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770节

  “等到那个时候,大孙都已经是过了天命之年了,这历来王朝,岂有听闻五十岁的太孙。”

  朱英说道;“五十岁的太孙怎么啦,这是多好的事情,我就想爷爷一直陪着我。”

  “现在什么事情都有爷爷顶着,我才不想去当什么皇帝,做太孙自在多了,很多事情也要轻松简单些,没那么麻烦。”

  朱元璋无奈道:“自古以来,哪家的太子太孙不想着当皇帝,偏偏就出了你这么个备懒的。”

  朱英反驳道:“别人是别人,我是我,反正当太孙挺好的,真希望就这么一直当下去。”

  听着这话,朱元璋苦笑的同时,也拿朱英没有办法。

  他知道朱英说的这话可不是只是给自己讲好听的,而是心里头真是这么想的。

  除了一些必要的接见,大孙甚至很是烦大臣无论什么事情都要过来汇报,更多的心思是放在练兵跟民生之上,真正的做到了放权大臣。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由的嘱咐两句:“现在大孙放权倒是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但官员这么多,难免会出现一些浑水摸鱼,搅乱民生之辈,也不能都不放在心上。”

  朱英听话这话,便就顺势说道;“先前爷爷让百姓告御状,我觉得挺好的,所以打算往这方面发展一下。”

  告御状被一些开明君主当作下情上达、建言立政的重要手段,且被视为一种防微杜渐、平息民怨的治国安邦之道。

  但从各代王朝的政治实践来看,就其整体而言,是反对和压制进京告状的,对这样的行为经常表达出一种消极、规劝甚至是恐吓的态度,对上访百姓动辄处以“杖一百”或“充军”的训诫和惩罚。

  唐太宗李世民时,上书言事者大多希望他亲自处理,以防壅蔽。

  对此,魏征的意见是:“此乃不识大体者,州县之事岂要陛下亲自审断?”

  对于大量的“击登闻鼓”者,唐右金吾将军上疏曰:“讼者所争皆细故,若天子一一亲之,则安用吏理乎!”

  显然,过多的“越诉”会侵犯“下官”的正常职权,打破国家权力运作的正常秩序、造成“上”(朝廷)与“下”(地方)关系紊乱。

  而朱元璋是鼓励告御状的,于《大诰》中甚至是号召百姓监督举报官吏,允许百姓捉拿贪官污吏,绕过上级行政直接押解到京城告御状。

  《大诰》在颁布之后确实收到了一定效果,洪武朝的安定和谐与朱元璋严刑峻法,厉行反腐有直接关系。

  只是朱英知道,这样极端的律法很难持久,不管是在朱元璋之前,还是一直延续到后世,如此律法再不曾实施过,仅仅洪武年间的昙花一现。

  且对于治理地方来说,也是治标不治本。

  围绕告御状所形成的百姓、朝廷、地方三者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呈现出一种朝廷与底层民众共同施压于地方的格局。

  朝廷与底层民众在与地方官府违法乱纪、官僚主义、欺上瞒下的斗争中具有某种利益的一致性。

  没有哪个皇帝希望自己国家的官员都是贪官污吏,但个人的精力并不能去探明。

  在此过程中,朝廷为国家利益和社会正义代表的角色。

  百姓与地方的矛盾,经由“进京”被带到了京师,从而转变为这些群体与朝廷的矛盾,以及朝廷与地方的权力博弈。

  朝廷既需要通过上访这种渠道监督和震慑地方官员、使之不敢肆无忌惮,也需要地方官员的拥护和支持,通过加强地方在处理上访问题上的作用与功能,使之承担更多的责任而减轻朝廷的压力。

  只不过朱元璋现在给告御状的百姓的权力太大了,使得地方上的政权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如果在一些事务上,官府不能让百姓满意,那么就能通过‘告御状’来威胁甚至是敲打官府。

  目前地方上一些官府来花钱了事,为自己的乌纱帽妥协百姓很是常见。

  如此下去也影响到了政权通行。

  所以朱英打算就这个方面,进行改善。

  不管是什么权力,一旦失去了束缚,都会变成危害。

第652章 :淮西勋贵集团的尴尬处境

  五军都督府。

  曾经最为风光的地方,现在给人一种清闲衙门的感觉。

  想当初能够进入这里的,无一不是大明勋贵,最次也都是百户级别才有资格进入。

  掌控了整个大明的兵权,兵部的人进来也得是小心翼翼的。

  走在衙门里,国公,侯爷,那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只是随着朱英不断的抽取五军都督府的权力,现在任职的这些勋贵们,手里头已经到了无兵可用的地步。

  军政分离,让原本掌控的屯田经济被抽走。

  而关乎到练兵这块,基本上已经由大明军事学院把控。

  “两年没回了,没想到这里已经完全是物是人非。”

