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717节

  朱英赞同的点点头。

  大力开发黑土地,那么整个东北地区,将会成为大明最大的粮仓,稳固整个大明的粮食价格和保障。

  朱元璋说完之后,微微的沉默一下,再次说道;“扩军吧,有些不听话的小国,也是该好生教训一下了。”

  当人口增长过快,给国家带来压力之后,除了粮食种植的开源,还有通过战事的节流。

  不管是在什么时候,战争永远是人口消亡的最大手段。

  以大明现在的实力,完全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战事行动。

  一来能够增强大明的影响力,二来也能够获取到更多的地盘。

  眼下,爷孙俩一起把目光放到了整个南洋地区。

  倭国那边诸王争霸,看似有着更大地盘的倭国王室,实际上不堪一击。

  高丽那头姚广孝翻云覆雨,操控朝政。

  李成桂都已经派遣使臣到大明,想要得到大明的认可从而称王,现在这个计划等于彻底的破产了。

  姚广孝等于已经掌控了大半的高丽文武,李成桂现在是于姚广孝的逼迫下苟延残喘,很难有还手之力。

  或者唯一的期待就是姚广孝年纪大了,自己还算是中年,熬都能熬死他。

  北元那头就更加不用说了。

  在北元雇佣协会成立之后,大明和北元开始建交,加上大量的草原骑兵受雇佣于大明商队,在西域和吐蕃捞取财富。

  现在算得上是比较和平的年代。

  北元皇帝额勒伯克也是个闲不下来的主,在没有了大明这头的掣肘后,秣马厉兵就朝着瓦剌部,东察合台汗国开始进军。

  强行一对二干仗。

  别说,即便是这样的情况下,北元也是连连得胜,这让先前一直在后头捞取便宜的瓦剌,东察合台汗国叫苦不迭。

  对于大明来说,也就只剩下南洋地区。

  南洋地区可不只有安南,占城。

  往前数数,可还是有二三十个国家呢。

  热带丛林地区,虽说是瘴气横生,可同时也意味着物产丰富,尤其是在水稻的种植上,一年三熟甚至四熟,这可是大量的粮食。

  ……

  “五万兵?大兄这是真的吗?”

  朱允炆有些不可置信的看着大兄朱英,嘴巴下意识的张大,语气里是浓浓的惊喜。

  安南平定的消息传到京师之后,也是到了朱允炆就藩占城的时候。

  按照原本的惯例,像是朱允炆这样就藩海外的藩王,可以带三万兵护卫。

  今日来到坤宁宫跟大兄请安,也是想问问关于领兵的事情,没想到大兄一开口就是五万兵。

  朱英笑了笑道:“自然就是五万兵,考虑到你那边可能经济状态不是很好,这五万兵的军费,到时候我会挂在大明水师的军费里,你那边也能少掉不少负担。”

  “不够平日里的吃食这些,你可不能克扣将士们,还得是多发一些奖励什么的,这般才能是更好的掌控军队,可是明白。”

  对于朱允炆,其实朱英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怨恨,也没想过要搞一些什么事情去为难他。

  当了太孙之后,其实大部分的想法都是朱允炆自己加戏,朱英可没有当他是什么劲敌。

  在进宫的那段时间里,朱允炆也是老老实实的,没有弄出什么乱七八糟的动静出来,就这一点,不管心里头是什么想法,也都足够朱英如此对待他了。

  此刻朱允炆的心里,是真的非常感动。

  从开始的惊喜,到心中的担忧,再到现在更加惊喜,这种心情变化是迅速的。

  养五万兵可不是什么小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仅有一城的朱允炆来说。

  这个问题先前吕氏还和朱允炆商议过,感觉在占城那边,带着两万兵过去应该就没问题了,太多的话怕是养不起。

  现在这个问题被大兄直接给解决了,五万兵不用朱允炆出一分的军费,这可是其他藩王从来没有过的待遇。

  即便是在先前朱元璋分封藩地的时候,藩王自身的兵都是需要藩王自己出钱粮养的,而不是寄托在朝廷的身上。

  这也是为什么说一些有实力的藩王,像是朱樉,朱棡,朱棣这些能够满额三万,而后边的藩王可能只有几千护卫的原因。

  说到底还是军费开支过大,除了少数几人还算是有点财力,绝大多数的藩王根本没有能力养这么多兵。

  “谢谢大兄,谢谢大兄。”

  朱允炆连忙作揖,这次可谓真是心悦诚服了。

  朱英起身上前两步扶起朱允炆的双手:“往后见面的日子少了,有些话为兄早些说开吧。”

  “在别人的眼里,你我兄弟间似乎有着一道沟壑,为兄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可是在为兄的心里,你和允熥都是一样的,是为兄的亲弟弟。”

  “有些事情的变化,也并非是你的缘故,这里头有太多的曲折,如若是别人站在你这个角度,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做法,所以为兄更加珍惜咱们兄弟间的情感。”

  “占城那边,天气是热了点,但也足够的安全,不仅是咱们大明水师目前驻扎在占城,还有许多的大明上商人往来,更是大明海贸的起点,日后必然是越发繁华,是一个好去处。”

  “以后你若是遇到了什么困难问题,不要担心自己解决不了,给为兄传信,为兄自然是会帮你都解决掉。”

