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第515节

他,太累了,尤其是至交好友、我大明高宗武皇帝驾崩之后,他的心气怕也磨得快光了。”

朱棣苦笑:“不瞒你说,当时听到他说太倦了的时候,我都快哭出来了。

老和尚,我这个皇弟今年也才不到三十啊,他小时候我还抱过他呢,不曾想这才过去没几年,他的心态比我这个老家伙都要像老家伙了。

人一生能有一个这样的好友,真是死也值得了,我还真羡慕我那个大侄子武皇帝。”

姚广孝哈哈一笑,指了指春和宫的方向:“高宗武皇帝有一个斌王这样的好友,太孙殿下却有四个呢。”

朱棣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在理,在理啊!”

……

刑部牢房。

再见到齐泰时,朱七牛都快认不出来他了。

“你这样一丝不苟的人,居然变成了这个样子,猛地一看,还真有点不习惯。”朱七牛将带进来的食盒递给齐泰,淡笑道。

顶着一脑袋的乱发和稻草碎末的齐泰苦笑一声,接过了食盒:“多谢你来看望我。”

看着打开食盒后就不自禁的狼吞虎咽起来的齐泰,朱七牛心知他真是饿极了,否则以他这迂腐古板的性格,绝不会以这种方式进食。

“怎么样,后悔没听我的话急流勇退吗?”朱七牛问道。

齐泰用力咽下一块鸡腿肉,摇了摇头:“并不后悔,我只后悔没有早日认清自己的能力,没有早点分清诸位大臣的能为,错听了不该听的建议,错放了不该放过的机会。”

朱七牛不置可否的笑了笑:“你们确实浪费了很多机会,偌大的一个大明握在手里,还能把仗打成这个样子,你们也真是够离谱的。

若你们真能证明自己的厉害,扶保朱允炆建立盛世,我还真就懒得出手搞破坏了。

你们这十来个人,尤其是黄子澄,简直无能到让人汗颜,我当初就说他这个人不行吧?

好好的小县城知县当着,两袖清风,无案牍之劳形不好吗?趁着闲暇多多读书、写诗写词不好吗?非得往不擅长的官场里挤,害人又害己。”

“喂,斌王,我可在隔壁听着呢,圣人云,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你都忘了吗?”隔壁牢房里,黄子澄听不下去了,敲了敲木栏杆。

朱七牛道:“正因为知道你在隔壁,我才这么说的,又没避着你说,多坦荡啊。”

黄子澄:……

朱七牛朝着身后的家丁挥了挥手,家丁立刻给附近的十几个牢房都送了食盒过去,里面装的都是跟齐泰那个食盒一样的食物,有鸡有鸭、有鱼肉有肉、有水果,别说是在这牢房里了,就是在外面,那也算的上精美美食。

就连黄子澄的那份也没落下。

打开食盒后,黄子澄顾不上君子傲气,直接也狼吞虎咽起来。

而这十几个牢房里嘛,关的都不是别人,除了黄子澄外,还有蔡徐、伍超风、刘翰文、丁镇鼎、方孝孺,以及几个当初拍朱允炆马屁拍的太过火的文官大儒。

众人没想到朱七牛顺手给自己等人都送了好吃的,惊喜的连连道谢,然后就都‘miamiamia’吃了起来,也不怕朱七牛在饭菜里头下了毒。

等他们吃的差不多了,朱七牛又跟齐泰攀谈起来。

“你们的这排牢房可不简单啦,关的都是洪熙一朝很关键的臣子,有曾经的大儒,有锦衣卫的副指挥使,有科考入仕时的正儿八经的三鼎甲。都关进来有日子了,齐泰你就没跟他们好好聊聊?”

“什么意思?”

