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第400节

朱七牛懒得搭理他了,一把将其推到一旁,自顾自离开。

然后脱古思帖木儿转过头便投降了。

还是主动请求上书向皇帝投降的。

在辽国公府只留了一个小口递饭菜和水的空无一物的房间里。

皇帝收到其摇尾乞怜的投降书后,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这就是所谓的前元皇帝吗?原来他也没那么硬气嘛,才被关进去两天就受不了了。”

杨士奇笑道:“或许他以前一直是在待价而沽,又或者他真的心存死志但忍受不了枯燥和孤独,总之……这种人就得清海郡王来治他,毕竟清海郡王杀名在外啊!在外人看来,他真的是啥事都干得出来。”

“哦?杀名在外?”

“是啊,从倭奴到鞑子,间接或直接死在清海郡王手里的人没有二十万也有十五万了。”

“行,七牛这事儿办的不错,将此事明发邸报,尽快传遍大明。再传令下去,赏清海郡王朱秉文衮龙服三件,塞外草场两万亩。”

“赏这么大一块草场吗?”

朱标笑而不语。

杨士奇顿时明了,使脱古思帖木儿甘愿投降或许不值两万亩草场,但推动藩王制度改革就完全当得起两万亩草场的奖赏了。

“皇上仁慈,臣下佩服。”

朱标笑了笑:“行了,别拍马屁了,安排人传信四方藩属国,将前元皇帝彻底投靠大明的消息散布出去,尤其记得让吕宋知道这一消息,坚定一下他们并入大明的决心。

再给老四他们送一批空白的盖着玉玺的公文过去,以后再去草原上劫掠,都给朕先填公文再开拔,以后咱们再打他们可就不是两国之争了,而是剿除叛逆,收复失地,兴的是堂堂正正王者之师。

对了,让脱古思帖木儿修书几封,送去给他们过去的旧部,让他们速速投降,不要负隅顽抗。”

“臣明白了,马上去办。”

……

又几日后,为赵兰和黄月英量身定制的女蟒袍已然完工,二人穿上那叫一个合身和雍容华贵。

想起太上皇后赐下蟒袍时的口谕,二女不敢耽搁,穿着蟒袍进宫去了。

朱七牛也跟了过去。

三人行礼后,太上皇后很是欢喜的让黄月英和赵兰转了个圈,满意的点了点头:“不错,不错,你俩穿着这身衣服都很好看,以后就长穿吧,不必顾忌什么。”

“是。”赵兰笑道。

黄月英则是有些害羞:“谢太上皇后娘娘赏赐。”

太上皇后顺嘴问道:“月英,你跟七牛的婚礼日期快到了吧?”

“嗯,还有十日。”

“准备的如何了?”

赵兰接话道:“都准备的差不多了,就等正日子到来。”

“那挺好,到时候太上皇和我也会去喝杯喜酒,你们做好心理准备。”

“是吗?这是我们郡王府的荣幸啊,回去后我就再训练一番那些家丁丫鬟,保证到时候让皇兄皇嫂像回到自己家一样。”

“那敢情好。”

朱七牛在一旁乐呵呵听着,却还没相陪多久,太上皇就派了个太监过来,邀请他去后湖钓鱼。

朱七牛此次进宫,本也是给太上皇一个和自己相处的机会,当然不会推辞,向太上皇后告罪后,跟着太监来到了后湖。

朱元璋这会儿已经等候多时,旁边鱼篓里都已经装了两条钓上来的鱼。

等朱七牛也将太监递过来的鱼钩鱼漂等甩进水里,刚一在太上皇身旁坐下,老朱立刻拉着他寒暄起来。

然后没寒暄几句,太上皇便又问起了削藩的事儿。

“对了,七牛,上次咱跟你说的事儿你考虑的怎么样了?”

朱七牛心中一笑:“何事啊太上皇?”

“好小子,你也跟着那些官儿学坏了,跟咱打马虎眼是吧?

