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第149节

“走,七牛,咱们回去,先洗个澡,再好好吃一顿。”赵兰又道。

朱七牛连连点头,喊上小胖跟齐德,一行人直奔朱家。

数日后,本次应天府乡试的结果终于出来了。

朱七牛不仅中了举人功名,而且再次名列榜首!

乡试的榜首可就不叫乡案首了,而是叫做解元,第二名则叫做亚元,第三第四第五叫做经魁,第六名叫做亚魁。

对于这个结果,朱七牛他们更多的还是觉得理所当然,只有少部分激动惊喜的情绪。

因为他们在考完的第二天就去找宋濂对答案了,看过朱七牛的答案后,宋濂认为朱七牛中解元的几率极高,最起码也是个前三。

果然,宋濂不愧是大明许多读书人的祖师爷,他的论断几乎等同于最终结果。

乡试的第二场分别考的是作文、拟招、上表以及五经默写,第三场则考的是时事策论,宋濂对朱七牛的答案比较推崇,并认为齐德的答卷并不在朱七牛之下。

但是,齐德毕竟是成年人,狭小的考室对他影响不小,考完之后他的整个精神也比朱七牛萎靡的多,字可能没有朱七牛写得好,甚至有可能有错别字。

故而宋濂虽然认为齐德也能进前三,但很可能会排在朱七牛后面。

齐德也果然拿了个第二名的成绩,仅次于朱七牛。

第92章 主人有酒欢今夕

乡试的规格格外的高,因为中了举人就有可能做官。

而每三年一次的乡试的举人名额也才一千多个而已。

换言之,大明所有考试的秀才里,每三年只会出一千多个举人。

看起来好像也不少。

实则少的很。

大明可是有十多个布政使司的,再加上京城,平均一个地方才能分到几十个到一百个不等的名额。

再平均到每年,差不多是每个地方一年才出十几个甚至几个举人而已。

朱七牛他们这一届参加乡试的秀才可不仅仅是之前院试的那些秀才,还有之前几批甚至十多年的老秀才,加在一起人数还是非常多的,却只取了几十人为举人,莫说是考中解元,但凡能中举,已经打败了大明九成九的学子。

像这样的喜事,但凡考中的,谁家还不摆上几桌宴席,邀请亲朋好友前来相聚呢?

朱七牛家也不能免俗。

朱四虎跟赵兰甚至特别想办一场这样的宴席。

一来,这种光宗耀祖的事儿,他们恨不得让全天下都知道。

二来,朱七牛之前连考连过县试、府试、院试都没有大肆庆祝,也就是得到天下第一神童匾额时摆了宴席,但请的人也不多,如今过了乡试,有了做官资格,再不好好庆祝一番也说不过去了,亲朋好友难免心里有意见。

这种事儿就挺敏感的。请人家来,人家难免得随礼,而随礼这种事儿,许多人都不乐意,尤其是没什么钱的人。

可若是不请,人家心里也会琢磨是不是看不起他们,若是逢上这种大事都不呼朋唤友,人家更会觉得是不是嫌弃他们了,不想再与之来往。

所谓人情往来,大抵如此,有时候真就不能较真,得过且过比较好,否则都不够生气的。

既然准备庆祝一番,除诸葛明、齐德、刘才、张英等后来认识的朋友,大河村的父老乡亲也不能落下,再有就是黄月英那里。

至于宋濂家,那更不用说,请帖得早早的送去。人家可是七牛的先生来的,没有他,七牛现在指不定还在溧水那个小宅子里蹉跎呢。

朱七牛倒是还想请雄英,因为他是自己除了黄月英外最好的朋友,比齐德、诸葛明他们还要要好。

可是朱雄英身份尊贵,轻易也出不了宫,万一发生危险就不好了,所以最终朱七牛也没给雄英发请柬。

大河村那边的乡里乡亲则没必要发请柬,托朱大虎回去吆喝一声就行。

倒不是不尊重他们,主要是大河村认识字的人根本就不多,发请柬倒有点挑衅和侮辱的意思了。反正也都是乡里乡亲,吆喝一声还显得亲近。

当然,大河村一些特殊人士还是要请柬的,比如朱七牛曾经的私塾先生李先生。

朱七牛也没忘了溧水县县学的萧先生。

至于国子监的几个五经博士嘛,一来朱七牛跟他们不熟,二来他们虽然官位不高,但地位很高,都是清流中的榜样,若是非要请他们,倒显得有点巴结了。

朱七牛问过宋濂的意思后,最终没给他们发请柬。

乡试成绩公布的第七天,前来祝贺的人陆陆续续都来了,朱七牛的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外公外婆、舅舅舅妈等则提前过来了,就住在朱家。

