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368节

  蓝玉微微点头,摆摆手,顿时衙役作鸟兽散。

  “二舅,这是否过于严苛了些,森以为似有些操之过急了。”

  敢这般跟蓝玉说话的,自然就是常森了。

  舅甥的关系,还是相当不错的,自从常森之前跟着太孙殿下,从河南瘟疫事件中归来,也算是立了些许功劳。

  而后也顺利进了都督府。

  不过官职并不太好。

  蓝玉就任大明治安司大都督后,在取得太孙殿下的应允后,也将常森调了过来,作为副手。

  “都是些纨绔子弟,不教训一番,不知轻重。这也是太孙殿下的意思,要好生管教。”

  “现在咱们治安司,为太孙殿下直属,然你也清楚,余大明各地治安司分部,却无通讯前来,显然都被太孙殿下直接掌控。”

  “目前当是考验的时候,若是这京师治安不变个模样,咱们这里,怕就是跟以往的五城兵马司没个两样。”

  “唯有真正把治安司提升起来,殿下才会给予重视,否则,这治安司,怕就成了你我舅甥养老之所。”

  蓝玉语重心长的说道。

  这段时间,他算是彻底明白了自身的处境,也了解到太孙殿下的厉害之处。

  不动声色间,自己的兵权,被彻底的交割。

  加上办厂所给予的股份,以及股份的市价,让众多同僚不仅对他没有兔死狐悲之感,反而有羡慕的味道。

  然现在的蓝玉,还剩下什么呢。

  名气偌大的治安司,现在不过大小猫两三只,余下统帅的尽是一群乌合之众,溜须拍马,纨绔子弟。

  治安司大都督的名头这般响亮,治安司更是能抓捕一切不法之徒,上至公卿,下至百姓,听上去好不威风。

  实则他蓝玉,除了前些日子因谋刺太孙之事,被陛下召入宫中。

  其余时日,连早朝的资格都被剥夺。

  按照太孙殿下的意思,便是在近段时间,安心把治安司打造起来。

  现在的蓝玉也彻底明白,若是治安司打造不好,那就只能是这样了。

  常森听完,面色有些肃穆起来。

  现在治安司的情况,他自然是非常清楚的。

  和其他衙门没有丝毫关联不说,好似整个大明官场,都给遗忘了似的。

  “我去盯着他们。”

  思虑再三,常森沉声说道。

  进了这治安司,也没后悔的余地了。

  作为蓝玉外甥,这个时候他也没有离开的心思,只能是狠狠干了。

  争取早日获得太孙殿下的重视。

  ……

  “我没想到,这么好的机会,他竟然没有动手,反而是轻轻放过,是做给父皇看嘛,还是说,想让我归心。”

  “我早已做好打算,没成想就这般过去了。”

  某处酒楼中,朱棣与李景隆面对而坐。

  朱棣一口喝完杯中浊酒,沉声说道。

  这次当父皇的禁足令下来,而后蒋瓛问询后,朱棣就觉得,自己很难过去了。

  那海外建国,不过是朱英画饼,忽悠他的。

  想要在这件事上牵扯自己,实在是太过容易了,换位思考,朱棣感觉自己定不会有任何的犹豫。

  自然不至于身死,可废掉王位,收回藩地,还是没有丝毫问题。

  在第三天的时候,朱棣听着外面斩首谋刺数千人的消息,整齐衣冠,静候宦官上门。

  然宦官确实上门了,带来的却是父皇接触禁足令的消息。

  这让朱棣都有些懵圈了。

  感情自个多想了?

  仔细想去,疑惑丛生。

  朱英可不是个良善之人,这一点朱棣早就知晓,在西域的那些事迹,心狠手辣可不在少数。

  怎就轻轻放过自己。

  是没把自己当成对手,亦或是单纯做给父皇看?

  “有没有这种可能,太孙殿下当真是想表叔镇守倭国,教化外民。”

  李景隆犹豫一番后说道。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结合太孙殿下在京师前后所有动作来看,李景隆真的没有觉得有这对燕王的感觉。

  毕竟在皇宫中,就连朱允炆如今占据东宫,太孙殿下也没表达出什么太过于强烈的其他意思。

  入住东宫,本就是目前的太孙殿下所正常行事,名分大义上,亦无可厚非。

  若说装作如此,以太孙殿下之聪慧,可真没什么必要。

  唯一的解释,是太孙殿下,真没把东宫放在心上。

  体恤军户老兵,可说谋取军中威望。

  早朝在午门为百官赐下早点,那可不是说谁都会想到的。

  古往今来,即便是再过贤明的君王,也没有这个动作的,唯有真心为百官着想,才能如此。

  这般看来,李景隆是真心感觉不到太孙殿下的狠辣,唯有仁义良善。

  “谋刺之事,跟本王有和干系,本王还不屑做那下作之事。”