  蓝玉有些感叹着说道。

  这两年的时间里,蓝玉一直都在草原那边整顿军事,为建立军镇作准备。

  大明计划对黑土地进行开发,首先上自然就是军户。

  和目前的北元关系整体来说还算是不错,一些小摩擦在所难免,但未雨绸缪也要考虑好安全措施。

  谁也不知道大明和北元的蜜月期能够有多久,这在以往历史上都是难以置信的事情。

  北元雇佣工业成立到现在没有两年,于大明这边的很多人看来,这大概是太孙殿下的缓兵之策,以后肯定会再次爆发矛盾……

  草原民看法更加简单,哪管他明日如何,只要今日能吃饱就行,为的就是这口饭,给谁当百姓不是当。

  本身草原就没有国家的说法,自然也没那些所谓家国概念。

  许多算是在部落里有点身份的贵族,还会想办法让自己的儿子去大明读书,甚至去办理大明的户籍。

  在没有战事的情况下,两边的经济差就体现了出来。

  谁都向往着更好的生活,现在又不能抢,当然是要想法子挤进去。

  没有了边关的壁垒,大明的生活对于草原民来说是非常羡慕。

  随着双方的了解加深,这样的羡慕程度就越发深了起来。

  在没有耕种的情况下,游牧完全就是瞧着老天赏口饭吃,饱一顿饿一顿那是常事。

  如果能够取得大明的户籍,那么就可以去大明做工。

  这可比在草原要舒服多了。

  一日两顿不说,还能拿不少钱,这简直就是梦寐以求的好日子。

  都说王朝的底层百姓很惨,生活不好,可比起游牧民族的底层百姓,已经是幸福了。

  没钱吃饭还有乞讨的路子。

  在草原,要是没东西吃的时候,天茫茫野茫茫,可能饿死都见不到人,地上的杂草都没有,光秃秃的一片。

  中原饥荒还能有观音土,即便撑死也算个饱死鬼。

  草原剩下的只有绝望了。

  所以这才是当今北元雇佣工业如此热闹的原因,因为是大明太孙赏了口饭吃,这一点不管是哪个可汗,都没能办到的事情。

  即便是成吉思汗,疆域如此辽阔,底层那也不叫百姓,是奴隶。

  “听说最近朝廷在建御状台,国公可是知道的此事。”

  说话的是曹震。

  曹震作为蓝玉的左膀右臂,自然也是跟着回来了。

  听到曹震的话,蓝玉只是微微摇头:“我这才回来两三天,哪里会清楚这件事,听名字就知道,这大概是太孙殿下的安排。”

  “这等事情届时还是要了解一二,尤其是关乎到太孙的一些定案,这去了草原一趟你也明白,如今这天下,皆由太孙说了算,若是违逆了心意,谁也没好果子吃。”

  蓝玉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感叹。

  谁能想到大明的今日。

  曾经作为太子核心的淮西勋贵集团,现在不说支离破碎吧,但已经没有了曾经那股子气势。

  淮西,那是太子和陛下才认的,而今的太孙根本就不认。

  从依附的关系来说,按理应该是太孙拉拢淮西勋贵集团作为自己的助力,这才能安稳的治理天下,怎么也得想想自己登基后的事情吧。

  谁知道太孙先是整出了个治安司,然后又搞军政分离,最后再办了个军事学院。

  就依靠最开始陛下给的那五千多人,竟就逐渐的吞噬整个大明的兵权。

  这样的事情,就现在回想起来,蓝玉都感觉有些不敢相信。

  “那肯定的啊,国公你是没注意到,太孙殿下现在的名气,那可是从上头一直贯穿到下头。”

  “哪怕是我家里的那些个仆从,竟也是心心念念太孙的好,家里都摆上长生牌,那日夜供奉的,比拜佛还要虔诚。”

  曹震有些啧啧称奇的说道。

  蓝玉微微皱眉:“以后这样的话要少说。”

  “不管是高产作物,还是大量的工厂,保障做工的工钱这些事情,都是关乎到大明民生。”

  “你我自然是没多大的感觉,但是对于百姓来说,这都是天大的恩惠。”

  “你家里的那些仆从,他们也有着自己的亲人朋友,生活上的改变,大家都是能够直接感受到的。”

  “以后说话尤其是用词上要多注意些,别这么冒冒失失的,若是因此被人抓了把柄,可就有你好受的了。”

  听闻这话,曹震连忙道:“是我方才没注意,往后定不会如此了。”

  蓝玉之所以说曹震,是因为在刚才曹震话里的语气中,带着一股子调侃的味道。

  本来也不算什么大的事情,但曹震是侯爷,这身份上涉及到的干系很大,最主要的是关乎到太孙。

  若是传到有心人耳里,这就是对太孙不敬的表现。

  “国公,咱们这往后,何去何从啊。”

  曹震往衙门院子里看了眼,守卫还在门口,也没几个闲人,心里头便也放心下来。

  现在除了自家人,手下的兵都感觉不靠谱了。

  因为退役制度的关系,让现在的大头兵有了退路,只要是好生干着,就不愁离了军队没地方去。

  哪怕是没机会进入到治安司的,也能拿到一笔非常可观的退伍军饷。

  这个钱是从内帑里出的,等于是皇帝自掏腰包。

  这也让士兵们的忠诚度,直接的延伸到了太孙那边。

  按照目前的功劳制度,一个最普通的士兵正常退伍,最高可以拿到差不多一百五十多贯宝钞的退伍军饷。

  或许在权贵们看来,这就是一顿饭的花销。

  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普通村里头,完全可以建房子,娶媳妇,干点小买卖安生过日子了。

  “还能是怎么走,当然是跟着太孙的旨意走,只要咱们听话,太孙就还会用咱们的。”

  “草原暂且是没事了,往后谁也说不准,太孙对于我们也算是过得去,除了现在没兵权外,什么也不缺的。”

  “曹国公的事知道吧,带着远洋舰队去巡查万国,这说明什么,说明太孙殿下的心远不止目前的大明。”

  “这往后的战事,定然是不会缺的,依我看来,下一步就是南洋了。”

首节 上一节 770/10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