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第357节

而一些大的封赏嘛,他就做不了主了,须得上报朝廷,由皇帝他们去操心。

也不止是军事方面,文治方面的人员也是有功劳的。

比如财部郎中孟毓崇,就因为被朱七牛派着到处招商引资而被记录在册,一起递交给了京城方面,想来蚕食计划初步完成后,他就也该升官了。

类似的官员还有很多。

毕竟将士打仗的功劳听起来是挺震撼人心,但离不开后勤军需,而保障后勤军需的人虽然大多默默无名,但算功劳的时候却也不能忽视掉。

第200章 左手倒右手

朱棣苦笑道:“你明知我说的不是这个事。”

朱七牛这可就不解了:“那你说的是啥事儿?”

“当然是你扣住蓝玉他们的战利品不交给皇帝的事儿,你可别跟我装糊涂。”

朱七牛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嗨,你说这个啊,那些金银珠宝之类的东西不是都让我卖掉了吗?

为此,孟毓崇没少给那些关内的珠宝商发请柬,吸引他们过来,他们这一过来,也给太平城带来了不少人气,拉动了当地经济。”

“是啊,卖金银珠宝的钱呢?”

“钱都就近存进财部下辖的蒙古承宣布政使司辖区内的银号了啊。”

“然后呢?”

“然后我们蒙古承宣布政使司又把它们调出来一笔笔花掉了啊,现在已经没剩多少了。

这不是很正常吗?这么多人,这么大的城,每天人吃马嚼得多少钱啦,本来以前就是财部在出钱养着嘛。

而这些金银珠宝本来也是要入财部的库房,程序上一点问题都没有,我又没故意瞒报,趁机捞钱。”

朱棣想想还真是这个道理,自己属于是一叶障目了,竟忽略了七牛身兼多职的优势。

“那……那些牛羊马匹和骆驼呢?这总得送去京城交由皇帝和财部处置了吧?你不是一样都扣在了草原上。”

朱七牛摇了摇扇子:“你说那些牲畜啊,留在草原上有什么不对吗?

它们本来就是要吃草的,也只有草原上才养的了这么多牲畜,过去咱们中原缺马,本质不也是缺草吗?

若是把它们上交国库,这么多牛羊马对关内来说是多大的草料消耗啊,难不成喂它们吃正儿八经的粮食吗?

可若是把它们分散开来卖给老百姓,数量相对而言又太少了,一人连一斤肉都分不到,根本没有意义,不然我早就让孟毓崇把它们卖掉了。”

朱棣皱眉道:“我承认你说的完全在理,可你别忘了,无论你是作为征虏大将军还是作为蒙古承宣布政使司的布政使,你都没有权利扣押这些牲畜战利品。

至于九部,或许有代管它们的资格,但九部是面向整个大明的,而不是专为你蒙古承宣布政使司而设,所以你这完全属于是越权,哪怕你是九部侍郎。

一旦消息传到朝廷,恐怕御史言官们不会放过你,各种参你越权、贪功、贪污、拥兵自立的奏折肯定够把你淹没一百遍的。”

朱七牛合上扇子,用扇子蹭了蹭脑袋:“你说这个啊,我早就想到了。确实,九部不是专为蒙古而设,但蒙古是草原,天然适配各种牛羊马群,所以这批牲畜完全可以全都留在草原上。”

“你准备怎么做?”朱棣问道。

“很简单,迁移关内百姓,经营这片草原,把牛羊马分给他们,将来好为关内提供更多牛羊马。”

朱棣闻言,隐隐捕捉到了什么,但又有点摸不清头绪:“说的详细一些,不然我没法完全理解。”

朱七牛拿出一旁早已写好的奏折递给朱棣:“呐,自己看吧。”

朱棣接过一瞧——臣蒙古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朱秉文叩拜吾皇……蒙古草原今初步并入大明,缺少百姓耕耘,而关内人口近些年逐年增长,再有十数年恐部分优先发展地区劳动力过剩,田亩不够划分,各种资源亦难以充足养活大量百姓。

——另,近年来虽有农场集中治理政策,各地尽皆一片丰收,红红火火,大明财力远胜从前,然政策落实于县、乡、村时难免因为官员能力、地方环境等出现厚此薄彼之象,部分发展缓慢之县、乡、村之百姓仿佛置身于惠民政策之外,实无享受朝廷照拂,纵然一日三餐饭亦难以为继。

