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第151节

合着你是拿着皇帝的玉玺,用玉玺威胁他答应这事儿呢?

你们爷孙可真会玩儿。

朱七牛旁边的老头也看直了眼睛,随即意识到了什么,连忙低下了头,假装没看见。

朱七牛看了老头一眼。

嘿,你可真是个机灵鬼。

朱七牛其实想岔了,这天底下哪有人威胁得了洪武大帝朱元璋?

如果他自愿被威胁,那又是另一种情况了。

这一次,朱元璋便是自愿被威胁。

毕竟朱雄英可是他唯一的儿子生下来的唯一的孙子啊!

当然了,其他儿子也是儿子,其他孙子也是孙子。

懂的都懂。

事实上,朱雄英这么小,根本就不会偷东西,更不会藏东西。

之前他偷摸摸来到武英殿偷玉玺,还把玉玺放在了袖子里,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殊不知朱元璋当时就在窗子外面站着,但他全程没说话,事后也假装不知。

之所以故作不知,陪着太孙演戏,还答应了给朱七牛封官,全是因为皇帝在培养孙子而已。

在朱元璋看来,百姓必须守规矩,官员更得守规矩,不然不好管理,而皇帝则不然,一个守规矩的皇帝必然会被百官玩死,而没了皇帝的庇护,百官势必更加猖狂,进而玩弄百姓,甚至把江山都给玩没了。

因此,这世上独一无二的皇帝必须有独一无二的想法,必须有异于常人的手段,若是非要达成某种目的,而又无法用正规手段达到,那偷或者抢也不是不行。

虽然太孙手段稚嫩,但想法还是可以的,而且目的很明确,为的也是义气,朱元璋简直不要太喜欢孙儿这样哦,他甚至都想亲自帮着出谋划策了。

也不止是这次,以后碰到这种事儿,朱元璋还打算这么干,就是要把太孙的行事作风给养出来,省的将来被官员欺负。

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朱元璋对那老头说:“戴太医,这小子就是朱七牛了,以后咱就把他交给你了,这小子的二爷爷是个采药郎,教了他不少药理,之前发现有人下药暗害太子妃的就是他,你看着教他一些医术也行,不教也行,都随你。”

戴思恭含笑点头:“微臣明白了,那微臣这就带他回太医院先安顿一番?”

“好。”

朱雄英冲着朱七牛挥了挥手:“七牛再见,明天中午下学了我就去找你玩儿,到时候我给你带午饭,你不用自己带。”

“谢太孙。”

……

跟着戴太医七拐八弯走了一段路,太医院便到了,果真离皇帝这一家子的主要活动区域近的很。

带着朱七牛来到太医院的左一跨院,戴思恭指了指位于东边的一间房子:“这里就是你的公房了,虽然说给人看病不指望你,你也可以随便带些书墨之类的东西进来,没人会去管你,但这里毕竟是官署,不是大街上,你切记不要惹出事儿来,不要吵吵闹闹影响别人,要是你一不注意把房子给点了,把我们这些老头都给烧死了,皇帝也饶不了你。”

朱七牛‘哦’了一声:“大人放心,我也很怕死的,之前参加乡试,我经常会担心旁边的考生不小心引发火灾把我给烧死呢。”

第96章 伴君如伴虎,刻刻要当心

戴思恭哈哈一笑:“你心里有数就好,走,跟我去我的公房,我也给你一本《本草》,你拿回去先背着,听说你记忆超群,近乎过目不忘,你尽快早点把本草记熟吧。”

朱七牛看过那么多书,见识还是不错的,知道《本草》乃是《神农本草经》,因古有神农尝百草而得名,成书于汉代,为后人假托神农之名而作。

“大人这是准备教我医术了?”朱七牛问道。

“是啊。”

“可是皇爷不是说你想教就教吗?”

“对啊,我这不就是想教吗?不然我为何要给你本草呢。”

朱七牛点了点头,你说得好有道理。

可是我总觉得哪里不对。

娘亲说过,教坏了徒弟就饿死了师傅,所以自家的臭豆腐制作手艺一直没有外流,其他那些但凡是有手艺的百姓,也都不乐意把手艺教给别人,哪怕是女儿女婿都不行,一般只传给儿子,你咋就这么大方?

皇爷明明都说了,想不教就不教。而且当官不就是要宁可不做,千万别错,少做少错,多做多错吗?你咋这么上赶着?

