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秦不可能亡 第212节

陈平清楚,嬴政是想要彻底的占领西北,而不是进行一场掠夺战争,所以,他认为一一味的战争与杀伐不利于统治。

“哈哈哈.......”

大笑一声,嬴政摇了摇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还有你错了,杀戮也能够让人臣服,只不过以往以来,战争的范围都是在中原大地之上,朕下令不得滥杀无辜而已。”

“当你杀一个人时,这个天下还有反对的声音,那就杀十人,杀十人还是有反对的声音,那便杀百人!”

“杀百人不行,就杀千人,千人不行,就杀万人,万人不行就杀十万人,十万人不行,就杀百万人。”

“总有一天,屠刀之下,在坚硬的脊梁也会被斩断。”

“有时候,杀戮往往比教化更容易让人臣服,若是朕当初将六国贵族赶尽杀绝,又岂会有那么多的麻烦事。”

得到了李康记忆的嬴政,自然是清楚曾经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杀戮了,也是清楚杀戮有时候真的比教化更有用。

这一刻,他喝了一口茶水,看着一脸懵逼的陈平,道:“看来你还是不懂,朕给你讲一个故事。”

“在另一片天空下,一个称之为明的朝代末期,通古斯入关后,进行了多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明朝灭亡之时,通古斯在侵吞中原的过程中采取民族压迫政策,强迫广大的中原人剃发易服。这一政策遭到了强烈的抵抗,原来归顺的地区也纷纷抵抗,然后通古斯政权采取屠城政策来强行推行剃发易服来树立淫|威。”

“通古斯军在文化上采取的是民族压迫政策,在大军入中原地区之后,以多尔衮为首的通古斯野蛮贵族强迫广大中原和其他民族进行剃发并改变装束的文化同化行为。”

“他们企图灭绝中原文化并摧毁华夏族的民族意识与自尊,这些行为遭到了强烈的抵抗,并且原来归顺的一些地区如江阴等地也开始进行抵抗。”

“受到各地区抵抗的通古斯军当然不会就此罢休,而是采用了暴力的手段使各民族屈服,凡是抵抗违命不遵的地区均被屠城。”

这个时候,嬴政的语气之中也多了一丝煞气:“赵州之屠,杀两万五千人。

畿南之屠,杀五千人。潼关之屠,杀七千人。扬州十日,通古斯军攻破扬州城后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大肆屠杀,事后城内僧人收殓的尸体就超过了八十万具。”

“嘉定三屠,杀的河水为之断流。昆山之屠,城内庶民十不存一。嘉兴之屠,大批年轻妇女被清军掳掠和一些僧人幸免外,几乎全遭屠杀。按当时人口来推,可能约五十万余人遇难。”

“江阴八十一日,举城上下只有五十三人幸免于难。常熟之屠,沿河两岸全是人头。巴蜀大屠杀,通古斯朝廷做出了彻底屠杀作为报复,公开发布告示,宣称: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

“金华之屠,杀五万众,其后几次屠城,杀两百万之众.......”

第369章 谋士第四境的张良!

这是华夏的灾难!

硬生生以屠刀杀得中原人失去了炎黄的骄傲,衣冠丢弃,以猪尾巴为荣。

作为一个骄傲的帝王,当嬴政得到这一消息的时候,心中是沉痛的。

那是一种恨其不争的悲愤。

毕竟他对于这个天下,这片土地爱的深沉,他以为大秦会万世,却不料后世子孙竟然如此不堪,让通古斯踏破了中原。

本来他没有打算将这些对于炎黄而言,极度屈辱的事情说出来,因为嬴政有自信,他的大秦绝对会改变这一切。

但是,今日陈平的反问,让他心里一突,在这一刻,嬴政方才醒悟过来,有时候文明反而是一种束缚。

一个民族文明程度越高,骨子里的杀性就会被条条框框束缚,在这个犹如荒漠一样,儒家并不大兴的时代,陈平等人都是这样的想法。

一旦后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怕是炎黄血脉之中的杀性彻底被镇压。

当嬴政明白了这个道理,他决定将这一件事,当做一个故事说给陈平听。

希望对于陈平有所触动。

毕竟陈平是他选择的征伐西北的军师,一举一动,甚至于一个念头,都是极大的影响。

诚如嬴政所想,这一个故事,让陈平脸色不断地变化,有震惊,有阴沉,也有愤怒,以及不甘,最后完全转变成为了杀意。

在这个时候,陈平也是清楚了嬴政话中隐藏的意思。

杀戮可以解决几乎一切的事情,不能解决,只能说明杀得太少了。

“陛下,臣明白了!”

