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第362节

“皇爷爷请说。”

“可以额外在这三种宝钞上多加几个字,就加‘特为建文六年捕鱼儿海之战大胜而制’,以后大明每逢类似大事,都可以照此施行,想来文武百官、关内外的百姓都会以此为荣,努力想要把自己的画像印上去。”

朱标:?(?o?o?)?

朱雄英:?(?o?o?)?

第209章 真情像草原广阔

朱雄英快快乐乐的拿着两张图离开了。

“真是好孩子啊。以前咱还经常羡慕朱象朱狮有个好孙子,如今看来嘛,咱的孙儿一点不比那个小牛犊子差,将来雄英这孩子指定能建立更大的功业。”看着孙儿的背影,朱元璋老怀安慰。

朱标点了点头:“儿也是这么看的,但雄英毕竟还小,且让他继续历练吧,等他在财部待上三年,儿再让他去其它部里历练。”

“嗯,这主意不错。”

……

碍于皇宫之中规矩森严,一到时间就落锁,并且不到时间还不开门,根本不自由,太子朱雄英索性不在春和宫里住了,一个月倒有二十五天在外面浪荡。

为了便于办公,他直接从朱元璋那里要来了一套紧挨着财部衙门的占地超过十亩的庄园当宿舍。

为了跟朱七牛的浮云居遥相呼应,苦思良久后,太子朱雄英将自己的庄园命名为微风居。

从宫里出来,朱雄英第一时间回到了微风居。

经过数日努力,他再次绘制出了一套以草原大胜为主题的宝钞。

并且他还以父皇和皇爷爷的画像重新制作了一套查缺补漏的币钞。即二十圆银币、五十圆银币和二十圆银钞、五十圆银钞、五千圆金钞。

连同作废的三种设计图,共计两种面额的硬币设计图和六种面额的宝钞设计图。

看着自己的杰作,朱雄英嘀咕道:“七牛好像很喜欢收集这类东西。”

“那等造币清吏司那边雕刻出模板,我就把这些送去他的国公府,交给他娘收藏吧。”

“等他哪天凯旋归来,一看到收藏的图纸多了几张,指定很高兴。”

……

等朝廷新印发的币钞被造出来并被朱七牛调了一部分到草原上来时,时间已然过去了许久,草原上已是大雪纷飞。

这一天,是建文六年十二月二十日,眼瞅着就要过小年了。

拿起全新的还带着墨香味的宝钞仔细瞧了瞧,朱七牛暗道:“太子画工见长啊,听说这次的设计图是他独立完成的,真不容易!”

“孟大人。”朱七牛喊道。

孟毓崇抱拳:“国公有何吩咐?”

“让人把这些新钱拆分一下,每个军中将士和民夫都发一张,连同今年的年例一起送去。”

“大人还真是……。”

“浪漫?”

“嗯……对,这个词还真挺合适,国公爷大才。”

“哈。”

孟毓崇喊来几个人帮着把钱抬了下去,连同年例一起分好。

随即他又派人将年例一车车拉去散布在草原之上的大明军民那里,由各地的百户、文书等负责发放。

虽然搞得很热闹,实则年例也没太多东西,仅仅是朱七牛代朝廷发放的一点心意。

钱就是一张一角的铜钞罢了。

另有牦牛肉三斤、羊腿一个、羊毛衫两件、水果五斤、罐头六瓶。

东西虽然不多,但也不少,关键是白发的,谁又会嫌弃呢?

收到的人无论是军是民,是男是女,无不是喜笑连连,哪怕领东西时排队就要排好久。

领了东西后,各自拎回去,准备过年。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因为天气冷了,关内的人不宜迁移过来,导致草原上还是地多人少,显得荒芜,但是此次北伐的十几万大军和数十万民夫中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愿意在草原安家的。他们都是过来人了,习惯了草原上的生活,觉得在草原上住着也不算差。

过去几个月,收到他们的信,他们的家人也陆陆续续过来了不少。

因此,太平城也好,新建成的被皇帝命名为太安城的新城也罢,如今都有大量百姓入住。

城里甚至时不时可以看见一群穿的跟毛熊似得毛孩子呼啸而过,除了气候格外寒冷外,竟跟关内越发没啥区别。

这些领了东西的人里,便有相当一部分是直接回自己的小家,而不是去挤集体宿舍。

家里人见到他们领回来这么多东西,那叫一个高兴。有的父母架不住孩子闹腾,‘啪’的一声,打开了罐头盖子,先让孩子解个馋。

有的则是一回来就把羊腿剁着炖了,里面加上各种绿菜、咸菜和大料、方便面,味道老得劲儿了。

甭管是哪类人吧,总之,草原上绝大多数人都收到了由朱七牛代朝廷派人送出的年例。

起初时,这些人还没发现那张钱,光顾着吃吃喝喝了,可随着有一个人察觉到稀奇,越来越多人发现了。

“呀,我们这些苦哈哈也能被印在钱上?”

“朝廷恩典,这是朝廷的恩典啦!”