——不若准许草原建城之民夫自愿就近安家,再迁移其家眷,或迁移关内自愿迁移之百姓,依朝廷分田分地之政策允其划分部分区域草原自有,再半价售卖牛马羊予其自力更生,效仿草原牧民。

——若能如此,则数年之后汉蒙一家亲,草原彻底人心思定……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再看左下角处,郝然盖着蒙古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的大印。

这还没完呢。

朱棣仔细一瞧,这份公文的左边还有另一段批语。

却是朱七牛以掌管大明百姓户籍之户部之户部左侍郎之名义对这份公文天花乱坠的夸奖了一通,就跟这份公文其实是另一个官员写的、朱七牛只是以左侍郎官身尽职尽责的审核一般。

而在这段批文的左下角,郝然还盖着一个户部左侍郎的大印。

就……自说自话呗。

这跟左手倒右手有啥区别?

关键你还自己写那么大一段话夸自己出的主意,你是有多厚的脸皮啊!

以前的公文都是老一套的流程,哪怕都是你自己批改,自己盖印,我还没觉得有啥不对,如今碰上这样需要关内大肆更改现有流程的公文时,我才发现我真是小看你了!

朱棣苦笑连连的合上奏折:“以地方布政使的名义上奏折,建议迁徙大量百姓过来,再以户部左侍郎的名义批复,这下只等皇帝盖上皇帝之宝,这份公文便能彻底通行天下,征召百姓迁移了,七牛啊七牛,你还真是想的够周到。”

朱七牛嘿嘿一笑:“那年我双手插兜,不知道什么是对手。”

“哈?”

“没什么。那你说皇帝会不会同意?”

第201章 非民无以守国

朱棣道:“虽然本王对文治不太擅长,但也多少了解一些。

就像你的奏折里说的那样,虽然各地都在仿效你的应天府模式,试图也把水库、农场、新城等一一建造起来,但因为各地官员的能力参差不齐,建造速度嘛,也各不一样。

这便导致许多地方的百姓根本就没有太过受惠,有的地方尽管只隔着一条马路,这边是这个县,另一边却是另一个县,这个县富得流油,另一个县却穷的底掉。

如此一来,许多还是过去那个模式的地方的百姓嘛,日子清苦自不必说,还整天盼星星盼月亮想要跟其它地方的百姓过上一样的日子,这种煎熬可不好受,真不如直接搬出一部分到草原来,好让没被搬出的百姓多分一些田地,吃饱一点。”

想了想,朱棣又道:“而有的地方呢,新城建了,农场也集中搞了,水库修了,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可也就是烈火烹油,繁华一时罢了。

一旦相当一部分百姓无事可做闲下来,孩子又越生越多,难保就不会导致人口过剩,负担太大,可碍于户籍制度,他们又不能轻易离开居住地去外地。

若能迁移一部分出来,倒也能缓解压力,保障当地正常的经济发展。”

朱七牛挑了挑眉。

不愧是明实录上被大书特书的明成祖!

看待问题还挺透彻,有点圣主明君那味儿了。

可惜有我朱七牛在,你只能安安心心当个王爷,别想抢我们雄英的皇位。

╭(╯^╰)╮

朱七牛叫来一个衙役,将用蜡封存过后的奏折递了过去:“交由通政使司尽快送往京城。”

“是。”

事情都解释清楚了,朱棣却还不急着走,还搁那儿分析朱七牛的用意呢。

“我好像搞明白了更多。首先,你不是白给他们草原和房屋,而是依旧用的两相置换的法子跟他们做交换,如此一来,关内某些地方的人口压力和田亩问题会得到缓冲,辽阔的草原也有了更多百姓帮忙固守,一旦敌人大军压境,这些人立刻就能成为我们的士兵,对吧七牛?”

朱七牛不置可否的笑了笑:“还有呢?”

“他们过来安家之后,只需几年时间就会彻底扎根,大明才算是真的占领了这块地盘儿,否则就是无根之木。”

“还有呢?”

“这么多牛羊马群经过几年的放牧,必然能养出更多牛羊马来,马匹到时候会成为我们的骑兵的坐骑,而牛羊会成为关内百姓的畜力、肉食,这将大大加快两地的经济交易和货币流通,对两边都有很大好处。”

“还有呢?”