“如果你跟他们仔细聊过,就会知道其实高宗武皇帝更倾向于收曾经的燕王嫡长孙朱瞻基为皇子,由他继承大宝,由我一旁辅佐朝政。

可惜呀,朱允炆狼子野心,联合几个重臣搞了出逼宫的戏码,硬生生把皇位给抢走了。

换言之,这个皇位由朱瞻基坐才是顺理成章,目前由他爷爷来坐也还算可以,只要将来皇位是传给朱瞻基就行。

而朱允炆,本就是个叛逆,只不过为了不让先帝的身后名受到侮辱,我跟常太后、徐皇后心照不宣的默认了他那份传位昭书。

齐泰,你如今知道这些了,那你就算是愚忠于皇帝,也该知道到底该效忠谁吧?

我听说当今皇帝有意招抚你,继续对你委以重任,而你临死不屈,这真的好吗?别让自己的死变得毫无意义啊!

须知你先是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和高宗武皇帝的臣子,然后才是朱允炆的臣子,更该效忠谁,你心里得有杆秤。

等将来先帝的儿子长大了,他还得指望你帮着一起做事呢,他才是最理所应当继位的人!

你真的要为了替朱允炆那个乱臣贼子守节而被杀,同时带着九族一起陪葬吗?”

“这其中竟有如此多的秘辛?我在被先帝……被朱允炆他召进京城后倒是从未听说这些。”

“那你现在知道了?”

“嗯。”

“我言尽于此。你自己好自为之吧。”

说罢,朱七牛转身离开。

路过蔡徐等四个太祖高皇帝安排的锦衣卫王牌密探所在的牢房时,朱七牛颇有深意的看了他们一眼,随即直接离开了刑部牢房。

蔡徐等四人彼此对视一眼,若有所思。

如今已然尘埃落定,颜子瑜的下场自然传到了他们耳中,但他们并不知道颜子瑜及他们的真实身份其实早已暴露,他们也从没对任何人透露过那隐藏的身份和任务。

朱七牛这仿佛看透一切的眼神、让他们心中不免惶恐和疑惑。

“这……。”刘翰文就要开口讨论,蔡徐却冲他比了个噤声的手势。

见齐泰等人并未注意这边,蔡徐压低了声音冲着隔壁牢房的刘翰文道:“你说有没有可能斌王说的先帝的儿子不是朱瞻基,而是……?”

刘翰文:(O_o)??

刘翰文:Σ(⊙▽⊙"a

刘翰文:╰(*°▽°*)╯

第184章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叽叽咕咕一通议论后,刘翰文、蔡徐、丁镇鼎、伍超风四人决意暂时观望一番,保留有用之身,不必急着为朱允炆守节赴死,甚至暂时忘掉太祖高皇帝临终前的遗命。

如果先帝真的留有遗腹子的话。

……

而在牢房另一边的齐泰和方孝孺,也议论上了。

“方大人,你怎么看?”

“我……脑袋有点混乱,齐大人你呢?”

“七牛不会在这种事情上骗我的,我相信他。”

“所以呢?”

“按理说就算朱允炆是阴谋篡位,只要他当了皇帝,就是我等的君父,这跟他的在位时间长短没关系。

我们又是他提拔上来的,他对我们全身心的信任,是我们的伯乐,我们该为他慷慨赴死才对。

可……七牛不止一次说过我迂腐,所以这次我想试着不按照原来的习惯去做事。

或许听从他的意见,好好活下去,为大明继续发光发热才是更好的选择。

不然的话,若是我选择赴死,将来到了地底下看着今后的大明越发繁荣富强,我想我一定会后悔的。

事实是,虽然很不想承认,但我其实已经后悔很多次了,七牛他……真的比我看得长远。”

方孝孺考虑了一番,说道:“或许你是对的。”

“那我们……?”

