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知道这十六条草案内容的时候,都是默不作声,在他们看来,杨铭有些大张旗鼓了,没有这个必要。
但是杨铭这边,有杨素、高颎、裴矩的支持,就连苏威牛弘,也出声表示认同。
不管他们是不是真心的,总之表面功夫还是做的不错,毕竟这十六条,有利百姓,不利世家。
杨昭大喜,不住的盯着草案内容点头道:
“铭弟实乃干练之才,这十六条立即下发各署,诸位要通力合作,为君解忧。”
杨铭趁着这个时候,赶紧站出来替窦彦说了几句好话,意思是这十六条,人家窦彦出了一半的力。
太子自然是大感欣慰,对窦彦大加赞赏。
现在好了,任谁都能看得出,人家两人已经和解了。
而杨铭之所以将窦彦捧上去,一来,人家确实出力了,更重要的是,如果大家都知道十六条草案窦彦参与谋划,那么窦彦将来到了山西,必然会遵照其中每一条的内容去筹备部署。
不然,他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何况杨铭还派了个裴熙载跟着监督呢,如果窦彦乱来,杨铭还会跟他翻脸。
意见相同,大家就是朋友,意见相左,大家就是敌人。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第211章 妾妃
窦彦这次去山西,六部衙门都得出人跟着,方便在当地协调部署。
他是东京营造土木监,洛阳没建成之前,当地的刺史太守,都归他指派,再说了,人家还是工部侍郎,正三品的中枢大臣。
石料算是解决了,凭借长平郡一个地方,就足保供应,太行之巅不是说着玩的,人家那边扒开土地往下面挖个十来米,就全是石头。
长平郡,下设丹川、沁水、端氏、濩泽、高平、陵川六个县,治所在丹川,也就是山西晋城市泽州县高都镇。
六个县里面,只是一个陵川县,就能保证洛阳的全部用料,因为这个县城,座落在太行山上南部山脉的绝顶位置,与河南的河内郡直接接壤。
这里的石料硬度最高,材质最好,后世用重型机械开凿,都特么费劲。
关键是还有大理石,以及遍地的红土和石灰岩。
取料是从这里,但运输,还需要从丹川县方向下河南,因为陵川县与河南之间,几乎没有路。
后世大名鼎鼎的挂壁公路,就是为了连通陵川县与河南地区,现在可没有。
眼下,人可以翻山越岭,慢慢过去,马过不去,这里几乎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半封闭地区,开皇初年刚刚立县。
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木料了。
昨天窦彦已经动身启程,带了很多人去了长平郡。
今天的朝会,议论就是木料从哪搞。
事实上,像大隋这样的封建时代,木头是完全不缺的,植被破坏一点不严重,遍地都能找到大料。
但是好的木料,还得是南方。
太子杨昭的意思是,宫城,必须用好料,这是毋庸置疑的,至于其它地方,可以从周边地区就地取材。
朝会期间,裴矩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叫武华,是山西地区最大的木材商人,可以由这个人供应一部分木料,朝廷不出钱,事后可以给他补个官,就当是弥补了。
裴矩这个人,还是正直的,如果换成杨素,还给你补官?做梦吧你,老老实实白干就行了。
修建洛阳,是为国家修,那么砍伐林木,自然不用花钱,但这种事情,是有讲究的,你不能见颗大树,论斧子就砍。
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干,就像长平郡的砖灰窑,不是谁都能干的。
商人,是底层人士,你再有钱,那也是下等人,但是你花点钱可以做官,翻身做上等人,那谁都会乐意。
武华肯定也乐意,这个人,就是武则天的祖父,祖籍山西文水。
“我看行,”杨铭点头赞同。
杨达也点了点头:“这个人倒是可以试试,眼下就需派人立即征调。”
太子杨昭笑了:“今日朝会的气氛,还算和谐,接下来,我们再议宫城所用木料,应该从哪里运送。”
临近中午,也算是议出一个结果,宫城用料,由荆、扬二地供应,那里有最适合营造宫殿所用的松木和杉木。
松木北方也有,但是材质和南方树种区别较大,北松油性太大,不防火。
荆、扬部分地区有金丝楠木,在大隋,它就叫楠木,是比较珍贵的木料,大兴宫里面也有这种料,但不多。
四川也有好料,但是运输太费劲。
商议来商议去,单是宫城木料的运输,就要消耗人力二十万。
历史有记载:二千人曳一柱,其下施毂.......终日不过进三二十里。略计一柱,已用数十万功,则余费又过于此。
杨铭也没有办法,他敢在这上面提意见,那就是不孝,毕竟宫城是老爹住的地方,真把杨广得罪坏了,自己以后能不能参加朝会都是个问题。
所以他还是将十六条草案搬了出来,奢侈就奢侈吧,少死人就行。
木料这一项,主负责人是杨达,宫城木料,则是交给工部侍郎柳肃来负责。
历史上,杨达也是因为修洛阳,和武家结成了联姻,成了武则天的外祖父。
柳肃即刻动身,赶赴荆州豫章郡,主持工作,朝廷这边如果有另外补充,会由官驿递送给他。
杨铭这些天,忙的头都大了,整个人非常疲惫。
回到家里,已经是下午,探视过王妃和儿子之后,他叫来暖冬凉夏,给自己按摩身体。
这时候,徐景又进来了,
“唐国公长子建成求见。”
“就说我休息了,不见,”杨铭没时间浪费在建成身上,难得的下午休憩时光,他不想浪费。
不大一会,他便睡了过去。
.......