陈平骨子里本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而且他的性格决定,他这一生不可能光明正大。

就像是他执掌黑衣卫得心应手,那是因为他本身就向往黑暗,半只脚早已经踏足黑暗。

“嗯。”

微微颔首,嬴政相信陈平,他清楚陈平说明白了,那就是真的明白了。

要不然,陈平就不值得他讲这些,也不值得让自己对他抱有期待。

心中念头一动,嬴政朝着陈平,道:“收拾一下,将黑衣卫让相夫云执掌,你立即前往陇西郡等章邯等人赶来。”

“诺。”

点头答应一声,陈平转身离开了书房,对于这一次交接,他心中是欢喜的。

毕竟这是他踏向军旅生涯的开始。

望着欣喜的陈平离去,嬴政脸上的笑意,几乎在瞬间便消散了,这一刻,他想统一思想了。

从陈平身上,他看到了大秦帝国之中,各大体系之下,巨大的漏洞。

……

陈平走了。

但是嬴政却闲不下来,因为他心里清楚,大秦帝国内部发生变革,方才刚刚开始。

甚至于都没有开始,李斯与郑国踏足咸阳,方才开始。

处理了一会儿奏报,嬴政午睡了一个时辰,便被韩谈打扰。

“陛下,儒家伏念与颜路求见,声称他们带来了张良的人头,以及沧海君的人头。”

见到嬴政从寝宫走出,韩谈脸色有些紧张,打扰始皇帝休息,这本身就是一大罪过。

只是事情紧急,他不得不惊动始皇帝。

嬴政深深的看了一眼韩谈,不怒自威,让韩谈神色再瞬间变得更加凝重。

大概过了一刻钟,嬴政方才语气幽幽,道:“你确认那颗人头是张良么?”

“禀陛下,臣不敢确定,毕竟大秦之盾一直不曾负责此事,对于张良的了解有限。”

韩谈神色肃然,朝着嬴政一字一顿,道:“臣可以与典客交换一下意见,然后确定人头是否是张良。”

“不急!”

摇了摇头,嬴政突然笑了笑,道:“再多的阴谋诡计,都不及绝对的力量,传伏念与颜路。”

“诺。”

点头答应一声,韩谈转身离去,嬴政目光深处,有一丝冷笑浮现,随及又隐藏在最深处。

“小圣贤庄,看来是不想存在了!”

嬴政可是一清二楚,张良号称谋圣,是一个堪称算无遗策的人物。

而且其一辈子计谋之卓越,恰恰不在于他圣,而是他跳出了贵族的出身,深入了解凡人的阴暗心理,并且因势利导。

他不跟你讲圣人大道理,而是非常现实地跟你讲利益,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句话说的便是张良。

谋士!

在嬴政看来所谓“谋士”,即为以谋取士,用自己的智谋为王侯霸业服务,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理想。

“谋”是一种境界。

谋有五层境界,层次越高,谋略也就越深,而能达到第五个层次的人,被称之为谋士。

谋士的第一层境界便是“谋”己。

作为一个谋士,若连自己的生命都保全不了,何来谋人、谋兵、谋国、谋天下?

运用自己的谋略,让自己活下来、并且活得有价值是成为一个谋士最基本的条件。

谋士的第二层境界便是“谋”人。

学会了为自己谋,还要学会为别人谋。

谋士的第三境界便是“谋”兵。会谋己、谋人都只能保全少数的几个人。

兵者,国之大事;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因此一切以政治斗争为最终目标而展开的种种智谋较量,在现实中最最集中体现的就是兵争攻伐。

所以谋士的最现实的作用就是对于战争的测谋。

谋士的第四层境界是“谋”国。

一个人要是能做到“谋国”,必须具备远大的眼光和超人的洞察能力。

谋士的第五境界是“谋”天下。

对于张良这个人,嬴政多少有些了解,执着于大秦与韩国的仇恨,算不上谋天下的谋士。

但是,这个人的能力很强,至少达到了谋士第四境,谋国。

这样的人做事,谋定后动,留下的后手太多了。能够数次逃脱大秦朝廷的追杀,这便是最好的明证。

不是嬴政小觑伏念与颜路,他们并不弱小,但是想要诱杀张良,成功的可能并不大。

连书房都不用出,嬴政基本上就可以肯定,伏念与颜路带来的人头,十有八九不是张良。

从始至终,嬴政都不是一个好脾气,可以任人欺瞒的人,只要是张良人头为假,大秦帝国之中注定血流成河。

……

第370章 三天后,不见张良人头,小圣贤庄于天地间不存.

一个谋士最高的境界,便是在功成名就之后,依旧在帝王的猜忌之下,保全自己。

历朝历代的谋士之中,做到这一点,最好的便是三国之中毒士贾诩,明朝的刘伯温,以及号称谋圣的张良。

这样的人,不管是做任何事情都会留下后路。

狡兔三窟!

张良是一个比狡兔还要狡猾的人,要不然,也不会将楚南公等人送葬,而他却安然无恙,甚至于在最后还收取了楚南公等人的遗留。

任何一个小觑张良的人,都会死的很惨。

对于张良,当世没有人比嬴政更为了解,他心里清楚,在大秦帝国之中,只要是张良想要藏匿,伏念等人根本是找不到的。

更何况,伏念等人入咸阳,本就是大张旗鼓,消息早已经泄露,张良岂会不防备一二。

对于伏念等人杀不了张良,嬴政心中早已经有所预料,他可以容忍他们杀不了张良,但是他讨厌被人欺骗。

欺上瞒下,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就应该杜绝。

虽然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欺君,但是这样光明正大的欺君,根本就是对于嬴政帝王威严的挑衅,不杀之不足以平心中愤怒。

.......

“臣伏念,颜路拜见陛下,陛下万年,大秦万年——!”

首节 上一节 212/3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