咱说的当然是削藩的事儿,今天你必须拿出个章程来,不然咱不让你走,你就在这儿陪着咱钓鱼吧,啥时候说到咱满意了,啥时候才能离开。

放心,就算你在这里待一年半载,咱也管饭。”

朱七牛苦笑连连。

不愧是你啊。

虽然古往今来第一无赖的皇帝毫无疑问是刘邦,但你绝对也能进前三了。

“行吧行吧,那侄儿就有话直说了。”朱七牛装作无奈的样子苦笑道。

老朱搓了搓手:“说说说,有啥说啥。”

“关于削藩呢,侄儿倒是有几点想法。其一,开枝散叶是好的,不能遏制宗室生孩子,这不公平。”

“对对对,这点必须加进去,哪有不让人生孩子的道理?”老朱大点其头。

第276章 天下谁人不内卷(上)

“其二,既然现有的宗室待遇定的有问题,那就改一改,在不违反第一条的前提下,就只能改变分配方式。

要想让宗室不成为大明的负担,就跟一个家庭要足够养活更多人一样,无外乎是开源节流。

其三,要想开源,就又不得不提状元街刚修建时侄儿说过的那套日不落帝国的理论了。

像燕王、晋王、秦王、湘王等能力出众的皇子,朝廷不仅不能给他们带紧箍咒,还得带松箍咒才行,要让他们大力往外开拓,为大明打下更多领土。

其四,藩王之爵位和财物等必须能够子孙继承,毕竟就连乡间老农的几亩薄田也会想着留给儿孙,若不准藩王子孙继承其祖上拼死获得的恩荣,何尝不是另一种不公平?

继承归继承,却只能继承藩王现有的爵位和财物等,不能继承大权、藩属地和兵马,更不许划分地盘搞分裂,若是藩王子孙太多,总不能多出一个人,就由朝廷贴补一份吧?

简而言之,推行汉朝时的推恩令很有必要,即藩王的儿子只能瓜分藩王已有的财货、爵位等,不能给朝廷增加额外的压力。”

朱元璋沉吟了一会儿,再次点了点头:“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力分则弱,嗯……你继续说。”

朱七牛道:“其五,就算推恩令顺利实行,但每一代皇帝总会生出新的皇子,然后分封新的藩王,最后多出一帮领禄米的人,那就算是推恩令,也还是治标不治本,所以必须想出另外一个法子节流。

其六,随着一代代皇帝的推恩,最早一批藩王的后代势必爵位越来越低,财货越来越少,若是其中有人像三国演义里的刘备一样身负才能、却只能贩卖草鞋为生,未免荒唐可惜。

所以,朝廷必须再拿出另一套考核制度,就像是科举那样,隔段时间就对宗室子弟进行考核,能者上,庸者下,哪怕是离皇帝较近的分支子弟。

如此也算是一种节流了,用这种方法稳定的确保领禄米的宗室数量,若遇到大灾之年,朝廷拮据,就多刷下去一些人,保证其饿不死就行,决不能让其成为朝廷的拖累。

而宗室中的能者呢,不妨也让其和一般科举的进士一样入朝为官,效仿秦国时的制度,若其能身居高位,何尝不是保护皇帝的一种坚强力量呢?

退一万步说,假使某一代皇帝身体出了问题,没有子嗣,就近立一位在朝中表现良好的宗室或宗室之子孙为储君,也不失为一种好法子,毕竟离得近些,观察的也仔细些,不至于被人蒙蔽。”

朱元璋原本略微皱起的眉头慢慢舒展开了:“咱原先还觉得你过于异想天开了,听完你这两点想法,又觉得一点问题都没。

确实,藩王的子孙们不能过得太安逸,不然岂不是要养成猪了?

咱可以允许他们分了他们祖上的钱财、田地,也领一个自己的爵位,但若是他们还想得到更多,就给咱自己争取去,只要他们做出事来,封侯拜相也不是不可以。

想来一些有雄心壮志的宗室会想办法奔出头,成为皇帝助力。七牛,还有吗?”

