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愚民,在愚民们看来,反正官府要管的,有钱没粮,那就只能闹呗,法不责众,也没啥好怕的。
一些甚至是抱着侥幸心理,别人不卖我来卖,卖两三次可以赚好多呢。
等粮价下来,那就是大赚啊。
这些事情一般的百姓哪里能够想到,无非还是背后有人瞧瞧传播,怂恿。
朱英已然猜到,这幕后的推手,便就是以晋商为主。
晋商二字,说起来简单,干起来便就极为复杂了。
那代表的,是一省之百姓。
最为主要的是山西的复杂情况。
明初山河破碎,中原人口凋零,百废待兴。
然有着天险,号表里山河之称的山西,却是没有受到多大的干扰。
百姓相对安定,人口数量为之大省。
在洪武前二十五个年头里,就已经移民数次。
为什么朱英这边,在京师已经几乎明令审讯晋商,却好像只动了一些皮毛,未曾伤到根本分毫的原因,就在于此。
山西移民,不仅是明初之最,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上,也是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分布最广的动作。
明初数年,大规模的移民屯垦,就是为了将屯田制彻底的发挥作用。
而在文化之上,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蒙元的统治,对于整个中原大地,尤其是传统汉文化的影响极为巨大。
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中写道: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神州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神州,未闻以夷狄居神州而制天下也。……
驱除胡虏,恢复神州,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今一纪于兹,未闻有治世安民者,徒使尔等战战兢兢,处于朝秦暮楚之地,诚可矜闵。
宋朝灭亡,有“崖山之后再无中原”的说法。
受到大量少数民族的影响,加上蒙元统治,刻意打击,在朱元璋立国之初,可谓是汉家没落,传统的纲常论理,礼仪道德已经不再是主流文化。
而山西不同。
他拥有悠久醇厚的传统汉文化,尤其是晋南作为尧舜故地,可谓是汉民族文化的发源之所。
儒家文化,已经彻底深入到每一个山西百姓的心中。
而山西移民,必将带着儒家传统文化,随着他们的足迹,传播到整个大明江山各地。
因战乱影响,大规模的移民迁入,反而使得当地成为少数人,移民成为多数人。
加上严苛律法的影响,便可迅速规范相对落后的伦理道德。
其中山西移民主要以中原,两淮地区为主,其他各地也有少数移民。
晋商在天下商会中,之所以有着非常之大的优势,莫过于此。
在宗族,血脉的联系下,走出山西的行商,完全可以凭借着族内关系,在行商途中得到很大的程度的庇佑。
这种相互往来,很快就能达成利益共识。
就是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哪怕是谣言案的发生,也仅仅是清扫京师,无法再多延伸。
一旦触及太广,影响太大,反而会动荡大明根基。
户部的官员们,自然是知晓这个情况的,所以哪怕太孙亲自,也是束手无策。
朱英思索片刻后,沉声说道:“既然粮商不卖,地主藏粮,那就下令各地清吏司,丈量土地,但凡有所隐瞒不报者,罚以缴没。”
第410章 :朱元璋的小脾气
丈量土地,算是这个时代比较有效果的杀手锏了,对于很多地主来说,几乎相当于当头一刀。
尤其是在目前,已经推行摊丁入亩的情况下,隐瞒已经开垦的土地,无疑是最佳避税的方法。
从现在的角度去看,好像在这个背后搞事的,一直都是晋商。
其他的商会几乎都是以晋商为主。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朱英很多政策的推行,是在不断的削弱文人集团,地主集团的利益。
像是摊丁入亩的现在,无地的百姓少了一项税收,地少的百姓也减少了很多,但是去年秋粮朝堂征收的赋税,反而呈现小幅度的上涨。
要知道去年黄河洪灾,影响极大,按照惯例来说,应该是大幅度下跌才是,现在反而涨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没地的百姓,哪有什么粮食上缴,人头税大部分都交不出来。
而该为摊丁入亩后,这些税收都征收在有地的地主头上去了。
目前洪武大帝镇压大明,哪怕有一些小小的龌龊事情发生,但是在赋税这等大是大非上,即便是官吏也顶多是来个火耗。
政策的执行,还算是比较落地,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每一次丈量田产对户部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工程。
