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969节

  这个时候朱高炽待在安南的意义已经不大了。

  翌日。

  朱樉进宫至乾清宫请安。

  “说吧,是有什么事情,你这家伙咱清楚是个什么德性。”

  朱元璋的语气并不好,对于老二他是又爱又恨,平生尽干一些荒唐事。

  对于北伐在草原的事情,朱元璋倒是没有太多怪罪的意思。

  朱樉讪笑道:“果然儿臣什么事情都瞒不过父皇,此番儿臣是想问,这里北伐已经结束了,不知儿臣什么时候返回藩国。”

  朱元璋闻言讥笑道:“怎的,舍不得你在倭国的那些钱财了,还是觉得自己不在倭国,怕是要少贪许多进账?”

  朱樉不敢接这话茬。

  朱元璋倒也直接:“你们回不回藩国,咱说了可不算,得看大孙的安排。”

  朱樉心中一惊。

  他想起了昨日老四的话,还真是大侄子不让他们回去,想要把他们一直困在京师不成?

  “父皇,太孙那边能有什么安排,难道是要我们在京师当个闲散王爷,整日斗鸡遛狗,无所事事吗。”

  朱樉也是浑劲上来了,语气里夹带着很强烈的不爽。

  朱元璋冷笑道:“怎么,让你当个闲散王爷就不乐意了,这京师难道不比你那秦城要富裕繁荣?”

  “这么想要回到倭国,是要拥兵自重呢,还是想跟老三老四老七联合起来对抗朝廷?”

  “你们在倭国干点那点屁事,真就当咱什么都不知道吗,吕宋都去了上万私兵,你们到底是豢养了多少私兵,拿咱给你们的交代,作儿戏不成!”

  朱樉吓懵了,连忙磕首:“儿臣不敢。”

  他没想到吕宋的事情,父皇竟然知道,连去了多少人都知道。

  这追究起来,可是大罪。

  按照父皇定下的藩王制度,不可超过三万亲兵,现在明显僭越了。

  且这事,太孙也必然知晓。

  朱元璋冷哼一声:“原本咱是要把你们几个都给抓回来,撤去藩国,幽禁京师,是大孙给你们求的情。”

  “北伐结束,并不代表着咱大明再无战事,开荒他地,也算是为我大明开疆扩土。”

  “帖木儿那边狼子野心,咱们大明自当是要跟他们碰一碰,你们几个当叔叔的,当然是要出点力气。”

  “倭国那边的藩国,既是许了你们,也没有收回的道理,不过你们几个就不用回去了,让世子们去吧,反正你们一个个能耐得很,正好是给咱大明做些事情。”

第794章 :朱高炽打朱棣的小报告

  朱英不打算让朱棣几人返回倭国了。

  就现在倭国的情况,对于大明来说实际上并不友好。

  倭国的矿藏太多了,让几个藩王手里的钱财快速上涨,同样也滋生了他们的野心。

  这些矿藏,从法理上来说,并不属于几个藩王,而是隶属于大明,藩王们只是帮忙开采。

  因为距离遥远,现在他们私自截留大量本应该运送回大明的矿藏,将其变成自己的财富,还豢养大量的私兵。

  同时进行着对外开扩,意图得到更多的财富。

  原本朱英虽然知晓此事,但也在默许他们的行为,毕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在为大明扩大影响力和领地了。

  但是随着蒸汽机,火车的出世,尤其是去年北伐的成功,这就让事情发生了转变。

  几个藩王再留在倭国发展,已经明显不符合大明的利益。

  所以朱英准备让他们作为统帅,为大明打江山。

  也不是说现在的大明缺少将领,不管是淮西集团,还是各地军事学院培养出来的优秀学员,都能够有足够的实力来担任。

  可是这是家天下的时代,朱英也要考虑到未来封王的事情。

  藩王的势力,是维系在皇权之中,其他人就不一样了,他们一旦成长起来,便是世家,家族。

  当然,这件事,朱英是跟老爷子通过气的。

  所以朱元璋也就直接跟朱樉说了。

  回到王府的朱樉,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老三,老四,老七。

  朱棣一脸铁青。

  “我就知道他不会这么轻易的放我们回去,这是压根就不想再让我们回去藩国。”

  他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

  朱棡有些无奈:“那我们现在还能怎么办。”

  虽然朱棡觉得自己跟大侄子的关系好,可在这个时候,显然什么关系都不管用。

  朱榑则道:“也不知道太孙是否允许,让我把几个妾室接过来。”

  听到两人的话,朱棣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这两人,似乎完全就不想反抗一下,就这么认了?