大河村的那些乡亲们则被安排住进了客栈。为此,朱四虎特意包下了一座客栈。

抱着各种各样的心思,大河村的乡里乡亲们几乎是全家出动,除了一些实在不宜出远门的老人和孩子,其他人几乎都来了,就差把家里的狗也牵来了。

最终的结果嘛,倒也热闹!

若否,单以朱家目前的一些朋友、人脉,连两桌子宴席都凑不起来,那就多少有些单调和寒碜了。

正式的喜宴定在了乡试成绩公布后的第十天。

在此之前,大河村的乡亲们自然是要去朱家如今的宅子瞧一瞧的,然后他们就都被震惊到了,叽叽喳喳的各种夸赞、恭维,或是忍不住说酸话。

用朱七牛这段时间开始看的一本话本里的故事来总结的话就是——刘姥姥进大观园。

乡亲的反应,可是让朱象跟朱刘氏长脸了,朱四虎跟赵兰则激动归激动,心里也不免有些感叹和迷茫。

唉,若不是七牛能干,咱们家的人未见得有村里人有见识呢!

曾几何时,村长家的孩子吃鱼吃肉,我们家的八个牛崽只能跟在后面眼馋,口水都要淌出二里地。

如今我们的生活倒是烈火烹油,繁花似锦,过得挺好,可单是一场乡试就如此艰难,后面还有会试、殿试,就算是七牛中了进士,当了官儿,也只会更加危险。

我们家之前都没见过周安,便差点被他害得家破人亡,官场之上以后又怎么可能少得了这种事?

难搞啊!

……

诸葛明、张英、齐德他们是在宴席当天才过来的,身后跟着闷闷不乐的小胖赵宝。

前三场童试,赵宝虽说是一路考了过来,可名次并不高,有时还吊车尾,到了乡试考场上,竞争要残酷得多,他的才华终究有限,最终并未考中,落榜了。

虽然比起曾经的同窗张英、刘才,小胖还是高了一筹,是秀才功名。可这次朱七牛、齐德、小胖一起参加乡试,唯有他落榜,心情可想而知是难以美丽的。

家里人倒也没有怪罪他,还一直在安慰。确实,他也还年轻,连二十岁都不到,他也不是想不明白,也不是不懂得宽慰自己,但就是……开心不起来。

尤其是在朱七牛的中举庆祝宴上。

张英、刘才、齐德都看出了小胖的郁闷,但谁也没提科考的事情,也没刻意去安慰,只是一直围着他说着些笑话,试图让他开心起来。

好友的良苦用心给了小胖力量,表弟朱七牛考中解元也确实让他比较受鼓舞,比较高兴。一来二去的,他也终于露出了笑脸,打定主意三年后再战一场。

第93章 嗟余听鼓应官去

众嘉宾就位后,宴席这便开始了。

朱家这场宴席不是在外面办的,而是在自家办的。

倒不是为了省钱,主要是大河村以前办宴席都是这么搞得。谁家若是有事,哪怕平时经常拌嘴闹矛盾,只要不是太大仇怨,乡里乡亲也都会扛着桌子椅子来帮忙,男的负责把桌子凳子摆的美观,女的负责择菜做菜。

赵兰原是打算直接在外面酒楼摆宴席,但架不住妯娌、嫂子和村里妇女们的劝告,最终也只好带着一帮妯娌上街买菜,让她们和村里的妇女们帮着做菜了。

最后做出来的菜品嘛,虽然不如酒楼里精致,但都是大鱼大肉,绝对实惠,味道也不差,村里人最爱吃这种了。

宋濂、齐德他们平时基本不可能吃到这种宴席,倒也觉得有趣。

席间,朱七牛在赵兰的授意下,专门向宋濂、李先生、萧先生各敬了一杯酒,感谢他们的教导。

三位先生都十分开心,笑着接过酒水,一饮而尽。

朱七牛也陪着喝了三杯蜂蜜水,甜滋滋。

(*^▽^*)

