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说着,两行眼泪也不禁从这名老兵的脸颊滑落。
如这名老兵一样,无数士兵为那些战死的同袍高兴的同时,心中也感动不已。
是夜,刘宏在王宫内,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庆贺活动,用以庆祝此次大战的胜利。
在宴席之前,除那些将官以外,刘宏也亲自接见了一些作战勇猛的士兵,亲自对他们进行了封赏。
第二日一早,在戏志才的主持下,李肖连同亲近他的那些贵族、官员,被押到了王宫前的广场上。
当着高句丽百姓的面,细数了这些人以往的重重罪恶,并将此次战争所有的过错全都推给了李肖以及那些贵族、官员。
原本那些被强制征召而来的高句丽百姓,就对李肖等人心存不满,如今经过军政司教员们的极具蛊惑性的煽动,更是对这些高高在上的贵族官员们,痛恨不已。
最终,在汉军默许的情况下,李肖以及高句丽的一众贵族官员,被愤怒的高句丽百姓,活活打死。
随着战事结束,大军暂时驻扎于此,暂时修整。
对于高句丽的百姓以及那些俘虏,刘宏仍旧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让他们去修筑通往大汉的道路。
对这些底层的高句丽百姓来说,靠着出卖体力,就能获得食物与钱财,无疑是梦境中的生活,对于归入大汉,并接受大汉的统治,并无多少抵触,谁让大汉能让他们填饱肚子呢。
经过一番思量之后,刘宏将高句丽王都,更名为集安郡,至于夫余、高句丽以及高句丽之前吞并的韩穢、沃沮等地,重新划为一州,并命名为辽州。
同时组建辽东营,由皇甫嵩任护辽中郎将,朱儁为辽东大营都骑尉,曹操、刘备、袁绍、孙坚等人也再此任职,夫余新军编入辽东附属营。
第723章 这些也是大汉的领土
经过一番问询与筛查之后,从此次出征的大军当中,选出了一万名愿意留在此地的士兵,充为军中骨干。
如今高句丽与夫余,已经成为了大汉的领土,军中将官也知道,大汉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北乌桓与东部鲜卑。
至于东边的三韩,那么一个屁大点儿的地方,乐浪的郡国兵,就已经足矣,根本用不着他们去费心思。
经过刘宏与军中众将的一番商议之后,决定将辽东大营设于长春郡,并于长春郡的西南与西北建立两座军镇。
两座军镇分别命名为通辽、大庆,并于三城之间,修筑二十个军事堡垒,构筑一条曲线防御,与渔阳营遥相呼应,彻底堵死北乌桓的东进与南下之路。
很快,组建辽东营的消息一经传开,无数高句丽青壮纷纷前来报名,希望能够加入其中。
尤其是那些在汉军营内生活了许久的俘虏,更是积极主动。
经过军政司教员们的教育,那些高句丽俘虏也清晰的认识到,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唯有加入汉军、杀敌立功,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具有莫大的的吸引力。
通过军政司的一番仔细的筛查与挑选之后,最终,从近二十万的俘虏以及三十万百姓当中,选出了一万名善于骑马、思想合格的精悍青壮,编入了附属营。
至于曹操、刘备、孙坚、袁绍等人,则是前往幽、并、冀、青等地,去招募士兵。
三月一日,天气回暖,大军在此已经驻留六日。
在工程队的率领下,近五十万高句丽民夫,成功将路修到了四平。
经过一番协调,这些民夫一分为四,分别开始修建通往吉林、玄菟、辽东、乐浪几郡的道路。
