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七牛都不记得自己去过多少次先帝特意命人为朱橚建立的植物园了。
而朱橚呢,也曾多次去过永乐殿帮朱七牛抓药。许多永乐殿稀缺的不太那么容易找到的药材,甚至干脆就是朱橚从他的植物园里采摘的。
就连朱七牛最宝贝的植物‘辣椒’,朱橚也移植了许多过去,并通过朱七牛的指点培育出了许多外形、味道、颜色都有细微差异的辣椒品种。
时至今日,大明的辣椒衍生品数不胜数,什么辣椒酱、辣椒油、麻辣酱、剁椒酱、豆瓣酱等,口味、用法各不相同,里头少不了朱橚的功劳。
上次朱七牛跟朱橚通信,那还是在大半年前了。
当时朱橚来信说他正在吕宋研究当地植物,尤其是一种一年可以三熟的稻谷。
据他所说,他想要搞明白这种稻谷的原理,然后加以改良,看看能不能让大明的稻谷也具备这种优良品质,以达到增强产量、解放更多生产力的目的。
朱橚是比朱七牛大的,朱七牛自然得叫他皇兄。经过短暂的诧异后,朱七牛笑道:“五皇兄,你怎么也过来了?特意来宣旨?”
朱橚笑道:“不瞒你说七牛,皇上要颁给你的这道圣旨可是非常重大的,不然也不会派我一个皇叔亲自过来。但我来东北还有一个目的,这才是我迫不及待赶来的最主要的原因。”
“我猜猜看哈,皇兄你应该是来钻研东北这边的特有植物物种吧?”
“哈哈哈,还是你了解我啊。没错,我对这边的各种植物还挺感兴趣的,我还想见识一下你在书信里提过好几次的黑土地,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想在这里建立一个植物分园,专门栽种培育一些这边的植物,将来好造福百姓。”
“皇兄高义,愚弟佩服。”
朱橚垫脚拍了拍朱七牛的肩膀:“佩服啥呀,比起你和其他皇兄皇弟,我可差远了。
我都听皇上说过了,你这次来东北不声不响拿下了整个朝鲜,还打算再拿下女真,这样的开疆拓土之功,古往今来都少见的很啦。”
“这都是皇上提出的战略好,我只是负责具体实地操作罢了。”
“行,你还是这么不慕名利,不愧是我们老朱家的种。好了,不说闲话了,万大人,由你来宣旨吧。”
“是。”万三重应了一声,展开了圣旨:“朱秉文听旨。”
朱七牛一撩袍子,就要跪下,朱橚一把拉住了他:“皇上特意吩咐了,你以后都不用跪了。”
“哈?”
“别哈了,好好听着就是了。”
“是。”
万三重清了清嗓子,抑扬顿挫念了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疆拓土,古之圣君贤臣所望,矢志不移;富国安民,历来朝野乡民共图,甘冒险阻。”
“尔斌王朱秉文,历任朝廷要职,文治武功,皆为卓著,至今志向不改,走南闯北,风雨无阻,实乃古往今来第一贤王,第一忠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尔昔日足辎重之于北疆,擒元伪帝而归。”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尔昔日轻空乘之于东海,完秦始皇之遗。”
“……。”
“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尔昔日辨钱财之于朝鲜,挽李成桂之憾。”
“……。”
“今特加封尔为大明保国王,称两千岁,另赐九锡,假节钺,准见圣不跪,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安贫乐道,亿兆黎民之德;马放南山,万千将士之盼。此汉之文、景为人追忆之原,亦我洪武皇帝、太宗文皇帝为百姓敬重之原。”
“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女真之族群,昔日曾伏元帝之下,何以轻视我大明乎?”
“大明有礼仪之大,有服章之美,拥华夏而平衡阴阳,居中土而制衡四行,自夏商周以降,历四千五百载矣。”
“却闻女真之族群至今不通教化,茹毛饮血,祖、父、兄离世,妻妾竟为孙、儿、弟所乘,此道德败坏、伦理失常、纲纪错乱……衣食无着之境,万千属民岂不殷殷期盼天下大同?”
