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敬轻声道:“若赵郡王回朝,江南事何人主持?”
“凌公以为?”
“或为李药师。”凌敬立即给出了回复。
“李靖……”房玄龄在长时间思索后叹道:“确有可能。”
扫平江南之乱后,李孝恭注定会被调回朝中,主持江南的不可能是个初次接手的外人,不管从战功来说,还是从职位来说,李靖都是最合适的。
房玄龄苦笑一声,“凌公目光长远……”
听着房玄龄的赞誉,凌敬有点不自在,决定回去问问李善……他发现李善似乎有未卜先知之能。
凌敬随口问道:“听说李药师曾在殿下麾下效力?”
“确有其事。”房玄龄眉头微皱,“早在武德元年之前,李药师入秦国公府为三卫,后随殿下征战,只是未能独领一军。”
“之后得圣人简拔,灭梁一战大放异彩,萧梁地广势众,李药师兵贵神速,两月灭梁。”
凌敬有些诧异,“如此说来,此人非殿下爱将?”
这是在问,李靖难道不是秦王一脉的将领?
看房玄龄微微摇头,凌敬心想李善也有猜错的时候啊……他可记得清楚,李善口口声声说李靖、李世绩两人均是秦王一脉。
未卜先知,也不是每次都能蒙对。
“陇西李氏丹阳房一脉,李客师入天策府,长安令李乾佑兼齐王府主簿。”房玄龄隐晦的提了句。
凌敬明了的点点头,这是世家子弟惯用的伎俩,分侍各主,以保门楣不坠,如此看来,李靖很可能是东宫门下,至少也是忠于圣人的。
这时候外间响起脚步声,神色有些疲倦的李世民出现在门外,努力振奋精神,笑道:“凌公,玄龄。”
房玄龄、凌敬起身行礼。
李世民笑道:“凌公晚上问问怀仁……如何练出这般口舌。”
凌敬莫名其妙的问:“殿下所指何事?”
“当日馆陶城外,力劝突厥北返,今日宫内……”李世民若有所思的说:“父亲已然决议,许吴王出入无忌。”
房玄龄和凌敬对视了眼,都有些震惊。
杜伏威杀不杀那是小事……虽然之前多有朝臣请斩其首级,但许如今被软禁的杜伏威出入无忌,那就不是小事了。
而且听李世民的口气,圣人李渊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受了李善的影响。
李世民拇指食指微微摩挲,他觉得自己需要重新评价李善在父亲心目中的地位……他很清楚自己这位父亲的心性,看似温和如春,实则凌冽似冬。
当年刘文静自以为功高,又觉得李渊心软……结果呢,太原元谋功臣十七人,排在第三位的他就这么被高鸟逝,良弓藏。
“殿下,李大亮欲有所为,这是第二封信了。”房玄龄将手中的信递过去。
李世民看了几眼就放下了,“不求其功,勿要坏事。”
“是。”
“适才凌公和玄龄在议何事?”李世民随口问。
房玄龄笑着说起了李靖。
李世民叹道:“孤欲揽天下英杰,不料却身边沧海遗珠,若扫平江南,药师的确最适领江南道总管。”
房玄龄小声提醒道:“李药师与庐江郡王有旧。”
“那又如何?”李世民伸手延请两位坐下,笑道:“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药师何等人?”
“名将人杰也。”
房玄龄笑了笑没再说什么,庐江郡王李瑗是宗室子弟中最贴近东宫的,但其人并无才略,闹出的乱子也不是一两次了。
李世民好奇问:“凌公为何以为药师……”
凌敬暗骂李善不靠谱,只能以李靖曾在李世民麾下为借口……之前见李善剖析朝局,点评人物都很周到,自己还真信了!
对了,还有平阳公主一事,都快被逼的离京了也没个准信……瞎胡闹!
就在这时候,李世民轻声道:“父亲决议,以三姐节制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
如一声霹雳,凌敬身子都在微微颤抖,平阳公主居然真的领北衙禁军!