疑惑归疑惑,朱七牛还是跟着进屋拿了本本草,然后回到了自己的公房。

说是公房,其实就是一小房间,房间里有桌椅板凳和书架,桌子上有茶壶茶杯,其它的就什么都没了,应该是提前被人清理了出去。

朱七牛在桌子上摸了一把,再一看手,干干净净,一点灰都没有。

“应该是不久前才有人打扫过。”

朱七牛将桌边的窗子推开了,将本草摊在了桌子上,一页一页翻看起来。

朱七牛来的匆忙,啥都没带,第一天当官,他也不好马上离开,只好先看看这书了。

看着看着,朱七牛便入迷了。

倒不是说这书有多好看,毕竟书上面只是记着一味味药材的药性、药效等等,真论起来还挺无趣的。

主要是朱七牛似乎天生喜欢看书,所以哪怕是这种医书,照样能手不释卷。

而且他发现这上面许多药的药性啊、药效啊,自己根本就一清二楚,都是二爷爷朱狮教的。

如此这般,朱七牛翻看的速度自然不慢,而且又记下了许多新的药草。

窗外,戴思恭静静看着朱七牛用功,暗暗点了点头。

“不愧是七岁举人啊,这股钻研劲儿却是比大多数人强得多。”

“而且看样子这小子也蛮灵性,说不定把脉也能很快开窍,还真有做名医的潜质。”

戴思聪摸了摸胡须:“科举入仕固然好,可就算是状元又能怎么样?大明就算只有二百年国运,状元也该有大几十人了,可名医就不同了,一百年也未必能出一个,就算是状元,说不定还要死在名医手里呢。”

“而且当官未免危险,当一个厉害的大夫则不同,就算是皇帝也舍不得杀啊,看来老夫有必要引导一下,看看能不能把他从宋濂手里挖过来。”

“估计皇帝也是有这个心思在的,这小子还以为皇帝说的是真话呢,皇帝不过是不好意思明着说,所以给老夫暗示罢了,不然也不会刻意跟我说他懂得一些药理,还救了太子妃。”

“若他没这个心思,干嘛不叫主管的太医院使来安顿你,而是找了我这个只负责看病的御医?”

戴思恭转念一想,更明白皇帝的意思了。

“或许皇帝还是希望朱七牛能当一个名臣,但若是这个名臣能再会一手医术的话,就算皇帝有生之年用不到,以后太子和太孙也能用到,关键时候搞不好能救他们的命。”

“毕竟之前就有太医暗害太子妃了,让朱七牛这个将来可能的名臣也成为了大夫,便相当于多了层保障,咱们这位皇爷可是最擅长制衡了。”

“这样看来,皇帝应该不是临时起意让他来太医院,搞不好从他说出太子妃的药不对时,皇帝就有这想法了。”

“太孙满以为是他算计了皇帝,殊不知皇帝就等着他俩上钩了,哈哈哈。”

……

朱七牛在太医院里钻研本草,心境十分平静,却不知因为他的任命,大明官场都震了三震。

消息很快传开,直接引得无数官员议论纷纷。

“皇帝对他还真是好啊,七岁就让他做官了。”

“按理说举人倒是也能做官,何况他还是个解元,可是他才七岁,将来前途无量,干嘛不让他继续科举?”

“李大人有所不知吧,皇帝说了,朱七牛可以一边做官一边科举,哪怕是把四书五经拿去太医院看也没事,等明年春闱,皇帝会给他一个月的休沐,让他安心科考。”

“还能这样?六年前本官同样是以举人之身做官,就没有这么好运,不然本官高低也得一边做官一边科举,争取考个进士。”

“就算要做官,不能做个别的什么官吗?怎么安排进太医院了?这种地方可不是会写文章、会背四书五经就行的。”

“张大人你想多了,皇帝只是安排他一个官职,具体是什么官职根本不重要,你不会以为他这个太医真的要去给皇帝他们请脉吧?朱七牛哪有这个能耐啊。”

“我听说这是太孙的主意,为的是让朱七牛离皇宫更近一些,方便他们俩一起玩儿。”

“大家可不要小瞧了朱七牛,听说太子妃当初被人故意给错了药,就是他察觉出来的,我还听说他二爷爷是个采药郎,懂一些药理,没准这小子真能学出来。”

“你的意思是……?”

