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就废掉辽东都指挥使司之类的官员编制,直接让临近的州府将其分过去,若是有特殊关卡或地形不允许百姓靠近的,划分一块区域直接让卫所统辖就是了。
再说边境一带,那些地形很差劲,没法种田种地的地方,一般老百姓也不会过去,直接设立卫所即可,没必要圈太多疆域进去,也没必要非得让这种地方的卫所士兵屯田,可以定期给他们送吃喝之物嘛。
对于这种行政和军方交错的地带,我的建议是军为民让路,提高军方隐秘性,又或者,用林场和农场去做阻隔。
简而言之,军方要尽量位置隐秘,权势透明,军政要分开,双方各司其职,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朱雄英再次点头:“这个想法也不错,尽量让军民离得远些,省的混进内奸,探明我方军力部署。”
“是的。”
朱雄英给朱七牛倒了杯茶:“说了这么多,渴了吧,来,喝杯茶。”
“好勒。”
喝茶的功夫,二人闲聊了几句。
一杯茶喝完,朱雄英这才把话题引入正题。
“有关这些更改,其实更多的是区域划分和官员调动的事儿,过去也不是没搞过。
只不过过去的还是老一套罢了,没你这个细,到时候让内阁和十二部一起商议就是。
我倒是对你说的军区更感兴趣,你仔细跟我说说,军区跟都指挥使司有啥区别?”
朱七牛道:“军区可以理解为都指挥使司,但并不跟过去的都指挥使司一样。
我觉得与其搞二十多个都指挥使司,不如缩减为十大军区,每个军区分管两个左右的省份里驻扎的军队,其中包括陆兵、海兵、热气球兵、炮兵、火铳兵、敢死队等等。
既然名字都改了,索性改革彻底,以军师旅团、营连排班为划分,把每支大部队乃至小部队的人数、配置都给规范起来,再让他们隔段时间就互相论调,避免有人在军中拉帮结派,乱搞一通。
其中十人为一班,三班为一排,三排为一连,再算上做饭的伙头兵和连长等人,其人数嘛,一百一二十人,大概跟一个百户所的在册兵丁相等。
营则由五个连组成,两个营为一千二百人左右,跟一个千户所的在册兵丁差不多。
团则由四个营组成,人数为四千八百,跟一个卫指挥使司的在册兵丁数量相仿。
以大明约莫四百万在役士兵来算,约莫有八百三十个团。
其中,直隶必须镇以重兵,须得三十个团,其余各省除江西、湖广、河南等少数省份位于内陆,不跟海岸线边境线接触、可少派兵力外,其余十多个省份都需大量士兵镇守。
将八百个团分给九大军区,约莫一个军区八十八个团,可视其镇守所需人数调整一下各军、师、旅之数量。
以江西为例,全境不大,又被各省牢牢守在中间,若其与同在内陆的湖广组成一个军区,远用不到八十八个团,五十个团足以。
则该军区只需设立两个军,一个军设立三个师,一个师设立三个旅,一个旅下辖两到三个团即可。
而若是以蒙古为例,疆域广袤,又时刻面临鞑子的威胁,八十八个团就不够了,怎么也得一百二十个,也就是五十多万士兵。
则该军区可设立三个军,一个军下辖三个师,一个师设立三个旅,一个旅可下辖四到五个团。”
朱雄英听的是津津有味:“不愧是你啊七牛,若不是你这样带兵打过仗、本身又是状元文官出身的人,还真想不到这么细,算不到这么精确。”
朱七牛继续道:“在原则上来说,省里的官员和各军区统帅是不该有交集的,但凡事总有例外嘛。
以屯田为例,可以以连排为单位在各种要紧的地方进行小块屯田。
而像是一些重要场合,比如工部工坊,地方上能力有限,无法严密保护,也可以借调军区下辖的精锐部队驻扎,双方共管。”
“嗯嗯,这些都是应该的,做人不能死板,办公更不能死板嘛。七牛,你接着说。”
“如果团长等于卫指挥使,那就是正三品官,那比他更大的旅长、师长之类的就不好安排了,总不能军长是正一品,军区统帅也是正一品吧?