幽州的一众官员也接到了刘宏诏令,一边准备春耕的同时,一边协调当地的富商大户,开始招募人手,修筑通往夫余与高句丽的道路。
另一边,朝廷也在积极准备着今年考核一事。
陈蕃、胡广、李膺等人也知道,此次天子御驾亲征,是为了东北的土地去的,届时整个东北,定会需要大量官员。
因此,经过朝中众臣的仔细商议之后,将此次考核的录取名额,定为了一万人,并将考核日期定为了三月五日
以便尽快选出一批人才,前往东北任职,开发东北。
考核的消息一经传出,留守于三所学院的学子们,顿时欢呼不已。
与此同时,辽西、辽东、辽东属的富商大户也带着大量的商品与粮食赶到了长春,用自己手中的钱粮,从汉军以及夫余百姓手中换取了大量的山珍、皮毛、宝石、药材等物。
看着那些足以让自己身家翻上几倍的货物,更加坚定了那些商人富户来往通商的决心。
有了这些商人富户的钱粮支持,留守夫余的工程队,也开始组织起更多的夫余百姓于当地打造水车、修桥铺路、开沟挖渠、兴建各种基础设施。
此时,距离刘宏离开洛阳,已经过去了四个半月,若是再算上回归路程,最快也要到四月中旬。
如今辽东营的基本框架已经构建完成,各地的基础设施也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遥望洛阳方向,刘宏的面上也露出思念的神色,想到自己回去就要立皇后了,刘宏心中不由有些期待。
一日后,奉命前去收拢高句丽各部的朱尧,也率领一万士兵士兵返回了集安,并将各地官员以及各部头领押,以及城关、部落的地方舆图和人口账册也一并带了回来。
原高句丽王宫内,朱尧神色恭敬的将带回来的舆图、账册,呈献给了刘宏。
“启禀陛下,臣此次奉命出巡,各地官员、头领皆望风而降,并乞求一同归入大汉!”
“做的不错!”
看着桌案上的舆图与账册,刘宏满意的点了点头。
朱尧随即问道:“陛下,那些官员与头领,该如何处置?”
刘宏凝声道:“此事就交给你去办吧,细细甄别一下,真心投降大汉的,可以保留他们的妻儿家产,虚情假意的,一律枭首示众!”
“诺!!”
朱尧恭声应命,而后快步退了出去。
待朱尧离开之后,刘宏看向身旁的张让。
“召田丰、沮授、周异、张昭、张贞觐见。”
“诺!!”
很快,张让便在一处官署内,找到了正在忙碌的田丰几人。
这几日来,田丰几人一面组织人手勘测当地的各种山林、平原、矿产,一面统计高句丽与扶余的人口结构,同时还结合高句丽舆图与探事司送来的地图,重绘着辽州的地图,可以说是忙的不可开交。
好在刘宏改革了数字算法与新的统计报表,再加上,这些人都是难得人才,经过几日脚不离地的忙碌总算搞出了一个大概。
“诸位,陛下召见!!”
张让的声音,打断了众人的忙碌,田丰等人停下了手头的工作,带着地图以及各种数据,跟在张让身后来到了刘宏面前。
见礼过后,看着面露憔悴的几人,刘宏和声道:“诸卿这几日辛苦了!”
“此乃臣等本分,不敢言苦。”几人齐声道。
“好,诸卿还是说一说辽州的情况。”
一番寒暄过后,刘宏也开始了此次的正题。
田丰首先说道:“回禀陛下,经过几日的勘测与统计,辽州境内,多为平原地带,且水网密布,若完全开发出来,将会为我大汉新增一亿两千万亩良田。
除去赏赐给将士们的土地,仍剩余一亿亩,按每户五十亩来分配的话,可供两百万户百姓耕种,共能吸收一千万的人口。
而且辽州多山林,也可以发展采药、采矿、捕鱼、打猎、畜牧等,总计可容纳一千五百万人。”
“这么少?”
听到田丰汇报的数字,刘宏不由皱了皱眉头,随即问道:“辽州的舆图,可绘制好了?”
一旁的张贞说道:“回禀陛下,已经绘制完成!”
