说只是探望,没别的意思。”

  “好,此事必为殿下办妥,”李珉点了点头。

  杨玄感和李珉的父亲李子雄关系非常好,而李子雄是杨素旧部,出任幽州总管,也是杨素举荐的。

  李珉走后,杨暕又叫来自己的幕僚,商议如何掣肘杨铭。

  本是亲兄弟,因为外人的几句话,杨暕现在已经对杨铭不信任了。

  王府长史柳謇(jian)之说:“这个好办,借据票拟,只有殿下可以出具,我们大可以拖上一拖,收归田亩重新租借,也是需要时间的嘛,秦王让我们尽快,我们自然尽快,但究竟怎么个快,就是我们说了算了。”

  柳謇之出身河东柳氏,开皇年间干过通事舍人,还做过兵部侍郎,跟柳述是堂兄弟。

  功曹参军事贺德仁也附和道:“想要拖延,办法有的是,陛下既以一年为工期,我们想拖几个月,非常容易。”

  这个人是旧陈人士,越州永兴人,也就是杭州,大名鼎鼎的贺知章的祖上。

  杨暕的齐王府幕僚,也都不是吃素的,

  王府祭酒,是出身陇西李氏的李玄道,是十六朝时期西凉的皇室后裔,也是后来唐朝亲王府十八学士之一,还有个叫李道玄的,这俩可不是一个人,李道玄那是李渊的堂侄。

  录事赵元楷,出身天水赵氏,父亲赵芬在开皇初年,做过尚书左仆射。

  还有一个人,叫王世充,这小子在开皇年间做过兵部员外郎,是当今国子监博士徐文远的门生,徐文远的妻子,出身兰陵萧氏,和萧皇后是亲戚。

  王世充是有实力的,今年三十五岁,以前跟着襄阳郡公韦洸打岭南,因功授予仪同三司的勋位,后来在韦家的帮忙下,给杨暕做了正参军。

  剩下那几个,都是些趋炎附势之徒,什么乔令则、刘虔安、裴该、皇甫谌、库狄仲锜、陈智伟,这些人主要是帮着杨暕搜刮美女骏马的。

  有个成语叫声色狗马,就是形容这几个人的,后来演变为声色犬马。

  但是总体上,齐王府幕僚的综合实力,还是很不错的,实际上要比杨铭那边强了不少。

  毕竟房玄龄、杜如晦、裴熙载这些,还都是无名之辈,庞犇是个小趴菜,萧摩诃被人瞧不起,也就是元文都和李百药有点牌面。

  “此事大家再好好议一议,务必不能让秦王察觉端倪,”杨暕嘱咐道:“更不能让杨素看出来,咱们是在有意拖延,否则弄巧成拙,吃亏的本王。”

  赵元楷赶忙道:“殿下只管放心,这件事就算咱们不动手脚,都是极难做的。”

  “好,”杨暕满意的点了点头,支走众人后,他单独留下了乔令则。

  “你去一趟弘农,把那个丫头给本王带回来。”

  乔令则皱眉道:“此女出身不凡,恐观王那边不满。”

  “她姓燕,又不姓杨,杨雄管得着吗?”杨暕冷哼道。

  可人家的娘姓杨啊?乔令则想了想,说道:

  “真要惹怒观王,殿下可要为臣作保啊?”

  “放心,本王纳此女为妾,杨雄高兴还来不及呢,只管去做,”杨暕摆了摆手,让乔令则退下,而他自己,已经开始闭目回忆起燕女的姿容美貌。

  “不可多得,不可错过啊.......”杨暕抚掌微笑。

第225章 清河崔氏

  既然可以在豫州地区租借田亩,那么就能以此借到粮食,所以杨铭在和杨素商量之后,决定将供给民夫的每日三张胡饼,增加到每日五张,肉食改为七日一供。

  不吃肉,没力气的。

  抵达洛阳,已经半个月了,杨铭一直让杜如晦跟着民部的的人,统计人员伤亡情况。

  短短半个月,已经死了一千六百多人,伤者四千多人。

  不过这样的结果,杨铭还是很欣慰的,毕竟人口基数在那摆着呢,那可是六十万人啊。

  洛阳的一条城墙,便长达十几里,单单一条城墙,就有几万民工埋首劳作,还是两班倒,昼夜不停。

  工程进度,仍在宇文恺的计算之内,在他的计划中,城墙地基,最多一个月,必须挖成。

  又过了半个月,裴熙载那边已经送信过来,粮食告急。

  于是杨铭紧急召见众人,商讨此事。

  “意料之中,免除奴婢部曲授田,并没有在长平郡施行,而那边,已经征调民夫五十多万,粮食不够,是肯定的,”杨达说道:“而且并州地区借粮一事,时至今日,拢共才借到十万石,咱们都不够,更别提援助长平了。”

