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第523节

蔡徐接过信一瞧,当场愣住了:“这……这……这是高宗武皇帝的笔迹!”

群臣再次一惊。

“什么!高宗武皇帝之信?难道是高宗武皇帝留有什么遗命吗?”

“八贤王久不理事,此次突然要开朝会,必然是有大事要说,难不成是高宗武皇帝在三十多年前就……。”

“嘘,慎言,且听听再说。”

“……。”

第197章 人间正道是沧桑(3)

蔡徐、伍超风、丁镇鼎、刘翰文四人如今也都很老了。

毕竟他们本身就比朱七牛大十岁以上。

可他们仍然坚持在各自官位上,就是想看看朱七牛到底在搞什么鬼主意。

这源自于当年朱七牛对牢房里的齐泰说的那一段话。

他们隐隐有种感觉,高宗武皇帝或有遗腹子在世。

那么,是否坚持听从太祖高皇帝的遗言、效忠于洪熙皇帝朱允炆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谁都知道,太祖高皇帝最爱的是太宗文皇帝和高宗武皇帝这一脉。

若武皇帝有后,则太祖必然选择其为皇位继承人。

如今,朱七牛突然的态度转变,让眼光智慧皆独到的蔡徐隐隐有了某种猜测。

于是不管群臣私下里的嘀嘀咕咕,蔡徐直接展开书信读了起来。

“七牛啊七牛,我搭乘火车快回京了,可是我好难受啊,就像是父皇驾崩之前,浑身疼,脑袋晕,动不动还昏迷,随行的太医看了好多次,始终得不出一个确切的病名,治疗更是无从谈起,这可真是天要灭忠良!我感觉我可能没法回京见你最后一面了,你不要怪我。”

读着读着,蔡徐不禁泪流满面。

当年他也是在高宗武皇帝手下当过大臣的,比起朱七牛这个八朝元老也就少一朝而已。

对于朱雄英那高山仰止的背影,蔡徐多少次魂牵梦绕,并始终为之追随、怀念。

其他大臣呢,虽然许多压根就没见过朱雄英,但也没少听说他的丰功伟绩。

对于朱雄英临驾崩之前的状态,他们则比较懵懂。

因为没人对他们普及,也没有相关史料记载,他们只能是各种猜测。

如今陡然得知武皇帝驾崩前的状态,他们不禁也跟着追随、怀念、心痛……悲伤起来。

一开始,只是有少许人低声叹息,默默流泪。

后面人数多起来后,低沉的哭声汇聚起来,竟也变得大声,富有力量,悲壮且持续。

抹了抹眼泪,蔡徐继续念诵。

“我多想最后再见你一面啊,可是老天不给我时间,我也没办法,你一个人要好好保重,要帮我照顾好母后和皇后,要保护好大明的江山,要保护好大明的子民,要保护好那些官员,要维护好已定的政策,要……。”

一句句叮嘱,都是高宗武皇帝的临终遗言,更是他想亲自做而没法亲自做的遗憾。

虽然时隔三十多年,众人却仍能感受到他驾崩之前依旧心心念念放不下大明的不舍情绪。

更能感觉到他对这个帝国和百姓深沉的爱。

官员们不由哭的更大声了,甚至有人以头抢地,都磕破血了。

“……。”

“……。”

“我临死之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大明的后继之君,不知道他能不能做好这个皇帝,带领大明这艘大船继续乘风破浪,我真怕所托非人,害的大明到处漏水,百姓罹难。”

“所以我特意写信来问问你的想法,是继续让年幼的瞻基过继给我做皇子,由他继位,由你摄政,还是传位于已然成年的允文皇弟,由你辅政。”

“老实说,对于允文的能耐,我是抱有怀疑态度的,他貌似并没有为帝王的气宇和能耐,但锦衣卫中的高层颜子瑜竟对他心悦诚服,第九军伍超风更对他唯命是从,用你的话说,我很怀疑他过去一直是在扮猪吃老虎。”

“你的意见呢?七牛,你觉得他们谁更适合?请尽快回信,因为我时日无多,唉,不写了,我又浑身痛了,七牛,你这会儿要是在我身边多好啊!”

群臣:( ̄□ ̄;)

群臣:o(╥﹏╥)o

群臣:_| ̄|○

……

这封时隔三十多年才公布的书信,承载着高宗武皇帝对大明深沉的爱,也承载着他对朱七牛的友情,更承载着他恨天无把、怨地无环的遗憾与无奈。

很可惜,当初他并没能寄出这封信。

信,被截留到了朱允炆手里。

也正因为当时朱雄英在犹豫到底该传位给谁,惊慌失措的朱允炆才决定先下手为强,直接带领第九军包围了三八六旅。

这也是朱允炆格外在乎当年的燕王朱棣、屡屡提起他的缘故。

在朱允炆看来,朱瞻基是自己的皇位竞争者,不宜活在世上,否则寝食难安。

朱七牛一直没能收到这封信,但却从常太后和徐皇后口中得知有这么封信,后来‘杀’掉朱允炆后,他从朱允炆的寝宫里找到了这封被藏得很深的信,并一直保留至今。

这信如今之所以残破成这样,并非朱雄英当初用的纸不好,而是朱七牛时不时就会拿出来翻一翻,缅怀武皇帝。

想来当初朱允炆当上皇帝后,也会时不时看看这信吧?

翻看得多了,信自然就破旧了。

从蔡徐手中接过信,朱七牛问道:“有人想验证一下这封信的真假吗?”