说着,张贞取出一份折叠好的地图,交给了刘宏。
将地图铺开一看,刘宏这才恍然,原来田丰等人绘画的地图,只是包含了高句丽与夫余的地方,再往北的黑龙江以及在东北、海参崴等地,并未被包括在内。
随即刘宏拿起毛笔,将地图北部的空白地方圈了起来。
“这些也是大汉的领土,将它补齐!”
看着天子只是一句话,就将不下于辽州面积的土地圈了进来,田丰几人也不由愣了一下。
第724章 欢送汉军
对于田丰几人来说,直到此时此刻他们才算是真正领略到了,什么叫做霸道,也领略到了什么叫做目光所及皆为汉土。
就在众人愣神之际,刘宏将那幅地图递给了一旁的张让。
“去,将此图交给皇甫嵩,告诉他,五年内,补齐那里。”
“诺!!”
张让接过地图,向外退去。
待张让离开之后,刘宏看向田丰几人,笑声问道:“诸卿对于开发东北,可有何设想?”
沮授率先说道:“陛下,臣曾四下观察,发现这里草木茂盛,土地大都为黑色,想必极为肥沃,粮食产量定会高于其他地方。
臣以为可以从冀、青、兖、豫、徐等地,迁徙流民、没有土地的佃户,以及土地较少的百姓过来开发。”
刘宏问道:“具体该如何实施呢?”
“臣等以为,可以承诺百姓,只要他们肯过来,朝廷就会与他们签订一份永久性的租种文书,以一亩地五钱的低价,租种给他们。
并且为他们提供种子、耕具,新开垦的土地,前两免年免税,往后每年的赋税,只取土地产量的三成。”
刘宏点了点头:“这个主意不错,没了高昂的租金,就这么办!”
虽然表面上是租种给百姓,但是每年五钱的租金,也就是一斤粮食的事儿,相当于白送了。
而且这些土地全都属于朝廷,也没有任何人敢进行兼并,极大的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随即刘宏笑了笑:“除以上那些之外,还可以再加一条。”
“哦?陛下的意思是?”
田丰几人不由一脸疑惑的看向刘宏。
刘宏沉声道:“高句丽、夫余、韩穢、沃沮几国,经过连番战乱,有近五十万的女子,失去了父亲、丈夫和家人。
朕以为,完全可以把她们安排给迁徙过来的单身青壮做个婆娘,这样既两口子合力,可以开垦更多的土地,也能尽快的增加人口。
要是有能力养活的话,一个人娶上十个八个的,朝廷也不反对。
女子不够的话,朝廷可以去三韩、南北乌桓、鲜卑还有东边大海上的那个狗奴国去买,最好把他们的女人都买光.....”
一听这话,田丰几人也不禁再次愣住了。
如果真的按照天子这个计划实施的话,恐怕用不了十年,大汉周边的番邦女子就会减少一大半,到那个时候,都不用大汉去打,他们自己恐怕就会绝种了。
这个办法,还真是绝。
经过众人的一番商议之后,拟出了一道诏书,向着大汉境内传去。
三月四日。
将辽州的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刘宏随即下令,班师回朝。
随行而来的工程队、运输队以及亲卫营、军政司的大半人员,继续组织当地百姓修桥铺路,兴建基础设施。
公孙瓒、马腾、公孙度等人也留在了这里,在皇甫嵩帐下听命,并分别前往通辽与大庆建设军镇事宜。
第二日一早,刘宏率领余下的大军,开出集安城,向着大汉行去。
至于尉仇台、朱尧以及夫余、高句丽的那些贵族官员也被一并带上,这些人留在此地都是隐患,索性将其带回洛阳养老。
当然,随军而行的,还有近三万多人的“夫人军”。
得知汉军要走了,高句丽的百姓们也纷纷前来送行,在他们看来,如果没有汉军的到来,他们的一切,还是属于那些贵族官员的私有财产,自己仍旧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用那些教员的话说,那就是大汉解放了他们,让他们远离了被压榨的生活,让他们过上了与大汉百姓一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