“我听说这次的钱是财部尚书、也就是当今太子亲自设计的。”

“太子竟然对我们这么好,真是一位好储君啦,大明的将来会越来越好的。”

“当今皇上这么英明,没想到生的儿子也这么优秀,我们可有的盼头了。”

“这张钱我要留作纪念,将来让我的儿子、孙子、重孙子看。”

“太上皇万岁,皇上万岁,太子万岁。”

“……。”

这一日,草原之上不知有多少刚强的汉子对着铜钞流下了眼泪。

……

过了腊八就是年。

过了小年是大年。

过了大年是元宵。

过了元宵是雨水……惊蛰。

总之就是时间匆匆如流水。

一晃眼,草原上的颜色由白变成绿,气候由冷变成暖,春回大地。

雪水化开,汇聚而成,于是一条条小溪、河流重新在草原上曲曲折折的流动起来,浇灌着新鲜的绿草嫩芽,同时滋润着大地。

一望无际的绿草地上,不知何时开出了红的、黄的、白的、蓝的花。

路过的牛羊马群却没有那个品鉴的境界与心思,嘴一张,舌头一卷,‘咔嚓咔嚓’统统咬碎咽下了肚。

见到这样的情景,人总是心情愉悦的,并难免感慨一日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因为春天总能给人带来美好、生机勃勃、幸福的感觉,正如人早上起来之后是头脑最灵活、身体最健康的时候。

这样的时节是最适合活动的,也是更适合放羊放牛的,所以朱七牛带着人马和各种板车、马车不远千里来到了边关接人。

边关指的当然不是太平城、太安城一带。

只要那条城墙没有从东一直修到西,堵死鞑子进犯中原的路,那太平城沿线到大宁、宽河、会州、富峪沿线这中间的大片草原就还是随时处于鞑子的铁蹄之下。

因此,大明的边关还是燕王等藩王镇守的北平、大同等防线,也还是大宁、宽河、会州、富峪等防线。

朱七牛他们要来边关接什么人?

当然是即将迁移过来的百姓。

去年时,皇帝那边一同意,朝廷发布的准许百姓自愿迁徙的公文便快速发了下去,想去的百姓也都统计好了,准备好了。

如今正值草原回暖时节,这些人终于要正式搬过来!

为了不至于在迁徙途中被鞑子搅扰,朱七牛可是特意让朱棣、朱四牛、张冰洋、常森等率队在周边巡逻护卫。

第210章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一到松亭关,朱七牛第一时间让孟毓崇去跟当地官府沟通,将这几日内汇聚而来的各地想要迁移的百姓接上,浩浩荡荡往太平城一带运送而去。

自然地,这批百姓汇聚至此是朱七牛早就安排好的。

就连当地官府也是在他的授意下、这才周到的暂时安置着这些百姓。若否,百姓们怕是要在陆野寒天等着他们过来接人。

却还不只是朱七牛这里,事实是,根据想要迁徙的百姓各自原户籍的不同,朱七牛给他们安排了不同的集合点,为的是让百姓少走一段路。

而另一些集合点的百姓自有朱七牛安排的其他人去接应。

他时间掐得准,那些百姓就算是来的最早的,等候的时间也不会超过七天。

孟毓崇他们领着百姓回去了,朱七牛却没急着走。

因为就在今年二月,在朱七牛的督促和朝廷的重点倾斜下,由京城到松亭关的铁路正式通车了。

换言之,集合在松亭关的许多待迁移的百姓都是通过火车到达的。

往后草原和关内的交流、物品运送等等,也将因为这条铁路的贯通而变得迅速许多,省事许多。

之所以留下,是因为朱七牛想要好好看看这条目前大明第一长、也是对草原作用最大的铁路。

一番里里外外的观察后,朱七牛不得不承认,虽然这条铁路很特殊,很有作用,但它的外形也好、内饰也罢,都跟其它铁路、铁车没有任何区别。

这多少让朱七牛有一丢丢失望,总感觉差点意思。

于是朱七牛在松亭关稍候了两天。

在这两天里,朱七牛提笔挥墨,凭借出色的画技和梦中书房的便利、绘画出了一幅长达三丈、高八尺的人物肖像图。

并临时抄了一首词。

喊来管理松亭关火车站的站长,朱七牛让人将一幅画一幅字交给了他。

“你找人将我的这两幅作品临摹到来往于松亭关站和京城的这列火车上,只需要临摹到两头的车头上,车头左边临摹画作,右边临摹词作,有问题吗?”朱七牛笑问道。

站长哪儿敢说有问题啊,想都没想就领了这份差事。

“很好,那这件事就交给你了,记得在火车空闲的时候做,不要为了完成任务耽误火车车程。再者,以后这列火车就叫做霍去病号吧。”

站长又连连答应下来。

交代完,朱七牛转身离开。

他一走,站长马上大大松了口气,双腿一软,直接坐在了地上。

两旁的文书连忙将他扶了起来。

“不愧是战绩斐然的斌国公啊,虽然他说话客气,但只要跟他的眼神一对上,我就吓得想要尿尿。”站长也不怕人笑话,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声音有些颤抖的说道。

两边的文书其实也是这个感觉,因此完全没有笑话站长的意思。

站长勉强站住了:“你们把斌国公的作品展开我瞅瞅,我好判断下临摹需要多长时间。”

首节 上一节 362/5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