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495节

  在讲究更大的规模的社会效益同时,经济效益自然是在不断的下滑。

  现在还没有正式开放邸报的‘广告’植入,所以相当于不断的在做赔本买卖。

  对于国外邸报的倾销,其实完全可以弥补这一块的差异。

  但是这其中也有一个衍生的问题,那就是时间。

  从大明京师运送一批邸报到边疆之外,所需的时间往往数以月计,每年运送的数量,也是非常的有限,周期较长。

  按照目前的估计,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稳定之后,才能追平目前的亏损。

  还有就是对于宝钞的收集,这算是拿钱买钱,不断填补宝钞之前的亏损。

  再加上南北水泥官道的建设,各地水泥厂的投资,包括其他的产业的支出。

  要想拿出一大笔钱财打造一个较为高端的造船厂,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卖出四成股份,就显得很是重要。

  一是对于许多商人,大户的拉拢,筛选。

  二是在风险共担的同时,不需要自己再去四处寻找优秀工匠。

  以太孙的名义,想要投资的人,只会是前仆后继。

  次日,仅仅只是半天的时间。

  关于苏州造船厂的消息,就已经在整个苏州城内蔓延开来。

  在苏州城这里,有着敏锐嗅觉的商人,从来就不曾缺少,他们立即就意识到了,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一群群大大小小的商人,顿时就开始联合起来,商讨关于造船厂的事情。

  “出售四成股份,好大的手笔啊,就是不知道多少钱一股。”

  “别多想了,没看告示说吗,这是要打造海船,可不是咱们这种河船,随便一艘,恐怕都要上千贯宝钞。”

  “我听小道消息说,这次造船厂的船,是要卖给民间,而不是朝廷自个用。”

  “怎么可能,苏州这地界,又不是沿海,自个又能有啥用头。”

  “莫要忘记了,陛下已经发了谕旨,解除海禁,也就是说咱们也可以乘坐海船,把买卖做到那海外之地去。”

  “海外之地,听说遍地都是宝贝,像是香料,象牙,那可是一等一的好东西。咱们大明的茶叶,瓷器,在外边可是紧俏得很,根本不怕没销路。”

  “这么好嘛,那怎么太孙要让我们苏州这边,也跟着干海贸呢。”

  “傻呀,之前海贸都是哪些人在做?不就是海边那些人嘛,太孙殿下的意思,肯定是想扶持起我们这边,跟沿海那些做海上买卖的,竞争一手呢。”

  “大好事,就是不知道,太孙殿下这个股份,到底要如何进入。”

  朱英这次传达的意图,可谓是非常的明显,就差没明着说呢。

  不过深谙人选的朱英知晓,明着说出来,反而没有这般轰动的效果。

  从群英商会这里‘泄露’出来,反而更容易引起重视。

  等个一两天,待消息从苏州城传遍苏州府后,朱英这里,就可以售卖股份,筹备造船厂事宜了。

第434章 :股份售卖

  经过短暂几天的摸索,苏州城里的势力划分,基本上有了眉目。

  大致可分为三大块。

  官府,大户商人,豪绅。

  就分部而言,城内的大户商人,算是比较多的,大部分的店铺地契,几乎都在大户商人的手中,他们有自己的商队,货物,一整套成熟的运行模式。

  豪绅地主的分布的重点,便就是在于城外了。

  他们掌控着苏州府的大部分非官方所属的田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私人护卫。

  或许他们掌控的钱财不算多,可就存粮而言,非常足够。

  哪怕是遇到一两个灾年,也能轻松的扛过去,还能聚集一些散户的田产,扩大自己的规模。

  等到来年风调雨顺,丰收了,那就是大赚。

  即便来年形式不太好,再继续扛个一两年,也没多大的问题。

  江南地带,向来是鱼米之乡,很少会连续两三年出现大灾的情况。

  比之商人,豪绅的权势更大。

  哪怕是说江南一带赋税严重,可只要舍得出粮,也能通过举荐的路子,得到从官的机会。

  而商人,钱财再多,他的户籍也是商籍,哪怕是子孙,都没有从官的资格。

  苏州城内,最大的酒楼,万花楼。

  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

  这就是万花楼最好的写照。

  虽说叫万花楼,实际上却是几座院落高楼组合在一起。

  这里也没有什么层次一说,只要你舍得花钱,就可以去更典雅的地方。

  顶前的大堂,自然还是说书先生为主。

  曾经的勾栏听曲,已经慢慢小众化,私人化,大众都喜爱的,还是听有关邸报的评书。

  在最后面,雅静的院子里。

  十多个穿着朴素,却又大腹便便男子,慢悠悠的走了过来。

  他们,便就是苏州城内,最有财富的商人代表。

  “李老爷,这边请。”