“便屈服一次吧。”

“好。”

二人商量完,无视了离得更近的黄子澄,直接朝着看守的衙役喊道:“速速取来纸笔,我们要向皇帝上书。”

黄子澄:(⊙o⊙)…

……

既然确认了朱七牛的心态,朱棣的方向也就明确了。

就在跟姚广孝会面的第二天,朱棣连发数十道圣旨,召回了当初被朱允炆逼走的万三重、周光、孟毓崇、余钱、孔十七等人,统统官复原职。

就连朱七牛的老丈人黄育才也被朱棣派人请进了京城,任命了一个太子少师的虚衔,专职负责教导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

万三重等人还没全都来京呢,一个好消息传到了朱棣这里。

乃是朱允炆一朝时的重臣齐泰、方孝孺、蔡徐、伍超风、丁镇鼎、刘翰文联名上了一道认罪并请求痛改前非疏。

在这道奏疏里,几人除了认罪伏法、后悔不迭外,虽然不至于特拍大拍朱棣的马屁,但也属实说了不少光亮话,看的朱棣老怀安慰。

对于这几人,他本就不太想杀。

对于他们的才华,尤其是蔡徐的眼光和手段,朱棣那是十分欣赏的。

只不过他们先前打死不降,而他贵为皇帝,忍不下这口气,这才打算把他们杀光拉倒。

如今他们自己服软了,朱棣都恨不得巴巴跑上去亲自放他们出牢房。

当然了,朱棣也不免疑惑他们为何突然就改性子了,于是喊来了新一任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从他这里调取了朱七牛跟齐泰等人的谈话。

一看之下,朱棣彻底了然,对朱七牛也更理解了。

他对于齐泰等人的投诚自然也就彻底相信了,于是下令将他们放了出来,只各自降了一品官,小惩大诫,继续留任。

等到万三重等人全部到京城后,好家伙,哪怕大明有十二部、都察院等文官衙门,能任命十二个尚书和其他一些二品职位,竟也有些安排不开这些人才了。

朱棣不得不在朱高炽的建议下优先让周光、余钱、孔十七等老一辈高官去当各部尚书,而齐泰等新一代高官呢,则只能加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之类的虚衔,然后屈居侍郎及其他低一些品级的官职了。

另有一部分燕王潜邸时的官员坐上了高位。

毕竟皇帝哪怕是再信任外人,也得给自己人留一些位置,不然难以让人心服口服,也容易被人蒙蔽、结党。

这些人的就位,好家伙,一下子就让大明朝廷这个机器高速运转起来。

哪里需要调钱,哪里要惩治贪腐,哪里要兴修水利,哪里要扩建农场林场,要印制新皇头像的钱币,要兴建新铁路……等等政务,处理的那叫一个飞快且全面,就像是拉车的小毛驴换成了火车头一样。

这些人都太能干了,因此解决事情的观念、方法、节奏等竟然颇有些高度重合,便连争吵都很少,大家各司其职,各自配合,不需言语就极有默契,更不需皇帝操心调和。

关键是这些人都还挺有性格和原则,像周光、万三重,做事风格、速度等跟在太祖太宗高宗时期并无两样,一点都没有敷衍了事的趋势。

而像是余钱、孔十七等,对新皇帝也没有半分意见的样子,既不结党,也不营私。

皇帝……简直不要太放心太舒心哦。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朱棣彻底体会到当一个皇帝的乐趣了。

却也不止是朱棣觉得不错,群臣也都觉得他这个皇帝很不错,有高宗武皇帝之风,敢于对臣下放手,做事情也够果决。

尤其是那些被迫在朱允炆手下当官的官儿,体会过另一种体验,他们才更能对比出朱允炆的不足与废物。

锦衣卫调查到官员们对皇帝的评价和看法后,呈递到朱棣这里。

朱棣看完,那叫一个高兴,随即直接就是大量钱财物品赏赐,继续散发着自己圣主明君的魅力。

同时,官员们也不得不再次佩服斌王看人的眼光,并惊叹于他为了匡扶大明而废立皇帝的决绝和手段。

……

就在大明的事业蒸蒸日上之际,黄子澄及其九族十分低调的被砍了个精光。

那日齐泰他们喊来衙役要认罪服软后,正赶上蔡徐等四人也有此意,于是几人一起上书。

首节 上一节 515/5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