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代的青铜器到春秋战国时代铁器的冶炼都用木炭,利用其吸湿性来观测气候变化等。
木炭的烧制很简单,大致上有两种方法,其一便是窑烧法,用泥土筑窑,满装木材,从窑门或火门点燃烧,使木材在窑内炭化,挥发物逸出而剩余木炭。
第二种便是干馏法,即木材干馏。按照出窑的熄火方法,有黑炭和白炭两种。
虽然烧制容易,但是成炭难,成炭率太低,大多数在六比一,甚至于到十比一。而且《周礼·月令》:季秋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
由此可见,想要烧炭必须要等到秋季。
自然是导致民间,甚至于宫廷之中缺少炭火,若是有煤炭可以代替,按照嬴政的说法,平城的煤炭矿脉很大。
若是如此,这对于大秦帝国将会是巨大的改变。
嬴政之所以坚持要开发雁门郡,便是因为他从李康的记忆之中得知,平城煤矿,也就是后世的大同煤矿是华夏最大的煤矿。
储量大,可采煤层多,平均厚度30~40米。灰分低,硫、磷杂质少,发热量高,且煤层稳定,易于开采。
对于此刻的嬴政而言,最重要的是距离大秦帝都咸阳近,同样杂质少,易于开采。现阶段大秦帝国尚未进入铁器时代,自然只能开采容易开采的矿脉。
而且平城煤炭矿脉,在后世历史之中早就开采,嬴政从李康的记忆之中得知,北魏时期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便用文字记载有关平城地区煤层的自燃和煤炭的开发利用。
至宋代,冶金、陶瓷等行业广泛用煤作燃料,煤炭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平城地区煤炭已被广泛烧用。
在辽、金、元时,平城地区的采煤业已很发达,冶铁业亦历久不衰,促进了采煤业的发展。
一直到明、清时代,平城的煤炭已被广泛应用于冶铁、铸钱、炼硫磺、烧石灰、烧砖、烧陶瓷、酿酒、制药、炼黑矾等。
这些李康记忆之中的信息,让嬴政在第一时间便做出了决定,他心里清楚,目前的大秦帝国,只能开采最简单的矿脉。
同时,这也是嬴政将大秦帝国第一座煤炭矿脉的开采定在平城的原因。
这里的煤炭矿脉,不需要后世的科技,凭借人力就可以开采,而且平城煤炭矿脉储量大,足以满足大秦帝国。
最重要的是平城的地理位置特殊,可以最大限度的借用直道运煤炭,进入咸阳之中,然后在经过陇西北地道,三川东海道,河内广阳道,南阳南郡道,辽西会稽道输送。
这样一来,让帝国的五大干道彻底激活,一旦到了未来,可以建立收费点,对于商贾车辆进行收费,这样一来,五大干道的修缮,就不需要从朝廷国库之中掏钱了。
作为一国之君,必须要考虑周全,而开发雁门郡,这便是嬴政思来想去之后的决定,当然了对于雁门郡进行开发,绝对不光是煤炭矿脉。
对于雁门郡各地的开荒,修路等事情都必须要提上日程。
一说起修路,嬴政就想起了水泥,若是把水泥弄出来,然后铺就的路,将会极为的耐用。
只是对于水泥的烧制,嬴政尚未从李康的记忆之中找到,他就算是想要提醒尚工坊,也无能为力。
此事只能一拖再拖,看未来有没有可能出现,亦或者说,尚工坊自己研究了出来。
一念至此,嬴政连忙压下心头的胡思乱想,他心里清楚,再这样下去,他会想一天,也不会结束。
“左相,朕这一次召见你,就是给你提及一下雁门郡开发一事,下去之后,由国府官署派人前往雁门郡,与雁门郡守一道进行下乡了解一下,然后制定出雁门郡开发方案。”
“诺。”
见到嬴政如此重视,王绾点了点头:“陛下放心,这件事臣亲自前去,以确保万无一失!”
这一刻,嬴政目光如炬,看着王绾:“让萧何去,你还是坐镇咸阳,你不在,李斯远在三晋,只怕是萧何与项他搞不定。”
“老臣明白!”
