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799节

  从正道进入,很快就到了城中央的吴王府。

  吴王府很是气派,完全是按照跟宫廷的标准来修建的。

  这里头有着很浓烈的京师皇宫特色。

  “允炆这是按照咱们京师的标准来打造的吧。”朱英笑着问道。

  吕氏心中咯噔一下,她关注的重心一直是在太孙这里,因为吕氏心里非常清楚,往后的大明谁来做主。

  朱允炆并没有多想,反而是带着几分骄傲回道:“是啊,当初这城主府,真叫个破败不堪,左思右想也没什么好改造的,干脆是将其全部推倒重新建设。”

  “建造这府邸,可是花费了我不少心思,就是这边的百姓太愚钝了,连好的工匠都找不到,还是耗费了大力气,从大明那边招的工匠才建好。”

  朱元璋脸上的笑容,听着朱允炆说着,慢慢的就淡了几分。

  很显然,到了这边的朱允炆,开始变得注重享受起来。

  吕氏有几分着急,只是这时候也没法说些什么。

  朱允炆显然没有意识到气氛的变化,依然笑着说道:“还有大半个月就是正旦了,皇爷爷跟大兄这次就在孙儿这边过年吧。”

  朱元璋本就是这么想的,自然也没有什么反对的意思。

  只是转头看了眼朱英。

  跟老爷子在一起这么久,只是个眼神,朱英就知道老爷子的意思了。

  这是要对朱允炆训诫一番。

  朱允炆对于这次皇爷爷跟大兄过来,自然是非常重视。

  不管是迎接队伍,还是宴会等各方面,都花费了很大的心思。

  “允炆,你让为兄很失望。”

  晚宴过后,朱英自然招来朱允炆,没有留半分情面。

  朱允炆顿时就懵了。

  “大兄,我……”

  朱英抬手打断:“我问你,当初你来占城前,在京师为兄是怎么交代于你的。”

  “是否要你好生尽教化之职责。”

  “可你告诉我,你现在是怎么做的。”

  “别的不说,就单单这吴城里面,是有几个汉学堂,这些百姓,又有几人懂得汉话。”

  朱允炆慌了,连忙道:“大兄,我错了。”

  朱英看着朱允炆这般摸样,直接说道:“如果你只是贪图富贵享乐,又何必来到这遥远占城,在京师里当个富贵王爷,岂不是要舒服得多,什么事都不用操心。”

  “在兵力上,你完全是依赖于我给你的五万精兵,我已经派人到军营去问询过了,自从来到吴城之后,你连一个兵员都没有召过,对于当地百姓,更是毫不理睬。”

  “城墙那般模样,也没有要修整的意思,反而是大肆修建府邸。”

  “这些也就算了,我还听说,你上次去军营,已经是三个月前的事情了,现在军队里的事务,都还是你娘在帮着管理。”

  朱英是真没想到,朱允炆会这般摆烂。

  要知道历史上的建文帝对于国家政务,也算是励精图治。

  他原本以为朱允炆来到占城,也会好生治理,却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

  其实会有这样的变化,多数还是受到了朱英的影响。

  不过话说回来,历史上大部分外放的藩王,基本上都是这么个情况。

  听到这般训斥,朱允炆已然是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回答。

  心里头更是生出几分委屈。

  我都已经外放占城了,你还要我怎样。

  难道我就不能贪图享乐一下吗。

  太孙的位置已经是拱手相让了。

  这些外族又不是我大明百姓,我为什么要去管他们的死活。

  你给了我精兵,又有水师驻守,我为什么要去发展自己的兵力。

  是不是我发展私兵,你又觉得我对大明图谋不轨了。

  终归是左也不对,右也不对。

  这些话,朱允炆只敢在心里想想,不敢当着大兄的面说出来。

  到这点上,其实朱英也放弃了。

  其实通过情报发现,现在吴城内做主的,已经不是朱允炆了,而是吕氏。

  朱允炆这样的情况,跟吕氏有着不小的关系。

  那五万精兵的军官,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大明军事学院结业的,还有一些甚至是曾经玄甲卫成员。