更多时候则是大家互相推杯换盏,笑语连连。

小孩子则更关注好吃的,这个扯一个鸡腿,哪个啃一块排骨,照样笑语连连。

言谈之间,大河村的乡亲们不免感叹几句老朱家如今发达了,不仅出了举人,也有钱了,还住着这么大的宅子,都快赶上黄家了。

黄育才家几代都有人做官,虽然并没有一个人做到高官,但在大河村已然是权贵至极了,也是村里人已知的混的最好的家族,往往会被拿来比较,成为衡量标杆。

坐在朱七牛旁边的黄月英小口吃着东西,静静倾听,笑而不语。

……

宴席过后,宋濂等告辞离开。

转过天,大河村的诸位也都陆续回去了。

如今正是八月末,虽然不是最农忙的时候,但乡亲们家家都有不少活儿等着呢,借着这次机会来京城长长见识,住两天也就算了,留得再久,大家心里都发慌。

农民就是这样,家底薄,抗风险能力低,所以一有时间就闲不住,总想多攒点家底。

为了接送大家伙,朱四虎给了朱大虎一笔钱,让他的车马行专程派了不少车马,就这都不够用,朱四虎还额外从京城找了车马行去接送,路费花了不老少。

乡亲们来了当然都随了礼,但属实不多,加起来都不够路费的,朱七牛家自然别提靠着随礼赚钱了。

但老朱家依旧甘之若饴,毕竟都是同村嘛,难得聚一次。

乡亲们心里有数,都说老朱家的人仗义朴实,说朱四虎到了京城也没忘本,心里有乡亲们。

朱二虎和朱三虎一家也跟着乡亲们一起回了溧水县。他们主要是不放心臭豆腐铺子的生意,着急回去看铺子。

朱大虎也一起回了。这次出来好几天,他也不太放心车马行的生意。

朱七牛的外公外婆和舅舅舅妈也是一样,都不舍得把时间花在玩儿上,急着回去重新把豆腐铺子开张,连同已经在朱七牛家住了好些天的小胖、小胖媳妇儿和儿子一起回去了。

送别亲戚的时候,朱七牛他们又是难免感伤。

可以说亲戚们来的时候他们有多高兴,如今就有多难过。

这也是宋先生反复强调过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吧?

倒是朱七牛的爷爷奶奶和大伯母以及其他六个牛崽都没急着走。

他们几个都属于没什么事儿的人,多玩几天也无妨。

朱七牛他们乐得如此。

唯一有些困扰的就是团团跟圆圆。

朱大牛、朱二牛、朱三牛虽然都才十二三岁,还没到成亲的年纪,但多少有些情窦初开,对男女之事依稀有了些模糊的认知,已经跟幼童有了很大区别。

若是以前,他们最多想着吃吃喝喝、玩玩闹闹,如今却跟四五六七八牛有些玩不到一起了,哪怕四牛其实只比三牛和二牛小一岁。

他们倒更愿意跟在团团圆圆的屁股后面转,也不用特意做什么,能被二女多看一眼,或是跟她们搭一句话,就够他们三个高兴老半天了,晚上睡觉都能呵呵笑。

为此,朱家睡神朱二牛每天的睡觉时间都缩短了不少,一天竟然只睡六个时辰了。

团团圆圆毕竟大几岁,又是做丫鬟的,以前在常家时,专门受过这方面的嬷嬷的教导,见他们三兄弟这样,又好笑又羞涩,又有些嫌弃和烦躁。

朱家的男人朱象、朱狮跟朱四虎马马虎虎的,根本没意识到这些,朱刘氏、小朱刘氏和赵兰却心里门清的很。

“大嫂,看样子真的该考虑给这兄弟三个说个媳妇儿了。”

“是啊,过几天我就带六个小牛崽子回老家,到时候我来张罗,四牛嘛……估计也快了,到时候一起给他说个亲。”

“这样最好了。”

……

首节 上一节 149/5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