嬴政对于王绾的能力还是极为相信的,他毕竟执掌大秦帝国多年,对于有些事情,早已经有了经验。
现阶段,大秦虽然要有变化,但是基本盘还是要以稳定为主。
……
王绾离开了书房,嬴政走进了寝宫,他有些乏了,需要休息一会儿。
如今的大秦帝国决策不能出现丝毫的疏忽,他这个帝王最为关键,必须要养精蓄锐,唯有如此,才能做出最机智的决定。
……
博士学宫。
如今的博士学宫虽然不再有参政议政的资格,但是他们依旧是一个官署,一个负责修史的官署。
自从淳于越被马贼斩杀之后,儒家的人,暂时安稳了下来。
“伏兄,我们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现如今,天下人只怕是早已经忘记了我们!”茅焦目光幽深,很显然对于当下的处境,他很不满意。
他前来大秦是为了出人头地的,而不是这样默默无闻修史。
“现如今陛下横推六国遗族,中原大定,土地改革已经到了三晋之地,我等诸子百家之人,若是不识趣,下一个开刀的便是诸子百家之人。”
叔孙通摇了摇头,看似说的平淡,但是语气之中的嘲讽太过明显。
在叔孙通看来,博士学宫官署之所以沦为今日的境地,根本就是茅焦以及淳于越等人作死做出来的。
毕竟一直以来,始皇帝嬴政对于他们极为的厚待,甚至于他们在朝堂之上对于功勋武将指指点点,大秦朝野上下都不会还击。
但是,淳于越等人要的太多,而偏偏又遇见了一个绝世强势的帝王,现如今他们大多数人能够活着,都是始皇帝的仁慈。
结果,到了这个时候还有人心有不甘,想要更多的权力,面对始皇帝这样的霸道帝王,当真是不怕万劫不覆。
……
第317章 李斯入宫,孔鲋的选择!
叔孙通怂了!
亦或者叔孙通算是看清楚,他心里清楚,自己等人根本斗不过始皇帝嬴政,更何况,这里是大秦咸阳城。
这里是嬴政的主场。
只要嬴政有毁灭的想法,轻而易举就可以将他们瓦解,淳于越便是最好的例子,他可不想不知不觉间遇到所谓的马贼。
“叔孙通你若是想要一辈子在这里修史那便修史,至少老夫不愿意!”
茅焦双眸之中满是阴沉,他寒窗苦读,付出了很多,方才有了这一身才学,他不是叔孙通以及文通君,家学渊源,家世显赫。
他只是齐国的一个普通家庭出身,没有人知道为了求学,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伤,看尽了白眼儿。
如今他学有所成,本就是奔着建功立业去的,茅焦并非是做学问,他是为了当官。
“茅焦,老夫劝你一句,天作孽,犹可活,自作虐,不可活。”
叔孙通摇了摇头,对着茅焦语重心长,道:“曾经因为淳于越,陛下大发雷霆,以至于博士学宫失去了参政议政的资格。”
“现如今,若是你招惹始皇帝,从今以后,不光是你会处境艰难,同样的博士学宫官署之中的所有人都会被连坐!”
“甚至于在连坐法之下,远在山东诸郡的族人,诸子百家中人,都将会遭受大秦帝国廷尉府官署的冲击。”
“你这是要让诸子百家为你的任性陪葬……”
“哼!”
冷哼一声,茅焦:“若是我等诸子百家再不反抗,再不奋争,等到土地改革结束,老世族被一网打尽,六国遗族彻底消灭。”
“等到大秦帝国腾出手来,以一己之力,又如何是大秦朝廷的对手!”
这一刻,整个博士学宫之中都沉默了,他们都不想一辈子编写史书,在这小小的博士学宫官署消耗一生。
但是,不管是叔孙通还是茅焦都没有说错,各有各的道理。
沉默不语的未来可以预见,而跳出来奋争的下场,六国遗族便是前车之鉴,广袤的大秦帝国,并不缺埋骨之所。
“文通君,现如今已经到了诸子百家生死存亡之时,大秦帝国越发咄咄逼人,我等若是再无计较,只怕是没落只是时间问题。”
茅焦将目光看向了孔鲋,孔鲋是孔圣人的九世孙,在整个儒家之中身份很高,更何况,他是曲阜孔家的人。
而曲阜是儒家的圣地!
