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第120节

朱元璋点了点头:“那些官儿若是能明白这张卷子的个中道理,也不至于至今寂寂无名,只能在府试里当个考官。”

“所以皇上的意思是……。”

朱元璋道:“就按你排的这个名次来吧。”

“是。”

朱元璋这才伸手撕开了他认定的第一名的答卷上糊名的纸。

“哈?又是朱七牛?”一看糊名纸下那熟悉的名字,朱元璋乐了:“我说怎么看着有点熟悉呢,这神似话本的文风,可不就是那小子的吗?”

黄育才愣了一下:“皇上是说这份卷子也是朱七牛的?”

朱元璋将一沓卷子全都递给了太监:“拿去给黄大人看看吧。”

“是。”

黄育才接过卷子,连忙看向那张被撕开糊名纸的答卷,心中又惊又喜:“不想朱七牛如此年幼,居然懂得这些道理,而他府试第一场名列第三,府试第二场名列第一,汇总一下的话,这次的府案首非他莫属了。”

朱元璋对这个结果其实也蛮意外:“宋濂并未教他这些,但这小子估计是自己瞎捉摸了一下,这才写了这份卷子。咱今天算是彻底明白什么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了,就算他啥也不懂,看的书多了,东拼西凑也能写的似是而非,这小子算是初步养出来了,将来前途无量啊。”

黄育才虽然知道朱七牛抄写过全套三国演义,但并不知道那书其实是朱七牛‘写’得,更不知道朱七牛还‘写’过封神演义和三国演义闲篇,因此不太能听懂这句话。

但他还是附和的笑了笑,又听朱元璋道:“把他第三场答卷的原卷送来,咱要一起收着,将来传给后代儿孙看,还有倒数第二张卷子,也把原卷一起送来。”

“是。”

黄育才眼中精光一闪,自作主张将倒数第二张卷子的糊名纸也给撕了:“皇上,这张卷子是一个叫齐德的人写的。”

朱元璋暗道:“齐德?似乎跟朱七牛一起来考试的四人中就有一个叫齐德的,莫非是他?这小子倒也有才,将来或许能成为标儿的左膀右臂。”

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朱元璋朝着一旁角落的一个太监使了个眼色,太监立刻退下,去找毛镶了。

少倾,黄育才早已不在武英殿,那太监拿着一个信封回来了。

朱元璋接过信封,拆开火漆,从里面取出几张信纸来。

——齐德,溧水县人,幼好读书,家贫,为人古板仗义,有古君子之风……。

看完齐德的全部情报,朱元璋对他越发满意。

“有古君子之风嘛,倒是和咱的标儿十分相合,等他考中秀才,也让他进入国子监读书吧。”

第40章 人情通达即文章

府试第三场排名定下,就该公布本场榜单了。

比起这个,整个府试的最终榜单更加引人注意。

两张榜单一贴出来,立刻引起了无数人围观。

本次应天府府试仅仅过了十五个人而已,比例那是相当的低,看过榜单后,没考试的人只是觉得热闹、有趣或羡慕,没考过的则要么欲哭无泪,要么摇头叹息,要么干脆痛哭流涕。

下一次府试时,这些没考过的学子中或许还有许多人会来接着考,有的人则永远不会再来,或灰心丧气,或年纪太大,或因无钱科举而不得不放弃,或寄情山水,从此看淡功名。

正如那首词里写的那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照例,常家还是派了家丁过来看榜,并且这次的家丁还把最终榜单给抄下了,一式两份,一份给了常茂,一份给了朱七牛。

常茂要这榜单,自然是为了留意其中学子。这都是名门大族的习惯了,就算现在没用,将来或许也有用的上的一天。

接过榜单,朱七牛从下往上瞧,第一个看到的名字就是赵宝。

“呀,我表哥也考中了,这下我外公外婆和舅舅舅妈该老高兴了,他之后还要娶媳妇儿,双喜临门啊!”

丫鬟甲掩嘴轻笑:“你还知道娶媳妇儿呢?”

朱七牛憨厚一笑:“当然,我娘说了,娶媳妇儿就是以后都可以和媳妇儿睡了,还能生娃。”

“咯咯咯,你可真可爱。”

朱七牛笑了笑,继续往上瞧,直到看到第二名时,才又见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齐德,第二名,厉害呀!”

再看第一名——朱七牛。

朱七牛瞪大了眼睛:“呀,我也中了,府案首啊,看来我爷爷奶奶和爹娘也能高兴一下了。”

丫鬟甲和丫鬟乙闻言,连忙向他道喜。

朱七牛记得之前得到天下第一神童牌匾时,道喜的人都拿了爹娘的喜钱,于是把手伸进小挎包里掏啊掏,掏啊掏,最终掏出了两锭二两的银子。

将银子递给两个丫鬟,朱七牛笑道:“呐,同喜同喜。”

两个丫鬟又是‘咯咯’一笑,麻利的将银子收了起来。

“这可是县试府试两案首的喜钱,我可得收好了,将来寄回去给我家读书的侄子,兴许将来他也能连中二元。”

“我可没你这么大方,我打算自己留着,将来给我儿子。”

“小浪蹄子,想成亲了?”

“你才小,我只是浪而已。”

“咦。”

朱七牛外头看着她俩:“你俩在说啥呀,解释给我听听呗。”

“咳咳,小孩子不能听。”

“对对对。”

朱七牛:(⊙o⊙)…

三人正闲聊着,常茂来到了朱七牛住的房间。

“小案首,恭喜啊。”

朱七牛嘿嘿一笑,从兜里又掏出了一锭银子:“呐,郑国公,同喜。”

常茂哈哈大笑:“你小子还挺懂事,知道给喜钱,宫里的太监和宫女就喜欢你这种的。”

朱七牛不解:“这是何意啊?”