“大明上承天道,下接地理,中重人事,凡此女真种种弊病,触目惊心,岂能无动于衷?”
“今特准斌王·保国王·宗人令……左柱国·武英殿大学士·……商部侍郎朱秉文于辽东开府,仪同三司,全权处置女真事宜,三品以下诸官员,可自行任命,四品以下诸官员,可先斩后奏,不必另行启奏。”
“另赐都督中外诸军事之权,总览天下兵马,凡朝中及诸藩王麾下、藩属国中士卒,悉数听从宣调,钦此!”
第81章 功高盖主主不疑
简而言之,皇帝的圣旨有两个主要部分。
第一,历数朱七牛过往功劳,并隐晦点了一下朝鲜归化一事中他的功劳,因此加了他一个王号,是为保国王。
因王爷还有另一个叫法是千岁,朱七牛一个人领两个王号,自然就是两千岁了。
除此之外,朱雄英还赐了朱七牛另外几项殊荣,分别是九锡,假节钺,准见圣不跪,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九锡:九件礼器,春秋战国时一般由共主赐给诸侯国的自治王侯。
假节钺:节钺指的是符节与斧钺,加一个假字是因为百姓看见节钺及相关出行排场、音乐之后会以为是皇帝出行,假节钺也可以理解为假皇帝。假节钺之人,可代表皇帝行事,杀三公可能还不够格,但直接杀九卿问题不大。
见圣不跪:见到皇帝也可以不必行跪拜礼。
入朝不趋:入宫见皇帝可以慢悠悠的走,不用小碎快步表示对皇帝的尊重。
赞拜不名:拜见皇帝的时候,唱名的官员或太监不得直接报名字,只需要报爵位或官名即可。
剑履上殿:觐见皇帝时可以挎着剑穿着鞋,不需要卸掉佩剑,脱掉鞋子。
这些殊荣在古代其实并不是太让人匪夷所思的荣誉,许多人都曾获得过,比如萧何、曹真、吕不韦等。
但是这些殊荣又太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不好的场景了,更容易滋生一些人的野心,渐渐地,许多臣子都会刻意讨要这类东西,并实打实的利用其所赋予的特权。
比如董卓。
比如曹操。
比如司马昭。
比如杨坚。
比如李渊。
比如王世充。
比如侯景。
等等等等。
而这些人嘛,不是造反称帝了,就是造反失败被杀了。
为君王者,对这类荣誉也就非常敏感了,生怕重蹈覆辙。
因此,这类荣誉虽然本身不是坏东西,可因为太多所谓的坏人拿它们当过光环,它们也就一步步变成君王和臣子都谈之色变的东西了,人人避之不及。
皇帝却赐了这些给朱七牛,可以说是相当的冒天下之大不韪了,是真不怕朱七牛也变成犯上作乱的权臣啊!
如果说朱雄英给朱七牛的这些破天荒的荣誉还不一定会让他具备造反成功的底气的话,那这封圣旨里的第二部分封赏可就真的很要命了。
为了拿下女真,皇帝竟还赐了朱七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中外诸军事之权。
所谓开府仪同三司,其实也是一种一开始很正常,但后面逐渐被权臣玩坏的职位。
三司其实就是太师、太傅和太保三公,也叫三师,仪同三司则是仪仗上跟他们相同,但实际上地位还是差点,为从一品官。
而开府,则是自行建立一个官府和一套官员体制的意思,里面的官员、幕僚、门客也由开府之人自行挑选和任免罢黜,甚至直接杀掉,皇帝一般不会过问。
这种体制其实很正常,实际上各地方官衙的主官都相当于是开府了,只不过他们的府是朝廷早就开好的,他们的权利自然就更被束缚。
越是往前,开府就越正常,因为当时交通不便,通信困难,而很多事务的职权没有现在划分的那么明细,又因为各地情况不同,很难像如今这样建立一整套可以复制的大小官衙,那么一个比较独立的可以总览事务的由某人主导的衙门就很关键了。
像历史上的商鞅、张良、霍去病、卫青等都可以开府,甚至建牙。
所谓建牙,即是由自己拉起一支或几支牙旗,而古代的牙旗其实就是军旗,也就是自己拉起军队的意思。
