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秦不可能亡 第64节

王陆也不是傻子,纵然学问不如陈平,但是两者你能够相交,自然不会相差太远。

此刻见到陈平如此说,自然清楚这一次国考对于他们的重要性,心中有些忐忑,不由的朝着陈平询问。

沉默了许久,陈平突然一笑:“走,我们去拜访一下萧何以及那位带着兵书的学子。”

“如此也好!”

点了点头,王陆跟随了上去。

说太多都没有,在不知道考题的情况下,只有了解对方的才华,才能确定这一场国考何人才能得到头名。

对于王陆而言,有陈平在,必然会试探出来一些东西。

........

一刻钟之后,陈平二人便到了萧何居住的房间之外。

这一次大秦帝国极为的大气,官驿之中,各地学子一人一间,不仅有上好的饭菜供应,更是保护其安全。

“萧兄可在,阳武陈平来访,不知可否一见?”

站在门口,陈平神色平静,虽然是在试探,但是陈平两个人的礼节周全,并没有不顾一起的闯进去。

毕竟,在场的这些人,每一个都有进入大秦朝堂的机会。

此刻一个不经意的得罪,将来会的一个朝堂之上的大敌,得不偿失。

“咯吱!”

这一刻,房间的门被打开,萧何走了出来,诧异的看了一眼陈平与王陆:“两位,里面请——!”

“萧兄请!”

对于陈平两人的来访,萧何并不在意,他心里清楚,这一次的国考,头名他要定了。

要不然,在国考诏令颁布之初,他就毅然决然的辞去了沛县之中文吏的职位,而后前往咸阳,开始等待国考的开始。

.........

第105章 定于八月二十八日.

萧何将陈平让了进去,然后为王陆与陈平斟了一盅茶,在对面坐了下来。

对于陈平等人的到访,萧何心下是兴奋的。

一如陈平想要在国考之前试探一二,掂量一下对手的轻重,对于陈平的大名,这几日萧何也曾听闻,自然是将陈平记在了心里。

他心里清楚,眼前这个青年,将会是这一次国考之中,为数不多的大敌。

今日陈平前来,他也好掂量一下陈平的轻重,至于王陆,萧何根本就没有在意。毕竟各地士子前来咸阳已经很多天了,若是在这段时间之中,没有声名鹊起,几乎剩下的全部都是中庸之才。

萧何在意的第一名!

所以,在这一次的国考之中,真正意义上能够成为他的大敌的便是那些声名鹊起之辈,而陈平便是其中一个。

两个人彼此坐定,陈平率先开口,道:“久闻萧兄大名,今日特来拜会,还请萧兄海涵——!”

“对于陈兄弟的大名,萧何也是如雷贯耳,今日一见当真是一表人才!”

对于夸人,萧何的功力远在陈平之上。

毕竟是在官场之上历练了多年的老油条,与萧何一比,这个时候的陈平还很稚嫩。自然是在待人接物之上,逊色于萧何。

“萧何兄,对于这一次国考,你有何想法?”

意识到言辞之上不如萧何,陈平也不气馁,而是在瞬间换了一个话题,让自己变得更从容一点,微妙的转移了自己的尴尬。

陈平的心里想法,自然是逃不过萧何的眼睛,在心里一笑,萧何喝了一口茶水,道:“自然是一件好事,对于世家也许不是,但是对于你我这样的,可谓是一步登天的机会。”

“这也意味着,朝廷开始开放了士子的晋升渠道,不仅是老世族可以,庶民也可以,只不过,老世族依旧是占据优势。”

“这一次始皇帝陛下下令举行国考,若是能够推行下去,这一举措可以和十二军功爵位制度相提并论!”

说到这里,萧何忍不住感慨一声,道:“在未来,大秦朝廷对于中原大地的掌控,必然会强大许多,六国遗族已经没有了机会......”

........

“是啊!”

点了点头,陈平目光幽深,道:“陛下心思深如海,竟然在瞬间打压了老世族以及六国遗族的势头,大秦帝国变得更加的顺畅了。”

两个人都是智者,纵然站的位置不是大秦帝国的顶层,但是对于帝国之中存在的问题,还是能够看出一二的。

这一次国考,没有任何的消息传出,但是陈平等人心里清楚,这一次的国考,必然是与大秦帝国当下的事情息息相关。

所以,只有试探这一问题,才能清楚对方的深浅。

........

一如萧何与陈平这样的场面,不至这一处。

整个官驿之中,几乎可以随处可见,正如后世高考一样,面临的考试越近,除了个别考生,就会心中发慌,显的焦躁不安。

........

这个时候,不光是考生再忙,而同样的国府之中也在忙的不可开交。

不管是考卷的抄写,还是对于考生的编号,以及监考一事,都需要分配,甚至于还需要为考生准备饭菜,可以说是一大堆事。

最重要的是,国府之中,因为土地改革一事,已经抽调了一大半人手,于是,这一次的只有王绾一人坐镇的国府,就显得人手有些捉襟见肘。

“王相,参与这一次的考核的士子统计只有两千三百四十人,其中楚地最多,关中最少,按照考舍的划分,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八大考舍!”