  朱英是真没有把任何就藩海外藩王当成是大明的威胁,若是连这点格局都没有,又哪里去谈什么开疆扩土。

  尤其是朱允炆,朱英都能想到他跟吕氏去了占城之后,会是怎样的情况。

  其军政大权,估计会被吕氏掌控着。

  这也是个好事,比起朱允炆来,吕氏的性格和心思其实更为适合。

  一个垂帘听政怕是免不了的。

  朱允炆回到东宫之后,立即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吕氏。

  吕氏初听还有些担忧,毕竟士兵们吃着大明的饷,很难说完全的听从自己。

  转头一想,就发现自己多虑了。

  别说是五万兵了,哪怕十万,二十万,难道就能跟大明对抗吗,别说是占城这么个地方,就算是周边数个小国加起来,也完全不够大明打的。

  这是太孙真的在为允炆考虑。

  五万兵的开支,对于大明来说不是什么问题,可对于吕氏朱允炆来说,根本无法负担得起。

  “过几天点兵之后,我们就要出发了,在这几天的时间里,你多多去陪陪你大兄,还有陛下那边。”

  说到这里,吕氏微微一顿,道:“陛下年纪也大了,我们这去占城下次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回来。”

  朱允炆闻言,心下一震。

  他明白了娘亲的意思。

  可能下次再回到京师的时候,皇爷爷或许已然不在。

  朱允炆重重点头:“娘,我明白了。”

  对于皇爷爷,朱允炆心里头曾经有过些许埋怨,埋怨从前那般喜爱自己,却在大兄回来之后,好似完全换了一个人。

  所有的爱都给了大兄,一分一毫都没有给自己留下。

  平日里没有说什么,可这心里,其实一直有一道间隙存在。

  今日听到娘亲这话,这间隙刹那间就全部消失了。

第607章 :咱可就你这么一个老兄弟了

  洪武二十九年,二月初八。

  朱允炆,吕氏带着五万兵离开京师,其中自然还有黄子澄等一众文臣跟随。

  说起来,在众多的海外藩王之中,无疑朱允炆的待遇是最好的。

  像是朱棣,朱棡,朱榑这些,都是要自己去打下城池,然后再得到册封。

  包括先前不久也跟着去倭国的朱樉,也是同样如此。

  朱樉作为诸王之长,也只有三万兵的护卫规模,不过他的这三万兵都是战场老兵,跟随朱樉打仗多年,经验很是丰富,比之一般的士兵可要强悍太多。

  反观朱允炆这边,藩地是朱英作为大兄已经帮他给找到了,不仅是安排了武将,文臣,还帮其负担了五万兵的军饷。

  最主要的是,占城这个地方属于中外商业外来贸易繁华之所,临近稍微有点危险的安南,现在也已经是被彻底的平定。

  占城还有大明水师驻扎,安南亦是有大量明军镇守,朱允炆作为藩王的身份,还属于太孙殿下的弟弟,有任何的麻烦出现,不管是安南的明军,还是说占城驻扎的水师,都不会有任何袖手旁观的可能。

  这么安全,又这么繁华,朱允炆和吕氏的过去,便就跟享福差不多。

  这让其他的皇子皇孙心里头非常的羡慕,其中也包括朱英的亲弟弟朱允熥。

  这时,朱允炆的船队已经远去了。

  五万兵早已经是在长江边上等候,这里的河道太小,福船虽说能够勉强进来,但对于水上交通会有很大的影响。

  等朱允炆他们到了长江边上的时候,就会转乘福船入海,然后一路航行至占城而下。

  朱元璋站在城楼上,轻声的叹息一声。

  对于这个孙子,在朱英没有出现之前,亦是朱元璋的全部,也是未来所寄托的希望。

  他自然是不可能知道在自己死后,这个希望最终还是破灭,让老四朱棣拔了头筹。

  当然,不管是怎么说,这肉终究还是烂在了锅里。

  只是就现在的情感上来说,朱元璋感觉自己有些对不起这个孙子。

  好在大孙安排妥当,给了这么块一个好地方。

  朱英给朱允炆帮忙承担军饷的事情,朱元璋是知道的,也感到非常的欣慰,这让他心里多少是好受了很多。

  “大孙呐,你说咱这辈子,还能会再次见到允炆吗。”

  朱元璋的语气中,带着些许的悲伤。

  洪武二十九年,朱元璋已经是六十九岁的高龄了。

  转眼间,明年就是古稀之年。

  人生七十古来稀,即便是朱元璋的身体现在还算是不错,可也感到各方面有很明显的下降。

  不服老,已然是不行。

  到了这个年纪,正可谓是半截身子埋在了土里,远远的超过了中原历代皇帝的平均寿命。

  “爷爷开什么玩笑了,以爷爷的身体状况,孙儿看到百岁都不是什么问题。”

  “这还有三十多年呢,爷爷看那刘三吾,七十三岁入仕,现在已然是八十三岁,还不是活得好好的,这往后的日子长着呢。”

  朱英立即笑着说道,百岁稍微有点虚了,便就把刘三吾拿出来举例。

  朱元璋听到之后,心情顿时感觉到好了很多。

  百岁有点远,而刘三吾八十三岁现在依旧是活蹦乱跳的,朱元璋感觉自己也是没有问题。

  “咱现在对于政事,已经没有太多的想法,有大孙在,这大明往后定然是越发的繁荣强盛。”

  “咱就想多活一些时候,看着小文承长大,看着大孙如何让咱大明的江山,变得更加的辽阔。”

首节 上一节 717/10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