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秦不可能亡 第187节

“太尉,朕打算颁布人口诏令,大秦帝国人口太少了,所以,精兵简政是必然的一种趋势,自古以来,任何的改革都会阻力极大,这样做,会让大秦将士的战力更强大。”

“军人职业化,他们有时间去训练,而其余青壮,他们也有时间去种地,而不是两边都耽误了,兼并战争,大秦已经死了很多的人,接下来应该是休养生息,鼓励生育的时候了。”

“这个时候,战争必然不会停止,而且军人职业化之后,就算是爆发战争,除非是涉及国运之间的战争,将不会对于国内各郡县造成影响。”

“不需要一声令下,各地青壮集结,甚至于没有训练就登上战场!”

.........

第326章 王贲入函谷关,嬴政令杀人!

军人职业化是一种趋势。

只不过是这个趋势被嬴政一下子提前了两千多年,自然是会遭受到国人百姓以及各大利益损害的不满。

军事制度,又称之为兵制亦或者军制。

它随着国家、军队的产生而产生,并与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制度相适应,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

“陛下,先秦时期普遍实行征兵制。西周春秋时代,军事制度与宗族政治相辅相成。春秋晚期,随着宗族政治的逐渐崩溃,建立在宗族体制上的贵族军队也在不断分裂瓦解。”

尉缭看着嬴政,道:“郡县征兵的现象,在春秋时期已渐露端倪。征兵的对象扩大到郡县的编户齐民,使各国军队的数量空前增加。”

“战国时代,为了适应频繁激烈的兼并战争,各国已经建立了常备兵制度。常备兵以战争为专职,经过严格考选和训练。魏国的常备兵称为“武卒”,入选者可免除全家的赋税徭役。齐国的常备兵称为“技击”,斩获敌人一个首级给予黄金一锱的奖赏。我秦国的常备兵称为“锐士”,立功者重赏,有过者受罚,赏罚严明。”

“只不过在陛下兼并六国后,征兵制被推行到全国各地。以郡县为单位征兵,兵丁约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由于士兵基本上都是以徭役的形式征发而来的,所以这个时候的大军有些复杂,由于应对战争,没有训练就征兵的例子比比皆是。”

“其实陛下,臣以为大秦兵役制度已经很完善了,只不过陛下所言的一些也很有用,毕竟大秦兵役制规定:男子到了二十三岁就要服兵役,一生中要当两次兵!”

“一次参加警卫部队,为“正卒”,守卫都城咸阳,期限为一年;一次参加戍边部队,叫做“戍卒”,守卫边疆,期限也是一年。”

“此外,还要在本县、本郡服兵役一个月,称为“更卒”。”

说罢,尉缭沉吟了许久,方才继续朝着嬴政,道:“我们只需要,废除更卒,戌卒,正卒,从举国上下征兵,然后在特定的各大营训练,然后训练之后,分配各大军之中。”

“嗯!”

点了点头,嬴政对于尉缭的反应很是惊讶,他没有想到尉缭能够想到这里,他之所以提出军人职业化并非不清大秦没有常备军。

但是大秦帝国的常备军,与嬴政心中,李康记忆之中的常备军是截然不同的。

正因为如此,嬴政方才在心中思谋在大秦帝国之中推行军人职业化,然后让军队制度化,让大秦三军征战,然后让大秦国内休养生息。

嬴政双眸之中浮现一抹精光,朝着尉缭轻笑,道:“同样在军中设立秦法处,一方面对于军中执行军法,然后在一方面对于军中将士进行思想教育,让大秦士卒知晓为何人而战,为什么而战。”

不管是在什么时代,武装力量都是最重要的。

嬴政想要彻底的掌控大秦三军将士,从而杜绝叛乱,也杜绝个人拥兵自重的情况发生,嬴政对于李康记忆之中的那支大军心怀尊重。

“太尉,将此事详细的思考一二,然后写一份奏报,送到咸阳宫,朕只怕是没有时间去处理此事,而这件事最好也是由太尉府牵头。”

“诺。”

点头答应一声,尉缭心中一动,关于这件事,他与嬴政已经商议妥当了,对于当下的他,并没有多少难度。

........

尉缭离去,这个书房之中只剩下了嬴政一个人。

他心里清楚,在灵渠以及直道没有修建结束之前,战争并不会大规模爆发,所以在这个时候,太尉府官署是闲的。

所以这一段时间之内,尉缭都是有时间的。

正好可以构思一下军人职业化以及军队制度化的问题,这方面,尉缭比他更专业。

“陛下,通武侯已经过了函谷关!”