  “张老爷,小人可是许久未见你了。”

  “哎呦,今天刮的是什么风呀,连刘老爷都过来。”

  “陈老爷,小的在这里,这边,这边有请。”

  一中年男子点头哈腰,在门前招待着这些客人。

  这里没什么外人,一声声老爷的称呼,让这些平日颇有些受气的商人们,听得甚是开心。

  有些欢喜的,便随手掏出点碎银子,算是打赏。

  这让男子堆满笑容的脸上,绽放得更为开朗了。

  次日已然是算入了夜,后院临着河,河上画舫密布,不断传来霏霏之音,点点灯光,好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

  八位商人老爷坐好后,相互拱拱手。

  大伙都是熟人,相互间合作的地方也多,倒也没什么太过于客气的。

  不过内在的一些攀比,还是要有的。

  比如某个陈老爷,看似随意的掀开外面套着的麻衣,露出里面的上等绸缎。

  刘老爷撸起袖子,一串菩提子就展现了出来。

  张老爷解开衣襟,巴掌大的玉菩萨尤为惹眼。

  在这其中,只有李老爷,拄着那根拐杖,像是个老农,没有多余的动作。

  嘣嘣!

  李老爷年岁最大,面上的皱纹很深,满头白发,拿起拐杖敲了两下,大家便就停止了私下的动作。

  “今日把诸位叫来,便就是商议一番,关于群英商会提出,要弄个苏州造船厂的意思。”

  “现在是售出四股,老朽的意思呢,是想咱们大伙好生商量一番,把这价格,给他压下去。”

  “大伙都是干了多年,这里面的弯弯道道,也无须老朽多说,一眼便能看的清楚,这售出的四成股份,怕是要把整个船厂都给造起来,还要余上一些。”

  听着李老爷的话,大伙相互间便交头接耳起来。

  左边小声说几句,右边小声说几句。

  一般坐在旁边的,终归是合作的地方多谢,平日的交情也多些。

  李老爷却没有这般,只是安静的等待着。

  半晌,张老爷站了起来,朝着四方拱拱手,而后道:“李老,这边我倒是想多说两句。”

  “话是这么个理,可人家群英商会,也不是个吃素的。”

  “先前在京师的那几个厂子,也售卖过股份,人家那是怎么玩的,给这一股,定个基价,而后投的是暗票,谁写的数高,就谁拿。”

  “大伙在这的,也都明白,钱是一方面,更多的都是想塔上太孙殿下这条大船。”

  “我可是听说了,哪怕是京师那等地方,入了股的,走出去说话都要豪气几分,即便是锦衣卫,治安司的人见着了,都还得见个礼呢。”

  听到这话,在做的都神情有些激动,甚至带着几分憧憬。

  别看有钱,可在外面,哪怕是个最小的衙役,都没啥好脸色给的。

  行商道上,那都是各种想办法,拉关系,求爷爷告奶奶的,有钱都不见得能使出去。

  在那些豪绅面前,天生就是低上一等。

  这还是江南一带,他们的背后,还有大户的撑腰,亦或是本身宗族,在商道的代表。

  按照现在大明的户籍制度,商籍的子嗣,也是商籍,属于贱籍一类,连改变自身的机会都不曾有。

  这也是为什么说,朱英每次搞一些集资之类的,都能收个满堂彩。

  主要是对于所有的商人来说,太孙殿下的大船,就是他们目前唯一改变自身命运的希望。

  哪怕说现在,并没有什么明面上的好处,即使是搭点边,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

  在这其中,唯一不太开心的,就是李老爷了。

  他是真正的老爷,身上还有秀才的功名。

  虽说日常处理着自家商会,遭人诟病,但对于这些商人来说,地位完全不同。

  这一点,但从衣服上的款式,就能看得出来。

  所以在李老爷这边,更多希望是联合起来,不至于把价格抬得更高。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便是因为占股的多少,在大伙看来,决定着这其中的地位。

  若说占个一成半成的,指不定还有机会拜见太孙殿下呢。

  “想的倒是挺好,你们也不仔细想想,若是咱们不联合起来,这些股份,就一定是能争取到的吗。”

  “有些事情,老朽也不怕你们知晓,据老朽这边的消息,此次船厂的操办,不仅仅是在钱财上,还有工匠上,船料上。”

  “尔等当是以为,只需挥舞着宝钞,就能把这股份吃下来?”

  “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可莫怪老朽言而不预。”

  李老爷沉着脸,冷声说道。

首节 上一节 495/10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