朱七牛道:“其七,有的宗室能力差些,或是身体有疾病,无力养活自己和一家人,不能任由其冻饿而死,当定下一个最低的标准,每月准许每位宗室都能领取一部分禄米。”

朱元璋再次赞同道:“这个想法也挺好,都是咱的子孙,要是有人跟咱的爹娘一样因为没饭吃而饿死,咱于心何忍啊,就一人每月领一些吃的喝的吧,不用给太多,保证饿不死就行。”

“侄儿也是这么想的。”

“行,你接着说,还有吗?”

“侄儿暂时只想到这么多了。”

朱元璋拍了拍朱七牛的肩膀:“能想到这么多已经很不错了,不愧是你啊。”

“太上皇过誉了。”

朱元璋沉思了一会,又问道:“推恩令要想既治标又治本,就得有一套审核标准,能者上,庸者下,这能者上咱能理解,庸者下又是什么意思?”

“若是太过平庸之辈,哪怕是皇帝的嫡子,爵位也不能给高了,同理,那些藩王的子孙若是太过无能,爵位与分得的财物、土地都要打折扣,免得遗祸无穷,用民间的大白话说就是有多大的锅,就做多少的饭。”

老朱皱了皱眉,对这种方式不太喜欢,觉得过于残忍无情。

朱七牛又道:“有鉴于此,哪怕是皇子分封时也得考核,成绩好的多分点东西,爵位高些,成绩差的少分点东西,爵位低些。

再之后的定期考核中,成绩好的提拔,成绩差的贬谪,有作奸犯科、品行不端、罄竹难书者,直接废掉继承权,贬成只能领低保的百姓,或是干脆开除宗籍,具体可参考吏部、吏部和都察院对各地官员的考核。

在此之外,皇帝可享有破格分封之权,若是觉得哪个皇子或宗室子弟值得更好的待遇,也可指定分封,或是准其爵位世袭罔替,臣下不得指责。”

老朱原先听的还挺不是那味儿的,朱七牛最后一句话说完,小味儿‘nao’的一下就上来了。

老朱直接眉开眼笑。

“行,这样挺好,儿孙自有儿孙福,咱就不管那么多了。

就先这样吧,你哪天好好整理整理,上个折子,让皇帝和大臣们集思广益一下,看看你的想法还能不能完善一下,最后再对外公布。

若是以后还需要查缺补漏,以后再改就是了,反正咱们改过这一次后,也算是打了个头,后代皇帝就不需要被祖训压着不敢变动了。”

朱七牛面色一苦:“啊……让我上折子啊,好得罪人的说,我都已经帮着出主意了,太上皇,要不换个人上这个折子吧。”

“你想换成谁?”朱元璋皮笑肉不笑的问道。

“秦王?”

“嗯?”

“晋王?”

“呵呵。”

“那要不燕王?”

朱元璋:╭(╯^╰)╮

朱七牛心中暗笑,面上就是不松口,就要继续‘报菜名’,朱元璋听不下去了,打断道:“行了行了,别吵了,烦死了。咱实话跟你说吧,这事儿非你不可,你赶紧接下来吧,别浪费口舌了。”

“可是……。”

第277章 天下谁人不内卷(下)

“等你把事情料理妥当,咱重重有赏。”朱元璋打断道。

朱七牛还是不情不愿:“侄儿还是不想……。”

“咱可以承诺你,就算皇子的爵位都被推恩令给推没了,你的郡王爵位也能世世代代在你的子孙中传承,除非他们造反,否则代代都有清海郡王,这总行了吧?”

切,要没有这档子事儿,我的王位本来就可以代代传承,而且其他我这一脉的子孙的爵位还能越传越多。

这么算,我还是亏了。

腹诽归腹诽,朱七牛倒也知道见好就收:“好吧,那侄儿就勉为其难接下这桩差事了,要是办砸了,太上皇你可别怪我。”

“不怪不怪,你好好办事就行了,咱相信你。”

“多谢太上皇。”

……

首节 上一节 400/5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