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668节

  算了,放弃了,直接进入正题吧。

  “谢成。”

  “末将在。”

  朱英只是喊了声,谢成当即一个激灵,身体就像是受惊的猫一般,瞬间单膝跪地回道。

  说起来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两鬓都已发白,却在朱英面前跟个孩子面对老师那般紧张得很。

  “起来答话,不用这般拘束,说起来你的女婿,还是本宫的弟弟呢。”

  “你跟本宫先说说,现在军营里目前的一些情况吧,譬如粮草后勤,士兵操练,出征的心情这些。”

  初到大营,朱英自然是要了解大营的情况。

  这可是四十万的大军,不管是放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

  有些小国的总人口,都没这般多。

  也就只有辽阔疆域的大明,才能养出这么之多的士兵。

  永平候谢成缓了口气,开始讲述起大营里的情况和布置。

  语气从一开始的紧张结巴,到后面也开始慢慢的变得自然起来。

  大帐里的气氛,也逐渐的缓和。

  随着谢成介绍完之后,朱英也算是有个大概的了解了。

  四十万大军的生活,各方面都是极为要注意的问题,可能一个小细节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尤其是后勤方面的安排,粮草运输更是重中之重。

  因为边关的战马几乎绝大部分都已经被转移到草原军事基地了,所以现在唯一的畜力就是牛车,还有一些驽马。

  步兵的行动于草原上算是很缓慢,对比高机动的骑兵,就像是乌龟爬一般。

  四十万大军听上去比较吓人,其实按照现在大明的条例,其中辅兵只有不到三成。

  规定是百人中须有战兵二十三人,一般其实还没达到这个比例,不过作为边关,已经是非常接近了。

  换算下来,四十万大军里,其实真正的战兵不到十万人。

  其余的三十万人,基本上都是为这十万战兵服务。

  当然,这些辅兵也是有一定战斗力的,并非是战争中的气氛组,本身也是佩戴刀剑还有日常的操练。

  朱英听完之后微微思索了一下,点了几个细节让谢成等统帅多多注意一些,便也算是到位了。

  毕竟四个侯爷领军多年,不管是带兵还是管理等各方面,都算是极为成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错漏。

  历史上比较可惜的是,像是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将们,绝大多数都死在了蓝玉案中,这也是后来朱棣夺位后,大明军队战斗力大幅下降的关键所在。

  还要朱棣五次亲征蒙古,也没能取得大胜,最后还病逝于途中的榆木川。

  如果这些跟蓝玉有所关系的将领们都在,事情将会变得简单许多。

  吩咐完之后,朱英的话题,便就来到了北元汉臣身上了。

第573章 :皇对皇

  大明对北元的忌惮,其实很大一部分源自于现在效忠于北元的汉人大臣。

  可不要小瞧了这些汉人大臣。

  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才使得草原得以有很强劲的发展。

  哪怕是草原最初的崛起,成吉思汗的年代,汉人文臣也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成吉思汗本身有着极高智慧的天才,但在入侵宋朝时期,也同样依赖于不少投靠过来的汉人大臣。

  像是忽必烈能够超过蒙哥而入住中原,最主要是他对于汉人大臣的重视。

  蒙元时期,虽然蒙古人地位崇高,但北方汉人的地位同样也不低。

  在区分汉人这块,蒙元时期也只是比较针对南人,也就是南方这边的汉人群体。

  欧安民也属于南人,但他依旧升职到了御史大夫的官职。

  说起来,游牧民族本身又有什么学识可言。

  马背上长大,除开蒙语作为日常交流外,能书写蒙文的都没几个。

  牛羊多了都数不清,还指望有什么见识,这不纯属扯淡嘛。

  不能说文盲率高,只能说清一色的文盲。

  这样的草原对于如今的大明来说,根本没有任何的威胁。

  然而当野蛮遇到文明的加持,就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了。

  北元如今从感觉上来说,似乎非常的弱势,可这仅仅只是相比较大明而言。

  实际上如今的北元占据了草原几乎最大的地盘。

  北边的瓦剌,更是被北元干得节节败退。

  只是因为大明的牵制,还有各部族之间尖锐的矛盾而影响。

  相邻的东察合台汗国,更是对于北元退缩边境数十里,不敢有所侵犯。

  在中原王朝落败后回到草原的北元,依旧是有着极其巨大的影响力,堪称霸主级的存在。

  其中最大的关键,就是在于这些汉人大臣。

  他们带来的管理制度,还有各方面的章程规矩,包括是战阵指挥筹算,是现在北元的关键。

  朱英现在,想要一个听话的北元,首先就是要拔掉这些辅佐北元的汉人臣子。

  “我中原王朝数千年以来,一直为天下之雄主。”

  “有秦汉之先,统领停下,令蛮夷不敢有丝毫侵犯,往往不过千军,便可杀得这四方蛮夷节节败退。”

  “盛唐时期,突厥败走千里,几乎是称霸草原。”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如日之升,如月之恒。”

  “可偏偏就是有一些忘却先祖荣光,只顾自己之辈,背弃祖先,为草原走狗。”

  “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最后选择当别人的奴才,若是圣贤有知,自当会气得将其拍死。”

  “如此之人,且还在我大明享誉盛名,得不少读书人崇拜,尊敬。”

  “这般歪风邪气,怎可助涨!”