房玄龄想了想,“自陈国公病逝,监门卫、千牛卫并无节制者,圣人选派平阳公主,倒是正合适。”
凌敬努力保持平静的表情,袖子里的右手用力掐了下大腿,有点想拔腿就走,揪着李善问个究竟……你到底是不是真的能未卜先知?!
李世民也点点头,“三姐在军中颇有威望,节制诸军并不难,只是嗣昌只怕要闲置了。”
“谯国公多年征战,也该歇息几年。”房玄龄不以为意,随口附和。
夫妻两人同领重兵,这是不可能的事,平阳公主节制北衙,柴绍的右骁卫大将军就算不被撤,也不能再领兵出征了。
毕竟前隋杨坚就是以外戚的身份篡国夺位的。
李世民和房玄龄随意商议,一旁的凌敬用近乎窥探的视线打量着李世民。
当日平阳公主转危为安,知晓内情的凌敬、苏定方、马周都建议李善顺势投入平阳公主府为长史,至少能稳住基本盘。
但李善拒绝了,而且是以凌敬、马周难以相信的方式……平阳公主可能掌北衙禁军,那对平阳公主有救命之恩的自己很可能被逼做出选择,东宫不再温情脉脉,秦王也可能逼自己投入天策府。
当日凌敬半信半疑,之后半年一点消息都没有,他开始疑神疑鬼,觉得李善是在糊弄自己。
因为凌敬后来细细想过,李善似乎能确认,秦王有武力夺位的可能……不然平阳公主掌北衙禁军,对秦王是没有直接威胁的,对秦王、太子夺嫡之争也是没有影响的。
但如今,平阳公主真的在半年后节制北衙禁军……凌敬心神大乱,收回了视线,不敢再窥探李世民的神色,只在心里怀疑,秦王真的有起兵的可能吗?
又聊了一阵,李世民笑道:“时日不早了,今日就如此吧。”
一直沉默的凌敬突然起身,“殿下,尚有一事。”
“凌公请言。”
凌敬刻意的看了眼门外,上前两步,低声道:“怀仁欲外放。”
“外放?”李世民有些意外,“难怪这几日连接入宫,就是为了此事?”
“外放?”房玄龄也很意外,但细细一想,这的确是李善最合适的一条路。
凌敬犹豫了会儿,补充道:“前几日入宫,未能言明,今日……”
已经准备离开的李世民缓缓坐了回去,脸上神色变幻莫测,他再一次在心目中提高对李善的评价,针对父亲李渊的评价。
不会那么巧,今日李善确认外放,平阳公主就得以掌北衙禁军……按道理来说,领兵出征的柴绍归京后再任命,才更加合适。
李世民突然想起吏部插手陕东道官员调配一事,按理来说,吏部尚书是中书令杨恭仁兼任,此人并不依附东宫,却与陕东道大行台吏部尚书相争……这会不会是父亲的指使?
此刻的李世民并没有武力夺位的谋划,一心想着以正常的手段谋夺东宫太子之位……但显然,父亲已经起了防备之心,不管其间有没有太子的怂恿,终究父亲还是起了疑心。
父慈子孝,父慈子孝,在身世没有大白于天下之前,李善可以不认父,但我不行。
虽然我不行,但要知道,我是皇子,你是父皇,是父子,也是君臣。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李世民的神色渐渐转冷,手撑桌案,缓缓站起,低声道:“怀仁外放之前,择地见一面。”
一个时辰后,日月潭李宅书房内。
凌敬不顾体面的揪着李善的衣领,“你真能未卜先知?!”
“什么?”李善莫名其妙,“若能未卜先知……小侄至于如此境地?”
凌敬狐疑的视线扫了扫去,半响后才说:“平阳公主今日得以节制北衙禁军。”
“什么?”李善毫无预兆的打了个嗝。
凌敬松开手迅速退了几步,伸手扇着风……李善口味向来比较重。
“若不能未卜先知,半年前就有定论?”凌敬打开窗户,哼了声,“为此甚至不顾平阳公主招揽。”
李善呆呆的站在原地,好一会儿才说:“不对,不对……”
和李世民一样,李善第一时间发现了问题,不可能那么巧,自己今日得李渊许可外放……按照时间推算,自己前脚离宫,后脚李渊就授平阳公主节制北衙禁军。
“料事如神啊。”凌敬盯着发呆的李善,“解剖时局,明辨前路,如探囊取物,庖丁解牛。”
李善用力揪着发髻,实在有点糊涂,难道真的是巧合?
