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第319节

事实是,前两个月辣椒就成熟了一波。

当时朱七牛他们就采收过了,该留种的留种,该炒菜用的炒菜用,该晒干的晒干,该磨成面的磨成面,该磨成酱的磨成酱。

若否,朱十牛出生那天赵兰又岂有酱香饼吃?

没有刷辣椒油的酱香饼,朱七牛认为不是酱香饼,又岂会做给亲娘吃?

只不过第一波辣椒到底产量有限,敬献大部分给皇家后,朱七牛根本没留下多少,几天就给吃完了,顶多是留了些辣椒油,用的十分节省。

“这波辣椒收获后,可就又不同了,送一批给皇家,余下的都磨成酱和辣椒面,再晒干一部分,留着以后吃。”来至菜地,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辣椒树,朱七牛有种指点江山的快感。

团团圆圆连忙应下。

然后三人就摘了一下午的辣椒。摘到后面,手都辣痛了,也还是没摘完。

转过天,朱七牛亲自赶着车进宫,专为皇家送辣椒。

得知消息,太上皇老高兴了,留了一半给皇帝分配后,直接让朱七牛把另外一半用马车送到了他跟马太上皇后住的宫殿。

当朱七牛将一箩筐一箩筐辣椒搬下车,太上皇适时出现:“呀,七牛你都搬下来了啊,咱还说来给你帮忙呢,这多不好意思啊,吃你的辣椒,还让你送上门,又让你自己卸车。”

朱七牛脸上赔笑,心中却是腹诽。

恶趣味的太上皇啊!

你就多余说这些。

搞得好像你真的要来帮忙似得。

就算你真帮忙,我也不敢让你帮忙啊。

万一闪到老腰,皇帝不得揍我啊。

抓起一把鲜红欲滴的辣椒,太上皇嘴角都要淌口水了:“妹子,这些红辣椒都给做成泡椒吧,以后慢慢吃,至于那些青的,晒干好了。”

马太上皇后道:“那可不行,红辣椒磨辣椒酱最好,炸辣椒油也少不了它,反倒是青辣椒,做泡椒比较合适。”

“行,咱妹子最是心灵手巧,你看着办吧,咱就不管了,但中午的饭桌上,咱要吃到辣椒鸡蛋泡和辣椒炒肉,多做点辣椒和姜蒜,吃的就是这个味儿。”

“知道了。”

“七牛也留下一起吃饭吧。”朱元璋又假惺惺的喊道。

看着他跟马太上皇后眉来眼去的样子,朱七牛可不想当这个电灯泡:“我就不吃了,太上皇,我还要回去摘辣椒呢。”

“行吧,那咱就不留你了。”

“嗯,臣告辞。”

……

中午时分,太上皇跟太上皇后正要吃饭呢,朱雄英兴冲冲跑了过来。

一瞧桌上,好家伙,各种辣椒做的菜,就连蘸料都是现磨红辣椒炸的辣椒油,朱雄英的口水当即就下来了。

情不自禁的,他唱起了曾听朱七牛唱过一次的歌儿。

“检测到你们的食油了!”

朱元璋:(⊙o⊙)…

马太上皇后:(⊙o⊙)…

第135章 敢叫日月换新天

朱七牛的很多设想都在影响着大明。

比如城市重建,比如财部创建,比如农水二部的创建,再比如鼓励人口生育和义务教育,各地都陆续在推行着,包括才并入大明没多久的东瀛、琉球,百姓皆拍手称快。

而作为所有政策最先试验之地的京城,是贯彻他的思想最早也最透彻的地方。

其中对大明影响最大的莫过居于八卦之中的震卦方位的工业区。

从这里运出去的各种蒸汽机、农机、虎蹲炮、热气球、特制纸张等全都在进一步改进、推动大明朝的运作与进步。

京城乃至应天府的变化与影响却也不止于此。毕竟应天府府尹余钱的能力还是有的,朱七牛还给他留了那么大一笔花都花不完的公款。

朱七牛卸任后,他来接任,照旧还是执行着朱七牛当初的八卦图设计。

时至今日,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方位要么已然完成初建,要么正在紧锣密鼓的朝着第一阶段完成而努力,其最初的预想作用也正逐步体现着。