李建成见不到杨铭,只能悻悻然的返回家中。
刚进门,李渊便急切的询问道:“怎么样?秦王答应吗?”
建成摇了摇头:“面都没见着,殿下下朝之后,便一直在休息,听管家说,殿下这段时间非常疲累,咱们能不能换个时间再去啊?”
“你懂什么,”李渊责备道:“秦王现在被拜为东京营造大监,不日便会前往洛阳,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回来,你阿姐已经十八了,错过今遭,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建成在杨铭的撮合下,已经成功和裴蕴的女儿裴曦配对。
但是按照迷信说法,建成上面还有个姐姐,姐姐嫁出去,他再成婚才符合规制。
所以李渊打算将长女李秀晴许给杨铭,因为杨铭的王妃和正妃之下,还有个妾妃的位置空着呢,妾妃是从四品。
毕竟眼下的杨铭,声势如日中天,先封秦王,又平灭并州之乱,如今有总督东京营造,女儿给人家做个妾,不亏。
有了这层关系,杨铭今后也可以帮着自己的长子建成安排安排。
建成老大不小了,现在还只是个候补官员,想要入仕,需要有分量的人举荐才行,杨铭无疑是最佳人选。
但是建成,不好意思再去了,人家那么累,哪有功夫见他这个闲人啊。
“唉......”李渊不住叹息:“脸皮子这么薄,你能干成什么大事?”
但是建成在他爹这里,脸皮是厚的,不管他爹怎么埋汰他,反正就是不去。
傍晚时分,杨铭睡醒了,只觉得这一觉睡得特别舒服,醒来后神清气爽。
于是他让徐景跑一趟唐国公府,把建成喊来,瞧瞧这小子到底有什么事。
李渊大喜过望,赶忙令儿子出门,临行前还将女儿的画像都准备好了。
殊不知,李秀晴什么模样,杨铭早就知道了。
“就为这事?”杨铭合上画轴之后,哭笑不得,李渊还真是豁的出去啊。
不过这幅画像,显然出自名匠之手,竟然比自己当初在祖母独孤伽罗那里见到的画像,更为逼真。
建成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我阿姐还是美貌的,就是不爱说话,人挺没趣。”
“哈哈.......”杨铭被他这句话给逗笑了。
你是亲弟弟吗?哪有这么揭自己姐姐短的?
杨铭笑道:“是唐国公的意思?”
建成赶忙点头:“阿爷阿娘都愿意,说杨家哥哥是皇室贵胄,阿姐许你,一点不亏。”
杨铭笑得前仰后合,当然不亏了,李渊也真是打的好算盘啊,也难为建成这么实诚。
不过杨铭心里清楚,建成在他面前实诚,在别人面前就未必如此了。
李秀晴给自己做妾妃,倒也没什么,毕竟嫁夫随夫,将来就算李渊真有机会造反,李秀晴跟他爹也没什么关系了。
正如柳述获罪,兰陵公主杨阿五,宁可跟亲哥哥杨广翻脸,也绝不改嫁是一个道理。
“转告唐国公,选个好日子,就给送过来吧,”杨铭笑道。
建成大喜,赶忙答应一声,一路小跑出了王府。
妾妃虽然有个妾字,但不是一般的妾,人家是有品级的,如果杨铭是皇帝,那么这个位置等同于贵妃。
纳了李秀晴,那么至少眼下,能将李渊绑在自己这条船上,不要小看李渊,他这一支,是目前整个陇西李阀,势力最大的一支。
而且李渊现在接了蔡王杨智积的班,成为左羽林卫大将军,直接负责皇帝杨广的安保工作。
不过这一次,他没有跟着去洛阳,因为杨广带走的是右羽林卫和宇文述的左卫,共四万人。
李渊的媳妇窦氏,娘家那边的势力也是相当强悍,好几个国公,而窦氏,是北周关陇集团领袖宇文泰的亲外孙女。
杨铭也是出于这一点考虑,才下的决定,他现在需要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杨茵绛、裴淑英、李秀晴,都是正统的关中集团。
唐国公府,收到消息的李渊大喜过望,已经着手准备女儿的嫁妆。
杨铭如果还是郡王,李渊是不可能这么做的,如果杨铭和太子杨昭关系不佳,李渊也不可能这么做。
近来有小道传言,说是太子打算废了太子妃崔氏,李渊本有意将女儿送进东宫,但后来一琢磨,正妃都能废,自己闺女给人家做妾,一旦不得宠,岂不是下场更凄惨?
终究是嫡亲的闺女,李渊下不了这个狠心,所以盯上了杨铭。
至于已经被授封齐王的杨暕,李渊压根就没有考虑过,这个人太滥情了,名声不好。
我是嫁女儿,又不是卖女儿。
第212章 千秋大业
杨铭这段时间,非常的累,于是他将营造东京初议的一些草案,让宫里的宦官誊抄了一份,拿回官署交给了元文都他们。
他们是自己的幕僚,自然要分担一些,你看杨素多轻松,只管拿主意就好,具体的事情都是幕僚和门客在做。
裴熙载已经跟着走了,自己这边又缺人手,所以杨铭派人去河东,将李百药给叫回来,河东的事,有房玄龄就够了。
等到老爹返京,最多再过一两个月,他就得去洛阳。
现在累?以后更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