所以在实行这套划分的同时,还得有另外一套有别于文官品级的制度,我管其叫做军衔制。
这军衔制从低到高依次为列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上将,一共十九个等级,其中五军都督府的都督可加封为上将,各军区统帅则加封为中将,各军军长为少将,以此类推。
在待遇上,应该实行甲+乙的模式,甲为各军衔固定的军饷,乙为不同职位的俸禄,避免有的职位有高低,导致军衔相同的人争风吃醋。
当兵这种事嘛,保家卫国,历朝历代都很荣誉,而如今大明以枪炮为主,传统的弓箭和短兵相向已经是能不用就不用了,避免士兵损伤。
在攻击距离变远的前提下,过去的盔甲只会增加重量,没什么大用,我建议对海陆空三军指定三套颜色不一样的作战军服,再制造三套颜色不同的常服。
这三套作战服要求穿的舒服,夏天的通风散热,冬天的保暖厚实。
而常服嘛,为了增强荣誉感,款式上可以大家都一样,但肩章、领章要略作区别,就跟现在的朝服衣冠禽兽一样,让人一眼就分得清谁高谁低。”
第94章 人间正道~是沧桑
朱雄英又给朱七牛倒了杯茶:“废掉武官武将的品级,改为十九个等级的军衔吗?挺好,一品什么的,哪有上将听起来提气啊,就这么改,七牛,你说完了?”
朱七牛摇头:“这才哪儿到哪儿啊,我还有其它想法。”
“那你接着说。”
“既然人事任命的品级上有所调整,大明的军队数量和种类又增加了这么多,统帅他们的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当然也得调整一番。”
“嗯嗯。”
“首先是五军都督府,它们说是五军,实际上是一军,管辖的兵马高度重合,这样实在没必要。
我觉得中军都督府可以改为陆军都督府,主管步兵,前军都督府可以改为空军都督府,主管热气球兵,后军都督府可以改为海军都督府,主管水兵。
左军都督府可以改为骑军都督府,主管骑兵,右军都督府可以改为炮军都督府,主管炮兵。
如此分门别类,方便掌控和指挥,且不容易引起同袍的摩擦,大家各司其职,互相配合,打起仗来应该反而会效率高上不少。
再就是兵部了,作为一个主管武力的文官部门,因为五军都督府里多是超品的勋贵在当家做主,兵部被压制的几乎没什么存在感,这是不对的,容易引起文武对立。
我觉得可以改一下兵部的职责范围。
第一,五军都督府平时备战,战时作战,而兵部应该是平时作战,战时备战。”
朱雄英问道:“何为平时作战,战时备战?”
“说白了就是国防,在平时与边境各国的摩擦以及小型战役中,完全可以由兵部去主导,一边打一边配合着礼部去做外交。
若真谈不拢了,要大干一仗,那就由兵部与五军都督府合作,指派各大军区中的一部分军队去接掌战争。
若是要动用整个五军都督府时,那怕就是灭国之战了,这个时候兵部因为也有对军队的充分了解,正好用来保障后勤。”
“明白了。”
朱七牛解释道:“这样安排还有一个好处,即兵部也常年掌握着部分兵力,可以防范五军都督府有人坐大,这国防二字,防的可不仅仅是外敌,还有国内的阴谋家。”
一听还有这层用意,朱雄英更觉得这个办法好:“第二第三呢?”
朱七牛道:“兵部职责第二,招兵买马。
在这点上,因为兵部属于文职部门,方便和各地官府接洽,而可以避免五军都督府接触地方,军政勾结。
第三,划归驻地。各大军区之人平时在哪里驻扎训练,不该由五军都督府负责,而是该由兵部去划地方,便于朝廷掌控他们的动态,士兵训练则由五军都督府负责。
第四,士兵退役。现阶段的大明,许多士兵名下都没有分到屯田,属于募兵制,尤其是朝鲜那边,许多人都是一腔热血报名参军,本不是世袭的军人。
那他们当兵一段时间后,自然得允许人家改成军户或是退役,这些退役的人虽然不在军中了,但曾经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必须好好安置,这也需要跟各地方官衙接触,兵部来做正合适。
第五,士兵抚恤。
第六,军事犯罪审判。关于这点,不仅是兵部,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都应该参与进来,而不是由五军都督府直接做决定,免得有人包庇自己的同袍。
第七……。”
一条条一件件,听的朱雄英如痴如醉,时不时鼓掌叫好。
末了,朱雄英问道:“还有别的嘛?”
