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秦不可能亡 第170节

“诺。”

……

“陛下先行赐名尚工坊为大秦尚工坊,提升尚工坊的地位,现如今又建立大秦皇家商会!”

王绾喝了一口凉茶,将茶盅放下,对着嬴政一拱手:“陛下,这是打算打破祖制,提升百工地位,以及商贾的地位么?”

“嗯!”

点了点头,嬴政深深的看了一眼王绾,意味深长,道:“在大秦帝国之中,士农工商的观念虽然有,却也并不严重。”

“只是商君法直接将农业抬升,将商贾一道践踏,同样的对于百工也逐渐的形成了偏见,以至于少府都成为了九卿官署之中,一个可有可无的官署。”

“朕这一段时间都是在思考大秦帝国的弊端,朕思来想去,却是发现我大秦帝国的社会,已经成为了一种畸形,一种病态。”

……

略微沉吟,王绾朝着嬴政,一字一顿,道:“重本抑末这是我大秦帝国的国策,而我大秦以耕战体系起家,如今冒泡变动,陛下可曾想过由此产生的巨大风波?”

改变社会体制,这本就是很难的事情。

历史上,但凡是想要变法,想要革新的人,十有八九下场都不会太好。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喝了一口凉茶,嬴政沉吟了片刻,直视着王绾,道:“王相心里清楚,我大秦帝国以耕战起家。”

“商君的耕战体系,其实只是一种战时体制,天下虽大,总有一天会被大秦锐士占领干净。”

“王相可曾想过,当有一天朝廷没有了封赏的土地,大秦帝国没有了扩张的空间,我大秦锐士是否还能天下第一?”

……

本来王绾想到了很多的话,想要劝说嬴政让熄灭这个危险的念头,但是在嬴政这一连串的询问之中,王绾沉默了。

这个问题,他没有办法回答,无奈之下,只好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的尉缭,尉缭作为太尉府官署的太尉,必然是清楚大秦锐士的情况。

只是王绾失望了,尉缭脸色很难看,很显然,嬴政的这一番问话中的问题,在大秦帝国之中真实存在。

……

第293章 反对!

随着尉缭的脸色变化,书房之中的气氛变得很压抑,在这一刻,王绾连喝茶的动作都忘记了,手中的茶盅一直端着。

这件事很严重!

大秦锐士!

这是大秦帝国的基础,就算是身为文吏的王绾都清楚,只要是大秦锐士依旧忠诚,大秦帝国之中的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变得不成问题。

但是如今的问题,便是出在了大秦锐士身上,此时此刻,就连王绾也不敢多言了,事关大秦锐士,多说多错。

“陛下,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是大秦锐士天下第一的基础,现如今,陛下所言,却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尉缭是一个现实的人,他在这一刻也是敏锐的察觉到大秦帝国的制度好像真的已经不太适用。

有些制度已经变得腐朽,已经变得在拖大秦帝国的后腿,是大秦帝国走向大兴的一种桎梏。

只有打破这种桎梏,大秦帝国才能蜕变。

但是,这种制度的打破往往需要有人殉葬,曾经商鞅为秦国献祭了一次,才有了秦国崛起。

现如今,秦国已经变成了大秦帝国,这种殉葬,一个搞不好便是整个帝国。

所以,这一刻尉缭也是头皮发麻,这个问题不好说,但是也不能不管,在心里迟疑了许久,只好硬着头皮,道。

“陛下,这个问题需要解决,但是这需要一个详细而又妥当的方案,保证在解决此事的同时不至于让大秦帝国产生动荡。”

“现如今,大秦帝国之中动荡不安,土地改革也只完成了一部分,臣以为当下的大秦,不能继续动荡下去。”

“步步为营,才能步步赢!”

……

将茶盅之中凉茶一口喝下,嬴政目光如炬,他听清楚了尉缭的意思,也明白尉缭心中的顾虑。

毕竟哪怕是此时此刻,嬴政心头,也是有很多的顾虑,连自己都没有彻底想清楚,更何况,突然听到此事的尉缭与王绾了。

“所以,朕才打算从土地改革开始一步一步推进变革,让大秦帝国从此走上一条健康的路!”

“现如今,关外正在大战,三晋之地正在推行土地改革,只有关中诸地一片和谐,所以抬升大秦尚工坊的地位,推出大秦皇家商会!”

“管仲曾言: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这是说四民都是国家基石,不可或缺。”

……

说到这里,嬴政忍不住叹息一声,道:“在很久以前,中原大地之上并不轻视商贾,毕竟它是一个国家不可或缺的。”

“在殷商时期,人们十分热衷于从事商业,商人之名由此得来。只是在商朝灭亡以后,周朝吸取商朝灭亡教训,认为商人过度热衷商业,荒废农业,导致国家不稳,最终灭亡。”

“而周,因为农耕起家,故而在周朝以后,商人的地位就被不断打压,名义上的地位与奴隶等贱籍无异,被其他阶层鄙夷,比如《逸周书·程典》载:“士大夫不杂于工商。”

“在春秋战国以后,士大夫阶层地位不断上升,官僚阶级逐渐发展壮大。贵族的地位变得不了动摇,这对于大秦帝国都不是好事。”

“朕曾听闻过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秦帝国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故而,将农耕当作立国之本,极度重视农业。”

“我大秦《田律》规定:出现旱涝蝗虫等灾情以后,各地官员须立刻书面报告情况,即使风调雨顺,官员也需要统计好各地的降雨状况以及收成情况。”

“同样的,《仓律》也以律法规定种籽入仓、存贮、检验、出仓等程序以及亩播种数量。”

“甚至于《戍律》规定一户不准同时征调两个以上劳动力服役,违者罚交两副铠甲,就是为了保证不干扰农业生产。”