古代建牙的原因和古代开府的原因差不多,在当时并不是什么太了不起的事情,地方上也大多高度自治,地方牧守甚至大多能文能武,治理地方可以,带兵打仗也很擅长,跟如今的文武各行其道截然不同。
之所以开府建牙慢慢的也被玩坏了,跟后面陆续出了些造反派有关。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建立天策上将府的李世民。
众所周知,这位前辈靠着独立于朝廷之外的小朝廷、即天策上将府各种拉帮结派收买人心,麾下猛将如云,智者如雨,以至于衬托的他父皇李渊都没啥存在感,最终靠着手底下的猛男们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了当时的太子,逼得父皇李渊退位。
自他之后,显然就不会再有皇帝这么放心让臣子开府建牙了,权利更是收了又收,生怕臣子发展出超乎掌握的力量。
而所谓的都督中外诸军事,就好理解多了,简单来说就是天底下的兵马都可以管理、分派甚至掌控,相当于天下兵马大元帅。
朱雄英更在圣旨里特意言明朱七牛不仅总览天下兵马,而且凡朝中及诸藩王麾下、藩属国中士卒都悉数需要听从朱七牛的宣调,这就更空前加大了他的权力。
毕竟太上皇当年之所以搞出一个藩王守边制度,就是怕朝中出了权臣。
他希望一旦权臣犯上作乱,这些手中有兵权的藩王随时都可以打进京城,保住朱家江山。
现在可好,连藩王手底下的兵马和藩属国的兵马都要听从调派,一旦朱七牛真起了歹心,谁还能阻止得了他?
这不比建牙来的还要让人敬畏?
而若是将这一整个旨意里的两处大的封赏合在一起的话,就只有五个字可以总结了——常务副皇帝。
据朱七牛所知,历史上这样的人不是没有出现过,其中比较为人所知的乃是大清雍正一朝的常务副皇帝老十三。
那位雍正皇帝对他的十三弟好到什么程度呢?封了铁帽子王不说,还完全拿十三弟的儿子当自己的儿子看,以至于有人戏言称在雍正一朝惹了皇帝还好说,可以请十三爷帮忙求情,可如果惹了十三爷,那就只能等死了。
虽然朱七牛在大明本就二人之下、万人之上,但那只是一个不能说的公开的秘密,经过这道圣旨后,可算是被官方公开并证实了。
要是换了别人,哪怕是心如死灰,怕也要因此而高兴的很。
可朱七牛……却只觉得悲伤。
已经永乐七年了,后宫无数的雄英还是没有孩子。
如今他又顺势封了我这么多权势,是已经在准备安排后事了吗?
可怜的雄英啦!
第82章 权倾朝野臣不忌
比较平静的接过圣旨,交代手下收好,将来带回家供奉起来,朱七牛随即命人摆了席面,款待远道而来的周王和万三重。
他这样不以物喜的表现,看的万三重和周王心中暗暗敬佩,同时也都松了口气。
他们还真怕朱七牛因此飘了。
酒桌之上,众人不免寒暄。
“皇兄,你的三季稻研究的怎么样了?”
“哈哈,有些成果了,目前雄……皇上已经命人在各地农场试种了。”
“哦?怎么个试种法?你研究的成果是哪方面的?”
“我在吕宋多日,发现当地气候暖和,因此水稻才能收了又种,种了又收,一年收好几茬,而且当地的那些稀奇古怪的水果也都是常年硕果累累,因此推断作物的生长成熟跟温度有很大关系。
又经过多方考证和试验,我决定和农部合作,在大明各地分批次分季节的播种观察水稻、小麦、白菜等等作物。
我还让人把吕宋那边的种子拿到内陆来耕种,把大明的种子拿到吕宋那边去耕种,配合上你发明的玻璃暖棚,它们各自的口感、产量甚至是外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暂时还说不上这种变化是好是坏。
……这些都需要慢慢试验,最后得出结论怕是怎么也得几年甚至几十年,具体的到时候就知道了。”
“这样啊,那还真是辛苦你了。”
……
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