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第7节

黄月英仔细一琢磨,终于明白了过来:“你想的简单了,像这样的话本故事可不是某一本书、某一个人就能写完的,听我娘说,类似的魏蜀吴的故事很早之前就有了,甚至可能比宋、元还要早,如今流传于世的话本不知道有多少,你看的那个三国演义应该也只是其中之一。”

第9章 早岁那知世事艰

“你跟我大概讲讲三国演义。”

黄月英来了兴趣,把小凳子挪了个方向,正对着朱七牛。

朱七牛‘哦’了一声,开始大概讲起了三国演义。

黄月英这一听,顿时入迷了。

原来东汉末年的故事还能这样编!

这么一对比,我这本赵云英雄传的格调可小太多了。

没想到本小姐看的书居然赶不上这个小弟弟,气抖冷!

“好了,休息够了,都回教室吧。”朱七牛讲的正起劲儿呢,李先生高声喊了起来。

“放学之后你把三国演义抄下来给我,我要仔细看看。”黄月英依依不舍的从凳子上起来了,快速说着。

朱七牛有些为难:“这个……我家没有纸笔,我爷爷原说端午前后去县城买的,这不是还没到日子嘛。”

“这个简单,我到时候让家丁给你送一沓,记得把字迹写清楚点。”

“好。”

放学后,黄月英坐着二人抬刚到家,立刻吩咐起来:“梅姨,安排一个家丁给朱家送一沓宣纸过去。”

梅花皱了皱眉:“小小姐,朱七牛虽然是你同窗,偶尔一些人情往来没关系,可宣纸昂贵,这……。”

黄月英摆了摆手:“不是白给他的,是他那里有本书很好看,我想让他抄一本给我。”

黄王氏笑问道:“是什么书啊?咱家都没有?”

黄月英解释起来:“是一本叫三国演义的书,讲的是东汉末年魏蜀吴争霸的故事,跟市面上流传的三国话本故事大相庭径,十分精彩。”

黄王氏点了点头:“既然如此,总不好叫他一个小孩子白忙一场,梅花你安排人送去笔墨纸砚,另外再送上三钱银子当做润笔。”

“是。”

黄月英有些迫不及待的说着:“再让人传句话,让朱七牛写快点,我等着看呢。”

“是。”

……

朱家。

有些迷糊的从黄家家丁手中接过笔墨纸砚和钱,朱四虎半天都没缓过神来。

直到黄家家丁走了,赵兰拍了朱四虎一下,朱四虎这才突然哈哈笑了起来。

“我儿子可真出息,读书才几天,就已经可以为家里抄书赚钱了。”

赵兰看了眼家里其他人,一把从朱四虎手中夺过银子,放到了朱象旁边的桌子上。

“爹,家里一向是您管钱的,这钱您收着吧。”

见儿媳妇如此懂事,朱象虽然一向节约,还是忍着心痛说道:“三钱银子能换三四百枚铜钱,咱们家有日子没有这么大笔的进项了,七牛这么小就开始为家里挣钱,针不戳。”

“但是,这都是因为七牛会读书的缘故,他还小,以后还得更加用心学习才行,所以这笔钱就留着给他买笔墨纸砚吧,顺便也买几本书,哪有读书的孩子却一本书都没有的道理?说出去让村里人笑话。”

“马上就要端午了,老四家的,你娘家在县城那边,你跟四虎按理说该去走动走动,就趁着去县城的机会给七牛置办些东西。”

说完,朱象扫视了一圈其他几个儿子儿媳。

“我这么安排,你们没意见吧?”

按理说既然四兄弟没分家,那朱七牛上学的钱就是大家一起出的,现在有了回报,也该大家一起用才对。

可朱象的话并非没有道理,朱七牛的伯父伯母们一想,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得应了下来。

朱刘氏怕因此让其他儿子儿媳心里不舒服,在一旁补充道:“七牛是个聪明的,以后家里兴许都得指望他,将来你们再生下男娃来,他也能帮着教导一下,至于给他买的书嘛,将来你们的孩子也能看。”

一听老娘这样说,小朱刘氏、大朱李氏、小朱李氏心里都好想多了。

“爹娘说得对,七牛恐怕是文曲星下凡,咱们可得对他好一些。”

“黄家都得请我们七牛抄书了,这放在以前,根本不敢想啊。”

“七牛,饭马上就熟了,待会儿多吃点,我看黄家还送了蜡烛来,怕不是想让你晚上就开始抄书,不吃多点,很快就又饿了。”

朱七牛看不懂大人之间的弯弯绕绕,也不清楚三钱银子、三四百铜钱意味着什么,他见了那些笔墨纸砚后,便已经很高兴了:“嗯嗯,我也想早点把书抄完。”

朱象哈哈一笑:“那就开饭吧,七牛多吃点,吃饱了,就不饿了。”

朱家人齐齐身体一冷,仿佛被冰坨包裹住了。

爹(爷爷)又开始说废话了。

吃饱了,可不就不饿了吗?