  朱棣把目光投向朱樉,不过朱樉好像也是一幅认命的样子。

  朱樉从朱棣的目光里看到了不甘,便说道:“你还想怎样,此事父皇也是开了口,并非太孙一人意思,我等难不成还能反抗父皇不成。”

  大家就算有些小心思,但那也是在瞒着父皇的情况下。

  现在父皇都已经明说了,事情自然就没有了转圜的余地。

  朱棣声音低沉:“如果这个时候,倭国发生了动乱,你说父皇会不会让我们返回倭国。”

  几人看向朱棣,目光炯炯。

  朱棡直接道:“你是想联合倭人?他们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会同意,况且我等不回倭国,对于他们来说,岂不是更有利。”

  “恐怕他们要是知道这个消息,必然是欢欣鼓舞,哪里会帮助我们。”

  足利义满最忌惮的就是他们几个藩王,如果只是他们的儿子过去,那么倭国面临的压力肯定要变小许多。

  除非足利义满脑子进水了,才会同意联合几个藩王。

  朱棣冷笑道:“事在人为,我等自然不可能把真正的消息告诉他们,况且倭国也并非是足利义满说了算,他们那些大名,只需要钱财利益足够,何愁不能成为我们的手中之棋。”

  朱棣早就已经发展了一批细作,其中也包括某些并不得势的倭国大名。

  在感觉自己难以返回藩国的时候,朱棣就在思索对策,朱樉带来的消息,也是在他的预料之中。

  没人想留在京师当个闲散王爷,即便京师再是繁华热闹。

  可这怎么能跟自己的藩国相比。

  他们在京师要受到律法的压制,还要担心太孙的忌惮,最主要的是手里根本没有权力可言。

  在倭国自己的藩国里,他们肆无忌惮,本身就是法,是天,想干嘛干嘛,那可是自由的气息。

  商议一番后,几人迅速定下此间方案,具体实施由朱棣负责。

  一来这本是他提出来的方案,二来实际上除开朱棣外,其他人也没什么具体的思路。

  朱棣也趁机机会,向三人索要大量钱财。

  这钱财数目很大,但是为了能够返回藩地,三人也只能是忍痛出了。

  四王的谋划朱英并不知晓,因为锦衣卫不能监察藩王。

  不过就算是知道了,朱英也完全不在乎。

  随着春季的到来,草原那边的战事再次开启。

  当然这是小规模的战事,这个冬天让原本就元气大伤的草原各部族过得更惨。

  首先就是大量草原民的饿死,没有足够的牧场,他们的战马也在掉膘,战斗力在大幅度下降。

  其中很多过不下去的,在冬季就已经投靠大明,进入归化城了。

  此消彼长之下,归化城的实力已经远超瓦剌,鞑靼。

  便也是在这个时候,草原再次发生了一件大事。

  自称为蒙古可汗的鬼力赤,遭到了部下的反噬,从而被杀。

  这是因为很多部族认为鬼力赤并非是天可汗的后裔,没有资格统治蒙古,加上先前因为呼伦贝尔的事情导致鬼力赤这个可汗的威严大减,这才给了下边部族的机会。

  这里头少不了马哈木的影响,不过最大的原因是额勒伯克之子本雅失里回来了。

  他不是一个人回来的,还带来了大量的军队。

  本雅失里跟叔叔哈尔台吉在额勒伯克身死后,就逃亡去了中亚。

  中亚是帖木儿的地盘。

  帖木儿得到消息后,就把两人接到了撒马尔罕,并且给予了其很高的地位和待遇。

  没权没势的本雅失里叔侄二人,显然是非常符合帖木儿的利益。

  当年他夺取西察合台汗国时,用的就是扶持傀儡的手段。

  这让帖木儿看到了自己有可能入主漠北高原的希望。

  那里才是蒙古人的发源地,帖木儿想要成为第二个成吉思汗,那么就必须要得到漠北高原,完成对大蒙古帝国的合法统治。

  当然,因为距离遥远的关系,这个时候帖木儿并不知道大明已经在攻打草原了。

  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快要进入冬季,也就没有办法行军。

  帖木儿给了本雅失里十万骑兵,让他带着回去漠北,抢回自己的统治权。

  阿鲁台那边得到了本雅失里带回了帖木儿的十万骑兵后,当即就背叛了鬼力赤。

  然后联合瓦剌,撺掇归属鬼力赤部族的反叛,以其并非天可汗后裔的名义。

  阿鲁台在西蒙古的影响力很大,在他的操作下,鬼力赤自然就被杀掉了。

  本雅失里和马哈木的仇,也算是报了。

  实际上这个仇人要算上阿鲁台,但是现在本雅失里也不可能太去追究细节,因为他现在需要阿鲁台。

  开春之际,本雅失里就号称北元复国,阿鲁台依旧为太师。

  然而现在北元的大将军,已经是从中亚来的卡贝斯特了。

  不过此时的卡贝斯特心情并不好。

  他来到草原的时候,才知道大明已经大举进攻,还在大青山那边修建了一座大的城池。

  最主要的是,大明夺取到了很多战马,收拢了大量的部族,现在哪怕是瓦剌和鞑靼加在一起,都不可能跟大明对抗。

  相反,随着春季来临,不少明军从归化城里出来,开始对草原进行扫荡。

  他们的目的,就是那些牧草鲜嫩的牧场。

  卡贝斯特想跟明军碰一碰,可现在的明军,已经不是去年的明军了。

首节 上一节 969/10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