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388节

  这肯定会引起许多不满,但也无计可施。

  虽然盈利在不断的扩大,但有些暗中情报的收集,已经开始变得非常困难,首当其冲的便是各地商会所有的联络,已经不会跟群英商会通气了。

  现在的群英商会,更像是一个单独的衙门类似。

  这样的情况,朱英也早就有所预料,不过开马甲这种事情,还需要人教嘛。

  只要有钱,在这大明如此信息传播缓慢下,随便新起个十多家,当真是简单至极。

  目前商会马甲,只有在上层报备,其余行事皆不跟群英商会往来,单独从事。

  只对郡县的掌事单独负责。

  这样的马甲算下来,截止目前,总计大大小小约有上百家了。

  怀疑得这家,还是怀疑那家不成。

  在陕西反贼地盘内,就有七八家。

  最有意思的是,这些反贼什么都抢,但是对于商会,却是秋毫无犯。

  而商会通行,只要有足够的礼物送上去,便就是畅通无阻。

  去陕西的探马,就是挂靠着某个商会的旗帜,大摇大摆的就能进去,只需要在关隘处,付出一些钱财,连搜查都没有,便就直接放行。

  有些离谱的,甚至是外来人士,多花费一些钱财,也能如此。

  最有意思的是,现在陕西反贼称帝,但是地盘上通行的钱币,仍然是大明宝钞。

  若不是觉得宝钞因为这陕西反贼导致贬值没有必要,朱英都能直接通过操控商会,将陕西反贼地盘直接来一手经济崩坏。

  让他们知晓,什么叫做降维打击。

  宝钞百贯,也买不到一斗米是怎样的体验。

  朱英哈哈一笑道:“看来大孙在这方面,都已经是笼络了不少反贼上层吧。”

  朱英笑道:“爷爷英明,目前除了为首那几个,下面大约有十数人已经愿意跟着商会办事,其中反贼将领,约莫五成人,都已经跟孙儿余下商会达成合作。”

  “目前陕西那边反贼的具体情况,都已经跟筛子似的,清清楚楚。”

  说到这里,朱英就有些失笑道:“从陕西那边过来的卷宗,详细的记载了反贼头目田九成,同党高福兴,王金刚奴,何妙顺等人吃穿用度,尽皆详细。”

  “每日见了何人,说了哪些事情,或是军队调度,一目了然。”

  朱英知道这年头造反,没个讲究,但也没想到,一番渗透尽能这般彻底。

  目前已经有不少人员,混进了这些反贼头目的亲信圈子里。

  这若是再等上个半载,怕是都不用大军镇压,直接就是把下面都给操控了,将这些头目尽皆俘虏,直接送来京师审判。

  只是这反贼声势较大,若不能快速处理,对于大明威严,稍有打击。

  且也不如高丽,安南那般长远布局。

  朱元璋听完后,语气感叹道:“古书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这一块上,大孙你当真可谓是做到了极致。”

  “这番里应外合下,有什么人能经受得住。咱那个时候打仗,虽说也有情报出入,可比起大孙现在,相差何止千里。”

  “咱用来监察百官的锦衣卫,在大孙的手下更上层楼,已然到了此等地步。”

  “若是咱当年碰到的不是陈友谅,张士诚这等愚蠢腐朽之辈,对上大孙,当真是毫无胜算可言。”

  朱英笑着回道;“爷爷这话可就不对了,若是没有爷爷,奶奶,哪里来的父亲,没有父亲,又怎会有我。”

  “孙儿能有现在这般,这必跟爷爷脱不开干系。当初爷爷何尝不是如此过来。”

  朱元璋闻言,大笑道:“这般说来,咱爷俩的经历,果真是如此之相似,只是要真比起来,还是有些不同,咱当年可没大孙这本事,没有诸多兄弟帮衬着,也走不到今日。”

  “大孙可是凭借着自己,创立了偌大商帮,在那遥远西域,亦是成就极大。”

  朱英摇头道:“爷爷谦虚了,孙儿才跟爷爷无法比拟,爷爷当年所在,乃是元末乱世,人不如狗。”

  “孙儿是承了爷爷的功劳,在西域之时,虽有些许混乱,总体而言算是太平。”

  “说到这里,孙儿当初扯了爷爷的虎皮呢。”

  朱元璋闻言惊讶道:“哦,此话怎讲。”

  朱英笑着道:“当年初建势力,因在西域,又是孤身一人,便就凭借着姓氏,谎称跟大明皇室有所关联。”

  “爷爷没去过西域,可在西域威名,那可是声名远播,提起大明圣上,谁不臣服。”

  “便就凭借着这虚无缥缈的干系,孙儿得了偌大便宜,于幼小之际得以保障,让人忌惮,不敢行赶尽杀绝之事,怕招来灭门之祸。”

  朱元璋闻言哈哈大笑起来。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大孙这一手,果然是玩得漂亮,就是不知道现在那些人如何作想,怕是大孙自个都没想到,曾经扯起的虎皮,现在自己披上了。”