听到文吏的禀报,王绾点了点头,道:“就按照这个办法推行,但是告诉国府之中所有人,这件事不得有任何的误差,不能出丝毫的纰漏。”

“陛下亲自指示,一旦出纰漏,只怕是就只有丢官归乡了,这一辈子在仕途之上难有成就。”

“诺。”

点头答应一声,文吏认真的点了点头,道:“请王相放心,属下会转达到,告诫其他人的!”

“嗯!”

........

咸阳宫书房。

嬴政刚刚放下手中的竹简,对于国府之中出的题目,很感兴趣。

“臣王绾拜见陛下!”

王绾走进书房之中,朝着嬴政肃然一躬,道:“陛下,国考一事已经准备就绪,就等众士子在文碑之前宣誓,然后开始了。”

“今日是几号?”

闻言,王绾对于始皇帝这样无厘头的一句问话,依旧是下意识回答,道:“禀陛下,今日是始皇帝二十九年八月二十七号。”

“国考定在明日,以后国考三年一考,都定在八月二十八日。”

嬴政心里清楚,国考这样的开始,最好便是一年一次,像是后世,更是一年两次,不光是有国考,还有省考以及事业单位考试,等众多的考试方式。

但是,这对于大秦帝国而言,并不适用。

首先,天下之间,士子并不多。

这个时候,看似诸子百家兴盛,各类思想碰撞,大师辈出。

但是,终究是比不了后世,各大院校疯了一样的培养,在后世毕竟是基本上清扫了文盲,而在大秦帝国之中大多数都是文盲。

特别是在最开始,三年一考都有些时间太短了,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嬴政需要将这件事,犹如制度一样的推行下去。

得到李康记忆的始皇帝,自然清楚这一项制度的优越性,这样的制度甚至于超过了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

只要是持续推行下去,大秦帝国必然会不光是武功盖世,也将会是文治千秋。

“诺。”

点了点头,王绾朝着始皇帝,道:“陛下,各地士子三年一考是否太过于频繁,毕竟一个人想要读书成才,需要数年甚至于十数年的时间。”

“在将来,不光是诸子百家以及老世族之中的人才,大秦帝国也将会广开学舍,培养人才,之前的规模太小,已经不适合当下的大秦帝国了。”

嬴政神色肃然,王绾能够从这一刻的始皇帝身上感受到那种自信以及期望。

期望大秦帝国变得更加强大兴盛。

第106章 蔡重的激动!

在大秦帝国之中,有一套极为严密的升迁系统。

同样的在大秦帝国之中,有学室,也就是专门培养文法官吏的官设学校,不光是在咸阳之中有,在各郡之中都有。

只不过,学生大多来自于官吏的子弟当中选拔,从十七岁开始,学习三年,主要学习识字,书房和法律。

但是,这样的学堂出现,本身就是为了贵族而设立,一代代的官吏皆是出自贵族之后,本就是为了维护贵族这一阶段而诞生。

嬴政在的国考以及土地改革本就是为了击溃贵族阶级,从而慢慢的滋生出官僚阶级,彻底让大秦帝国走上正途。

所以,放弃学堂,开设放开的学校势在必行。

而且,在嬴政的计划之中,这些事情都是一步一步而进行的,而不是一次性推出来,毕竟这个时候的大秦帝国根本没有将这一切全部吃下的准备。

这一刻,只是为了解答王绾的疑惑,方才提及了一二。

大秦帝国就像是一辆在悬崖边上的战车,这个时候,嬴政想要做的便是如何让这辆战车回归在正常的轨道上,在这个过程中,只能一步一步利用巧劲,最后将轨道扳正。

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做能够将轨迹板正,而不用力过猛,这是一个难题,只有一点一点的试错,最后得出最正确的结论。

纵然是始皇帝得到了天机,但是不可否认,大秦帝国还是制度的荒漠,他需要一点一点的试验,才能清楚制度是否适合大秦。

.........

王绾听完嬴政的话,点了点头。

沉默了大约有一刻钟,方才朝着嬴政,道:“陛下,众士子前往大秦文碑前宣誓,只是这誓言以何为准?”

“誓言在长案之上,明日宣誓一事由你这位丞相主持,朕就不参与了!”

“诺。”

........

拿着誓言的羊皮纸,王绾离开了咸阳宫。

国考只剩下了一天时间,王绾不想在咸阳宫之中浪费时间,而且,土地改革正在进行,这个时候,始皇帝绝对不会在凌厉出手,而是坐等国考结束。

望着王绾离去,嬴政收回了目光,朝着赵高,道:“赵高,将蔡重找来。”

“诺。”

这个时候,天气变得更冷了。

不管是直道还是驰道之上的劳役都需要停下,就算是不将劳役遣散,但需要妥善安置,只有在晴天之时才能进行开工。

而最近一段时间,嬴政都在忙碌其他事情,对于各地工程直接当了一个甩手掌柜,从未在意过,这一刻,土地改革以及国考都上了正常的轨道,嬴政自然是将目光看向了各地工程。

这些工程都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大秦帝国的千秋万世。

........

“臣蔡重拜见陛下!”

首节 上一节 64/3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