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约莫一盏茶的时间过去了,燕王朱棣领着上千骑兵来到了城墙下。
抬头眺望着督工的朱七牛,燕王朱棣大声喊道:“斌国公,都闲了个把月了,兄弟们都要闲出毛病了,再闲下去,肚子都要长出来了。”
“你们不是整天在草原上跑来跑去吗?马都被你们跑瘦了,怎么可能闲?”
“咳咳……可是兄弟们都想杀敌立功。”
“懂了,那你们自去吧,别跑太远就行。”
“明白。”
有些激动的应了一声,朱棣调转马头冲着手下士兵们喊道:“大家听见了吗?斌国公准我们去以战养战了,兄弟们,还不快去通知其他兄弟,然后我们一起杀进草原深处!”
“遵命!”
儿郎们畅快的笑着回应道。
然后他们便纷纷调转马头,朝着各个方向疯狂奔去。
半个时辰后,一支两万人的军队便集结完毕了,朱棣朝着朱七牛略一拱手,领着他们直奔北方而去。
“这个燕王啊,浪的都忘了太上皇交给他的任务了,他就不怕没有他看着,我直接起兵自立?”看着大军远去的背影,朱七牛心里多少有点酸溜溜的。
然而,身为主帅的他,根本不可能像燕王这么自由自在。
还有一堆事儿在等着他呢。
第206章 家书抵万金
骑着开疆回到征虏大将军府,朱七牛刚下马进屋,团团便迎了上来。
团团是常森他们过来时一起跟过来的。
起因是赵兰怕儿子在外面吃不好睡不好,便专门让朱四虎去郑国公府找了常森一趟,托他带上团团。
若是太平城没有建好之前,这样做自然是不行的,从军征伐岂有带丫鬟的道理?
但如今太平城已然建好,虽然条件差了点,但跟一般城镇也没太大区别,普通百姓都能过来,那哪怕团团来了,也不算有违军规。
“公爷,家里又给你写信了,还附带了一封黄小姐的信。”团团笑着接过朱七牛接下来的披风,顺势禀报。
这次出门又快一年了,朱七牛当然没少跟家里人、黄月英、宋濂、朱雄英等通信。
虽然如此,闻言朱七牛还是有些惊喜。
他属实是非常想他们。
“是吗?快拿来我看。”
团团将披风放好,去将信取了过来。
朱七牛先拆开家里寄来的信,只见信上的字端的是小巧美观,略带一丝俏皮,奄然不输书法大家了。
在老朱家,只有朱八牛才写得出这样的字。
朱七牛因此一眼便认出这是妹妹的手笔。
逐字逐句的看着信,通过上面的讲述,朱七牛仿佛回到了京城之中。
他,看见了每天还是闲不下来的爷爷正在耕种。
他,看见了每天只需要带孩子、享受天伦之乐的奶奶。
他,看见了茁壮成长但已然渐露憨态的朱九牛和朱十牛。
……
他,看见了朱家工业区里的红火生意与日进斗金。
一边看,朱七牛一边情不自禁的微笑起来。
好啊,很好。
多么美好的日子啊!
直到书信的最后一段,朱七牛才换了表情。
“嗯……自我被封为天下第一国公,这么多勋贵大臣想去我家提亲、迎娶八牛吗?就连黄大哥一家都有这想法?”
“黄忠明和八牛倒也算是青梅竹马,按理说原很合适,可是八牛今年也才十四岁,她不愿意,谁也拿她没办法。”
想了想,朱七牛提笔开始写回信。
先是报了个平安,然后根据信上的内容一一回应,再关心一下老人们的身体和小孩儿们的健康,叮嘱他们注意身体……巴拉巴拉。
最后,朱七牛用白话单独回复了朱八牛——妹妹要是不想嫁人,那就不要去管那些人,也不必答应任何一个人的求亲,只管等到想嫁人的时候再说。我朱七牛的妹妹容貌俊美,有才有德,胜过世间大多数男的,还愁嫁不掉吗?就算你真嫁不掉,哥哥也养你一辈子。
将写好的厚达七页纸的回信按照顺序放好,朱七牛把它们交给了团团。
“找个信封装好,等我回复完小姐姐的信,一起派人尽快送到京城。”
“是。”
朱七牛又拆开了黄月英的来信。
小姐姐的来信跟朱八牛代写的家书没多大区别,同样是跟记流水账一样,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一段一段的。
朱七牛很怀疑她们可能是想起来了就写一点,不想写了就放那儿,一封信的书写时间跨度可能多达好几天。
虽然并不连贯,但朱七牛还是从中读出了小姐姐的思念之情。
他的心头不禁一阵火热。
小姐姐还在信里提到朱家隐晦的拒绝了提亲后,黄忠明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难受了好几天,茶不思饭不想的,还说从那之后,朱八牛就不怎么去黄家玩儿了,似乎是在躲着黄忠明。
不难看出,黄月英还是希望朱八牛同意嫁给黄忠明的,如此便能亲上加亲。
当然,朱七牛估计这里面应该有黄王氏、黄氏乃至黄育才、黄日高的撺掇,不然以小姐姐的性格,大抵上是不会在这种事上多嘴多舌的。
朱七牛叹了口气:“八牛相貌好,性格好,人品学识也都不错,两家知根知底,再加上我们家乃是天下第一国公府,黄家人想跟我们来个亲上加亲也是情理之中,可惜黄忠明只是单相思,八牛可没跟他两情相悦。”
团团掩嘴笑道:“小姐是个有主意的,老爷夫人又一向宠着她,黄家那边那就只能遗憾了。”
