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第436节

“以前明明都是我最先起床,然后过去喊你的。”

朱雄英洒然一笑,恍惚间,朱七牛仿佛见到了初次见面时那个傻傻的在春和宫侧院里追落叶玩儿的太孙殿下。

那日距离今日,已是整整十八年过去了!

“平时我其实没这么早起床,但我今天就要出发去东北了,起晚了可不行。”朱七牛道。

朱雄英点了点头,忽然意识到今天起晚了,那早朝不是上不成了吗?

朱七牛早猜到雄英会是这个反应了:“不用担心,我已经让太监去通知群臣了,今日休朝一日。”

朱雄英点点头:“也行,反正大明也不是日日都有这么多大事要商量。”

“雄英,我此去东北,少说咱们也得有三四年不能见面了,临别之际,我想给你出两个主意,一来帮你更加稳固朝政,将后来传为美谈,二来也能让你轻松一些。这几年来,你真的太累了!”将朱雄英的外衣递给他,朱七牛顺势笑道。

“哦?你但说无妨。”

“嗯。第一个主意是,朝廷九部明显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许多事情的繁忙都超过了他们的人数以及能力,朝廷当在九部之外再开三部。”

朱雄英刚穿好外衣,立刻激动的跳下了床,连袜子都没顾得上穿:“对对对,我也正有此意,但就是没有想好该另外开哪几部,你的意思呢?”

“其一,铁道部,主管大明铁路修建维护及火车通行运输等。

其二,商部,主管大明内外商业活动及货品调控等。

其三,海部,主管大明内海渔业捕捞、海上运输、通行、海关、巡逻等。”

朱雄英重重拍起了巴掌:“好得很,正合我意啊,大明正需要这样三部。对于这三部尚书的人选,你可有建议?”

朱七牛摇头:“这我就不清楚了,你知道的,我远离朝堂数年了,对文武百官欠缺详细了解,许多官儿我甚至认都不认识。”

朱雄英心知朱七牛是想避嫌,也不戳破:“行,这事儿我会跟皇爷爷和百官商议的,你的第二项建议是?”

“内阁。”

“内阁?”

“对,所谓内阁,乃是皇帝的参谋机构,像太上皇时期的宋濂先生,先皇时期的杨士奇等,都可以算作内阁成员。

他们往往顶着某殿阁的大学士的名头参议军政要务,有建议权却没有政权、军权、监督权等其它权利,他们的位置关键,但品级不高,属于权力不大但很关键、地位又不高的那种官儿。

我的建议是从各省各部中抽调一批官阶五六品的官充任殿阁大学士,组成内阁,专职辅佐皇帝办理要务,则皇帝必然轻松许多。

从权利组成上来看,他们的建议至关重要,似乎能够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京十六省和九部的许多事务乃至官吏去留,就跟过去的宰相似得。

但从级别上来看,他们又差得远,不说左右布政使和各部堂官了,就是随便一个从四品官,他们就得停下来行礼。

则他们的位置和权利便天然决定了他们跟那些左右布政使和各部堂官不对付。

毕竟其他官儿位置高但权利有限,而他们权力大但地位尴尬,只要不叫他们双方勾结,就算皇帝不管事儿,他们双方就能保证大明朝堂的基本运作不出岔子。

简单来说,整个内阁合在一起就像是过去的丞相,但却没有丞相的地位和权利,对皇帝驾驭百官利益极大,而弊端很小。

综上所述,我建议内阁成员可以挑选那些有德性和操守、同时能力突出、但跟各左右布政使和各部堂官不对付的人。

最好是这些内阁成员彼此之间也不对付才好,如此一来,皇帝才好拿捏全体官员,居中平衡协调,不至于被架空。”

朱雄英大点其头:“好主意,好主意啊,像杨士奇之前担任过的武英殿大学士之职,我想封几个就能封几个,想封谁就封谁,反正也只是五品小官,没太大权力,其他官员根本没资格反对。

最要紧的是,只要大家习惯了这种制度,那就算大明后世出现昏庸的皇帝,只要皇帝不乱来,由着官员去操持,江山总是乱不了的。

而他后面的皇帝如果想做事,想接权,难度可比从古代那些权臣手里夺权容易多了。

除非军政双方,京官儿外臣以及内阁大学士全都沆瀣一气,可那不是还有各地的藩王嘛。”

“是啊,皇上,所以你如果认同这一办法的话,可以去找太上皇商量商量,然后就可以向朝臣公布了,你不是一心想建功立业吗?我敢说你只要把三部和内阁制度创造出来,推行下去,后世君臣必然时时感念你的恩德,后世对你的评价绝对不会输给大汉文景二帝。”