“没了,想不到其它的了。”

朱七牛老神在在的说道:“其它好处还多得是呢,比如这些人过来后,可以在闲暇时来做零工,那我们建城墙的速度将大大增加。

再比如他们在草原上过上了好日子后,城墙另一边的牧民们也不是傻子,他们能不想也过一样的日子?

事实是,哪怕是鞑子,也不都是生来就恶、生来就喜欢抢劫我们,而我们也不可能把他们全部赶尽杀绝,那我们得为此牺牲多少战士啊!这不值得。”

朱棣惊呆了:“所以你是要对那些草原贵族、官员赶尽杀绝,同时还要诱惑他们的子民投靠我们,做我们的顺民?”

“嗯呐,这叫杀人又诛心!”

朱棣竖起了大拇指:“厉害了,我朱棣服了。”

朱七牛抱了抱拳:“还好还好,一般一般。”

朱七牛:o(* ̄︶ ̄*)o

……

送走朱棣后,朱七牛让人把孟毓崇喊了过来。

“事情办得怎么样了?”朱七牛问道。

孟毓崇点头:“都弄好了,那些商人都在城里候着呢。”

“他们的反响如何?”

“冠军侯你朱半城的名声在大明那是响当当的,多少百姓因你而致富啊,我一说你要带着他们挣钱,他们个个激动不已,有的都等了一两个月了,说啥也不肯走,非得等着这次的大会。”

朱七牛笑道:“那好,明天就召开大会吧,大会主题就叫做关内关外第一次经济交流大会。”

“是。”

朱七牛吩咐道:“对了,财部还得调一笔款项出来,再抽调一部分民工,我有用,这事儿也交由你去办。”

“不知大人是想?”

“哦,我想给这次在草原上牺牲的士兵、民夫们立个碑,名字就叫做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个碑越大越好,就立在太平城的城门口,碑的背面刻上他们所有人的名字,再在最上面刻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字样,我要每一个进出城的人都能看见他们,也要让他们的英灵看着每一个进出城的人。”

孟毓崇身体一震:“属下……遵命!”

“嗯,去吧,尽快交代下去,明天你再跟我一起去参加经济大会。”

“是。”

……

蓝玉覆灭哈剌章、脱因贴木儿等部族后班师、常茂追丢前元皇帝、朱七牛要迁移关内百姓填充草原等捷报与奏章几乎是同时到达京师的。

因为这些捷报和奏章是朱七牛几乎在同一时间发出的,前后也就相隔了不到两天时间。

之前的捕鱼儿海之战的捷报嘛,则早就被朱七牛派人送去京城了,就连被俘获的草原一干皇亲、勋贵、官员等都已经被皇帝处置过了,该封赏的封赏,该砍头的砍头,该安置落户的安置落户。

而皇帝既然都给太平城命名了,自然也早就收到第一座城池建成的奏报了。

随着蓝玉他们班师,初步蚕食计划的第一步算是顺利告终了,接下来无外乎就是继续建城和寻找草原主力对决。

而既然初步计划第一步顺利告终,早已在朝会上商量过好几次的对朱七牛等人的封赏也就该正式拿出个章程来了。若否,人心难定。

若是只有一个皇帝,皇帝朱标倒也可以尽快决断,但是老皇帝朱元璋还在,他就不好圣心独裁了。尽管老皇帝早就放权了,并不像清史稿里某位美其名曰十全老人的老家伙那样贪恋权势。

用一个词来形容朱标在这种大事时对太上皇的态度就是——尊重。

第202章 权术轻三表,韬铃贵五申

“常茂和蓝玉都是你母后的亲戚,七牛嘛,又有点功高震主的架势,都是你皇爷爷最忌惮的种类的臣子,此次他们立此大功,我们应当详细询问你皇爷爷的态度,你可知这是为何?”朱标自己要询问老皇帝的意思还不够,还把太子朱雄英也给拉上了,去往太上皇寝宫的路上,朱标借势点拨道。

“因为皇爷爷是个能闹腾、敢闹腾的性子,若不叫他心安,以后搞不好会生乱子?”朱雄英问道。

首节 上一节 357/5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