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158节

裴淑英没有再劝,“分居两地……谯国公随秦王南征北战,平阳公主驻守晋阳多年,如今……”

幽幽叹了口气,裴淑英才继续说:“听闻平阳公主病重,药石难医。”

李德武眼神闪烁不定,说起来他和裴氏都是武德四年回到关中的,对平阳公主只是闻其名,但直到任长安县尉之后,他才渐渐感觉到了这位马上公主在朝中的分量。

受到圣人的宠爱那只是普通公主的待遇,受到太子、秦王的尊重,那还能说是一母同胞,丈夫柴绍爵封谯国公,战功累累,领右武卫大将军,是朝中数得出的名将……但这些都不是关键。

关键是平阳公主本身,以及她所代表的势力,麾下数以万计的大军。

虽然从李唐建国之初,平阳公主就率军驻守晋阳周边,护龙祖之地,但其分量和影响力并没有消退。

秦王李世民刻意怀柔驸马柴绍,而太子李建成更是说动圣人李渊将平阳公主调回长安……在军中,平阳公主的势力、威望无法和如今的李世民相比,却高过东宫太子。

但是谁都没想到,平阳公主携病回京,圣人李渊遣派御医,半个月后却病入膏肓。

吃过晚饭,李德武独自一人坐在侧屋内,静静的想着心事。

宇文士及是肯定知晓李善身世的,但从今天言行来看,没有掀桌子的打算,这对自己来说不算个坏消息。

但李善留在长安一日,就意味着自己始终行走在悬崖边,如果能通过吏部将其派到江南、巴蜀一带为官……圣人年近六旬,太子应该不会熬太久就能登基,到那时候,也无所谓了。

但放榜至今半个月了,听闻李善至今未赴吏部选试……李德武不由得在心里琢磨,难道李善还不想出仕?

或者李善在打其他主意?

除了身世被揭穿之外,李德武最恐惧的事是,李善被太子招入麾下……王珪、魏征、韦挺都对李善颇为赏识。

绝不,绝不能让李善被太子招揽!

李德武突然锤了下桌子,目露凶光,如果你还不去吏部选试,就别怪我心狠了!

呃,李德武完全没想过,自己已经足够心狠了……评价他狠毒更甚恶虎的,不仅仅是宇文士及,还有李世民、秦王妃、李客师、李楷、凌敬、马周、苏定方,一串人呢。

为什么李善至今不肯赴吏部选试,这个疑问也在另一个人脑海中盘旋。

不同的是,李德武希望李善通过吏部选试出仕,最好是被派到江南、巴蜀一带,而这位是希望吏部罢李善选试,使其不能出仕为官。

这位就是杜淹。

说起来杜淹虽然和杜如晦撕破了脸,但总归京兆杜氏的名声没有受到影响,而且玉壶春产业也到手,应该满足了……但很快,杜淹就知道了,杜如晦将西市那处产业赠给了李善。

在杜淹看来,那是他母亲留给自己的,那是自己的东西……杜如晦这个不要脸的侄儿抢了去,居然还送出去!

而李善就更不要脸了,居然还收下了!

“玉壶春酒肆被封门半月,如今却归于执礼。”吏部尚书封伦摇头道:“而执礼先欲阻李怀仁科举,如今又要断其出仕……”

小小房屋内,不大的桌案上两三盘小菜,封伦漫不经心的随口评述,对面的杜淹已然熏熏然,两壶玉壶春已经空了。

半个多月前,杜淹暗中找到老友封伦,这就是李善之前未上榜的原因,而今日杜淹找到封伦,是为了李善可能的选试。

玉壶春封门一事,其实在坊间颇多猜疑,毕竟是之前得圣人赐名的名酒,虽然知晓内情的李乾佑、李德武密而不泄,但封伦通过前后事件的变化和杜淹对李善的态度,很确定这件事有杜淹的插手。

杜淹显然喝高了,含含糊糊的说:“玉壶春不过小事,略为惩戒而已,此次选试……德彝兄必要……”

封伦笑着说:“自当尽力,之前若不是江国公,李怀仁必不能上榜。”

