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除了陪同叶月清坐月子外,同时也在想办法研究整个大明往后的经济走向。
朱元璋对腐败深恶痛绝,大力根治使明朝维持清廉政治,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推广桑麻棉种植为手工业提供原料,他积蓄下来的钱与粮,为数不少。
哪怕是说户部每年都是赤字,但在许多米仓,都保有一定的存留,加上卫所军户的自给自足,还有对官员俸禄进行一个缩减,其实大明的底子,还是很雄厚的。
历史上朱棣成为皇帝后,所用之消耗,基本上全都是朱元璋留下的底子。
缔造新都、疏通大运河、又要张辅平定安南并五次亲征漠北蒙古。
胡荧“寻仙”、解缙修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朱棣的花费没有止境。
尽管朱棣时期经济发达、国泰民安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经过二十二个年头的痛快花费,白米一石的价格,已由洪武初年的一贯,涨到五十贯了。
高产作物确实能够解决目前大明很多问题,严格说起来,如今的大明户籍人口在六千余万,这也使得口粮压力没那么大。
可是在往后的年月里,因为高产作物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大明必将迎来一个人口大爆发的时期。
天下的口粮是有限的,在更多人口的情况下,那么就只能不断的开垦新田地。
所以于农业和商业上,这个平衡对朱英来说就很重要。
“看来,还是要走进口这一条路子。”
朱英微微沉思过后,心里头想到。
所谓进口,就是从其他的国家,进口大量的粮食,用以填补大明不断上涨的空缺。
简单来说,就是安排大明有实力的商人,到海外去做一个农场主,然后把粮食运送到大明来。
在这一点上,朱英是持鼓励的状态。
自然大米的运输不值钱,尤其是还要在平抑粮价的情况下。
不过朱英用护卫募集,还有海外开商权,来对海商进行一个数额的换取。
也即是说,朱英这边将会安排一定的力量,用以维持海外商人的安危,一些小地方,亦是可以安排大明的军士,以海商护卫的身份,进行一个雇佣。
简单点说,就是鼓励民间资本,对大明之外疆域的一个开拓。
在这里头,群英商会自然要作为大头。
其中的意思,朱英便交代给了张伯去办理。
张伯在得到消息后,当即就没有任何的迟疑,立即动身前往江南。
目前的海贸这块,朱英是在大力扶持江南一带,像是福建,广州这些沿海地方,在海贸上已经是非常的纯熟,哪怕是没有海禁,干走私的都不在少数,现在只是将其规范了起来。
而江南不同。
江南这边因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所以朱元璋在赋税上极为加重,江南一带全部都是加了极重的赋税。
这样的情况,首先让江南地区的经济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干扰,其次就是民间对于大明的埋怨。
朱元璋所担心的问题,朱英自然也是知道的,问题的根源还是出在了世家大族之上,这些家族没有受到太大战乱的影响,对于大明的归属感不算强。
在他们看来,唯有自己的家族才是关键,而且朋党关系特别浓重,一直为朱元璋所忌惮。
包括刘伯温,多少也是受到了江南出身的影响。
在朱元璋这里不断的减分。
若是没有其他的方法,像是朱元璋现在的手段,其实是非常符合如今的大明。
然现在朱英在这块,有了更多的办法。
他想让江南这些大族们走出去,不要浪费太多的精力搞什么窝里斗,要斗就去外边斗。
当江南的大族们尝到了海贸的甜头,自然就会把精力都会放到开扩海外去。
在一定的程度上,便就相当于转移了大明本土的社会矛盾。
像是江南这种情况,其实福建,广州这些沿海城市也是同样的存在,而他们之所以没有江南如此严重,关键还是在于心思都跑到海外去了。
朱英干脆也用这个法子,来治一下江南试试。
或许是说距离产生美。
人嘛,只有身处异乡的时候,才会说对自己的家乡更加的思念。
同理,当人在国外的时候,便就会更加的思念自己的国家。
往往那些见识过海外生活的商人,反而在更大的程度上爱护大明。
经历战乱地区的,也就越发的向往和平。
看到别人一片片的饥饿,也就更加的思念自己国家的温饱。
张伯来到江南之后,便就把附近有点名气的大族,尤其是在江南造船厂有股份的家族,全部都招呼了过来。
然后将太孙殿下的意思给点了出来。
这下子,顿时就让许多家族的代表有些不高兴了。
“我说张大掌柜,这也太不合乎规矩了吧,咱们这边都是去跑海贸的,这让咱们带点人手,还得去海外搞农耕开垦,每年还要按照标准运送多少粮食回来。”
“人手这一块也就是算了,可那粮食从海外运回来,价格也得是按大明市场的标准走,这哪还有赚钱的余地,且那么多的粮食,可要占据船舱多大的位置,其他货物可就变少了。”
“这跑一趟海外,本就风险大,结果没挣着几个钱不说,指不定还有赔本的风险。”
有了第一个出来抱怨的,自然就有第二个,第三个。
也就渐变到越来越多的人附和起来。
唯有几个领头的大族代表,没有任何要说话的意思,只是稳端端的坐在那里,静静的看张大掌柜如何来回答这个问题。
哪怕是太孙殿下的意思,要是一个处理不好,也容易闹出事端来。
不过这里头的分寸,也是大有讲究,若是全员反对,让太孙殿下生了脾气,怕是可就没那么好过了。
太孙殿下什么人,大伙都是领教过的,当然在这事上,是要留有几分余地。
张伯虽说是女真部出身,但跟着朱英走南闯北如此多年,每回谈买卖的时候,也不会说去避讳他,有什么不懂的,朱英也会在事后告诉他一些道理。
时间长了,自然懂的就多了。
当下也是轻描淡写的喝着茶,好像周边的埋怨听不到一般。
等声音慢慢的淡下去,张伯这才抬首环视了一圈后,慢悠悠的说道:“我说你们呐,眼睛就能老鼠一般,只能是看到眼前的利益。”
“却也不好好想想,太孙殿下这里头的意思。”
“那可是海外,让你们带人手去买地,种植,这意味着什么?”