有道是上位一张口,下官跑断腿。
在这个道路并不发达的现在,大部分乡村小路,马车根本无法通过,只能依靠步行。
随便一走,就是大半个月都在外边了。
赵勉等户部同僚虽然嘴里有些苦涩,但是对于太孙殿下的令旨,自然也没有抗拒的道理。
朱英笑了笑说道:“本宫也知晓,对于各地清吏司来说,丈量土地极为辛苦。”
“此次丈量土地,本宫将会禀告爷爷,建议罚没的无主田产,各地清吏司可留下半成作为此次奖赏。”
“奖赏的发放,以发现无主地产功劳最大者优先,具体的章程,到时候你们户部商议出一个法子来,交由本宫审阅。”
“京师户部这边尔等也不用担心,待登记造册之后,本宫会根据具体情况,同样给予俸禄的赏赐。”
要想马儿跑得快,就要马儿多吃草。
对于跳动积极性这块,朱英还是有一套自己的法子。
尤其是这样全国丈量土地的行动,若是没点实际性的奖赏,损失的反而不是那半成的田产了。
听到这话,赵勉眼睛一亮,起身作揖:“谨遵太孙殿下令旨。”
陛下可不会这般大方,赵勉是个聪明人,赶紧把太孙殿下方才话给先行定下再说。
有了这道令旨,那么他的工作开展那可就方便多了,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户部虽然掌管财政,但是这里面的官员却没有油水可以捞。
不管是锦衣卫还是来自于其他的监视,对于户部都非常注重。
户部是陛下的钱袋子,稍微有一点波动,惹来的就是杀身之祸,就算是各地清吏司远离京师,也有锦衣卫的暗子严密监视。
现在有了太孙殿下的令旨,对于户部上下的官员来说,绝对是一笔巨大的奖赏。
此时除了赵勉这个尚书外,其他包括左右侍郎在内的户部官员,个个都是眉开眼笑。
“丑话本宫先说在前头,既然有奖,那自然有罚,若是发现有官员暗中勾结当地豪绅,行瞒报之事,那奖赏该怎么扣,就得怎么扣。”
“勾结之人削去官籍,按贪污罪论处。”
“此番丈量,采用异地查探原则,以府县为点,轮换查处。”
朱英再度说道。
即便是有所奖赏,也绝对不可能没有贪污现象,交叉丈量,鼓励举报这些,只是为了让这样的现象降低。
只要不影响整体,那么此番丈量土地,朝廷这边绝对是大赚的。
对于那些分发了高产作物的地区,要加强关注,番薯,马铃薯,对于土地的要求不高,意味着更多田地可以得到开垦。
在收成有保障的情况下,地主豪绅们就会去打农田的主意。
朱英一走,赵勉等人就激动起来了。
“太孙殿下当真是精明,如此做法,各地清吏司干起差事来,指定是干劲满满。”
“说句实在话,我都想调到下面清吏司去了,尚书大人,要不给在下一个机会。”
“行啊,按照太孙殿下的意思,咱们京师户部这边肯定要有人下去巡查,到时候就是你了。”
赵勉哈哈笑道,虽说有着品级之分,不过户部大伙的关系都还算不错,说起来话来也随便一点。
刚刚讨要差事的官员,顿时尴尬笑道:“大人说笑了,我方才就是开个玩笑,对,开玩笑。”
赵勉面色一正:“本官可不跟你开玩笑,此番各地事宜,必须按照太孙令旨严格执行。”
“差事办好了,下面清吏司有的,咱们京师户部那还能少,都给把精神头铆足了劲,认认真真的办。”
“若是谁给搞砸了,本官这乌纱帽保不住,你们也捞不得好。”
……
从户部出来后,朱英就直奔京师邸报去了。
关于丈量的土地的事情,让袁佳驰这边先把草稿做好,等到老爷子那边在朝会上定下之后,这边也可以马上同步刊发。
邸报目前对于舆论的掌控,已经超乎了朱英的想象。
尤其是对征伐倭国这块,别的地方不说,单单就京师百姓那叫一个热情高涨。
甚至有不少大户子弟放言,想要入伍从军,加入到征讨倭国大军之中。
在如今世道,能主动提出当兵,哪怕是一个口号,也说明大明将士们的形象,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朱英已经像老爷子建议,为了维持军士的正面形象,将要取消犯罪充军的条例。
现在大明用人的地方太多了,反而是在军士这块,哪怕有五十万大军远征,大明这边也没有很缺乏兵卒的感觉。
走精锐化的路线,这是朱英和老爷子早就已经商量好的结果。
袁佳驰这里,当然是按照太孙的令旨行事。
交代清楚后,朱英便就回了皇宫,最后跟老爷子交代一番。
“大孙说的方法,可行,便就先这么办吧。”
朱元璋是一个很抠的人,尤其是对待官员。
丈量土地在朱元璋看来,那就是户部的官员应该做的事情,哪里还需要什么奖赏。
难道不给奖赏,这件事就办不下去了吗。
平日朝廷给的俸禄,都是在吃白饭呢。
朱元璋其实也想跟大孙好好唠唠关于节约的事情,尤其是在开支上面。
不过想起大孙动辄一套套的理论,朱元璋就感觉有些力不从心。
不管怎么说,很多在朱元璋看起来没有必要的事情,最终的结果证明大孙总是不断在赚钱。
所幸在这件事上,朱元璋暂且懒得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