工业区、水库、农场就不说了,其作用普通老百姓都能意识到。单说巽位林场内的花草树木,看似没多大用,也不值钱,可此次工部用来造纸的原材料多是由此而来。

有鉴于此,余钱岂能不笃定朱七牛当初的设计图乃是神来之笔?

眼见农场、林场等在大面上已经初步构成,许多百姓都闲了下来,余钱开始雇人修建朱七牛画的设计图的外沿了,即八道把整个应天府围在里面的城墙。

尽管余钱并不清楚朱七牛到底为啥要把应天府围起来。明明应天府处于各州府之中,按理说不该有外敌能打到这里来才对。

余钱那边在做新的工程,朱七牛这边也没有一直闲着。

这天,在家里逗了一会儿朱十牛后,朱七牛忽然闻见了一股臭味。

果断将弟弟丢给妹妹朱八牛,朱七牛站起身来:“我还有公事,先走了。”

朱八牛先是不解,随即也闻到了味道,想追朱七牛时,他已然跑出了大门,只能作罢,让团团去打来温水,略显生疏的给朱十牛洗起了屁屁。

出门之后,朱七牛一路骑马来到了皇宫外。

将马匹寄放好,朱七牛摇着扇子进了宫。

来至武英殿,只见皇帝正伏案批着奏折。

而在武英殿的另一个方向,书架之前,案桌之后,太子朱雄英也正批着奏折。

在其身后,杨士奇弯腰看着太子动作,面色平静,就跟监看学生做作业的老师似得。

“皇帝这是已经开始让太子上手处理朝政了啊,莫非他也想干一段时间,就去当太上皇,把事情都甩给新皇?”

心中暗暗嘀咕,朱七牛脚下可不慢,来至在了龙案一丈前。

“臣朱秉文见过皇上。”

朱标放下笔,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又给一旁的太监示意了一下,太监立刻去给朱七牛也搬了一个凳子过来,还贴心的给他倒了一杯凉茶。

“七牛你这次过来有什么事吗?”朱标含笑问道。

“估计皇上已经知道了吧?臣曾跟财部同僚说过,大明的钱币制度略有些混乱和不足,尤其是小面额的钱币,找零麻烦,空子很大。”

“嗯,此事朕确实收到了一些风声,官场和民间也多有人议论。这么说来,你是已经设计好你要搞的那个什么银钱、金钱了?”

“确切地说,臣觉得它们不该叫银钱或金钱,因为银钱、金钱都代指钱,叫它们金子、银子也行,称呼上容易张冠李戴。”

“那你准备?”

“臣预想的一切铜钱、宝钞、金、银都统称为钱,但又有币与钞之分,比如金币、银币、金钞、银钞。”

“你详细说说看。”

朱七牛端起茶杯润了润嗓子,随即开始了长篇大论。

“过去的人穷怕了,尤其是农民,最喜欢攒粮食、布匹、盐巴等,有时候舍不得吃舍不得用,放坏了的也不是没有。

臣觉得这样并不是什么好现象,试问若是粮食、布匹、盐巴等随处可买,随时可买,物美价廉,谁又会没事去囤这些?