脸上笑着,心里却在骂着……为了这破事,封伦已经吃了个大亏,原本想在这件事上谋些好处,结果刚去承乾殿和房玄龄说清楚,回头陈叔达就将《春江花月夜》送到圣人面前了。

现在坊间都传闻吏部尚书封伦德不配位……呃,前隋时期,封伦就因品行被质疑,入唐后还因为品行被圣人李渊斥责,若不是因为前朝老臣的身份,未必站得住脚。

嗯,身边环绕着前朝老臣,这是李渊刻意为之。

因为这件事,封伦在两仪殿被圣人李渊再次斥责……其中也有因为平阳公主病重导致李渊心情不好的原因。

封伦隐隐感觉得到,自己这个吏部尚书怕是做不长了,毕竟现在还只是检校而已……或许这就是李善至今未赴吏部选试的原因。

要不是因为杜淹是杜如晦的叔父,封伦今晚都不想让这厮进门……虽然杜淹、杜如晦这对叔侄不合,但毕竟如今京兆杜氏,以此二人为首。

随口应付着,封伦准备找个由头将杜淹赶回家,却冷不丁听到了个让他意外的名字。

“韦庆嗣?”

杜淹努力睁开朦胧睡眼,“玉壶春……”

“执礼托了韦庆嗣递贴给长安县衙,封了玉壶春酒肆?”

“嗯……韦庆嗣……承嗣上庸郡公。”

封伦目光幽深,盯着终于醉倒的杜淹,上庸郡公韦世康与杜淹的父亲乃是好友,杜淹与韦世康三子均相交甚深,换句话说,韦庆嗣这一支与杜淹交情很深。

但问题的是,韦庆嗣是东宫属官,太子家令。

而如今,长安城内,秦王、东宫夺嫡之势已明。

真是个蠢货啊!

不过却是可以用得上的蠢货,封伦如此想着,先让下人将杜淹送回府,然后径直去了同一坊的一位同僚家中。

“封公……”

封伦面色严峻,盯着秦王李世民左膀右臂之一的天策府记室参军房玄龄,“要事商谈。”

第265章 联姻(上)

天已微微泛亮,但清晨依旧带着丝丝寒意,顺着石子路从村西头跑到村东头,再折返向北,一直跑到东山脚边才停了下来。

很孩子气的踢了脚杏树,看着似白又红的杏花朵朵飘落,李善不由得抿嘴一笑,就因为那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几日颇多文人雅士游东山寺。

每天清晨出来跑一圈已经习惯了,一方面强身健体,另一方面……李善对于清晨的农村总有着一股眷念,这是他前世童年时光带来的影响。

自从和杜楚客达成协议之后,李善过着逍遥快活的日子,每天吃饭睡觉瞎胡闹,反正村里各种事都有专人负责,一般不会报到他面前。

东山酒楼那边安安稳稳,赵大被拨去管理砖厂,各家各户按照顺利准备开始建宅子,该春耕的春耕,该干活的干活,齐老六现在也乖巧了,每天上山砍木头,打制各种家具。

“郎君,回去吧?”

李善随口应了声,虽然是在朱家沟,但苏定方严令,但凡李善出家门,身边必有两个亲卫不离左右。

其实真没必要这么提防,李德武就是疯了,也不太可能遣派人手动刀动枪……只是凌敬、马周都不这么认为,他们都觉得,宇文士及那是将李德武脸上的皮都撕下来了。

顺着石子路饶了两个弯,伴着潺潺流水声一路回了家,李善瞄了眼不远处正在修建的宅子,笑道:“你手脚倒是快!”

迎出来的周二郎嘿嘿直笑,“那红砖用起来方便,里外再涂一层,晾干就能住了。”

李善咂咂嘴,他有点不能接受……虽然从小也是吃苦长大的,但能住的好点也没必要亏待自己。

之前准备建宅子,李善不太清楚这个时代用什么粘合剂,还想着能不能做点水泥。

这方面李善不懂,只会加水调和……前世农村也是直接买成品水泥的啊。

不过李善知道石灰石磨成粉,高温烧就行了,可能需要一点点配方……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温度。

因为有用煤炭烧砖的经验,温度问题不大,实在不行还能用风箱之类的助燃,但关键是李善不知道哪儿有石灰石矿……又不是在云贵地区,到处都寻摸得到。

最后还是凌敬出的主意,这个时代高等级的粘合剂是用灰浆搅合糯米做的,差一等的用糯米、黄泥混入稻草,用重物夯实就足够用了。

难度不高,除了糯米要花钱之外,成本也不算高,反正没哪家建两层小楼的,但就是味道稍微难闻了点。

李善有点接受不能,琢磨着回头找找石灰石矿……大批量烧这玩意赚钱那是想都别想,但自用应该还是做得到的。

吃了早饭,对门的凌敬去了长安,马周还在高卧……李善诧异的看见母亲朱氏带着墨香、小蛮准备出门。

“昨日德谋母亲递了帖子来。”

“呃?”李善莫名其妙,“孩儿怎么不知道?”