  朱英闻言,也跟着笑了起来。

  自己曾经吹的牛成了真,这种奇妙的体验,确实无比舒坦。

  每每想起,嘴角都要微微上翘。

  今天朱元璋的心情非常好,这自然跟政务也大量减少有关。

  因为严冬缘故,所以上奏的文书也不多,即便真有什么事情,因为正旦将至的缘故,哪个官员都晓得报喜不报忧。

  有什么事情,也是要过万正旦再说,汉人传统,这年关之际,一切事情都要往后靠靠,当为欢喜时分。

  “大孙可知道,昨日下午,燕王妃进了宫,也特地过来跟咱请安了。”

  朱元璋主动提及此事。

  朱英闻言,明白老爷子接下来的话,便是跟燕王朱棣脱不开干系。

  果然,老爷子也没转弯墨迹,直言道:“辽东,奴儿干,若不论其他,最佳统帅人选,当为老四。”

  “老四在北平十二年,治理地方上,除了你父亲,余者无一能比,和蒙古人这些部族交道极多,多年战事,少有败绩。”

  “现在仪华那娃进宫,跟宁妃聊了不短时辰,其中大致所想,大孙也亦是能猜到。”

  “边关无小事,一将无能,害死诸军,统帅人选极为重要。”

  “这黑土之影响,干系大明国本,亦是长久经年之事,纵观朝野上下,你四叔当是最佳人选。”

  “征伐倭国不可停,但辽东也需同时进行,若是海外封国,辽东便就只能另选他人。”

  “不知大孙对此,如何作想。”

  其实在镇守辽东,奴儿干,开垦黑土这块,朱元璋更多的还是想让皇室子孙负责,而不是交由某个大将手里。

  不过老四跟大孙的微妙关系,就很难述说了。

  在这方面,朱元璋还是想要看大孙怎么想,以大孙的意见为主。

第355章 :冠名,给陛下拜年

  人的名,树的影。

  对于朱棣,其实在朱英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丝丝忌惮。

  永乐大帝在后世的名头,还是很响亮的。

  那可是在整个华夏历史中,唯一一个以藩王之身造反成功者。

  这也是为什么朱英一直没有真正去用朱棣的原因,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去大明外开疆扩土。

  但现在辽东,奴儿干的情况截然不同。

  首先在辽东,奴儿干两地,可谓是一马平川,无天险可守。

  黑土的纵横面积很广,很大,这也就意味着去守护粮产将会变得极为艰难。

  在这种情况下,毫无疑问,每当黑土地开始收获的时候,必然会引起草原上及周边势力的眼红入侵。

  从前还要费劲心思,越过长城进入内陆打秋风,常常是有来无回。

  现在不同了,直接冲过去就能抢。

  草原不平,战争不停,这就是往后辽东,奴儿干地区的真实写照。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真正的将才。

  倒也不是说大明没有真正能打的了,相反,还很多。

  譬如淮西武将集团,随便拉出一堆来。

  包括蓝玉,也是可以调遣过去。

  但是他们的功劳,已经足够大了,若是继续镇守辽东,奴儿干,这个中影响,会波及到军权的平衡。

  他们本身就有许多旧部,现在已经是在削弱影响了,还放出去,就很难控制。

  那为什么朱棣就没关系呢?

  首先是他的身份,他是藩王。

  藩王的兵员,将领,本身是来源于皇室的调遣,也就是说藩王本身的权力,来源于皇室本身,而不是将领个人,这也是为什么自古以来,藩王造反都不成功的主要因素。

  当谕旨下达,解除藩王权力的时候,几乎很少有人,会选择跟着藩王作乱。

  朱棣那边,是个例外,究其原因,还是朱允炆师出无名,做事太绝,而且那个时机,也非常之不对。

  因为在朱允炆上位的时候,军权有很大一部分掌控在藩王们手里,而这些藩王在面对朱棣和朱允炆之间的斗争,一开始就是作壁上观,甚至多有帮助朱棣。

  因为谁都不想引颈就戮,心里头虽没感觉朱棣能够成功,但至少也要威慑一下朱允炆。

  当藩王们联合起来,影响力还是很大的,而且那个时期,距离蓝玉案才过四五年,大量的中层军官被杀,也导致军中衰落。

  还有诸多巧合,权谋,里应外合之类加持,这才有朱棣的成功。

  朱英怎么也想不出,若是仅凭朱棣一人,怎么能跟自己对抗。

  就算是安排朱棣去辽东,奴儿干,肯定也不是让他一个人管着,自有掣肘。

  回想起朱棣一生,几乎都是在马背上渡过。

  哪怕是最后当了皇帝,都是不断亲征。

  直到第五次亲征,身体承受不住后,才结束了戎马的一生。

  比起皇帝,他更适合当个将军。

  “如果大孙觉得不妥,那便就算了吧。”

  朱元璋一直在观察大孙神色,见其面有挣扎,显然是在为老四的事情犯愁,便就直接开口道。

  朱英闻言,抬头看向老爷子,正好捕捉到老爷子眼中的遗憾还有心疼。

  心下一动,开口说道:“不,孙儿觉得辽东奴儿干,四叔可去得。”

  朱元璋听到这话,眼角展开,高兴道:“大孙当真觉得没问题吗。”

  一个是自己的大孙,一个是自己的儿子。

  真要对比起来,朱元璋自然是毫无犹豫的选择大孙。

  因为这是朱重八的大孙,老四是朱元璋的儿子。

首节 上一节 388/10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