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511节

  “去吧。”朱元璋笑着说道。

  朱英这个时候,哪里还想那么多,起身就朝着坤宁宫奔去。

  ……

  “嘿嘿,我要有孩子了。”

  次日清晨,朱英搀扶着叶月清,在后花园里散步。

  “殿下,没必要这般吧,月清这才刚刚怀上呢。”叶月清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虽说是孕妇,但是目前的叶月清,除了干呕之外,并没有太多的感受,小腹也只是微微一点小鼓,还没影响到正常的生活。

  这段时间以来,自从自己怀孕之后,叶月清在内心之中,就一直非常期盼朱英的回来。

  而昨日的回来,叶月清靠在朱英的臂膀之上,整夜睡得十分的香甜。

  女人在这个时候,只有看到自己的男人,才是最有安全感。

  “胡说什么呢,你都已经怀孕三个月了,自然要多多注意才是,怎么也不能牵扯到了胎气。”

  朱英关心的说道。

  如果说之前,和叶月清的结合,并没有太多的情绪波澜,但在这个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种体会,只有在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父亲的时候,才会有的感觉。

  人都是自私的。

  直到今日清晨,朱英突然觉得自己有些理解老爷子那种感觉了。

  之前的他,并没有说真正的融入到老朱家这个概念中去。

  除了和老爷子的感情,其他方面前世的记忆,对于朱英有着很大的影响。

  其实不管是前世,还是现在,站在一个国家的高度去看。

  抛开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发达,在政治上,很多事情,依旧是相同的。

  朱英前世,只是一个小小的屁民,从未说有站在那么高的一个角度,去思索问题。

  而群英商会的发展,说到底还是前世的一些福利。

  是先进优异的制度,所带来对时代的碾压。

  “月清,关于草原上的变化,想来应该是知道的了吧,这次爷爷说让我领军,去处理可能出现的变故。”

  朱英看着靠在自己肩头的月清,开口说道。

  对此叶月清的眼中,有着淡淡的失落,因为太孙殿下这一去,便就代表了无法看见自己的孩子出生了。

  “月清相信殿下,一定能轻松的平息草原上的乱象。”

  听到这话,朱英想了想说道:“其实我知道老爷子的意思。”

  “这是对我的一个考验,如若不能彻底的平息,老爷子便想让我安安稳稳的守好大明这片江山。”

  对于老爷子的想法,朱英也很清楚。

  如果连区区草原都解决不了,那还谈什么裂土开疆呢。

  这是要让自己,知难而退啊。

  用前世的话来说,如若是创业失败,那就回家去继承亿万家产吧。

  不过就此事来说,朱英也想清楚了。

  这一战,他不仅要打,还要打得漂亮,打出自己的威风,名声。

  不同于大明中后期,就现在的大明来说,战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野心,那也得有能力匹配才行。

  如果连蓝玉这些武将们都压制,掌控不住,那还谈什么海外封国。

  想到这里,朱英便就下定了决心。

  不过就目前来说,组将一个怎样的队伍,是目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毫无疑问,蓝玉肯定是要带上的,而后还要带上那些人,包括在草原问题解决之后,关于辽东地区黑土地的开饭。

  这一系列的事情,都要提前想好。

  打仗,打的就是一个利益,首先把路子想好了再行动,才能做到运筹帷幄。

第447章 :对朱高炽的看重

  太孙殿下回宫的消息,在次日就传播了开来,有心之人,几乎全都知道了。

  燕王府中,王妃对大儿子朱高炽说道:“炽儿,或许你该入宫去看看你大兄了。”

  “现在你父王在倭国征战,后方这边,全都指望着咱们了。”

  “即便没有什么好处,也不能有太大的乱子。”

  关于草原上的问题,一直在关注之中。

  也明白这次太孙回来的目的。

  “娘亲,大兄这才回来我就过去,怕是不太好吧。”朱高炽扭捏着身子,有些迟疑的说道。

  实则他是一直很不喜欢,以带有目的去接近大兄。

  虽然现在的朱高炽年纪不大,但是因为经历的缘由,已然有了很沉稳的感觉,也有着自己的一些想法。

  娘亲的意思,他自然是明白。

  哪怕不是说让大兄向着父王,但至少在有感情的羁绊上,能够不会那么对父王暗中下手。

  可在朱高炽的心里,大兄是一个很好的人,从来就没有说要对父王如何。

  哪怕是从行为上来看,除了道衍法师的事情之外,其他方面大兄都是尽量的满足了父王的想法。

  徐仪华听到大儿子这般说,先是眉头微微一皱,而后才舒展开来说道:“炽儿,有些时期,是咱们不能去赌的。”

  “因为一旦赌输,可能就什么都没有了。”

  “只要能够争取到的,我们一定要去争取,为娘知道,你不想在太孙那边,过多的去干预,但是你要明白,无论你父王再怎么对你有所偏见,他都是你父王。”

  “除了在世子这块的事情上,你父王确实有些自己的想法,但是除此之外,你父王未曾有半点亏待于你。”

  听到这话,朱高炽连忙回道:“娘亲,我不是那个意思。”

  “我只是觉得表现得太过于明显,容易引起大兄的不满。”