朱七牛又在自己心中默默嘀咕道:“而一旦你真的驾崩了,你的皇子还小,让我监国,有这帮子内阁大学士辅佐,我也能少掌握点权利,将来更好功成身退,免得给双方留下遗憾。”

朱雄英这会儿正在兴头上,并没有意识到朱七牛的另一层目的:“行,我吃过早饭后就去找皇爷爷。七牛,这件功劳我先给你记下了,等你拿下东北,我到时候再一起给你算功。”

“算功就不必了,我已然位极人臣,没什么好奢望的了,只盼你以后能少忙碌一些,多休息休息,争取早点生下一儿半女。

微风居你有日子没去了吧?抽空去看看吧,顺便设计几套拉风的服装出来。

你那家店啊,没有你参与设计后,总感觉有点走偏了,没以前那个味儿了。”

朱雄英哈哈一笑:“行,我记住了。”

第37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昨夜说是在打坐,但一想到此去一别,跟雄英就要见一面少一面了,朱七牛实在静不下心来。

这才根据十几年从政经验以及从梦中书房看到的各种书籍上的记载、总结出了这么一套内阁制度。

只盼雄英不是在敷衍我,搞出内阁后,真的会好好休息吧!

一番闲聊后,朱七牛告辞离开,回到王府接上三位夫人和八牛,几人一起乘着马车出了城。

朱雄英则是在快速吃完早饭后,急匆匆来到了太上皇处。

一见到大孙,朱元璋立刻咧开嘴笑了起来:“乖孙儿,你怎么来了?听说你今天没去上早朝?这才对嘛,哪怕是一向以勤政闻名的皇爷爷,当年当皇帝时也没你这么勤快啊,该歇着就歇着,没必要把自己搞那么累。”

朱雄英笑道:“孙儿今天确实起晚了,皇爷爷你吃早饭了吗?”

“吃了,是我一早打发太监去皇宫外面买的面条。”

“哦?皇爷爷还是这么爱吃民间美食。”

“是啊,老百姓都爱吃的东西才是真的好吃,完全合咱的口味。

那种面条是人家走街串巷叫卖的,要吃的人喊一声,他就停下来煮一碗,里面放了不少佐料,其中有油炸过的脆豌豆和辣椒油,咱一次就能吃两碗。

听说这种面在京城卖的很不错,一开始是个老头在做,后面很多摊贩都跟着学了,孙儿你要是也想吃,跟太监说一声,让他们早起去买,但务必记得找人试毒,安全要紧。”

“孙儿听您说的都饿了,行,我让人明早去买,明天皇爷爷您还要吃吗?”

“我就不吃了,京城好吃的太多,明天我换个别的。”

“行,皇爷爷想吃就多买,不用怕花钱,孙儿光是一个卖衣服的铺子每天就日进斗金了。”

“哈哈,孙儿你是个会做生意的。”

“主要也是经过皇爷爷和父皇两代帝皇治理,大明百姓都富裕了,经济形势好,所以才更容易挣钱。”

“哈哈哈,说的不错。”

朱元璋老怀安慰的摸了摸胡须,这才问:“你今天来肯定是有事儿吧?说说看,皇爷爷给你当参谋。”

朱雄英道:“第一件事是在九部之外另外增加三部,分别是铁道部、商部和海部。”

朱元璋一听便知道这三部是干啥的:“大明的疆域越来越大了,一连串的各种改革带来了更多机会和问题。

原先的九部确实有点力不从心了,很多事情老百姓都不知道该找哪个衙门,就连很多官员都不知道很多事该不该自己管,确实也是时候再创建三个堂部了。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三部官员的任命以及各承宣布政使司、州府乃至县衙的新三房的官员补充,这需要非常多的官员,孙儿你想好该怎么解决了吗?”

朱雄英道:“孙儿打算先把三部创建出来,再逐年在各州府增加三房。”

“嗯,事缓则圆,可以。”

“孙儿还打算加开一场恩科,多录取一批举人和进士,以弥补官员不足的尴尬。”

“行,就这么办。”

“皇爷爷觉得行,那这事儿就没问题了。接下来孙儿要说第二件事了,孙儿想组建内阁。”

朱元璋听得一头雾水:“内阁?这又是什么衙门?”

“这同样是七牛建议孙儿组建的衙门。

简单来说,内阁就是过去曾经辅佐过皇爷爷、父皇和儿臣处理政务的殿阁大学士们共同组成的衙门。

这些大学士们依旧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但只有参谋权,没有决策权,官阶仍然定为五品……皇爷爷,您觉得是否可行?”