“是啊,其实忠明这小子我看还挺好的,毕竟是从小就挨过八牛揍的铁憨憨,是个能过日子的男人。不过既然八牛不愿意,那谁也别想强迫他。”
抱着这个想法,朱七牛并没有在书信中回应此事,想来以黄月英的聪明,应该就明白朱七牛是个什么态度了。
在一一回应了小姐姐书信中提到过的各种类似吃饭、逛街、买东西等日常小事后,朱七牛挥毫泼墨,在信的末尾又附上了一首词。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满意的看着‘自己’的杰作,朱七牛嘴角勾笑,又将写好的书信递给了团团。
团团会意,快速将其装进信封,封存好,找人往京城去送了。
“公爷,差不多该吃晚饭了。”团团随即提醒道。
朱七牛这才意识到时间居然过这么久了,站起来伸了个懒腰:“那就通知后厨开饭吧。”
“是。”
不多时,饭菜上桌。
“团团姐你也坐下来一起吃吧,不必拘束。”朱七牛道。
团团也不矫情,在朱七牛身旁坐下了。
朱七牛看向桌面,今天的晚餐主食是米饭,菜则是清炒时蔬、水煮牛肉和海带猪蹄汤,另外还有一小碟苹果、橘子、桃子等水果。
要搁在以前,两个人而已,能在草原上吃到这样一餐,不可谓不豪华。
尤其是时蔬、水果,运输起来那是相当不方便,很多在半路就蔫了、坏了。倒是牛肉,草原上有的是,不像在关内时那么管辖严格。
而事实是,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朱七牛一早就提前料想到了,并在太平城建成之后就让人从关内运来了玻璃,专门在城内搭建了玻璃暖棚。
换句话说,这些时蔬、水果都是草原上自产的。
草原上对这类东西的购买需求也就呈断崖式下降了。
朱七牛搞这些,当然不是单纯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也是为了草原更长期的自给自足,为了后来人。
第207章 人间正道是沧桑
太阳在草原上显得格外热烈,正如风在草原上显得格外喧嚣肆虐一样。
因为草原之上无遮无挡,且地势相较于关内更高。
阳光照在人的身上,大风刮在人的脸上,双重天气攻击之下,人的脸很难保持白净,稍微住上几天,指定是又黑又红,还发皴(cun)。
虽然如此,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之日,朱七牛带着各官衙主要官吏、军中主要将领前来默哀祭奠时,并无一人缺席,更无一人抱怨。
随着一块大黑布被掀开,足有三层楼高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展露在了众人面前。
它的外形并不如何华丽出彩,反而显得普通,但因其比较巨大,却也给人一种庄严、厚重的感觉。
就像是此次牺牲在草原上的那些没读过书、不善言辞的可能连名字都没有几个人记得的大头兵。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太平城外,南城门旁。
其与南城门的城墙是平行的,若是站在远处面朝城门,看见的就是它的正面,硕大的碑上仅有‘人民英雄纪念碑’七个大字而已。
其背面则密密麻麻的刻着此次牺牲的所有将士的名字,最上方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无比醒目。
为了让这些字看起来不至于模糊,孟毓崇特意让工匠用红色的颜料把字重新勾勒了一遍。
如此,便是一片红色,犹如鲜血一般。
看着上面一个个鲜红的名字,朱七牛仿佛看见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其中许多名字他甚至十分熟悉,是他曾经见过的人。
有的在金山之役时给他当个宿卫;有的在庆州城时给他牵过马;有的在建设太平城时喊他吃过饭。
虽然早已接到了他们牺牲的报告,也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甚至于时间其实已经过去数月,可当再次看见这些人的名字以这样的形式出现,朱七牛还是不禁红了眼眶。
然而他并不后悔。
尽管真算起来的话,这里头很多人都是因为他的想法而死。
因为他很清楚若不除掉周边的敌人,那大明就会被敌人们除掉。
就算眼下大明兵强马壮,选择以和为贵,苟且偷安,可难保日后不会因为今天的心慈手软而遗祸无穷。
倭奴,是这样。
鞑子,是这样。
建奴,也是这样!
擦了擦眼角的眼泪,朱七牛对孟毓崇等人说道:“这世间有没有神鬼,我不清楚,但我想若是有人真碰到鬼了,吓得不轻,害怕被索命,那大可以来这块碑下躲一躲,这里是我大明众多英灵汇聚之地,当可遇神杀神,遇鬼杀鬼才对。”
带人犁地回来的朱棣红着脸激动道:“生前他们愿意为了大明出生入死,死后必然也愿意庇护大明百姓,斩除一切魑魅魍魉。”
朱七牛点点头,没有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