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621节

  操兵的法子,是完全的超越了历代王朝,是从未见过的方式。

  政务上的诸多建树,更是好像已经完全的看透了未来的发展。

  即便是历朝历代最为棘手的藩王问题,在大孙的手里也是迎刃而解。

  火绳枪的发展,更是现在大明最为强大的利器。

  水泥道路,摊丁入亩,军阵分离,俸禄改革,推动海贸,征讨倭国,外交诸国……

  一一细数下来,简直是太多太多了。

  恍惚间,整个大明好像是完全的变了一个模样。

  二十五年的大明,却比不过两年的发展。

  朱元璋感觉到自己最近好像都有些跟不上大孙的节奏了。

  “是咱老了吗?”

  朱元璋心下戚戚。

  左右也是无事。

  次日早朝过后,朱元璋把汤和召进宫里来了。

  汤和现在的身体算是好了很多。

  洪武二十三年的时候,突然中风了,这也导致现在的汤和对于大明来说已然没有了任何威胁。

  不过就现在的大孙而言,汤和这边已然是没有太大关系。

  毕竟冯胜蓝玉都活了下来,更何况是汤和呢。

  看到昔日的老朋友,朱元璋的心情极好,便就对刘和吩咐道:“弄几个小菜,再去热一壶小酒,今日咱要跟老兄弟好好叙叙旧。”

  汤和闻言,面上露出几分难色。

  他中风是属于肝中风,这起因其实也简单,便就是酗酒过度。

  曾经是仗着身体好,没日没夜的喝,现在临老了一身的病症。

  太医那是千交代万交代,切记不能再饮酒了。

  曾经美酒对于如今的汤和来说,已然是索命的毒药。

  汤和眼角余光看了看朱元璋,只见朱元璋是容光焕发,精神抖擞,眼神之中没有半点阴霾。

  这便就心中清楚,陛下今日召自己来,不是要弄死自己,而是真的就只是叙旧而已。

  很显然,自己不能喝酒的事情,陛下那边还不知道。

  这就有问题了。

  若是直言说出,很有可能让陛下心下不悦,坏了气氛,这后边恐就有大问题。

  自从胡惟庸案之后,汤和对于这个自小一起长大的陛下,看得很是透彻,都到了这把年纪,给后代铺路也是正常。

  其实汤和的心中,算是比较理解。

  当初自己犯了错误后,就彻底的明白陛下已然是陛下了,不再是当年的上位,也不再是当年的重八。

  君臣之别,犹如天堑,谁若是想要以曾经的功劳来越雷池一步,基本上不可能有什么好果子吃。

  汤和现在就是想着自己能够安心终老,从某些方面来说,也算是给儿孙铺路了。

  汤和有五子五女。

  女儿暂且不提,信国公之女,嫁的自然都是门当户对的好郎君。

  就汤和这身份,也没哪个女婿敢于讨岳父的不趣。

  长子汤鼎,曾经是汤和的骄傲,很早就跟着汤和随军征战天下。

  官至前军都督佥事,正二品。

  只可惜在洪武十四年,当时朱元璋派傅友德远征云南,汤鼎亦随行,结果死在了云南。

  三子汤鼐,四子汤燮,都早逝夭折。

  五子汤醴,左军都督同知,从一品,也可惜是征讨五开卫的时候,不幸战死。

  唯一剩下的,也就是个独苗次子汤軏了。

  原本汤軏任太原中护卫镇抚。

  朱元璋可怜汤和身边没有儿子照料,自己又染上重病,便就让人把汤軏调回了京师,也好过于照料汤和。

  汤和也没了别的事情,每日都在休养。

  只要他活在这世上一天,自家次子,长孙的地位就无人可以撼动。

  信国公府,便就是大明最为顶尖的勋贵。

  也是有牵挂,加上先前的教训,所以汤和才会这般谨小慎微,脑子里想着要怎么说,才能委婉的表达出自己不能喝酒的事情。

  就在汤和为难的时候,刘和那边更为难的说道:“启禀陛下,太孙特意是交代了,陛下不得饮酒。”

  朱元璋听闻这话,微微一顿。

  而后看了眼汤和,佯怒道:“咱喝酒还需要咱大孙知晓吗,反了天了。”

  “快去给咱热壶酒来,今日咱便是要跟老兄弟痛饮一番。”

  刘和听闻这话,当下不敢多说,面上带着几分挣扎,还是低头道:“遵旨。”

  眼看刘和就要离去,朱元璋补了一句:“咱跟汤和老兄弟就喝一小壶,不多喝,你可不能跟咱大孙去说。”

  “若是让咱大孙知晓了,看咱不好生教训你一番。”

  听着这话,刘和一下子就跪倒在了地上,磕首道:“陛下,那光禄寺的酒,是太孙殿下命人看守的,老奴这番去取了酒,太孙殿下肯定是会知晓的。”

  “这就在后边呢,老奴实在是瞒不过去。”