这个时候顿弱走了进来,朝着嬴政肃然一躬,道:“随行有萁子朝鲜以及辰韩等国的国王以及后妃以及财宝……”

“王贲这厮,纯粹就是给朕找不愉快,给王贲传令,除了后妃之外,只要是男的,全部秘密处死。”

嬴政深深的看了一眼顿弱,颇有些意味深长,道:“我大秦的粮食都不够,那有那么多浪费给一些异族。”

“诺。”

点头答应一声,顿弱连忙走出了咸阳宫,他心里清楚,这个时候王贲已经过了函谷关,要是在赶快,就来不及了。

他心里清楚,嬴政的意思,这些人绝对不能活着走到咸阳城。

望着顿弱离开书房,嬴政收回了目光,对于这样的命令,他已经习惯了,如今的大秦帝国要女人,但是不要异族的男人。

大秦帝国可以接受血脉融合,但是父系必须是秦人,这一点,大秦帝国朝野上下强烈的坚持。

更何况,萁子朝鲜等国虽小,却也是一地王国,这些王族入秦,习惯了往昔的高高在上,必然不会安分守己。

在这个时候,嬴政觉得留着是一种麻烦,与其这样,还不如杀了干脆。

杀人虽然是一种粗暴的手段,但是作为一国之君,这样的手段反而最为有效。

一念至此,嬴政心中也就释然了,这一刻,他开始思考如何对于王贲以及大秦楼船士,王翦,项羽以及大秦锐士进行封赏。

毕竟战争已经结束,封赏必须要提上日程,一想到这里,嬴政就有些无奈,太尉府官署并没有将此事送到咸阳宫。

“赵高,去一趟太尉府官署,告诉尉缭,大秦楼船士,大秦锐士平叛的封赏,让他核算一下送到咸阳宫。”

嬴政转头看着门廊下的赵高,一字一顿,道:“同时让罗网的人,紧盯咸阳城,对于诸子百家入秦一事,朕要知道每一个人入住何处,一天具体干了什么。”

“诺。”

点头答应一声,赵高连忙走出了书房,他心里清楚,嬴政此举是对于他的告诫,如今随着诸子百家入秦,咸阳城是越来越乱了。

第327章三晋土改结束,秦版青苗法!

诸子百家的人,陆续已经有人到了咸阳。

但是嬴政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去接见,因为现在并非是最好的时候,他在等田猛与朱青的消息,只有解决了农家,他才能发声。

诸子百家在中原大地之上扎根数百年,不管是影响力以及底蕴都是极深的,更能重要的是他们早已经习惯了春秋战国,列国将诸子百家极为礼遇的时代,以至于他们的态度以及嘴脸都是高高在上的。

诸子百家由来都是俯视人间。

但是这是大秦帝国而不是春秋战国,当今天下只有一个国家,诸子百家的不臣服就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嬴政需要他们的态度发生变化。

最重要的是,对于诸子百家的未来,嬴政只是在心中有一个粗略地想法,并没有彻底的成型,这一段时间诸子百家的人陆续来了咸阳,他也到了考虑这一点的时候了。

而这其中,嬴政当下最看重的便是农家,他要在今年之前,彻底将土地改革结束,然后让大秦帝国进入恢复。

毕竟北方已经不安分了,而且南方之地也在生乱,战争迫在眉睫,嬴政需要让大秦帝国的底蕴变得更深厚一点,他才敢推动灭国之战。

毕竟历史上,蒙恬只是却匈奴七百余里,夺去了河套地区,而这一次,嬴政要一举将整个漠北纳入大秦帝国的统治。

所以,准备工作必然漫长,也必然很难。

.........

“臣李斯,郑国,毕元见过陛下,陛下万年,大秦万年——!”这一刻,李斯以及郑国等人联袂而至,走进了咸阳宫之中,对着嬴政肃然一躬,道。

“三位爱卿不必多礼!”

嬴政放下手中的奏报,看着三人,道:“自行入座,长案之上有茶,自己斟!”

“臣等谢过陛下!”

点头答应一声,李斯三人在各自的位置上落座,然后给自己斟茶,喝了一口之后,看向了嬴政。

见到嬴政的目光一直都落在他们的身上,这一刻,三人对视一眼,李斯对着嬴政一拱手,道:“陛下,三晋之内土地改革已经结束,具体分田以及人口的调查,都在典籍之中,其中剩下一部分土地,需要朝廷进行耕种。”

“三晋之内由于进行了土地改革,国人百姓对于帝国的敌意减少很多,就连赵人对于帝国的抵触也减少很多,各郡县恢复了生机,国人百姓的脸上虽然依旧有菜色,但是他们的眼神之中有了希望。”

“而且各地官署与当地国人百姓的关系进一步融洽,六国遗族之乱带来的冲击以及动乱,已经消减,假以时日必将彻底恢复。”

“但是陛下,由于一直以来的战乱以及这一次的六国遗族的暴乱冲击,三晋之地虽然分发的田地,但是国人百姓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种子以及农具已经耕牛。”

“纵然是秦犁推出,但是耕牛的数量同样是一个问题!”

