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秦不可能亡 第205节

“禀陛下,秦墨对于冶铁技术的掌握,可以说是中原大地之上的顶尖,只不过一直以来,大秦帝国之中青铜技术盛行,以至于从未现世!”

相里鞍朝着嬴政一拱手,道:“陛下,臣等在十万大山之中进行过验证,铁器远比青铜器要廉价,臣以为在未来铁器时代,将会是一种趋势。”

“臣奏请陛下,大力研制冶铁技术,最终取代青铜技术!”

“你说的很有道理,朕也是这样的想法!”

嬴政深深地看了一眼相里鞍,他不得不承认,这个秦墨的巨子还是有些才华的:“在商汤郡,发现了巨大的铁矿脉,现在已经开采,然后让海军运送到咸阳。”

“同样的在雁门郡的平城发现了巨大的煤炭矿脉,也已经进行了开采,有了煤炭矿脉,冶铁技术必将会进一步的发展。”

“毕竟冶铁技术之中想要的温度,有了煤炭矿脉,必将会在轻易的达到,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能够让冶铁技术进一步发展,以及提升产量。”

第357章 高炉设想,新闻署.

对于冶铁技术的发展,嬴政有很大的信心,毕竟现在的少府之中,集结了这个时代最优秀的工匠。

同样的,煤炭的提前利用,再加上他脑海之中超越千年的见识,这又是华夏历史上,最不可琢磨,最容易诞生奇迹的一个时代。

毕竟大秦帝国时期的青铜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黑科技,这样的发展,让人很是诧异。

同样的,也让嬴政对于大秦帝国的未来,抱有更大的信心。

“有了陛下的鼎力支持,臣以为大秦帝国的冶铁技术必将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相里鞍没有反驳,也没有信誓旦旦,而是说了一句平常话,他心里清楚,大秦帝国这样的国家一声令下,足以化腐朽为神奇。

至于会发展到哪一种地步,就要看始皇帝的决心了。

闻言,嬴政看了一眼相里鞍,沉吟了一会儿,道:“爱卿掌握的冶铁技术,发展到了那个层次?”

“陛下,从春秋时期开始,南方的楚国、北方的燕国率先掌握了人工炼铁技术。”

“燕人铸刀剑,采用渗碳法将熟铁反复锻打成钢,并使用了淬火技术。他们还首创局部淬火,使刃部刚硬锋利,脊部富有韧性。”

“生铁柔化技术,这种技术把生快饰件进行热处理,或将铸件加热后反复破打,提高其韧性,减少脆性。”

“经过处理后,能扩大铸铁的使用范围,提高铸铁的质量。”

“后来,伴随着战争,在战国之时,中原大地之上出现了生铁冶铸技术,如今秦墨之中掌握了百炼钢技术,只不过太慢。”

对于冶铁技术,嬴政了解的不多,唯一知道的便是百炼钢以及高炉法。

“炼铁的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嬴政语气幽幽,朝着相里鞍,道:“在冶炼前要经过选矿,除去其它杂质,提高铁矿石的品位,然后经破碎、磨粉、烧结,才可以送入高炉冶炼。”

焦炭的作用是提供热量以及其他作用。石灰石是用于造渣除脉石,使冶炼生成的铁与杂质分开。”

“这种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模样便是朕画出来的这种,具体情况还需要少府,一次又一次的试验。”

“在冶炼时,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从炉顶进料口由上而下加入,同时将热空气从进风口由下而上鼓入炉内,在高温下,充分接触得到铁。”

说完,嬴政将长案上,他按照记忆画出来的高炉的图,递给了相里鞍。

他心里清楚,这高炉炼铁法,是从一种竖炉炼铁法之上发展起来的。

虽然也是一种过渡阶段,但是,这绝对不是大秦帝国应该出现的东西。

“诺。”

握在手中,相里鞍如获至宝,来到大秦帝国这些日子,更是入主少府,他自然是清楚关于嬴政的传闻。

望着神色欣喜的相里鞍,嬴政也有些感慨,还好他是一个皇帝,要不然,就凭李康这一知半解的记忆,根本起不了任何的作用。

只有他这种,站在帝国的权力巅峰,一声令下,莫敢不从,才能将这一知半解的记忆,发挥到极致。

毕竟他一声令下,连长生药都有人不断地求取。

……

心中念头闪烁,嬴政沉吟了片刻,朝着赵高,道:“传小说家巨子!”

“诺。”

小说家,也就是一群写手,之前嬴政没有看不起,也没有太过于在意,但是得到了李康的记忆,却发现这些人有大用。

一旦利用好了,将会是一种极其强大的武器,甚至于对于一直以来,嬴政思谋的普法一事,有很大的帮助。

甚至于能够打破一直以来的弊端,甚至于打破千年封建王朝的弊端。

自古以来,皇权不下县!

哪怕是大秦帝国,别说是山东诸地,就算是关中之地,皇权的影响力也仅止于县而已。

县以下,朝廷根本无力管辖。

后世的皇朝,更加的不如大秦帝国。

但是有了小说家就不一样了,等到造纸术以及印刷术出现,推出报纸之后,将会打破这一切。

真正的掌控整个大秦帝国!