……
孔家在儒家之中地位很高,而且独树一帜,具有恐怖的影响力,始皇帝封一个对于大秦没有半点功勋的人为君,便是看中了曲阜孔家在儒家之中的影响力。
要不然,以嬴政的性格,岂会轻易的封一个人为君。
“先等等吧,看看情况在定,现如今六国遗族被镇压,大秦朝野上下早已经杀红了眼,此刻若是我们直接冒头,只怕是迎接我们的便将会是通武侯王翦的凌厉一击!”
文通君清楚,此时此刻的大秦博士学宫不能出头,淳于越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他虽然是一个学儒的人,但是也清楚淳于越之死,绝对不是一个意外。
他不想落得如此下场。
“与诸子百家各自联系一下,该有的抗争还是有的,若是面对打压一声不出,只怕是在未来,必然会被大秦帝国碾压。”
一念至此,孔鲋朝着茅焦,道:“特别是给曲阜方面一份信,我们要让始皇帝清楚,这个天下从始至终都是诸子百家的天下。”
“天下之间,所谓的士,皆是来自于诸子百家,而不是他大秦帝国!”
这一刻,孔鲋说的很是霸道,在他看来,嬴政可以压制博士学宫官署,毕竟博士学宫是大秦的官署,嬴政自然是一句话就可以压制,但是对于诸子百家,就算是始皇帝也必须要慎重。
要不然,他也不会被封君。
一直以来,大秦帝国以及始皇的态度,让他们误以为大秦帝国对于诸子百家,只有低头一条路可以选择。
但是,却不知道嬴政之所以敢下手整治诸子百家,便不会惧怕诸子百家,而且在这个时代,变数已经出现。
而嬴政便是那个最大的变数。
........
博士学宫之中的谋划,嬴政不清楚,就算是清楚了他也无所谓,毕竟对于诸子百家出手,收诸子百家其中的几家为大秦而用,这一计划早已经开始了,农家已经入秦,农科院都已经建立。
而且诸子百家之中,嬴政看重的只是秦墨以及农家,以及公输家族,对于其他的,对于嬴政而言,可有可无。
秦国之中,不需要太多的典籍,有秦法便已经足够了。
“臣李斯见过陛下,陛下万年,大秦万年——!”
李斯虽然人品不怎么样,但是能力方面绝对的没有问题,看着眼前,因为长期的奔波而略显消瘦的李斯,嬴政点了点头,道:“爱卿不必多礼,坐!”
“臣谢过陛下!”
点头道谢一声,李斯在旁边的长案后落座,然后朝着嬴政一拱手,道:“陛下,三晋之中,韩地的土地改革已经结束,现在魏地的土地改革也已经进行了一半。”
“大约在两个月之内就可以结束,嬴高能够赶上夏种。”
李斯心里清楚,嬴政突然将他叫来,十有八九便是因为土地改革一事,但是这件事根本快不起来,不管是对于人口的统计,对于亩数的清算,然后划分,造册,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完成。
“右相,现如今土地改革有武成候为之护法,廷尉府官署想必威慑力还没有武成候手中的三万大秦锐士强大,朕打算将毕元等人廷尉府官署的人调回咸阳。”
这一刻,嬴政深深地一眼李斯,道:“毕竟廷尉府官署的责任重大,长久不在咸阳,这不是一件好事。”
闻言,李斯有些愣怔。
他没有想到,嬴政居然没有问土地改革的事情,而是想要将廷尉府官署调回咸阳。一念至此,李斯沉默了。
他心里清楚,廷尉府官署的作用在不断地下降,毕竟武成候王翦手握三万大军,便是最好的震慑。
第318章,臣建议陛下三思而后行!
但是嬴政想要将廷尉府官署撤回来,此刻李斯反而是有些犹豫了,廷尉府官署的震慑作用在不断地下降,但是那也是人手,足以减轻他们的压力。
在魏地之上的人手本就很缺,一旦将廷尉府官署调集回来,其中的麻烦毕竟会更大了,这会让他们的压力倍增。
在心中思考了许久,李斯朝着嬴政,道:“陛下,在魏地的人手本就严重不足,越是廷尉府官署的人调集回来,这会让我们的压力更大,严重影响魏地土地改革的进程。”
李斯清楚,嬴政可能不在意其他,但是一定会在意土地改革的进程,在这个时候,唯有以影响土地改革为说辞才有可能让嬴政放下这个想法。
毕竟嬴政很骄傲,但是他也能够听得进去劝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