  朱棣冷哼一声,答非所问。

  其实在朱棣的心中,已然觉得朱英确实没有刻意来打压他。

  而现在这种感觉,反而有一种为朱英驱使的意味。

  话说回来,朱英为太孙,日后继皇帝位。

  他为藩王,本就是君臣,即便为前锋大将,也符合法理。

  “真希望早些去打倭国,本王不想在这京师久留了,景隆,最近可有什么优秀的学子,可愿随本王前往倭国的。”

  朱棣补充说道。

  现在他的心绪有些凌乱,一肚子的不爽,就想着找个地方发泄。

  现在看来,征伐倭国,才是他最好发泄的最好。

  想起倭国那些倭寇,朱棣眼中冷色闪过。

  李景隆闻言,微微一笑道:“表叔放心,我已经联络诸多好友,尽皆表示可为表叔效力,亦有多人联系老家好友,愿举荐一番。”

  “至少当有百人相随,亦是不错。”

  听到这话,朱棣的眼中闪过喜色。

  他知道李景隆在文人那边的名声不错,没想到这般给力,这才多久,就已经有百人了。

  好歹去了倭国,也能凑出个百官来,不至于无人可用。

  “辛苦景隆了,这一杯,敬景隆。”

  朱棣举杯道。

  李景隆也端起酒杯道:“共饮!”

  两人一口饮尽,李景隆接着说道:“倒也并非是侄儿功劳,如今大明学子众多,科举难过,亦是有传闻科举将会大改,翰林院正在编撰新的典籍。”

  “学子们寒窗苦读,一朝改革心血尽废,哪肯甘心。”

  “前途不明,加之表叔名声威望显著,自有功劳,领军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区区倭人,任谁都能知晓,怎会是表叔对手,藩国初立,正是人才稀缺之时,早些过去,自为元老重臣。”

  听着李景隆的话,朱棣脸色喜色渐溢。

  打倭国他一直很有自信,现有文人百位相随,不愁无人可用。

  只希望早些过去,到了那时。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再也无须在这京师中,踌躇度日。

  ‘再有三月光阴,便就是征伐倭国之时,且再忍三月即可。’

  想到这里,朱棣再次喝光杯中酒,以解忧愁。

  ……

  在这个时候,高丽这边,变故正在发生。

  十一月除,高丽附近的天气已经变得寒冷起来,军中将士,也开始以篝火取暖。

  “国师,对马岛有消息传来,因征伐倭国本土,所以损失惨重,目前八万大军,有三万覆灭。”

  “不过倭国那边,也不好受,约有伤亡两万余众。”

  釜山,军营大寨中,卫光像向姚广孝汇报道。

  姚广孝闻言有些诧异,他没想到这些高丽军也能有如此战绩。

  以往来说,高丽常年都是被倭国吊打的对象,往往数千倭寇,就敢于冲击高丽上万大军。

  现在这伤损虽然没有一比一,但也是极为不错了。

  “没有谎报军情吧。”姚广孝问道。

  卫光摇头道:“应该也是相差不大,那边的探子,也在暗中有消息传来,且收获也颇为丰富,想来勉强能渡过冬季。”

  稍稍迟疑了一下,卫光继续道:“暗探传信,那些将军似乎准备在寒冬来临之前,再行一次侵袭之事。”

  姚广孝倒也不觉得意外,道:“这番再战一次,掠夺足够的粮食,也能减少将士数量,便就能稳稳渡过严冬了,想来这一场,定然是要开打的。”

  卫光闻言,心中思索一番问道;“国师,我等是否也当参与一番,或者再派出一些将士过去。”

  “如今军中粮食已然有些不够了,太孙殿下那边的计划,遭到了他人从中作梗,现在已经没有人运粮过来。”

  说到这里,卫光就有些气愤。

  本来粮食在源源不断的运来,加上大军本身的收集,足可以安稳渡过冬季,静带明年开春。

  可在大明边疆,突然盛传群英商会为大明皇太孙所掌,暗中探查大明外情况,多为细作。

  如此一来,不管是高丽本土,亦或是其他部族,都开始转变了态度。

首节 上一节 368/10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