自己虽然对平阳公主有救命之恩……但如果李世民起兵,自己怎么可能拦得住平阳公主?
李渊将身家性命托付,平阳公主只会忠于李渊一人……自己能做什么?
李善自然想不通……所谓谋乱,所闻兵变,长时间的准备其实成功的可能性很低,往往是在那么一瞬间,在机会出现的时候,以果决的心性干脆利索的完成。
比起历史上的武德六年,此刻的李世民处境其实要好得多,至少太子、齐王没脸去拉拢天策府的尉迟恭等将领……所以,此刻的李世民其实是没有起兵的念头的。
“秦王言,外放之前,择地密见。”
李善转头看了眼满脸忧色的凌敬,点头道:“正欲一见。”
看凌敬似乎满肚子的话,李善补充道:“凌伯先入天策府,小侄绝无他择。”
“凌伯说得对,小侄的确能未卜先知。”
第330章 选择
东山酒楼二层包间内,李善依窗而坐,手中把玩着小小酒盏,视线无意识的在窗外扫视,显然心不在焉。
之前在芙蓉园闹的那么大,折了云阳罗氏的脸面,又因为那篇《爱莲说》和崔小娘子而在坊间颇为众人议论,李善本想着在外放之前老实一点。
但没想到李渊突然授平阳公主节制北衙禁军之权,虽然李善有点懵懂,但凌敬、马周都建议其不要龟缩村落,而是应该保持常态。
今日一早,李善照常去太医署授课,如今一个多月过去了,第二批学生也即将毕业,只是练手的机会很少,他准备将这两批人都带走……如果是在河东道、关内道任职,应该不会缺少练手的机会,而且同时还能充为亲卫。
李善默默的在心里思量,自己这只穿越的蝴蝶扇动的风暴越来越大了,从李建成失平定河北战功,到平阳公主节制北衙禁军……李世民有得有失,虽然在夺嫡中占了上风,但如果不能平稳的入住东宫,再次上演玄武门之变将会多一道障碍。
李善反复思索,此时的李世民有没有开始谋划玄武门之变?
此时,门被推开,李楷当先入内,笑道:“怀仁初名扬山东,后轰动长安,如今又欲择何地一显身手?”
李善起身行礼,“还要德谋兄襄助。”
“昨日思谊应诺,理应将至。”李楷关上门,犹豫了下,上前几步,低声道:“此事可询贵人?”
李善微微颔首……其实这件事他本是不打算和李世民通气的,不过前几日凌敬临时决定告知,李世民也没有反对,只说临行前要密会一面。
李楷松了口气,毕竟李客师归属天策府,而李善和秦王之间的关系……他是不多的知情人,甚至是李世民联手李善筹谋山东战事的参与者,自然不希望看到李善远离。
随口聊了几句,李善瞄见窗外杨思谊翻身下马,随即起身准备相迎。
李楷取笑道:“此前未见怀仁如此。”
“既有所求,小弟亦不可免俗。”李善哈哈一笑,他从来不是个崖岸自高的人。
李楷没再说什么,跟着起身出迎,在心里想好友此次为什么要求外放……不过无论如何,李德武入东宫,怀仁应该没有其他的选择。
走上二层的杨思谊吃惊的看着出迎的李楷、李善,“何至于此?”
一个是名扬长安,被圣人视作子侄的青年名士,一个是陇西李氏丹阳房子弟,虽然杨思谊出身弘农杨氏,父亲又官居中书令……但这样的规格还是有点夸张。
“怀仁欲有所求,自然要殷勤一二。”李楷笑着握住杨思谊的胳膊引入包间。
李善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只微微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