“斌王说是真的,自然假不了。”杨士奇道。

“诶,还是验证一下的好,小心无大错嘛。”朱七牛道。

徐辉祖、杨士奇、张辅三人对视了一眼,这才上前来看了看信。

“这确实是武皇帝的笔迹,不会有假的。”

“当年我曾与武皇帝讨论书法之道,我不会看错的,虽然这信有些笔力虚浮,不似武皇帝巅峰时,但估计这是因为他临驾崩时身体不适。”

“虽然不曾得武皇帝赐下半句或一字一词,但我也曾拜读过武皇帝过去亲自书写颁布的圣旨,这书信与那圣旨上面的字迹一模一样。”

随着他们三人确定,又有一些臣子怀着激动的心拜读了一番武皇帝的临终遗言。

“真是情真意切啊。”

“是啊,武皇帝与八贤王堪称千古君臣楷模。”

“恨不能生于永乐年间,奉武皇帝为主,与斌王一起驰骋五湖四海,为我大明开疆拓土。”

“想来这就是斌王当年废除洪熙皇帝,而改立我成宗章皇帝的原因吧?”

第198章 人间正道是沧桑(4)

朱七牛笑道:“这位大人说到点子上了。

没错,昔日高宗武皇帝无后,担心皇位无人继承,理想抱负付诸东流,于是与太祖高皇帝和我讨论,想在一众皇叔的孙辈中挑选一人过继为皇子。

当时我认为太祖高皇帝四子、即大明成宗章皇帝有勇有谋,性格刚毅,而其世子、即大明仁宗昭皇帝素有贤名,料理政务之能罕有人比,于是建议过继仁宗昭皇帝之嫡子、即宣宗景皇帝为太子。

如此一来,在内有我、万三重、余钱、孔十七、周光、孟毓崇、黄日高等在朝辅政,在外有成宗章皇帝和仁宗昭皇帝为外援,又有蓝玉、徐辉祖、朱秉武、耿炳文、平安、盛庸等领兵各自镇守一方,可保无虞。

后因征讨印尼及澳洲时洪熙皇帝朱允炆表现的可圈可点,又有年龄优势,高宗武皇帝考虑到主少国疑,故而才来信询问我后继之君的人选,并于驾崩之前留下遗诏,传位于洪熙皇帝朱允炆。

可惜呀,这位洪熙皇帝继位后不干人事,废除各项三代先帝订立的政策,整日与文官腐儒高谈阔论不说,于外不思进取,反而削藩,几乎一手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帝国优势毁于一旦。

又赶上当时的成宗章皇帝、秦王、晋王、代王不满削藩之策,意欲起兵清君侧,事情败露,四王有性命之危,我不得不临危受命,率领大军包围京城,废除洪熙皇帝朱允炆。

此虽非我之愿,我亦不觉有过,但以臣伐君终究是大不敬,我因此并无脸面再留朝辅佐年幼的宣宗景皇帝。

又考虑到无我辅佐,新皇恐被人蒙蔽,身处险境,贻害大明,故我才不得不暂时违逆高宗武皇帝之本意,改立成宗章皇帝为帝。

这便是当年仁宗尚未被立为太子,而先帝已然被立为太孙的缘由,实则成宗章皇帝之所以为帝,皆因先帝之故。”

这段始末,许多人还真就不了解,甚至连朱棣、朱高炽也不是太明白。

不然朱棣临死之前也不至于还问朱七牛是不是真的想拥戴他。

此时听朱七牛细细解说,便连张太皇太后也听的如痴如醉。

给了众人一些消化信息的时间,朱七牛这才接着又说道:“我虽行的是霍光之事,却也有所私心,担心结局也如霍光一般。

于是自那之后,便再不理朝政了,只做了一段时间的翰林学士和国子监祭酒。

后成宗章皇帝驾崩,传位于仁宗,仁宗又驾崩,传位于先帝,先帝再登基十年驾崩,便传位于当今皇帝了。”

“既然大明皇位传承有序,当年也是王爷你自己拥戴的成宗章皇帝,今日意欲废立皇帝,又是所为何故?宗室之中,有比当今皇帝还根正苗红的人吗?就因为他年幼?”见朱七牛说完了,朱仁孝这才一字一句的质问道。

众人齐刷刷看向朱七牛,等待着他的解释。

朱七牛点了点头:“确实有比当今皇帝还根正苗红的宗室子弟。”

迎着众人不解的目光,朱七牛朝着殿外喊道:“来了吗?”

“来了。”殿外,一道让部分人感觉到无比熟悉的声音应道。

朱七牛眼睛一亮:“既然来了,那就进来吧。”

“好勒。”

下一刻,一个丰神如玉、身穿明皇龙袍、神采飞扬、走路虎虎生风又带着两分跳脱的年轻人走进了奉天殿。

所有人看到他的第一眼时,全都惊讶的不轻。

武皇帝!

他又活了?

却见这年轻人进入后,环顾了众人一圈,接着便让开了道路。

众人往更远处一瞧,一个小老太太扶着一个老太太也走了进来。

这两个老太太嘛,众人一时竟也觉得眼熟,好似在哪里见过。

‘嚯’的一下,端坐在椅子上的张太皇太后站了起来。

“皇……伯母!”

而在她之前,朱七牛早就坐不住了。

见到满头白发的老太太的第一时间,朱七牛已然小跑着过去了。

来到老太太面前,朱七牛咧嘴想要笑一下,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反而被泪水模糊了双眼。

‘噗通’一声,朱七牛重重跪在了老太太面前。

“皇嫂!”

常太后伸手摸了摸朱七牛的头,泪水同样流个不停:“七牛,你也长白头发了啊。”

朱七牛笑着擦了擦眼泪:“是啊,我也六十多了呢。”

“这些年辛苦你了!”

首节 上一节 523/5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