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秦不可能亡 第82节

今日的大朝,让朝廷的三公九卿等人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让他们终于了解到,这个巍巍帝国并不是像内史这样的安定,而是早已经糜烂的不成样子。

“陛下,臣之前心中对于土地改革还有疑虑,确实是臣想的太少了!”这一刻,顿弱等人低下了头,俩上满是愧疚。

“呼.......”

连连喝下三盅凉茶,方才将嬴政的怒气压下。

“诸位爱卿,对于此事可有良策?”

虽然他们都想帮助嬴政解决事情,但是在这一刻,众人都纷纷沉默了,他们心里清楚,嬴政对于这些人不满,但是大秦帝国之中这些年官吏一直紧缺,骤然之间拿掉这么多的官吏,必然会在瞬间乱套。

是以,在这一刻,群臣都不敢轻易回答嬴政的话。

沉默了许久,李斯方才默默开口,道:“陛下对于此事,暂时并没有太好的对策,臣的意思是先行集合朝廷之力在大秦帝国之中推行土地改革。”

“先行在根基之上重创老世族以及诸子百家等人,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来,才能让大秦帝国一步一步的走上正轨!”

“嗯!”

点了点头,嬴政一直也是这个想法。

若是大秦帝国凝聚力量在一处之上,自然是对于中原大地之上的任何势力都具有碾压是优势,若是分开,反而是不利于大秦帝国推行土地政策。

但是,这不代表这件事就这样的结束。

今日在大殿之上的各地郡守的表现,当真是刷新了嬴政的见识,这可谓是震撼人心,这样的情况必须要解决掉。

“但是这样放而任之也不行,朕决定在咸阳对于大秦各地郡守进行短期的培训,让他们有能力也有担当成为一个合格的郡守。”

“这样一来,也是为了未来做布局——!”

闻言,王绾与李斯对视一眼,忍不住,道:“只是陛下对于各地郡守培训,只怕是没有时间,现在岁末进行大朝,接下来又是岁首大朝。”

“取消岁首各地郡守的岁首大朝,对他们在岁末大朝之后进行培训,同时将岁首大朝推迟到启耕大典之前。”

“这一段时间,也足够让各地郡守培训了——!”

这一次,嬴政的态度很坚决,对于各地的郡守极度不满。

虽然他也清楚,各地郡守,特别是山东诸郡的郡守,各有难处。但是,难处就是他们应该解决的,而不是被困难难住,向他抱怨。

第138章 巍巍大秦自有忠贞不二之臣!

曾经流传着一句话。

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嬴政觉得,大秦帝国的官吏,就应该有这样的无畏精神。

大秦帝国的官吏,并非是一个人再战斗,他们的身后站着朝廷,站着大秦帝国,站着他嬴政。

但是,大秦官吏心头没有那一腔敢于和老世族以及各大势力斗的热血,也没有敢为天下先,为了帝国不屈不挠的精神。

……

“陛下,饭菜好了,还是趁热吃……”

赵高带领着一队内侍走进书房,为嬴政等人将准备好的饭菜,放在每个人眼前的长案之上。

赵高将饭菜放在嬴政面前的长案上,神色恭敬,道:“大殿之上,也开始准备了,大概需要半个时辰!”

“给他们一个时辰!”

嬴政目光如剑,在这一刻断然下令,道:“在半个时辰之后将长案之上收拾干净,剩下半个时辰,让他们思考一下何为大秦官吏。”

“诺。”

……

在嬴政盛怒之下,群臣皆胆战心惊,就算是王绾与王贲也不敢硬着头皮去触碰嬴政的眉头。

毕竟他们都清楚,盛怒之下,谁去触碰,谁便是牺牲的炮灰。

李斯与王绾对视一眼,埋头扒饭,有些话作为臣子的不好说,也不敢说,他们都清楚,这件事不仅是山东诸郡的郡守有责任。

眼前正在大发雷霆的这位也有责任,同样的国府之中也有,而他们两位又是国府之中的主要责任人。

一念至此,两人识趣的立马闭嘴了。

毕竟,一旦他们在这一刻开口,嬴政找他们麻烦的可能性很大。

……

大殿之上,一片安静。

每一个人只顾着吃自己长案上的饭菜,对于其他的事情漠不关心,大朝方才进行了半日时间,就已经人心惶惶,让人提心吊胆。

嬴政连续出手,让群臣觉得头顶之上,乌云密布。仿佛有一柄剑,随时都有可能落下来。

……

一个时辰之后,群臣再一次齐聚大殿,原本刚刚松懈一点的场面,在这一刻,骤然凝聚。

始皇帝一人,便如泰山压顶,让他们压力山大。

“陛下,臣有本奏!”这一刻,治粟内史郑国站了起来。

他不仅是治粟内史官署的主政大臣,同样也是大秦帝国之中最为德高望重,能力非凡的水工。

大秦直道以及大秦驰道,便是出自他的手,这一刻,他必须要禀报于嬴政。

大秦直道关系到北方的安定,如今匈奴民族变得越发强盛,大秦不得不防。故而,在这个时候,郑国站了出来。

他不是不清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极有可能会让嬴政迁怒,但是他不管不顾,态度坦然。

***********,岂因福祸避趋之!

每一个时代,都有忠臣,都有热血为死的臣子。

巍巍大秦,同样也有!

这样的人,才称得上一声大名士!