  徐仪华看着自己的长子,微微沉默。

  其实对于朱高炽,徐仪华一直都非常的喜爱。

  朱棣与徐仪华是自幼的娃娃亲,少年夫妻,感情非常深厚。

  在洪武十一年时,年仅十六岁的徐氏为十八岁的朱棣生育了长子朱高炽。

  就凭朱高炽的母系家族关系,他是徐达外孙的身份,他的母系家族出身远比当时一般皇孙要高贵得多,像是他的堂兄,后来的建文帝朱允炆母系家族,太子妃的吕氏,也都远远不如。

  自出生之时起嫡长子的身份就注定了朱高炽会获得朱棣和徐氏的重视,朱棣夫妇十分重视朱高炽的素质教育,自幼就让他涉猎骑射和儒家经典,培养他的文物能力。

  由于朱高炽从小饱读儒学经典、宽仁厚义又推崇仁政,因此朱元璋很喜欢这个孙子,曾经会夸奖于他。

  朱高炽的肥胖,并非是懒惰形成的,在朱英看来,大约是一种隐形的病症。

  因为朱高炽小的时候并没有这么胖,幼年的朱高炽还很有勇力,颇精于骑射功夫。

  在北平认识的时候,朱高炽已然有些胖了,但还没到说走路都需要别人搀扶的程度。

  而朱英在和朱高炽的交谈过程中,也发现其哪怕是节食减肥,也已然改变不了越发肥胖的现实。

  真就是那种,喝水都会发胖的感觉。

  也就是说,在最初的朱高炽这里,是一个文武双全的藩王长子。

  两个弟弟更是远远不如。

  只有在肥胖后,走路都开始气喘吁吁时,这才让朱高炽静下心思,好好读书。

  时间一长,便就养成了喜静不喜动的性格,再加上他自幼的生活就是锦衣玉食,这才使得他后来变成了大胖子身材。

  很少有人知道,作为燕王朱棣长子的朱高炽,其实在军事天赋上,也有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

  历史上,直到朱棣造反的那年,才被显露出来。

  朱允炆继位后开始严酷地削藩,几位藩王被废,而朱棣最终也被逼起兵反抗,发动了靖难之役。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把两个骁勇善战的儿子朱高煦和朱高燧带到前线一起征战,而让朱高炽镇守大本营北平。

  当朱棣在前线征战时,朱高炽则坐镇北平为他巩固后方,同时提供强有力的后勤补给以及军需保障,使得朱棣能够全身心地与朱允炆的军队征战。

  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稳定的粮草对于军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朱棣在靖难之役中,从未因为粮草的问题出过差错。

  单单就在这一点上,足以看出朱高炽在内政方面,非常的优秀。

  而军事才能的体现,便就是在李景隆率大军奇袭北平时。

  当时朱棣在大宁夺取朵颜三卫,北平只有朱高炽率领的两三万老弱残兵镇守,朱高炽却能不慌不乱,凭借天气优势,冰冻北平城抵御住了李景隆的强攻,最终拖到朱棣援军到来击退了李景隆,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李景隆战败后,文臣方孝孺又给朱允炆建议离间计,离间朱高炽与朱棣的父子之情,方孝孺建议让朱允炆大张旗鼓的下旨册封朱高炽为燕王,只要朱高炽献出北平归顺朝廷,朱允炆对朱高炽既往不咎,将由他继承燕王之位。

  方孝孺的离间计确实高明,不管朱高炽接受不接受朱允炆的劝降册封,只要这件事大张旗鼓的宣传出去,就能离间朱高炽与朱棣的父子之情,如果能让朱高炽与朱棣父子之间产生内讧,那朱允炆就能轻松平定朱棣了。

  不过朱高炽却没有中朱允炆的离间计,当朱允炆的册封使者和诏书抵达北平之后,朱高炽连看都不看,直接命人把使者和没开封的诏书一并送到前线交给朱棣处置。

  朱棣本来在朱高煦、朱高燧两兄弟的挑唆下差点中计了,直到看到朱高炽送过来没开封的诏书才打消了疑虑。

  在靖难之役中,正是朱高炽成功地镇守住了朱棣的大本营北平,才能让朱棣安心地带着朱高煦、朱高燧两儿子和其他将领大杀四方,而后勤补给都是由朱高炽负责提供。

  因此朱棣靖难之役能够成功,至少有朱高炽四成的功劳。

  朱棣五次北伐蒙古期间,外加他准备迁都北平时期,他都让太子朱高炽在南京监国,这也让朱高炽可以先后监国六次,朱高炽累计监国十余年,史称朱高炽监国。

  要知道朱棣在位总共才二十二年,朱高炽监国的时间几乎占据了朱棣在位时间的一半。

  朱棣在位时期基本军权由他掌控,而政权他则基本交给朱高炽处理,所以后世都戏称朱棣不过是儿子朱高炽麾下的威武大将军,专门负责打仗而已。

  也确实如此,所以别看朱高炽在位仅十个月,而他实际执政的时间远比在位时间要长,朱棣打造的永乐盛世其实至少有朱高炽一半的功绩。

  可以说朱高炽在监国时期政绩斐然。

  他在监国时期赈济灾民、开垦荒地、修筑堤坝、解决漕运、在全国扩建粮仓还能为朱棣北伐提供有力的补给保障,对发展永乐盛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为后来的仁宣之治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所以《明史》称朱高炽监国时期为: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最后一句的“朝无废事”就是对朱高炽监国的最大认可,二十年的太子,十年的监国,最终却换来了朱高炽一年的皇帝命。

  而就在徐仪华和朱高炽讨论太孙的时候,朱英也在寻思跟随去辽东的人选。

  去辽东,不仅仅只是打仗,还要有发展。

  所以这次去,大军武将不能少,能臣官吏也缺不得。

首节 上一节 511/10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