  朱英的一席话,武将们或许听起来有些迷糊,但齐泰等去谈判过的文臣们非常清楚,太孙殿下这就是对欧安民的指名道姓了。

  而在齐泰等人的心中,也因为太孙殿下的这番话,心中生出几分惭愧。

  自己先前在知道欧安民的时候,竟然还有几分崇慕之情,现在想起来,当真是瞎了眼睛。

  朱英视力不错,对于齐泰等人的神情尽收眼底,心下暗自点头,看来麾下这些文臣的三观们,经过自己的不管灌输,还是有很大效果。

  现在的朱英目的非常的清晰,就是要打掉北元的翅膀,让这些汉人大臣从北元消失,待不下去。

  这样的北元就会变得简单许多。

  加上额勒伯克这北元皇帝,自小于大明生活过五年,个人情感上目前来说对于大明还算是比较亲近,交谈起来会比较容易。

  或许还真的可以达成自己心中的想法。

  齐泰是个聪明人,很快就领会到了太孙殿下的意思,当下心中立即琢磨一番后说道:“殿下,据臣所知,这些效忠于北元的大臣们,他们的亲属家族,依然是在咱们大明生活。”

  “甚至一些亲戚,还在咱们大明中担任官职。”

  “如此作为,似乎完全没有任何之影响,也无任何之震慑,这是当初陛下对他们的仁慈,可他们却不知感恩。”

  “因此臣建议,应当要予以震慑,让这些在北元的汉人们心中明白,到底哪里才是他们的根基。”

  朱英闻言,微微点头。

  不过就这般的话,朱英还是觉得有些过于简单了。

  便道;“本宫自会派锦衣卫进行详细调查,打探清楚到底是哪些北元汉臣们做这等背弃先祖之事。”

  “待明了之后,传讯其家族,写家书将其劝回,自当同意者既往不咎。”

  “如若是执迷不悟,甘心为他国鹰犬坏我大明,则自当要牵连亲族。”

  朱英淡淡的说道,并没有去讲述具体处罚的细节。

  不过对付这些北元臣子们,他自然有着一套想法。

  若是真的不肯归顺,那么其九族之内任何亲友,但凡有从官从吏者,皆免职务,贬为庶民。

  家族比较富裕的,便就好好的调查一番,钱财什么的是否有来路不明的地方。

  若是这样还不肯回,那么掘其祖坟,挫骨扬灰。

  且如那秦桧一般,立下雕塑,名其罪恶,使之遗臭万年。

  朱英就不信了,一个读书人,可以完全不顾及自己的名声。

  当然,挖坟那是最后的手段。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北元那边的汉臣,基本上就可以十去八九了。

  空缺的职位,自然会落到蒙古人或是其他部族贵族身上,便就没有什么太多担忧的地方了。

  在此前,必须要给上邸报好生的宣扬一番。

  ……

  额勒伯克所在距离谈判地点并不算远,不过赶过来也是要隔日才行。

  朱英到了军营这里,当然不会说浪费自己的时间。

  在简单的点明宗旨之后,便就定下亲自巡查大营的安排。

  在这个画像也只有三分相似的年代,士兵们只能是知道朱英的名,而关于太孙殿下的样貌,那是半点都不清楚。

  甚至在有些士兵的心里,太孙殿下可能是一个如同将军般威武的人。

  又或者是睿智的老者。

  又或者是儒家的书生。

  又或者是江湖的侠客。

  到底是什么形象,这玩意全凭自己想象。

  听起来有些荒唐,可实际的情况比之这个更加的荒唐。

  毕竟士兵们多数是大字不识,平时的生活也极为简单,自然是会把心中恭敬的太孙殿下,想象成自己最为完美的样子。

  所以朱英必须要在士兵们面前蹓跶一圈。

  一来是可以更加的传播自己影响力,二来也相当于对士兵们的一种激励。

  还有个关键的点,就是这种面对面的见面,看似有些做秀的成分,可在如今的时代,效果那真就要一个出乎想象的好。

首节 上一节 668/10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