“这还不容易想明白吗?学医跟读书一样,都是最好从小就开始,朱七牛才七岁,又懂得药理,只要他用功,将来兴许真能成为一代名医。莫忘了,太医院里的戴思恭可是深受皇帝器重,以他的本事,只要肯教,朱七牛的医术指定差不到哪儿去。”

“我咋觉得这是皇帝故意安排的?试想一下,朱七牛若是懂医术,以他跟皇家的关系,就算有人能买通太医,也别想给皇帝他们用错药或是下毒,他准能一眼看出来。”

“这么说的话,若是有人想从下毒或用药这方面来害皇家,得先除掉朱七牛喽?那他不就成了皇帝家的门神了吗?”

第97章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朱七牛一直看书到中午,感到肚子饿了,这才合上书本。

来到公房门口往外瞧,正瞧见戴思恭闲庭信步的朝外走去。

“大人,我肚子饿了,请问太医院管饭吗?”朱七牛连忙喊了一句。

戴思恭拍了拍脑袋:“光想着医案,居然把你给忘了,你跟我来吧,我带你去吃饭。”

“谢大人。”

朱七牛乖巧跟上,和戴思恭一起来到了太医院饭堂。

这会儿饭堂里已经有不少官员在吃饭了,多是些太医,还有一些负责其它事务的官员。

太医院当然不止有太医,就好像国子监里不止有先生一样。

见到朱七牛跟在戴思恭后面进来,官员们都不禁打量起了他,心中各有想法。

“呐,就是这里了,想吃什么自己选。”将朱七牛带到一个长桌前,戴思恭笑道。

朱七牛仰头看了看长桌,完全看不见上面有什么,踮起脚来趴着桌边,这才勉强瞧见长桌上有五个大盆和一摞盘子,至于大盆里有啥,还是看不见。

戴思恭苦笑:“忘了你还是个孩子。”

拿起一个盘子,戴思恭麻利的从大盆里舀起了东西,接着便把盘子放在了一个饭桌上:“自己过来吃吧。”

朱七牛爬上凳子一瞧,盘子里装着一坨米饭和四种菜,四菜分别是凉拌黄瓜、清炒白菜、油炸豆腐和炖鸡肉。

整体来说这些菜是偏素的,但香味还是很浓郁的,可见太医院的厨子的水平很高,强过国子监、鸿胪寺等官衙的厨子。

至于菜素嘛,朱七牛倒也能理解。

谁叫这里是太医院呢,吃饭的都是顶尖的大夫。而大夫嘛,都是很懂得调理身体的,大荤大油肯定是尽量不吃的,饭菜必然以清淡为主。

朱七牛也不客气,拿起筷子就吃了起来。

“这里的厨子手艺真好,饭菜做的不比外面的大酒楼差了。”饱餐一顿后,朱七牛拍了拍小肚子,夸赞起来。

戴思恭笑道:“这都是皇爷体恤我们这些太医院的官员。”

另一个太医搭话道:“戴老说的一点不错,咱们做太医的,无不是杏林之中顶尖的那一批,虽然官位不高,但位置很重要,所以俸禄、饮食等都是相当不错的。像戴老,就因为常年服侍宫中,劳苦功高,不仅被皇爷赏了飞鱼服,还赐了大宅子。”

“哦?能让小气的皇帝这么大方?看来这位戴大人真的不是一般大夫啊!”朱七牛暗暗想着。

“杏林?这个我知道,三国时期的华佗跟张仲景就都是杏林高手。《神仙传》中有言,董奉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此后医家无不敬仰,于是皆以杏林中人自居。”憨厚一笑,朱七牛回应道。

戴思恭抚须笑问:“你倒是博学,连神仙传都看过,那我问你,董奉明明都说不要钱了,被医好的病人为何还要栽种杏树当药费?”

“这个可难不倒我,我三岁的时候我二爷爷就教过我了,杏树一身都是宝,杏皮、杏叶、杏仁、杏花等皆可入药,搭配不同药材能有不同的药效,杏子能吃也能入药,做成的杏脯更是冬天里的好东西,可以说一身都是宝,而古今名家,一般都有自己擅长的病证和惯用的药材,我估计董奉应该就是比较善用杏树吧。”

戴思恭和那位搭话的太医皆是大点其头。

“不愧是七岁举人,通透啊。”

“虽然你以前没专门学过医,但你二爷爷也算是给你起了一层地基,假以时日,你必可成一代名医。”

先夸赞的那位太医不解的看着戴思恭:“戴老,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朱七牛?要成一代名医?”

首节 上一节 151/5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