  杨素也叹息一声,道:“看样子民工每日口粮,还需暂时缩减,河阳仓,我们已经吃了一半,再吃一月,就要空了。”

  整整一个月,元文都和李百药在下面,已经和多家粮商谈妥,可惜豫州衙门那边,却只和其中几家签订租借协议,理由是租借价格没有谈妥。

  当然谈不妥。

  现在已经是四月中旬了,过了麦子的最佳播种时期,人家也不傻,现在种下去,收成势必不好,当然会跟你讨价还价。

  各地粮商,本来也都是世家下面的产业,人家不肯花冤枉钱,你也不能逼人家。

  杨铭这边,早就从独孤纂口中得到消息,独孤家的几家粮栈,早就备好粮食准备租借田亩,但是豫州衙门那边,压根就没去跟人家接洽。

  杨暕到底想干什么?

  “已经借来的粮食,还有多久能送抵洛阳?”杨铭问道。

  宇文恺道:“陆陆续续也得十多天,齐王那边再不加快进程,一个月后,咱们就得吃黎阳仓了,而黎阳仓的粮食,最多也就能保供一个月。”

  黎阳仓是大仓,但是洛阳这边,只能吃三分之一,剩下的要供给京师,杨铭是不能动的。

  “士达(杨达字)去一趟豫州府衙,催一催,问问他们是什么情况?”杨铭已经猜到,老二在给自己使绊子,但是他现在不好出面,要装傻。

  杨达点了点头,起身走了。

  宇文恺身负监工大事,也告罪一声,去了洛阳工地。

  杨素咳嗽一声,令其他各部官员也都下去,各做各事,等到人都离开之后,他才道:

  “殿下和齐王,出什么问题了?”

  果然是老江湖,一下子就把握到了要害,

  杨铭苦笑道:“他不满意自己是齐王,而我是秦王。”

  “他怎么不说,他在扬州养尊处优,殿下在沙场冲锋陷阵呢?”杨素无奈摇头:“你封秦王一事,朝中无一人反对,可知是人心所在,众望所归,齐王刚来洛阳,就掣你的肘,咱们原先的计划,只怕要出问题。”

  杨铭点头道:“长平已经快断粮了,当初汉王叛乱,各地粮仓本就被杨谅搜刮一空,如今储备的粮食根本不够,陕县的常平仓要供给关中,不能动,为今之计,恐怕要从河北调运粮食,供给长平。”

  “河北也难啊,”杨素叹息道:“河北山东叛乱刚平,各地粮仓的损耗,无疑也很巨大,再说了,从河北借粮,那也是齐王去借,殿下出面,不合适。”

  名义上,杨铭只管修洛阳,豫州说了算的,是杨暕,向河北借粮,也是杨暕这个豫州牧去借。

  当然,杨铭知道杨暕不会去借。

  杨铭道:“眼下我不方便和齐王闹僵,我如果去跟他交涉此事,他必然已经准备好理由应付我,这样吧,每日供应的粮食,适当削减,但是民工劳作时间,也要相对应的缩短,吃不饱饭,哪有力气干活。”

  杨素愣道:“这样一来,工期势必会被拖延,宇文恺那边只怕过不去。”

  “不是我要拖延,是有人在拖延,”杨铭笑道:“再这么继续下去,一旦断粮,你我都不好交待。”

  杨素微笑点头,他这一次,完全赞成杨铭的决定。

  如果齐王杨暕没有被调任为豫州牧,杨铭就可以全权主持豫州政务,总领全局,这种情况下,杨素绝对不支持杨铭去拖。

  但是眼下,有人在帮着杨铭拖延,那么将来交不了工,可就不是杨铭的事情了。

  他和高颎,执掌大隋中枢二十余年,在宫里自然会有不少线人,太子杨昭的事情,李子雄的儿子都能知道,他能不知道?

  自己的亲儿子杨玄挺,眼下过继给了弟弟杨约,杨约又是安成县公,做为嗣子的杨玄挺从杨约这里门荫入仕,做了太子杨昭的东宫左卫副率。

  消渴症,不算不治之症,但是以太子如今酗酒无度,只怕是不好治。

首节 上一节 185/5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