朱七牛道:“我目前想到的就是这些了,你要是觉得不够,拿到朝堂上去一商量,自然有人查缺补漏。”
“行,那就先这样,时间也不早了,咱们先吃饭,然后你先回去,我还要去找皇爷爷参详一下。什么时候要拿到早朝上商量了,我再通知你,在此之前你不想参加早朝的话,也不用来了。”
“好,多谢皇上关照。”
朱雄英:o(* ̄︶ ̄*)o
似是想到了什么,朱雄英道:“另外就是军方的作战服和常服、肩章、领章,我准备由我来设计,七牛你觉得怎么样?”
朱七牛笑道:“这可是你的老本行,当然可以了,我觉得你的最终作品肯定是美到冒泡。”
朱雄英:o(* ̄︶ ̄*)o
……
在宫里和雄英一起吃完饭,朱七牛便回家去了。
朱雄英则是兴致勃勃的找朱元璋去了,要跟他一起合计朱七牛出的这些主意。
到家后,朱七牛听门房说来客人了,进入客厅一瞧,原来是允文和允熥到了。
“是你俩呀,今天怎么想到来我这里了?”朱七牛笑问道。
朱允炆、朱允熥虽然是当今皇帝的亲弟弟,但资质嘛……并没有上一代皇叔那么强,他们本身也没有就藩吃苦的想法,在宗人府假假考核一番后,倒是都封王了。
但在如今的大明嘛,王爵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吧,又不是世袭罔替的,后代还得推恩,俸禄也不高,属于百姓和普通官员羡慕,但真正的能人不是太高看的东西。
在这点上,大明的藩王们倒是有点像大汉的藩王,相信再过个几十年上百年,大明会有无数个刘备这样的织席贩履之徒。
若否,朱七牛也不能被朱雄英一连加封两个王爵。文官和宗室们早就都急得跳脚了。
这俩呢,多年来存在感一直不高,也就是朱允炆文才不错,在京城文坛颇有名气,朱允熥又是皇帝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大家才在表面上颇为敬重他们,实则勋贵高官们都不太爱搭理他们。
当然了,朱允熥也是常家三兄弟的亲外甥,是蓝玉的外甥孙,跟朱七牛的夫人蓝桉也是姑侄关系,所以到了这三家时,他还是非常受欢迎受宠的。
第95章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皇叔好。”朱允炆和朱允熥齐齐站起来抱拳行礼道。
“好,吃过饭了吗?”朱七牛问道。
“吃过了,在您家吃的。”朱允熥答道。
朱七牛点点头:“这样啊,那晚饭也留下来吃吧,皇叔陪你们喝两杯。”
“好勒皇叔。”朱允熥一口答应道。
朱允炆则是略微犹豫了片刻,这才答应下来:“那就打扰皇叔了。”
“你们两个虽然是我皇侄,但大家小时候都是一起长起来的,不用生分。”
“是。”
朱七牛没回来之前,是朱十牛在招待朱允炆和朱允熥。
朱七牛回来后没一会儿,逛街的黄月英她们也都回来了,其中就有至今不想成亲的朱五牛。
她呀,是彻底放飞自我了,一天到晚几乎都在永乐殿给人看病,甚至因为被催婚而生出了出家的想法,不止一次向陈通微请求收自己为徒,陈通微皆不准。
朱三虎和小朱李氏生怕逼得她真出家了,这一两年也就没敢再催婚了,她因此过得越发快活,连到朱七牛家都住的少了。
见皇姑皇婶们回来,朱允炆、朱允熥连忙行礼,随即一帮年轻人就聊开了,各种家长里短、诗词歌赋、见闻之类的,氛围相当和谐。
到了晚间,朱允炆朱允熥两兄弟留在朱七牛家吃饭,叔侄三人喝了不少酒,不胜酒力的朱允炆和朱允熥于是留宿在了朱七牛家。
半夜时分,朱七牛刚跟夫人黄月英运动完,准备擦洗一下就睡觉了,一个丫鬟跑过来轻轻敲了敲门:“王爷,您睡了吗?”
朱七牛问道:“有什么事吗?”
“允熥王爷来找。”
“这么晚了,允熥有什么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