若是大明要真正强盛起来,解决小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是头等大事,百姓幸福了,自然归心,则外国难以渗入、收买。

若战事起,百姓为了保住自己的国家,必然全民皆兵,甚至不需要动员。因为他们很清楚,换了一个国家,换了一个皇帝或一批官员,他们再也过不回那么好的日子了。

而在臣的预想中,如果百姓不是一石一石的买粮食,而是几十斤几十斤甚至几斤几两的买,则现有的钱币很难去计算售价。

换言之,现有的铜钱之下还需要更小的币种。

臣建议可以将其命名为角,面额分别为一角、二角、五角,而现有的当一的铜钱,则等于十角,因其圆滚滚的,臣建议将其命名为一圆。

同理,当十、当五、当三、当二的铜钱又大又重,并不适合携带,出远门跟背着块石头似得,可以将其做的比一圆铜钱依次略大一些,也不需要分这么多面额,只需分别为两圆、五圆和十圆即可。

既然有了银币和金币,铜钱再叫铜钱就不合适了,不如改叫铜币。

即,铜币共七个面额,分别是一角、两角、五角、一圆、两圆、五圆、十圆。

再往上就是银币了,大明市面上一两银子现在可兑一千二百枚当一的铜钱,即一两银子基本等于一千二百圆。

根据臣的仔细换算,一两银子的重量大概是一枚当一铜钱的十倍,也就是说,一枚铜钱重量的银币大概相当于一百二十圆,若是将其略微减轻,基本可以等同于一百圆。

一百圆的银币的购买力已然不小了,买一般的米面能买二三十斤,足够日常流通,但在大型买卖中依旧稍显不足,所以臣建议银币再加一个面额,即二百圆的面额。

而大明金价在洪武初年时为银价的四倍,随着东瀛被拿下,大明白银储量暴增,金价也就略有上浮,大概是银价的五倍。

那么,与一百圆银币同重量的金币的面额,也就可以定为五百圆了,为防止将来用钱的地方更多,面额可以再做大些,那就再加个一千圆面额的金币好了。

综上所述,银币和金币各有两个面额,分别为一百圆、二百圆、五百圆和一千圆。

如此一来,无论怎样加减,找零都不会存在问题,百姓、尤其是做小生意的百姓,也无需带着剪子和秤随时绞银子称重。”

第136章 大丈夫至此足矣

说完,朱七牛从袖子里掏出了两张图纸。

确认一番后,朱七牛收起了其中一张,将另一张递给了一旁的太监。

太监接过,送到了皇帝手里。

朱标展开一瞧,只见图纸上画的是二十二个圆形图案。

这些图案两两一对,朱标轻易便断定每两两一对的图案为正反两面。

第一对圆形图案为铜黄色,正面为一个简易笔画的雄姿英发的少年。少年骑在马上,手中握着长剑,衣衫飘飘,端的是风流倜傥。

虽然看不太清楚脸,但作为父亲,朱标还是一眼认出了这上面的人正是太子朱雄英。

而反面图案的正中间写着‘一角’二字,底下转圈写着一行小字——建文四年制。

朱标似笑非笑的抬头看向朱七牛:“把雄英的画像画在钱上,这是什么意思?”

“好让大明百姓耳濡目染,从小就知道谁是他们未来的领导和守护神。”

朱标不置可否的点点头,继续看第二幅图案。

这幅图案也是铜黄色,画的也是朱雄英,不同的是背面的大字变成了‘两角’。

虽然都是画的朱雄英,但这幅图的画像不是马上图,而是读书图。

画中的朱雄英作秀才打扮,伏在案桌之上,手中提笔,似乎正在写字。

再看五角的图,大差不离,正面还是朱雄英。

不过这次只有一个头,眉眼、嘴角、鼻子等都十分清晰可见,比那些通缉犯人的文书上的画像还要相像。

继续往下看,这次是一圆的图。

背面嘛,还是那个样子,不过图却换成了常皇后。

图中的她容貌端庄,手拿团扇,端的是母仪天下,令人尊敬。

“画的倒是挺美。”朱标道。

“主要是皇后长得好看。”朱七牛顺势拍起了马屁。

要是换了其他臣子这样评价自己的皇后,朱标一准让人拉出去砍了。但朱七牛这样说,他却全不怪罪,反而有些自傲:“那是,也不看看是谁的皇后。”

首节 上一节 319/5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