吃过饭,赵兰点上了黄家送来的蜡烛。

朱四虎麻利的将纸张铺在桌子上,又帮着把墨研开了。

将毛笔递给朱七牛,朱四虎咧嘴笑着:“开始吧好儿子。”

朱七牛接过毛笔,却没有急着蘸墨:“爹,你去端一碗水来。”

“怎么了?”

“我还是第一次用毛笔写字,之前都是用棍子在沙盘上写,怕不习惯,我先蘸水练练。”

他这无心之语,却直接让朱四虎、赵兰破防了。

赵兰偏过头,偷偷擦了擦眼泪。

朱四虎羞愧的低下了头,摸了摸朱七牛的小脸蛋。

儿子,是爹没用啊!

站在他们房间外面、本来笑嘻嘻准备看抄书的朱家其他大人,也都跟着破防了。

擦了擦眼角的眼泪,朱象大声朝着屋里说着:“老四,端午那天去县城多买点笔墨纸砚,不要怕花钱,走的时候来找我一趟,我原先就准备了一笔买笔墨纸砚的钱,到时候都给你。”

说完,朱象转身走了。

看着他有些佝偻的背,几个儿子儿媳心里都有些不好受。

爹今年也才五十来岁,背就已经佝偻了。

为了这个家,爹付出良多啊!

“娘,你们怎么了?”朱七牛疑惑的询问着。

赵兰摇了摇头:“没事,儿子,那你先用毛笔蘸水在其它地方写写,等用习惯了再蘸墨在纸上写,免得把黄家的纸给浪费了。”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

第10章 书中自有黄金屋

用毛笔蘸水在桌子上练了会儿字,朱七牛感觉适应的差不多了,赵兰连忙用抹布把桌子擦干净,又将宣纸扑了上去。

朱七牛抬笔便写。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

是夜,睡梦中的朱七牛再次在梦里重温了一番三国演义,记忆得到了加深。

转过天,朱七牛背着写好的六张三国演义书稿和笔墨纸砚来到了学堂。

天气转暖之后,绿意渐浓,去往学堂的小路两边开满了野花,红的、蓝的、紫的、黄的,虽比不上精心雕琢的富贵人家的花园,但也有几分美感。

黄月英早早就等着了,一看到朱七牛,立刻伸出了如玉般的小手。

朱七牛会意,解开包裹,将书写好的三国演义书稿递了过去。

黄月英立刻聚精会神的看了起来。

不久后,该上课了,黄月英正好看完。

今日先生给朱七牛安排的功课依旧是练字,朱七牛早想到这点了,所以才索性把黄家借用的笔墨纸砚带了过来。

铺好纸,研好磨,朱七牛抬笔便练起字来。

写的依旧是三国演义。

黄月英朝着他这边瞄了一眼,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喜色。

李先生没料到朱七牛居然带着笔墨纸砚来上课了,还以为是朱家人发现了朱七牛的读书天赋,所以特意凑钱去买的。

走到朱七牛身后扫了眼,见他写的字规规矩矩,虽然难登大雅之堂,但属实超过同龄人,李先生微微一笑,又转去了丁室。

一堂课的时间很快过去,又到了休息时间。

而朱七牛也利用这一堂课的时间再次写了六张的三国演义书稿,约莫有四千来字。

先生刚一宣布休息,黄月英便跟个兔子似的窜了出去,还带走了朱七牛写好的三国演义书稿。

还是那个小凳子,黄月英端正的坐了上去,手拿三国演义书稿,看的如痴如醉。

朱七牛在她身旁晃了两圈,见她无动于衷,瘪了瘪嘴,也不好打扰她,径直找李二狗他们玩儿去了。

之后的三堂课,朱七牛依旧是一边练字一边默写书稿。

越到后面,他写的就越慢越少了。

无它,手疼而已。

到底是四岁的孩子,体力没法跟大人相比。

最后加到一起,他这一天才写了不到八千字而已,就算加上昨天晚上写的,也才不到一万二千字,相较于整本三国演义,只能说是九牛一毛。

放学后,黄月英让朱七牛跟她同路。

一边坐在二人抬上翻着书稿,黄月英一边问道:“七牛,我怎么感觉这故事才刚开始?”

朱七牛‘嗯’了一下:“是啊,三国演义是从桃园结义开始写的,一直写到了三国一统,中间跨度好几十年,当然不可能一两万字就写完。”

黄月英微微一惊:“这么长的时间跨度?那这三国演义通篇有多少字?”

“六十多万字吧。”

“这么长!”

“那当然。”

黄月英‘哦’了一声,心里暗暗想着,既然这书这么长,是否要给七牛补些润笔费?

回到家,听完黄月英的转述,黄王氏笑语如胭:“没想到这三国演义竟然这么长,朱七牛是在何处看到这书的?”

黄月英将稿子递了过去:“他在哪儿看的,我不清楚,但这书是真好看,娘亲你可以看看。”

然后再多给朱家送些银子。

黄王氏起初还不以为意,只当是跟一般话本那样的乱七八糟的东西。

首节 上一节 7/5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