帝座之上,嬴政紧蹙的眉头一下子送开,他心里清楚,郑国不同于其他臣子,若是按照后世的划分。

郑国就是一个理工男,技术宅!

这样的人,往往实事求是,既然是在这一刻站出来,必然是有重要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嬴政心头的愤怒已经被彻底压了下去,毕竟他心知肚明,这一次的大朝还是要继续下去。

所以,之前的坎儿,只能迈过去。

“准奏!”

淡淡的声音传开,郑国身体站的更加笔直,仿佛是斩破天地的利剑,自带峥嵘之气,这样的人,也许不会光芒万丈,却会让你觉得安心。

得到嬴政的点头,郑国深深一躬,然后开口,道:“陛下,始皇二十九年,朝廷开启了直道修建,以至于整个长城工程被暂停。”

“按照当下的工程进度,直道想要彻底打通,还需要两年,甚至于三年时间,耗费的钱粮将会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同样的三大驰道的修建也到了紧要关头,但是想要彻底完工,最少也要需要三年时间。”

“这还是大秦重工的全力出手,驰道工程被一段一段的承包给大秦帝国境内的大商贾的情况下。”

“我大秦虽然因为土地改革,得到了一部分钱粮,但是大秦帝国的财政依旧紧张,府库之中也没有多余的粮食。”

“不管是北地军还是南征大军,每一天耗费的粮草以及装备,都是一个恐怖数字。”

“如果在算上直道工程,驰道工程,以及各地劳役,以及大秦朝廷大小官吏的俸禄,在这之前,大秦帝国每一年都入不敷出。”

“这一次在内史以及咸阳抄家所得,根本连之前多年的亏空都补不上,若不是大秦帝国常备十二仓,只怕是帝国早就出问题了。”

……

作为治粟内史官署的主政大臣,郑国对于各项数据了如指掌,他心里清楚,在这个时候,他必须要让满朝文武,特别是嬴政知晓大秦帝国当下的窘迫。

唯有如此,他们才会在这个基础上,做出对于帝国最有利的决定。

“呼……”

闻言,嬴政脸色肉眼可见的变得难看了。他心里清楚,大秦帝国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

之前田租按土地亩数征收的,大秦帝国建立后,不论实际土地有多少,一律按官府掌握的每人应有土地的亩数征收,即使没有那么多的土地,也要按此数目征税。

只是嬴政曾经翻看过治粟内史官署送来的文书,他心里清楚,当下五口之家占田百亩,但是这百亩田的收入不过百石。

大秦帝国的的口赋每人每年缴纳口赋120钱,则五口之家需纳600钱。

如今的粮价稳定,一石30钱。由此可见,当世税收之重。

心中念头闪烁,嬴政可是记得清楚,连年的战争,以至于青壮不足,耕田荒废,女子没有好衣服穿。

这样一来,恶果循环,大秦帝国的窘迫,只会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大厦倒塌,天崩地裂。

而且民间徭役繁重,征伐频繁,还需要有大量的军需供应,这让大秦帝国变得外强中干,看似强大无比,实际上脆弱的可怕。

任何一股大一点的风浪,都有可能让大秦帝国这条大船,船毁人亡。

……

第139章 任嚣坐陈县,赵佗压会稽.

一组组数据经过郑国说出来,一时间整个大殿之中为之沉默,有些事情虽然众人心里有一定的数,但是真正当现实裸露在面前,依旧让人胆战心惊。

特别是大秦帝国如今的处境!

就算是大秦中央诸臣,也是察觉到了巨大的危机,只是几乎在第一时间他们都意识到土地改革是唯一的路。

老世族数百年的底蕴,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弥补大秦帝国朝廷的空白,一念至此,这一刻群臣心头都诞生出了一抹杀机。

毕竟他们是大秦官吏,在一定的程度上他们的资本,与大秦帝国息息相关,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自然是更希望大秦气势如虹。

若是除去老世族,可以让大秦帝国续命,他们绝对不会手软。

嬴政心里清楚,利益才能让所有人目标一致,众志成城,甚至于万箭屠龙。

……

这一刻,郑国的话并没有说完,朝着嬴政继续,道:“始皇二十九年,大秦帝国举国上下税收一亿三千万石粮食,但是各部分消耗之后,朝廷甚至于给与了补偿。”

“就算是加上老世族的底蕴,也不过是堪堪平衡,所以,臣以为在始皇三十年,全面暂停兵事。”

“全力推行土地改革,以保证朝廷能够正常运转,等到土地改革之后,数年之内,大秦国力必然会暴增。”

“到时候,可再兴兵事!”

……

闻言,嬴政点了点头。

他心里清楚,郑国所言其实没有错,毕竟从一开始,嬴政就明白这一次的南征,没有取得战果,反而损兵折将。

一直到灵渠修通,方才有了大秦帝国兼并南越建立三郡的事情。

一念至此,嬴政目光变得更加凌厉,看着在场的王贲与尉缭等人:“诸位爱卿以为,朝廷要停下兵事么?”

这一刻,大殿之上,一片的安静。

几乎明眼人都清楚,嬴政口中的兵事是指南越,大秦帝国以武立国,但是迄今为止,依旧没有停下的兵事,只有南越。

毕竟北地之上,匈奴虽然咄咄逼人,但是大秦帝国一直都在苟着,为了土地改革让路,战争尚未在北方爆发。

首节 上一节 82/3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