而且手握报纸,在普法之后,大秦扫盲运动必将会推行,到时候,舆论便会彻底的掌握在大秦帝国手中。

这才是嬴政的目的。

所以,嬴政对于小说家巨子很看重,毕竟只要是对大秦有利,就算是他对一个农夫低头,嬴政也觉得没有什么。

作为始皇帝,嬴政根本不在意天下人眼中的看法,仁君,暴君,又如何。

他想要的只是做一个好皇帝,让大秦帝国万世永昌。

其他的,和他关系不大,而且以他的命格,就算是这个天下所有的罪恶加身,他也担负的起。

……

“臣小说家巨子李俊拜见陛下,陛下万年,大秦万年!”走进咸阳宫书房,李俊朝着嬴政肃然一躬,道。

“巨子不必多礼,入座!”

“臣谢过陛下!”

此刻的嬴政虽然平静,态度和蔼,但是李俊心中多少有些担忧,他心里清楚,这位主太霸道了。

这个时候,面对始皇帝,他也不清楚始皇帝意欲何为。

看着坐立不安有些惶恐的李俊,嬴政,道:“巨子,现如今,诸子百家大多臣服我大秦朝廷,不知小说家意下如何?”

“禀陛下,我小说家一直臣服大秦,臣也一直是陛下的臣!”

李俊心里清楚,他终究是太弱了,不管是儒家还是秦墨等世之显学都低头了。

此刻他要是反对,只怕是下一刻必将会被嬴政下令斩杀。

所以,在第一时间,他乖乖的低头了,而且极为的恭敬。

“爱卿能够如此想,朕很高兴,朕这一生,可谓是杀人无数,死的人够多了,也不想杀人了。”

说到这里,嬴政深深的看了一眼李俊,道:“从今日起,小说家入秦,朕打算成立新闻署,小说家入新闻署,由你负责。”

“陛下,不知何为新闻署?”李俊沉默了一会儿,朝着嬴政一拱手,道。

对于这个新闻署,他很多事情都不清楚,他心里清楚,想要办好事情,必须要清楚嬴政的目的。

第358章 朕要天下万民,皆闻大秦政令.

新闻署。

这是一个新的官署,李俊对于此,并不了解。

在这个时代,新闻二字,并不是一个常用的词。

甚至于在这之前,很少出现过。但是李俊清楚既然是让始皇帝嬴政提出来,这个词将会在未来,经常出现。

新闻署,关系到小说家的未来。作为小说家的巨子李俊自然是极为的在乎,他希望小说家在大秦,能够更好的发展。

所以,为了小说家未来,李俊不得不朝着嬴政询问,他要清楚这个新闻署的具体要求以及目的。

“新闻署,全名大秦帝国新闻发布署。”

说到这里,嬴政深深的看了一眼李俊,道:“新闻署下辖大秦日报社,通过利用竹简,亦或者纸张把文字资料传播的一种工具,它是一种起到解释、宣传等作用,也可以维护一种形象。”

“尚工坊正在进行一种新的纸张的研究,一旦生产出来,便可以代替竹简。”

“价格低廉,具有推广价值!”

“同样的大秦尚工坊也正在研究印刷之术,现如今,新闻署只有一个要求,开始对小说家的人进行培训,然后从关中招人培养。”

“在大秦诸郡之上,设立一个大秦日报社的分部,然后以郡为主体,朝着县,乡,里扩散。”

“建立报亭!”

李俊脸色微变,他心里清楚,嬴政的谋划肯定是很深的,这个报纸一旦出现,将会对大秦帝国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念至此,朝着嬴政,道:“敢问陛下,何为报纸?”

“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万民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嬴政脸色肃然,朝着李俊,道:“报纸不论大小,都由报头、报眼、版位、栏目组成。”

“报头总是放在最显著地位,大都放在一版左上角,也有的放在一版顶上面的中间。”

“报头上最主要的是报名,一般由名人书法题写,也有的作黑体字。”

“报头下面常常用小字注明编辑出版部门、出版登记号、总期号、出版日期等。”

“出版登记号说明这家报社已向国家新闻出版管理机构登记,未经登记的报刊不管内容如何,都不能公开发行。”

这个时期的报纸,嬴政并不要求盈利,他想要的这一阶段,其实就是相当于报纸发展史上的党报时期。

报纸从属于大秦朝廷军中以及新闻署,为各自的利益作宣传,具有重大的政治倾向。

一念至此,嬴政朝着李俊,道:“报纸重在传达朝政消息,凡皇帝谕旨、臣僚奏议以及有关官员任免调迁等都是报社官吏们所需收集抄录的内容。”

“同样的,各地发生了灾害,各地的官署情况,各地的民生情况,由报吏采集。”

“报纸的连续出版,对信息的采集和发送、印刷技术、新闻人员的素质和管理人员的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

“你必须要记住一点,大秦日报,作为大秦帝国的官方舌喉,朕要大秦朝廷的政令万民皆闻。”

“朕也要天下各地发生了什么,对于各郡县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

“你下去之后好好思考一下,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前来咸阳宫书房,朕会给你讲解。”

“诺。”

点头答应一声,李俊走出了书房,今日他得到的信息已经够多了,这让他心头乱糟糟的。

“纸张,印刷术,报纸,新闻署,大秦帝国日报社……”

今日嬴政提及的东西,一旦按照嬴政的构想,必将会对于大秦帝国产生巨大的影响。

不光是朝廷政令下乡里,更是朝廷对于底层生活了如指掌,而且更重要的是,一旦天下万民适应了报纸。

这等于大秦朝廷控制了舆论。

这无疑是恐怖的。

在这个时候,李俊越想越觉得始皇帝的恐怖,不愧是大秦帝国始皇帝,当真是天纵奇才。

首节 上一节 205/3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