“收拾一下,跟我去门口吧,皇帝准你入宫了,我先派人用马车送你到宫门口,自有人接你进去。”

“可以见到雄英了吗?太好了,我没有要收拾的,就这一个挎包是我的东西而已,咱们这就走吧。”

“别急,忘了我说的太监宫女的事儿了?”

“啊?国公爷的意思是?”

“见人就用银子当喜钱可不好,我让账房那边给你准备了一些铜钱,进宫后要有人给你道喜,你就给他们五枚、十枚铜钱就好,你是个孩子,没人会跟你计较钱多钱少的。”

“明白了。”

常茂一把拉住了跟个燕子似得就要往外冲的朱七牛:“慢走,我还有事儿要叮嘱你。”

“啥?”

“太孙学业日重,不可能再像小时候那样疯玩儿了,你自己长点心,玩儿两天就出宫吧,免得皇爷不高兴。”

朱七牛‘哦’了一声,有些不高兴:“我知道了,我会尽早回溧水。”

“嗯,那咱们走吧。”

“是。”

……

要不说听人劝吃饱饭呢,老朱派来接朱七牛的太监宫女们果然一上来就开始给朱七牛道喜,说的话特别好听,朱七牛可喜欢这里了。

于是乎,朱七牛从挎包里拿出一大包铜钱,一人分了他们一些。

之后朱七牛一路走过,但凡遇到的太监宫女,基本上都会被领他去春和宫的太监宫女告知此事,那些宫女太监老贼了,只要不是在忙的,全都来凑热闹了,朱七牛便也给他们分了一些。

分到最后,好家伙,几百枚铜钱愣是全给分完了。

朱七牛不由得庆幸,还好有常茂国公啊,不然自己带的那点银子都不够分的,就算一人给一个,也给不了几个人。

他这里铜钱分完了,太监宫女们似乎也能猜到似得,再没有人过来说好话了,春和宫也赫然在望。

和每一次过来时一样,朱七牛刚一进入太子宫范围,立刻就瞧见了翘首以盼的朱雄英。

比起上次见面,太孙长高了一些,朱七牛亦然,一看见他,朱雄英立刻跑了过来。

“七牛,你可算来了。”

朱七牛没急着跟太孙行礼,待好友过来,二人先抱在一起转着圈跳了几下,这才拱手准备行礼。

朱雄英看也不看,一把拉住他的手,扯着他就要去见太子妃。

朱七牛索性也就不行礼了。反正这是太孙的意思。

二人一起来到偏殿,正赶上太子妃在给二儿子朱允熥喂奶,朱七牛定定的看了片刻,忽然咽了口口水,有点馋了。

朱允熥是太子和太子妃的第二个儿子,出生于洪武十一年十一月初九,也就是去年,如今连半岁都没到,自然还在吃奶期。

和太孙朱雄英以及二哥朱允文基本是吃奶妈的奶长大的不同,朱允熥出生时太子妃因为身体原因有些难产,险些一尸两命,后来好不容易两个人都挺过来了,太子妃因为差点失去这个孩子,所以对他异常关爱,连奶妈都不要了,喂奶都是自己来。

过年时朱七牛曾经见过这个娃娃,当时他才刚出生一个多月,可丑了,看起来跟猴子似得。

如今他却是长开了不少,但依旧小小的,朱七牛看着有趣,忍不住想伸手去摸一摸。

第41章 封神坛上列花笺

太子妃当面,朱七牛当然不敢真的去摸小皇孙。

站定之后,朱七牛郑重朝着太子妃行了一礼:“见过太子妃。”

太子妃温柔的‘嗯’了一声:“七牛,恭喜你了,府试案首啊,这可不是一般的好成绩。”

朱七牛羞涩一笑:“太子妃过奖了,我就是随便考考。”

“随便考考就能考中府试第一,你这个天下第一神童果然与众不同。”

“嘿嘿,太子妃,这次又要麻烦你们了,我可能要在你们这儿住两天。”

“好,尽管住吧。”

太子妃如今是越看朱七牛越满意。

去年难产过后,太子妃便在想,如果没有当初朱七牛无意间戳破那些太医和吕氏的毒计,自己继续服着他们搞得药,身体持续变差,恐怕在生允熥这孩子时,多半是要没命了,而允熥……或许也会夭折,再之后,恐怕就连雄英也要遭遇不测。

其他人只以为太子妃被吓到了,所以对朱允熥如此爱护,却不知遭遇那场劫难后,太子妃除了对朱允熥爱护有加外,对朱七牛亦是越发感激。

只不过她毕竟久居深宫,不宜和外人来往,就连自己的亲弟弟也不常见面,所以并没有流露出对朱七牛的态度而已。

相应的,吕氏所生的孩子朱允炆越来越不得太子妃待见。

以前,太子妃只觉得母之过不能算在孩子头上,可当自己的允熥差点胎死腹中,她不得不多想一些,若是自己死了,就算自己的允熥侥幸存活,再加上雄英,他们哥俩能得到吕氏的看重?

怕是不能吧!

虽然如此,太子妃倒也没有苛责已经一岁多的朱允炆,一切吃穿用度和太监宫女都是按照皇孙规格来的,每日也会例行关切。

朱元璋那边虽然没有说什么,但实际上心里对这个大儿媳十分满意,时不时就会让人给太子宫中送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以及钱财,其中有许多都是女人专用的东西。

太子妃是知道朱元璋心思的,提前就猜到朱七牛这次不会常住,朱雄英却一无所知,一听朱七牛只住两天就要走,他立刻央求:“母亲,你让父王跟皇爷爷说说呗,我想留七牛多住几天。”

首节 上一节 120/5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