打从干掉胡惟庸、借口废掉丞相制度,太上皇朱元璋便深感国事繁杂,力不从心,但好在当初有太子朱标从旁辅佐,所以朱元璋并没有感到太累。

后来朱标成了皇帝,赶上大明各种形势正在悄然变化,前两年同样有些力不从心,还是朱七牛举荐了杨士奇当武英殿大学士,这才比较能够抽出空休息了。

而到了朱雄英这里,那就更忙了,可朱雄英并没有能像杨士奇那样整日一旁听用的能臣,也就是他立志建功立业,夙兴夜寐,换个懒散点的皇帝,朝政早就有不少崩塌了。

关于这些,至今仍掌握着一支锦衣卫的朱元璋全都了解,他也深知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儿。

尤其雄英寿命有限,至今还没个孩子,将来雄英万一驾崩,国事该托于何人?

哪怕托给宗亲七牛,他不会有反心,可不是皇帝终究不是皇帝,很多事做起来还是名不正言不顺,可想而知七牛到时候只会更累,都快赶上蜀汉时事必躬亲的诸葛亮了。

因此,朱元璋其实自己也在思考变通之策。

听完孙儿的话,朱元璋豁然开朗,忍不住鼓起了掌。

“好,好主意,好想法啊,一旦内阁组成,但凡皇帝不是个傻子,问题应该都不会太大,朝堂之上也不会出现哪怕一个权臣,这才是最合理的平衡朝堂的框架。

咱就说怎么拿掉胡惟庸后,朝廷之上还是总有些别扭,原来是缺了一帮只能跟皇帝站在一边的心腹啊。

这些人嘛,倒有些像汉朝时被皇帝扶持起来的太监,可他们并不是太监,而是正儿八经科考上来的文官或打过仗的武将,格调、眼界、能力都不是太监所能比的,只要维持好了,皇帝可就当的太轻松了。”

朱雄英笑问道:“如此说来,皇爷爷是赞同七牛的这个主意喽?”

“赞同,当然赞同,只要这个制度推行下来,一劳永逸啊。眼下的问题是该如何选人,可不能选些狼子野心或关系复杂的人上来,否则早晚得被那些心黑的官儿拉到他们那边去。”

“孙儿这里倒是有几个人选,但还不够,七牛说了,为了避免内阁被别人拉孔,须得多选些人,这样他们就不容易沆瀣一气了。”

“对对对,孙儿,你说的太对了。这样吧,你先从官方层面挑些人,咱们再派出锦衣卫秘密摸底,由锦衣卫挑些人上来,这些官儿不是一向看不起锦衣卫吗?被锦衣卫挑上来的官儿肯定天然就跟其他官儿不对付,这样的话,内阁大学士从一开始就最起码分成了两派,那就万无一失了。”

“好主意啊,皇爷爷老成持重,孙儿佩服。”

朱元璋:o(* ̄︶ ̄*)o

第38章 无处不在锦衣卫

从京城一路出发,朱七牛他们都没有坐火车,反而是一直坐着马车,哪怕马车要慢很多。

此时正值春季,气候回升,沿途所过之处,皆是绿意盎然,草木茂盛,鲜花朵朵。

微风轻拂之下,飘来道道清香,又有那泉水叮咚,鸟儿鸣唱,叫人心驰神往。

“七牛,自从咱们认识以来,这还是首次一起出这么远的门儿吧?”某条山脚下的大路上,黄月英一边掀开门帘迷恋的看着外面,一边问道。

朱七牛点头:“是啊,早就该带着你们出来玩玩儿了,这都是我的不是。”

“老哥别这么说嘛,别家的大家闺秀或小媳妇儿也没有经常出门的道理,三位嫂子,你们说是吧?”朱八牛将手中点心利落的送进嘴里,含糊不清的说着。

蓝桉道:“是啊,我没嫁人之前,去的最远的地方也才是京城隔壁的松江府。”

尚灵儿道:“那我还好点,我老家在琉球群岛,一路来到大明,勉强算是吃过见过,但来到京城定居后,我就连京城城门都没出过了。”

黄月英道:“我也差不多,活了二十多年,只在京城和溧水县之间往返,就没走过第二条大路。”

朱七牛笑道:“趁着这次机会,你们就好好玩玩儿吧,看看名山大川,赏赏大江大河,说不定啥时候你们灵感来了,还能留下几首千古绝句。”

“那敢情好。”

尚灵儿接了一句话,然后便凑过去和黄月英一起看起了窗外的景色。

蓝桉和朱八牛虽然不清楚现在窗外到底是什么美景,但也下意识凑了过去,四女挤在一起叽叽喳喳,欢乐的跟遇到了一堆谷子的麻雀似得。

忽然,车夫停下了马车。

“怎么了吗?”朱七牛问道。

首节 上一节 436/5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