闻言,嬴政沉吟了许久,在心里将李斯的话彻底过了一遍,方才朝着李斯以及郑国,道:“秦犁小巧,灵活,并非一定要耕牛,驴,不能充当战马的劣马,骡子等都可以拉动秦犁。”

“与此同时,在土地改革之地,推行青苗法,以敖仓为根基,务必保证国人百姓这一次的夏种,有一定的种子以及劳力。”

闻言,李斯眉头微微一皱,连忙朝着嬴政一拱手,道:“陛下,何为青苗法?”

他是法家之人,对于法这个字极为的敏锐,这一刻,听到嬴政提及,立即就朝着嬴政下意识询问。

“青苗法,凡是土地改革第一年的各郡县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粮谷,秦犁,耕牛等,以补助耕作。借户一人一一里为保,以乡而行,互相检查。贷款数额依各户所需为准。当年借款随夏秋两税归还,每期取息按照丰收情况而定!”

嬴政看着李斯以及郑国,特别是郑国,毕竟这是治粟内史官署的事情:“青苗法只在进行了土地改革的郡县推行,而且只推行一年,除非当地发生了灾难,下一年无法耕种,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则由当地所在的里,乡,县,郡层层请示,一直到治粟内史官署,然后治粟内史官署派遣官吏核查,情况属实推行青苗法,情况不属实,各级官吏交由廷尉府问罪,当地国人百姓进行经济处罚。”

“诺。”

点头答应一声,这一刻,郑国也是察觉到了这是一个办法,唯一的难解决就是耕牛的数量问题,他心里清楚这是一个恐怖的缺口。

就算是按照嬴政的意思将骡子,驴子以及劣马进行调教,未必就能够。

但是这个时候,他不能继续开口,他需要在治粟内史官署之中进行进行统计以及核算,然后才能向嬴政请示。

大秦始终是一个务实的国家,一切都是以数据说话。

........

喝一口茶水,李斯朝着嬴政试探,道:“陛下,臣听闻陛下下令诸子百家巨子入秦,而且接收了农家两大堂主建立了农科院官署?”

“嗯!”

微微颔首,此刻李斯提起自然是刚好满足嬴政的心思,毕竟这件事他正好与郑国以及李斯商议一二。

一念至此,嬴政看着李斯以及郑国等人,道:“大秦帝国之中粮食种类太少,不管是将来发动战争,还是实现人口的增加都是一大问题。”

“所以,朕打算建立农科院官署,让农家的人入主其中,研究如何培育种子,可以让五谷丰收,亦或者何种种子可以在苦寒之地栽种。”

“同时,朕打算吸收全部的农家,并入治粟内史官署之中,然后由李相带人前往燕齐之地,治粟内史带人前往楚地,争取在短时间之内推行土地改革。”

“毕竟这方面,诸子百家以及天下,也只有农家以及我大秦的治粟内史官署有这样的能力,但是现如今,大秦的治粟内史官署,明显的人手不够。”

“等农家全部归附之后,在咸阳由你二人整合半个月,然后出发,这件事需要谨慎去办,下去之后将方案送到咸阳宫来。”

........

第328章 君臣相见,王贲红了眼眶!

嬴政的这一连番话,让李斯与郑国两个人心下大吃一惊,他们有一种数月不在咸阳,仿佛这个天下已经发生了他们不知道的变化一样。

特别是一直对于诸子百家除了儒家之外,都不怎么在意的嬴政,这个时候竟然想着接纳农家,却对于儒家进一步打压,这让李斯等人有些想不通。

但是嬴政这一番话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

那就是对于儒家等继续进行打压,但是对于农家等进行吸收,然后增强大秦帝国的实力。

他们眼前的这位,对于诸子百家的态度发生了前所未有变化,一念至此,李斯与郑国对视一眼,连忙朝着嬴政一拱手,道。

“臣等遵皇命!”

.........

说罢,嬴政喝一口茶,沉吟了片刻对着毕元,道:“有了农家的人,这样一来治粟内史官署的官吏将会是超越各大官署,仅次于国府官署。”

首节 上一节 187/3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