“今日赴宴,未请你去。”朱氏甩下这句就上了马车。

李善更莫名其妙了,没道理李家设宴,请了母亲却不请我。

想了想,李善懒得管了,要是去了李家,李楷还算了,他那位大哥肯定要揪着自己问“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全诗……这个,李善是真的记不住。

在院子里转来转去,李善居然有点不适应……无论是前世今生,自己每天都是忙忙碌碌,有着做不完的事,操不完的心,闲下来,真是骨头都发痒。

但现在李家除却投入门下的,家里奴仆三房十一人,刷洗衣物、扫地清洁什么都有人干。

想了想,李善转到了后院的一处小屋子里,推门进去,如今已经是二月末,气候已然转暖,但不大的屋内摆着五个炭盆,温度比外间要高一大截。

这种温房其实在这个时代很普遍,因为北方春耕是需要育种的,简单来说,很多作物的种子都需要适宜的温度来培育。

但李善设置这处温房是另有他用。

仔细的观察着橘子的霉菌,李善找了个口罩带上,沉默开始操作,他已经想了很长时间,也操作了很多次,提纯那是不用考虑的了,关键是会不会治不活反而治死。

青霉素在生长膨胀的时候,大概率会出现展青霉素……这玩意是有剧毒的。

现在的条件,李善没有办法进行分离,只能用笨办法一次次的试验,完全凭运气。

忙了很久,李善走出屋门,从隔壁的笼子里很利索的抓出一只小兔子。

一刻钟后,李善面无表情的拿起锄头在后院挖了个坑,将可怜的小兔子扔了进去。

又失败了,李善的心情不太好……但此时此刻,朱氏的心情很不错。

“怀仁已经十八岁了,该娶妻了。”长孙氏和朱氏在院子里漫步,仆妇、丫鬟都离得远远的,“听三郎提过,怀仁已有一妾?”

“从山东带回来的。”朱氏低声说:“必无庶长子。”

长孙氏点点头,“庶长子,乃家乱之源。”

“如今怀仁名声鹊起,又是少年英杰,早在去岁,就多有人试探一二。”

“清河崔氏一事后……”长孙氏解释道:“但《春江花月夜》一出,诸多世家均有意联姻。”

朱氏心里大喜过望,这件事缠绕心头已经很久了,李善的身世至今少有人知,原本想联姻大族几乎不可能,但以李善如今的名望,再加上陇西李氏作保,却是有希望的。

想了想,朱氏还是犹豫问:“但大郎身世……”

“此事不急。”长孙氏轻声道:“今日先看看吧。”

顿了顿,长孙氏笑道:“今岁园中桃花提前绽放,所以设宴以待诸多宾客,大都乃世家女眷,稍候一一详述。”

“谢过长孙姐姐。”

“你我两家,不必如此客气。”长孙氏抿嘴一笑。

李善在长安的关系网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关系最好的无非是微末之时就交好的王仁表、李楷,前者无能为力,而后者却是出身如今天下第一家的陇西李氏丹阳房。

所以,有意与李善联姻的大都是试探李客师夫妇,而今日设宴,长孙氏也不仅仅是为了李善……主要还是三郎李楷,以及四郎李器。

两人正说着呢,已有侍女迎宾客而来。

长孙氏笑着迎上去,对面是一位中年女子,身后跟着个十来岁的小娘子。

寒暄了几句后,长孙氏为来客介绍朱氏。

虽然朱氏话少,但落落大方,礼节皆备,长孙氏对此并不意外,相交年许,她早就看出来了,这位朱娘子父祖辈必不是常人,只是常年在岭南,必然是家道中落。

第266章 联姻(下)

不大的园子里只有两张长桌,妇人、小娘子坐在桌边,不远处的几株桃树正绽放如烟霞,特别是其中一株桃树,半身白,半身红,惹人瞩目。

陇西李氏择媳,而且还是如今陇西李氏最有声望的丹阳房,相当多的世家对此感兴趣。

朱氏坐在长桌的末端,身边是适才对她感激颇多的清河郡武城张氏的媳妇杨氏,她本人出自弘农杨氏,次子就是被李善救了一命,后急行赴京的张文瓘。

在杨氏的低声介绍下,朱氏将在场诸人的来历一一默记在心,心里犹豫,虽然都说低头嫁女,抬头取媳,但这门望是不是高了点?

一共是八家,其中来的最多的是范阳卢氏,来了三个媳妇,带了四个小娘子……五姓七家之间嫡系主支少外嫁外娶,只在内部世代联姻,但也是有偏向的。

首节 上一节 158/4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