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646节

  不过这是大明水师,各国商人心里头再是埋怨,嘴上也不敢说出来。

  单单那高耸的宝船,就把任何有心思的人都给震慑住了。

  自己的海船在大明宝船的旁边,那就跟个小孩玩具一般。

  若是在海上遇到,都不用火炮,直冲冲的碾压过来,就可以轻松摧毁所有敌人。

  “金统领果然没说错,这占王当真是眼巴巴给送礼品过来了。”

  “不过说起来也是,咱们虽然于大明内不咋样,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可在这海上,哪有什么船队可敢于我大明水师抗衡。”

  “这占王,还算是听话吗,四辆马车,看着模样肯定好东西不少。”

  一名负责警戒的百户,对着旁边的百户笑着说道。

  另外的百户闻言,道;“再多的东西,也跟你我没有关系,你当现在还是从前呢,如今太孙殿下严令军中任何征集的钱财,都必须要先行充公,待一切完成后再论封赏。”

  “金统领得了这肥差,哪里敢出半点乱子,咱们这水师里,可是有不少是军事学院来的才子,任何风吹草动的,哪能瞒过太孙殿下。”

  “但凡有弹劾的消息上去,金统领可算是到头了。”

  先前的百户顿时有些感叹的说道:“现在不同了,往常都是自己手头上拿,如今规矩多得很,谁都不敢随便了。”

  水师这块。

  朱英还是比较方便改革的。

  毕竟大明水师虽然战绩一直高昂,但就大明军队中来说,地位不算高,更有清水衙门的称号。

  大明对外海战几乎没有,再加上海禁,那就真没啥时候做,也没什么油水捞。

  便就是从征讨倭国那里开始,才算是真正的硬气了一回。

  直到海禁解开,朱英鼓励造船海贸,可就有了盼头。

  在此前,朱英对于整个水师的改革,是更为直接干脆的。

  当然这也跟目前水师的军饷待遇提高有很大的关系,于此基础上,改革的进行极为顺利。

  水师这边的风气还算是淳朴,没陆军那般夸张,众多士兵对此的接受程度很高。

  四辆装满礼品的马车,在经过一番简单的查询之后,便就送到了主船这边。

  金开山吩咐士兵打开,便就是看到了琳琅满目的珍奇商品。

  毫不夸张的说,这些商品运送到大明京师去,至少价值有十万宝钞。

  “就这点东西,就想打发走我们,看来这占王还是没搞清楚情况呀。”

  “咱们大明的士兵,每一个都是极为宝贵的,哪能是用钱财衡量。”

  “传信占王,这些钱财本将军便就收下来,算是咱们大军停留的军饷费用,但是失踪的三名士兵,必须要找到。”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第556章 :倭国变故

  这个士兵失踪的套路,自然就是朱英教导的了。

  就目前大明,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国力世界第一。

  在西方文艺复兴之初,没有任何国家能够抗衡大明的强大。

  其实对于世界来说,大明目前的威慑,主要还是在以大明为中心的周边地区。

  其他国家也只是隐约知晓,在谣远的东方,有着一个极其强大的天朝上国。

  可具体如何,也没有人可以说出一个所以然来。

  这也是为什么占城在看到大明宝船后,会如此吃惊的缘故。

  大明水师,那是近乎贯穿整个大明王朝三百年,都未尝一败。

  从舰队的数量还有规模来说,都是最为无敌的存在。

  只是纵观整个大明,水师并没有说给大明带来多么丰厚的利润,或许是只想着守好这片江山,所以历任君王从未想过在航海上去发展什么。

  不过现在嘛,朱英自然不会说浪费如此强大的水师军力。

  占城的情况,很快就通过传讯,到了京师之中。

  华盖殿内。

  朱英轻松的看着下边的情报统计,虽为储君,但除了每天他自己给规定的上班时间外,其余时间一律休息。

  原本朱元璋也没怎么打算管。

  不过闲着也是闲着嘛,便还是一同来讨论一些政务和安排。

  其实和很多老者一般,每天要是没什么事情做的话,朱元璋反而会觉得极其无聊。

  如果是其他王朝的储君,会觉得这是皇帝又来跟自己争权了,但是朱英可不会想这些,就像是交作业一样,大小事务还是让老爷子来说道说道。

  “大孙,这占城的情况,看来基本上是可以确定下来,不过若是打造出一个水军驻点的话,怕是那边不会如此答应的这般简单吧。”

  朱元璋开口说道。

  对于占城这么个小地方,朱元璋还真就没啥兴趣。

  单就从地图上来看,连自己流放犯人的琉球都比之不过。

  至于打下来,更加是完全没有必要。

  浪费军力军饷不说,还没有什么讨好的地方。

  在情报上可以详细的看到,占城这些国家的赋税,也是相当的拉胯,真要纳入到大明的统治疆域中,不仅极为麻烦,还有许多的隐患。

  毕竟那边主要是占人,要想真正的占据,还得是迁徙大量的人口过去。

  虽然占城稻在大明用得比较多,可这般小的地方,根本养不起太多人。

  目前占城的人口数目极为稀少,且滋生出了大量海商,本土的农业经济算是一塌糊涂。

  “爷爷放心吧,占王肯定会同意的,目前占城依赖于海商提供赋税,勉强维持整个国家的运转,对于我们驻扎水军的提议,肯定不会推辞。”