“《仓律》还规定从事农耕生产官府奴婢,二至九月农忙时节,每人每月可增加半斤口粮,以激励人们从事农桑,确保农业劳动力。”

“但是,不可否认商贾对于经济的复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秦帝国想要大复兴,光靠农耕,必然是不行的,所以,未来的大秦,商贾复苏,百工崛起,士人层出不穷。”

说到这里,嬴政感觉到了口渴,喝了一盅茶水,朝着王绾两人,道:“这只是朕的一个初步意向,还需要国府官署,以及治粟内史官署进行协商。”

“然后商议出一条可行的方案……”

……

听完嬴政的一番心声,尉缭与王绾也是感觉到了变革的迫切性,只是王绾依旧觉得有些过于急迫了。

一念至此,王绾沉吟,道:“陛下,臣还是觉得关中应该稳定下来,以关中镇压天下,作为李斯与郑国土地改革的后盾。”

“等到土地改革结束,再行变革,一切都来得及!”

“毕竟在这一过程中,纵然关外一如这一次六国王族引起的乱民一事,关中可以从容不迫的应对。”

“若是关中进行商贾以及百工改革,对于大秦帝国的根本制度进行冲击,一旦没有变数自然是好事,可以凭借陛下的威望强势镇压。”

“但是,一旦北地匈奴,诸子百家,六国遗族,甚至于百越之地发生乱事,必将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

王绾的一番话,让嬴政苦笑不已。

从一开始,他就清楚这一次的变革,不同于土地改革,必然会遭受到大秦朝野上下的反对。

果不其然,他尚未在大朝之上商议,只是在王绾与尉缭这样的心腹跟前提出,便遭受到了反对。

虽然王绾语气很委婉,但是嬴政还能够察觉到反对的意思。

一念至此,嬴政摇了摇头:“朕只是有这样的想法,至于大秦皇家商会也只是一家商会而已!”

事到如今,嬴政已经不想解释了,他心里清楚,这件事短时间内只怕是解释不通了。

只有等时间长了,等到王绾等人想通了,亦或者等到土地改革结束,他有足够精力了再行强推此事。

请假条

卡文,我出去转一转,回来了补。

正在更新中,请稍等片刻,内容更新后,重新进来即可获取最新章节!亲,如果觉得APP不错,别忘了点右上角的分享给您好友哦!

第294章 嬴政亲至尚工坊!

牵一发而动全身!

王绾说的没有错,这件事之上是嬴政有些心急了,有道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近乎于恐怖的政治蓝图,想要兼并天下的志向,这让嬴政一直觉得时不我待,想要速度再快。

这种心态,必然会影响嬴政的决策。

这也是在王绾一番话后,嬴政苦笑一声,退了一步,而不是直接强势推行的原因,因为他知进退。

更加清楚,王绾是为了大秦。

这是一个为了大秦帝国呕心沥血的臣子,他作为大秦之主,自然不会与之为难,他更希望有更多这样的臣子,与他建设这个帝国。

只要志同道合,他其实可以容易一个臣子身上的其余毛病,比如李斯的狡猾,赵高的野心勃勃。

他从李康的记忆里,曾看到了一句话,长江的水灌溉了两岸数省的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两岸数省的田地。

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不能只因水浊而偏废。

在这个世界上,特别是依法治国的大秦,没有绝对的坏人,也没有绝对的好人,同样的巍巍大秦,除了蒙氏之外,也没有绝对的忠臣。

但是那又如何,自古以来,帝王用人,忠奸并用,而他嬴政有无敌自信,在用人之上更是荤腥不忌。

只要是对大秦有用的人他都用,这也是虽然大秦帝国依法治国,但是诸子百家依旧能够存在的原因。

更何况,王绾一阶儒家,都已经成为了帝国第一重臣。

人总是会成长的。

也许嬴政在一开始,有过这样那样的疑惑,走入过迷途,以为秦法秦法,就是要让法家在大秦兴盛。

但是,他成为帝王数十载,镇压巍巍大秦,嬴政算是彻底的明白了,其实帝王根本没有信仰,亦或者帝王的信仰是帝国。

大兴秦法,并不是让法家大兴,秦法已经是一种制度,大秦帝国依法治国,也不是让人人学法,成为法家信徒。

而是以秦法构建一个规则,将法律明确化,让天下人有法可依,违法必究,让大秦官吏执法必严。

正因为这个原因,嬴政一直对于扶苏看不上,对于儒家耿耿于怀。

将大秦帝国最有希望继承地位的皇子,教导成为了儒家信徒,在嬴政看来,儒家之人该杀。

若不是时机不成熟,他当时都有心思镇压了儒家,彻底问罪孔夫子,在大秦帝国之上,铲除儒家传承。

这些孔夫子的后辈,早已经走入了歧途,嬴政曾经想过要拯救,但是时至今日,他发现,自己好像在这件事上无能为力。

他曾经张开了怀抱,但是以淳于越为首的儒家士子,却想要窃取天下,让大秦帝国毁灭,从而让天下再一次恢复到战国之世。

这是嬴政绝对不允许的。

战国之世,这根本就是在开历史的倒车,不利于中原大地的未来,战国之世,唯一的好处便是会催生灿烂的文化,一如春秋战国数百年的乱世,孕育了诸子百家一样。

可以说,嬴政是为了天下,为了大秦,而淳于越等人则是为了儒家,彼此的坚持本就是背道而驰,自然是不可能在一起共事。

嬴政需要的是让大秦帝国变得更加强盛的志同道合的合作者,而不是一群为了自己,吸血大秦,恬不知耻的人。

当王绾与尉缭离去,嬴政便一直在书房之中沉默着,他心里清楚,现在的李斯反而是一切的重点。

土地改革成为了一切的基础。

首节 上一节 170/3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