“这可是意味着你们将会在海外有着大量的田产,外边可不是大明疆域,太孙殿下让你们得了这般好处,要你们回送点粮食,这算点什么事?”
此话一出,周边顿时沉寂了下来,一下子就犹如打开了新世界般。
随后会议的话题开始转动,风向大改,开始研究着关于每年送粮食的标准来,再也不提方才的事情。
第515章 :再谋草原
冬去春来。
热闹的元旦过去之后,便是新的一年开始。
初春之际,便有上千大明军事学院结业的学子们,一个个于学院校场中列队。
站在最前头的,正是这第一届最为优秀的学子,刘不易。
刘不易身材魁梧,目光坚毅。
很多学子都想不明白,像是他这样的书香门第,怎么就会愿意来干这臭丘八呢。
虽然朱英极力的在提高军人的地位,荣誉。
可上千年以来的习惯,哪里又是说短短几年便能完全搞定的。
哪怕是许多本身就是军人,也依然会这样的认为,尤其是一些传承良久的家族,在这一点上更是瞧不起行伍之人。
在许多人看来,军士不过是战争时期有用,现在大明建国稳定,那就必须要靠文人才能治理好这大好河山。
所以在偶然知道刘不易的老师竟然是刘三吾后,所有人都惊讶震撼。
还好那魁梧的身材,让许多学子认为刘不易就应该从军习武。
在之后的各项测试着,刘不易一直稳居前三的位置,这也让所有学子敬佩有加。
如若是算上文学分数,刘不易就是稳居第一了。
这个时候,朱英走上了校场点将台。
看着下方整齐的一千学子,朱英感觉到心中豪气顿生。
这里的每一个将士,可以说都是自己的直属所在,在如今这般的环境下,师生之情极为讲究。
背叛之人,便是敌我皆是无法接受。
加上军事学院长期性的思想教育,这些学子的忠诚度是毋容置疑的。
忠诚仅仅是一方面。
更为重要的一方面,便是这上千学子,在进入军中之后,将会撑起一个很大范围中层军官范畴。
“我等拜见太孙殿下!”
随着朱英在点将台上站稳,为首一人起身大声喊道。
而后便是上千学子齐齐躬身抱拳作揖。
好一副气势磅礴之景象。
朱英摆摆手,声音顿时就停了下来,一片安静等候太孙殿下训话。
“本宫今日过来,想必诸位心中当于应清楚,便是给大伙践行。”
“于草原之上,今年将会开设一个新的军事学院,简单来说便是叫草原军事学院。”
“或许有学子会觉得奇怪,为何自己刚从这京师的学院毕业,怎么又要到那草原的学院去呢。”
“本宫便来告诉大家,你们如今的身份,是京师军事学院刚毕业的学子。而这番去草原军事学院之后,便就是草原学院里的教头。”
“将会有大量的草原人,加入到我们大明中来,尔等也可趁此机会,多多壮大我大明于草原之差异。”
“你们在这里是怎么学的,到了草原上,就要怎么去教他们,本宫命令尔等,要在草原上,打造一支属于咱们大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霹雳的无敌骑兵。”
“告诉我,你们能不能做到。”
随着朱英华英落下,下方便爆出一阵巨大的欢呼声:“能!!!”
军心可用。
朱英简单的训话之后,便也没有耽误太长的时间,将会给所有军士放假三天,安排一些事情。
这一去草原,可能就是数年乃至十多年不能回来,自然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进行一个安排。
像是有妻儿老父母的,也可以安排人手去老家接到边关去。
只需要详细记载好所在之地,姓甚名谁。
余下的自然有朱英这里另行再安排人员护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