  朱元璋听闻这话,才想起现在光禄寺那边的厨子,领头的基本上都是跟着大孙过来的。

  有什么事情,肯定会去跟大孙说。

  当下有些不爽道:“真就是,咱便是想喝点酒了,这都不成。”

  “你赶紧些去,速速把酒给咱弄来,大孙此时当在陪着小玉婷玩,小心点,别给咱走露了风声。”

  “动作麻利点,等大孙知晓的时候,酒都上桌了,自也管不着咱了。”

  朱元璋已然有很长一段时间没喝酒了,今日便也想着喝上两口解解馋。

  这般左右难做,反倒是勾起了他腹中的酒虫。

  汤和心都麻了。

  这一波三折的,搞得他都不知道怎么说话了。

  心中一转,便就打定了主意,待会等酒送过来差不多的时候,自己干脆装病得了。

  反正这浑身都是毛病,也不怕太医查出什么端倪来。

  想好后,汤和也就放松了下来。

  朱元璋应是感觉到自己没了什么颜面,刘和离开后,便就转了个话题道:“咱前几日听说,你那大孙子染了风寒,身体不太好。”

  朱元璋说的,便就是汤和的嫡长孙,已故长子汤鼎之子。

  按照大明的规矩,爵位只能够是嫡长一脉继承。

  世袭是世袭,但若是嫡长一脉死绝的话,可否另行册封,就要看皇帝的意思了。

  汤和听朱元璋说起自己的长孙,顿时眼神满是心疼。

  也不知是遭了什么孽,长孙的身体自小就羸弱得很,不说是药罐子吧,但这身子骨是真虚得很。

  便是太医这边去了许多,也没有彻底的根治过来,是个长久温养的事情。

  “不敢劳陛下费心,臣那孙儿打小身体便不行,前些日子阳光不错,便就是个沐浴的功夫,即染了风寒。”

  “臣方才出门的时候,还在那边喝药呢。”

  朱元璋听着这话,一下子就想起了大孙的好。

  孝顺的大孙,在宫里大建蒸房,小玉婷,儿媳,包括自己这边,都舒服得很,也没有风寒入体的危险。

  这般一对比起来,感觉汤和这里尤为可怜。

  当下道:“咱那大孙你是知道的,心思多,咱的小曾孙在这冬季出生,最是怕风寒。”

  “咱大孙也就想了个法子,搞了个蒸房出来,热气腾腾的,跟那夏日一般。”

  “咱们老兄弟叙完旧,咱便让大孙命人去你那信国公府,也给造个蒸房去,包准往后再不担忧沐浴之事。”

  蒸房的事情,汤和也有所耳闻。

  只是不懂其中的构造。

  但是可以让长孙避免沐浴时感染风寒,这可就是个好东西了,当下便起身作揖道:“老臣谢过陛下。”

  朱元璋摆摆手,没所谓的说道;“都是老兄弟,咱们不兴这些。”

  “不过咱也说两句,你这长孙身子骨打小不行,便就到了年纪,便把婚给成了,早点留个后。”

  “你可别怪咱说话不好听,理可是这么个理。”

  汤和点头道:“不瞒陛下,臣已经相好了人家,大孙那身子骨老臣心里头也明白,当是得早些准备,只待是再过几年,便就把婚先成了。”

  汤和长孙名汤晟。

  如今堪堪十岁的年纪。

  即便是想要再快点,也得等上个四五年,到十四五岁才行。

  汤和这边儿子里早夭得多,所以便就想着快点开枝散叶,让家族先繁荣起来。

  不过越是怕什么,便就越是来什么。

  以汤和的威望,信国公一脉实则是不用愁的,世代富贵无忧。

  然而实际上,不管是现在的长孙汤晟,还是后边的汤晟之子汤文瑜,无一例外都算是早逝,也就是留了个种。

  都没能及冠呢,连袭爵的年岁都没达到。

  而到了到了汤文瑜的儿子汤杰,汤和的玄孙时,向朝廷请求袭承汤和的爵位,就出现了很奇葩的一件事。

  汤杰请求的时候,已经是明英宗在位了。

  当时汤杰向明英宗提出袭承爵位的请求后,明英宗竟以汤家爵位四十年无人继承,直接将汤和留下的这个信国公爵位给罢免了!

  然而更倒霉的是,汤杰一辈子竟然没能生出一个儿子。

  还好其父亲汤文瑜虽然早逝,但也生了两个儿子,汤杰便只能是从弟弟那边过继了一个儿子来,名汤绍宗。

  原本到汤绍宗这一代,已经不奢望朝堂给什么爵位了。

  恰好是熬到了明孝宗朱佑樘即位。

  经历了土木堡之变的大明,已然是千疮百孔,朝廷上也是一团乱麻。

  明孝宗朱佑樘边就想起了这些曾经为大明开国忠臣之后代,自然就离不开汤绍宗。

首节 上一节 621/10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