  他们最忠诚的对象,当然是太孙殿下。

  从那里了解到,目前军营里下令最为频繁的,已经是吕氏了。

  简单点说,兵权在很早之前,已经从朱允炆的手里过渡到了吕氏这里。

  最开始其实这些将士们还比较方案,只是吴王也不管事,慢慢也就这般了。

  包括是沿海港口的建设,也都是吕氏在把控。

  可以说吕氏才是目前吴城的城主,朱允炆只是个挂名的傀儡。

  占城其实对于朱英的南洋计划,是属于桥头堡的地位,自然是要完全掌控在手里的。

  尤其是在教化这块,必须要抓紧实施。

  因为占城先前并不属于汉文化圈子,教化起来的难度比之安南还要大一些。

  目前这个情况,朱英也明白找朱允炆没多大意义了。

  最后的落实只能是在吕氏这边。

第674章 :超越时代的火器

  吴城。

  随着正月的到来,这里四处开始张灯结彩,逐渐有了过年的气氛。

  毕竟朱元璋也来了,作为大明皇帝,当然要把排场搞起来。

  不过这里的汉人百姓并不多,大多数都是路过的商人。

  只是听说陛下南巡到了吴城,并且还会在这里过年,越发多的大明商人朝着这边赶了过来。

  对于他们来说,陛下在的地方,就会有一种家乡的感觉。

  海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舒服,他们长期漂泊在大海之上,总是要面临数之不尽的危险。

  这些危险有些是来自于大自然,有些则是来自于其他商人。

  虽说在靠近大明的海域,因为大明水师的镇压,不存在什么海盗之类的,但是海上的事情,谁能管得了那么多。

  茫茫无际的大海之上,别说是死几百人,哪怕是数千上万人,也不会有任何的响动。

  大海是最好毁尸灭迹的地方,朝着海面一丢,什么都不需要管了,哪怕是包青天再生,狄仁杰现世,也不可能查出任何的蛛丝马迹。

  因为开海的关系,加上现在大明的工业越发繁荣,也变相的刺激了海上繁华。

  万国商船来往更加的密切,但凡是沿海的国家,都会投入到这海上贸易中来,巨大的利益推动,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海上丝绸之路。

  比起做买卖来,毫无疑问黑吃黑来得更快。

  也许只需要打劫一条商城,就会获得难以想象的财富。

  大明的商船并没有那么好打劫,一般来说都会配备强大的火力,火绳枪或者火炮,普通商船连近身的机会都没有。

  好在一般来说大部分大明商船都比较讲规矩,很少会有打劫的举动。

  或许是因为看不上,或许是因为忌惮大明律法。

  而在大明,除开丝绸,茶叶,瓷器等暴利润的货物之外,目前最流行的火绳枪,更是暴利中的暴利。

  火绳枪随着不断的装备军中,已经是在大明军队彻底的扩散开来。

  并且大量的兵工厂于各省建立。

  火绳枪的工艺说起来并不算复杂,主要还是在设想方面,即便是颗粒火药,也只需要几次摸索就能达成。

  唯一有点技术难度的,大概也就只有火弹了。

  只是随着大明的火药工匠越来越多,火弹的技术保密也很难不泄露。

  这年头,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任何律法都没有束缚的可能。

  一些大的家族,已经是在暗中开始构建火药工厂了,然后通过海上贸易卖给其他国度。

  工艺粗糙不是问题,价格昂贵也不是问题,这些地下工厂所产出的火绳枪,已经成了最受欢迎的货物。

  即便是朝廷已经发现这样的违禁品存在,并且开始进行严查,甚至于不少家族被发现而导致满门抄斩,后继者依旧趋之若鹜。

  地下工厂的建设,也变得更加的隐秘起来。

  这些地下工厂的选址,往往是在人迹罕见的地方,远离大明城池,搜寻的难度很高。

  甚至有一些大家族,干脆找海上偏僻的荒岛,在上面建设火药工厂,然后走海路进行贩卖。

  这样一来也能很大程度的避免在港口就被查探发现。

  目前来说,火绳枪的技术不管是在南洋地区,亦或是在更遥远的国度,都开始蔓延开来。

  毕竟这样的单兵作战神器,或许在大规模的军团战争上表现要差劲一点,可小规模的对战上,几乎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最主要的是造价。

  火绳枪的造价低廉,抛开人工来说,一两银子就能造几支了,况且地下兵工厂还会对材料进行节省,根本不会说考虑耐用,只要是能够开火,也就无所谓了。

  这些火绳枪出厂是不会通过检测的,更不会有什么试射,只要是做出来了,就只能进行贩卖。

  对于炸膛来说,早已经是司空见惯。

  是否在瞄准敌人的时候把自己打死,这个就需要看上天的垂怜了。

  不过一般来说,至少在前面十几发,还会是比较稳定,毕竟多数是劣质材料,承受不住是很正常的现象。

  这样的情况更加符合火器走私商贩利益。

  若是一把火绳枪还能用上个一年半载,搞得跟官府制作差不多,那后面的怎么卖得出去。

  “还真是没有什么安全感啊。”

  朱英带着几个侍卫在吴城内散步,视线所见的商人,包括他们的护卫们,几乎清一色的都带着火绳枪。

首节 上一节 799/10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