  “这对于占城来说,其实也算是一件好事,有了大明的驻扎,海商们做起买卖来,自然是更加的放心。”

  “整个海贸的行情也会变得更加的平和。”

  “而对于我大明的商人来说,他们到了占城之后,也可以更好的售卖我大明之商品。”

  “当然,最主要的是,这海上的赋税,我大明水师,自然要负责收取一部分,作为驻扎所在的军饷。”

  朱英笑着说道。

  朱元璋看了看大孙,半晌后问道:“占城不值得你如此谋划,这当只是一个试点,你是想把咱大明的水师,沿着海航一路都蔓延过去。”

  “南洋那边的小国挺多的,占城在里头也算是不错,那所有沿着海边的地方,你都要建立水师驻扎点。”

  “配合大孙的海贸,通过收取海上的赋税,让其他的国家来给你养水师。”

  朱英闻言,苦笑道:“果然还是什么都瞒不过爷爷。”

  “没错,在孙儿的心里头,是有这么一个想法。”

  “如今我大明虽贵为天朝上国,但有些地方极其遥远,控制不易,说是朝贡,实则是我大明对其赏赐,稳定边疆。”

  “这般来说,我大明的影响力虽有,但别人那边天高皇帝远,当地的百姓根本都没当回事。”

  “当然,最为主要的是,我大明没有对其有军队上的威胁可言。”

  “假若有了水师的威胁,那就完全不同了,于海上而言,我大明水师所向无敌。”

  “这般强大的武力,平白浪费没有丝毫意义,还不如都派遣出去,把整个水师壮大起来,也能够得到更多的收入,算是一举两得。”

  “海贸的收益,目前来看对于我大明不算多,但在赋税这块,相对来说较为稳定,不需要多久的时间里,当海贸彻底兴盛的时候,必然是国库赋税极其重要的一个版块。”

  其实在这一点上,算是触及到朱元璋的知识盲区了。

  或许是因为被国内这些琐碎事搞得焦头烂额,在水师之上,相对来说较为空闲,也没有想过什么大的安排。

  即便是后边的朱棣,虽有郑和下西洋的举动,但第一目的并非是为了开通商路,而是为了宣扬大明天朝国威。

  野史里头众说纷纭,还有说什么去寻找朱允炆的,这些自然多是扯淡。

  朱棣只是因为想要做出更大的成绩给自己的父皇,也就是朱元璋看到。

  自己才是最为适合当这个皇帝的人选。

  说到底,还是因为篡位这顶帽子给惹的祸,所以朱棣才会六征蒙古,编纂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这些事情。

  以此来证明大明在自己的带领下,越发繁荣强盛。

  朱英这边的想法就比较简单明了。

  首先水师现在的情况很好,那就必须要用上,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驻扎。

  水师驻扎对于大明来说,相当于在沿海各个线路上,都设置有强大的武力保障,目前的沿海国家,从名义上属于大明藩属国,对于这样的要求很难也没有办法去拒绝。

  尤其是在看到高如城墙的宝船之后,哪有什么士兵能够提起与之作对的勇气。

  大明虽然现在从朝代上来说,也算是繁荣昌盛,不过就朱英的眼光来看,依旧属于贫穷。

  除了基本上解决了吃饭问题外,多数百姓的生活并没有说好到哪里去。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别看市场的经济不断的呈现上涨的趋势,但是这些钱财多数基本上都是落入了有钱人的口袋,而不是落到了百姓的口袋里。

  唯有工业的发展,因为大量劳动力的需求,这才导致许多百姓多了一门吃饭的行业。

  能够在三年内的时间里做到这一点,朱英可以说已经是非常的不容易了。

  在大力打压土地买卖的情况下,地主豪绅阶级,既然是大明目前社会的骨干,在高速发展的现在,他们更加的容易掌握更大的权力和钱财。

  单单就人脉关系这块,就不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可以比拟的。

  开民智这个话题,目前已经没有了什么反对的声音。

  因为简单的学习,或者读书识字,勋贵们发现反而更好的为自己服务,而不是动摇自己利益的根本。

  现如今来说,大明全境的学堂,可谓是每一天都在不断的建设中。

  像是繁华的江南一带,一些财主老爷于官府的号召下进行捐赠,大量的学堂兴建。

  目前按照朱英通传全国的令旨,凡是符合年龄条件的,都必须到官府名下的学堂就读。

  按照一些财主老爷的说法。

  “那些个百姓,读几本,识几个字,就能翻身当老爷了?”

  “科举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年才多少学子,别说是举人了,便就是秀才,又有几个能考上的。”

  “单单便是童试这关,就刷下了八九成。”

  “识字好呀,懂几分学问,做起事来都通透许多,没那般多蠢货来烦人。”

  十年苦读,怎会比得上世代传承。

  以前是害怕,所以才反对。

首节 上一节 646/10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